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腓骨骨折术后并发(足母)趾屈曲畸形的治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腓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后并发拇趾屈曲畸形的病因、临床表现、解剖学特征、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 1996年10月至2004年3月,腓骨骨折术后并发拇趾屈曲畸形患者33例,男19例,女14例;年龄22-49岁,平均33.2岁。其中合并踝关节骨折24例,根据Lauge—Hansen分型:旋前-外旋型18例,旋后-外旋型4例,旋前-外翻型2例;胫腓骨远端1/3螺旋形骨折9例。腓骨骨折均行切开复位钢板螺钉内固定术。患者均于术后1-5个月,平均3个月出现拇趾屈曲畸形。其中单纯拇趾屈曲畸形19例,伴二、三趾屈曲畸形8例,伴二至五趾屈曲畸形6例。采用单纯肌腱粘连松解术、单纯拇长屈肌腱延长或合并趾长屈肌腱延长术矫正畸形。结果19例单纯拇趾屈曲畸形患者,7例行单纯拇长屈肌腱粘连松解术,12例行拇长屈肌腱延长术。14例合并其余足趾屈曲畸形患者,6例行单纯拇长屈肌腱延长术,8例行拇长屈肌腱合并趾长屈肌腱延长术。术后随访2-10个月,平均6个月,所有患者足趾畸形完全矫正,疼痛缓解,步态及穿鞋改善,无畸形复发。结论 腓骨骨折术后并发拇趾屈曲畸形,拇长屈肌腱与骨折处粘连是重要因素。在Henry结部位,拇长屈肌腱与趾长屈肌腱之间存在腱性连接的解剖变异,对于足部矫形手术具有特殊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2.
延期联合入路三钢板内固定治疗Pilon骨折合并腓骨骨折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赵海洋 《中国骨伤》2020,33(3):257-260
目的:探讨采用踝关节前内侧入路联合后外侧入路延期内固定治疗Pilon骨折合并腓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16年12月至2018年12月采用踝关节前内侧入路联合后外侧入路三钢板复位固定治疗18例Pilon骨折合并腓骨骨折患者,男12例,女6例;年龄38~51(44.00±3.45)岁;根据Rüedi和Allgöwer分型,Ⅱ型9例,Ⅲ型9例。所有病例为闭合性骨折。术后7 d采用Burwell-Charnley标准对关节面骨折复位情况进行评价,比较术后9、12个月Mazur踝关节评分以评价术后踝关节功能改善情况。结果:18例患者均获随访,时间12~18(14.00±1.57)个月。术后7 d根据Burwell-Charnley标准对关节面骨折复位质量进行评定:优13例,良5例。所有骨折愈合,愈合时间9.5~15(12.00±1.43)个月。所有患者术后无感染、皮肤坏死、内固定松动断裂及骨折复位丢失等并发症。根据Mazur踝关节评分标准,术后12个月(92.11±5.28)分较术后9个月(89.33±5.20)分明显提高(t=7.976,P<0.001)。结论:延期踝关节前后联合入路三接骨板内固定治疗Pilon骨折合并腓骨骨折,术中操作便捷,复位满意,固定持续可靠,术后并发症少,踝关节功能恢复满意。  相似文献   

3.
腓骨钢板内固定治疗开放性胫腓骨骨折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报道腓骨钢板内固定在GustiloⅢ型胫腓骨骨折早期处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8例均行急诊清创 腓骨钢板内固定 胫骨外固定架固定术,术后二期行皮瓣移植或植皮手术消灭创面。结果 8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15个月,平均8.4个月。其中7例骨性愈合,1例骨不连。2例出现足下垂,行踝关节融合术后功能良好。无伤口感染等并发症。结论 在GustiloⅢ型胫腓骨骨折早期处理中,行腓骨钢板内固定是一种能保持骨折稳定性,防止短缩畸形,为下一步骨及软组织重建创造良好条件的好方法。  相似文献   

4.
TEN弹性髓内钉治疗Pilon骨折并发腓骨骨折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林福庆  郭玉祥 《中国骨伤》2010,23(2):135-137
目的:探讨TEN弹性髓内钉治疗Pilon骨折并发腓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2007年3月至2009年3月,20例Pilon骨折并发腓骨骨折患者,男14例,女6例;年龄35~70岁,平均42.6岁。左侧12例,右侧8例。应用TEN弹性髓内钉治疗。结果:术后随访6~23个月,平均11.6个月;患者术后2~3个月症状基本缓解并下床活动。按照Johner-Wruhs评价标准,优10例,良8例,中2例。未出现皮肤感染、坏死的病例。结论:TEN弹性髓内钉治疗Pilon骨折并发腓骨骨折,创伤小、愈合率高、皮肤软组织并发症少,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正2011年3月~2014年10月,我科采用切开复位腓骨解剖钢板胫骨L型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18例合并腓骨骨折的胫骨Pilon骨折患者,疗效满意,报道如下。1材料与方法1.1病例资料本组18例,男11例,女7例,年龄19~70岁。骨折RüediAllgower分型:Ⅰ型1例,Ⅱ型16例,Ⅲ型1例。均为新鲜闭合骨折。伤后7~10 d待皮肤皱纹出现后行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6.
<正>2003年7月~2013年5月,我科收治21例股骨干骨折内固定术后并发急性感染患者,报道如下。1材料与方法1.1病例资料本组21例,男14例,女7例,年龄18~56岁。闭合骨折18例,开放骨折3例(GustiloⅠ型2例、Ⅱ型1例)。股骨钢板固定16例,股骨重建钉固定3例,带锁髓内针固定2例。感染均发生在术后4~14 d。B超定位  相似文献   

7.
鸡跖骨骨折4种内固定方法对肌腱损伤后粘连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鸡跖骨骨折伴肌腱断裂采用不同的内固定方法对肌腱粘连的影响。方法 选用健康鸡 3 3只 ,分成 4组 ,人为造成第三跖骨骨折并切断伸、屈趾肌腱。骨折处分别采用克氏针纵行贯穿、交叉、单根斜向及钢丝十字四种内固定方法 ,同时修复伸、屈趾肌腱并石膏外固定。术后进行主、被动功能锻炼。八周后取材 ,进行大体观察、组织学检查和生物力学测定。结果 骨折大部分愈合 ,除钢丝组及交叉克氏针组外其余组均见有旋转或成角畸形发生 ,纵行克氏针固定组有关节面损伤及关节僵直。屈伸肌腱均完全愈合 ,纵行克氏针固定组与其他各组比较 ,从肌腱滑动度、屈肌腱粘连带长度测定、模拟TAM评分结果可看出 ,肌腱粘连程度相对重 ,功能差 ,经统计学处理P <0 0 5。结论 临床宜选用牢固的、不通过关节的内固定方法 ,有利于预防肌腱粘连 ,促进伤指的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8.
老年踝关节骨折治疗中腓骨远端内固定方法的个体化选择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探讨老年踝关节骨折治疗中腓骨远端内固定方法的个体化选择及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5月至2015年4月手术治疗的68例老年踝关节骨折病例,其中男37例,女31例;年龄62~81岁,平均69.2岁。根据Danis-Weber分型:Weber A型19例;Weber B型31例,Weber C型18例。Lauge-Hansen分型:旋后外旋型22例,旋前外旋型18例,旋后内收型19例,旋前外展型9例。所有患者根据骨折类型和个体化差异对腓骨远端骨折采用不同的内固定方法治疗。观察术后临床检查、影像学指标,并采用美国足踝外科学会(AOFAS)踝-后足功能评分进行手术疗效评价。结果:本组Herbert螺钉固定12例,克氏针张力带固定7例,1/3管型钢板固定5例,重建钢板固定6例,腓骨远端解剖复合钢板固定17例,腓骨远端解剖锁定钢板固定21例。术后所有患者均获随访,时间12~26个月,平均17.7个月。切口均Ⅰ期愈合。无感染及皮肤坏死,未出现骨不愈合、踝关节不稳、内固定松动断裂。骨折愈合时间为2.7~4.0个月,平均3.2个月。不同内固定组患者AOFAS评分、VAS评分、踝关节活动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骨折愈合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踝关节活动度背伸为6°~18°,平均15°;跖屈26°~47°,平均37°。末次随访时AOFAS评分88.4±4.3,其中优34例,良30例,可4例。结论:在老年踝关节骨折的手术治疗中,采用个体化内固定腓骨远端骨折可以获得良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克氏针髓腔内固定在腓骨下段骨折应用中的效果。方法:回顾分析自2007年4月至2010年6月采用克氏针髓腔内固定治疗的30例腓骨下段骨折患者,男22例,女8例;年龄22~60岁,平均35.6岁;住院天数10~30d,平均15d。骨折类型:横行骨折20例,斜行10例。治疗后根据美国足踝外科协会评分标准对踝关节功能进行评定。结果:30例均获随访,时间3~30个月,平均15.5个月,均骨性愈合,无骨不连及感染,无腓浅神经损伤。按照美国足踝外科协会评分标准,患者疼痛(39.0±4.0)分,踝关节功能(47.1±2.1)分,骨折力线(10.00±0.00)分,总分(96.1±4.3)分;优28例,良2例。结论:克氏针髓腔内固定法手术操作简单,安全,创伤小,可以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值得临床及基层医院推广。  相似文献   

10.
我科自2003年2月至2007年10月,共对310例掌、指骨骨折患者采用微型钢板及螺钉内固治疗,其中中节指骨49例,后期并发手指鹅颈畸形11例,现就畸形发生的原因及后期的处理方法总结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1.
半环槽式外固定器结合有限内固定治疗复杂胫腓骨骨折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 探讨应用半环槽式外固定器结合有限内固定治疗复杂胫腓骨骨折的疗效。方法 应用拉力螺钉及钢丝对骨折区域内骨折块进行有限内固定,恢复骨折块正常解剖关系,经有限内固定后胫腓骨骨折区域用半环槽式外固定器固定,外固定范围不超出膝,踝关节,术后第2天行主动膝,踝关节活动锻炼,术后2-3周行走负重。结果 随访12-18个月,骨折骨性愈合时间20-24周(平均22周),无骨感染,骨外感,内固定物外感,肢体肿胀,关节僵硬。结论 半环槽式外固定器结合有限内固定术式是治疗复杂胫骨骨折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肱骨髁上截骨双钢板固定治疗成人创伤后肘内翻的方法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6月-2010年12月手术治疗22例成人创伤后肘内翻畸形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16例,女6例;年龄18~29岁,平均21岁。既往均有肱骨髁上骨折病史;初次骨折后3个月~1年,平均6个月出现肘内翻畸形;出现畸形后4~17年,平均8年入院手术。术前患侧肘关节提携角为肘内翻16~25°,平均20.6°。肘关节功能采用Flynn评分均为差。术中行肱骨外侧闭合楔形截骨,以2块重建钢板塑形后分别置于肱骨内外侧柱以固定截骨断端。术后无需外固定,早期行功能锻炼。结果术后切口均Ⅰ期愈合。22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24个月,平均13个月。末次随访时患侧肘关节提携角为肘外翻0~10°,平均7.5°。患者截骨处均骨性愈合,愈合时间8~13周,平均10周。术后无感染,神经、血管损伤,内固定物松动、断裂等并发症发生,无肘内翻复发。末次随访时Flynn评分优17例,良3例,中2例,优良率91%。结论采用肱骨髁上截骨加双钢板固定治疗成人创伤后肘内翻畸形,固定坚强,骨折愈合率高,术后能早期功能锻炼,肘关节功能恢复满意。  相似文献   

13.
Summary Hamstring tendon release was performed in thirty-one children for correction of true knee flexion deformity due to neurological disease. The long-term results in the thirty cases (55 knees) available for review were encouraging. Functional walking capacity and independence improved in nearly all cases. No complication occurred and there was no recurrence of the deformity despite an average follow-up period of five years. The results suggest that distal hamstring tendon release can be recommended in the management of true knee flexion deformity in selected cases of cerebral palsy and meningomyelocele.
Résumé L'allongement des tendons des muscles ischio-jambiers a été réalisé chez 31 enfants pour la correction d'une attitude vicieuse du genou en flexion, causée par un déficit neurologique. Les résultats à long terme dans les trente cas (55 genoux) qui ont pu être revus étaient encourageants. La capacité fonctionnelle de la marche ainsi que l'indépendance des malades ont été améliorées dans presque tous les cas. Aucune complication n'a été constatée. Malgré une période moyenne de cinq années d'observation aucune récidive n'a été enregistrée. Ces résultats permettent de penser que l'allongement des tendons distaux des muscles ischiojambiers peut être recommandé pour traiter le flessum du genou dans des cas sélectionnés d'infirmité motrice cérébrale et de spina bifida.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内固定结合外固定治疗严重下颈椎屈曲扭伤的效果。方法9例严重下颈椎屈曲扭伤患者采用前路椎间盘摘除、开放复位、植骨融合、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术后颈支具外固定3个月。结果9例均获随访,时间6~36个月,所有植骨间隙均融合,椎间隙及曲度保持正常。结论前路椎间盘切除,开放复位可降低脊髓损伤风险。内固定结合外固定促进植骨融合,重建颈椎稳定性,是治疗严重下颈椎屈曲扭伤的可靠方法。  相似文献   

15.
胸腰段脊柱骨折后路术后迟发后凸畸形的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探讨胸腰椎骨折后路术后脊柱迟发后凸畸形以及患椎楔变的发展规律.方法随访并回顾了 1975年 1月~ 1999年 12月我院收治的 43例胸腰椎骨折患者,随访 5~ 26年,平均 8.2年.分成两组,第一组为椎弓根钉内固定组;第二组为保守治疗、棘突钢板内固定、哈氏 棒内固定等非椎弓根钉内固定组.分别测量受伤时、术后即刻、术后 1年、术后 2年、最近随 访时患椎的椎体楔变角,上下终板角.结果两组病例中,患椎术前前高、上下终板角以及患椎楔变角均无明显差异( P >0.05).手术后,椎弓根钉组各项指标均恢复.但在最近随访时,各项指标又有不同程度的丢失,术前脊柱后凸(上下终板角)平均为 19.5°,术后平均为 8.6°,最近随访时平均为 20.0°;术前患椎楔变角平均为 20.7°,术后平均为 9.1°, 最近随访时平均为 15.9°.非椎弓根钉固定组在不同阶段随访时的各项指标较受伤时均下降 ,术前后凸平均为 16.6°、术后平均为 14.6°、最近随访时平均为 23.0°;术前患椎楔变角平均为 15.6°,术后平均为 16.6°,最近随访时平均为 22.0°.结论胸腰椎骨折后路椎弓根 钉固定术远期仍存在患椎高度丢失,椎体楔变,在 2年后达到受伤时水平并保持稳定,脊柱后 凸成角畸形却是一个进行性的过程.椎弓根钉固定组的椎体楔变及后凸成角改变程度轻于非椎弓根钉固定组.  相似文献   

16.
2006年4月~2010年7月,我们采用小切口钢板内固定治疗胫骨干骨折30例,取得良好疗效,报道如下。1材料与方法1.1病例资料本组30例,男19例,女11例,年龄19~77岁。伤后到入院时间1 h~4 d。骨折按AO分类:A型10例,B型16例,C型4例。其中  相似文献   

17.
固骼生促进新鲜骨折愈合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骨缺损修复材料——固骼生(Nova.Bone)应用于四肢骨折内固定手术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四肢骨折实施内固定手术时,在骨折线内及周围均匀植入固骼生材料2~5mm3,共治疗64例,同时选择32例未应用固骼生组作为对照组随访观察。结果 全部病例经12~20周随访,应用固骼生组骨折愈合时间12~16周,无骨折延迟愈合及不愈合。对照组(未应用固骼生组)骨折愈合时间16。20周,2例发生骨折延迟愈合。结论 固骼生是一种新型的骨缺损修复材料,在四肢骨折内固定术时植入骨骼生能明显加速骨折愈合过程。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Weber A型腓骨远端骨折的内固定选择及临床疗效。方法对48例Weber A型腓骨远端骨折患者采用克氏针张力带、Herbert螺钉、腓骨钩钢板3种内固定方法治疗。术后通过临床查体、影像学检查、AOFAS踝-后足功能评分评价疗效。结果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10~26个月。切口均一期愈合,无感染及皮肤坏死。骨折均顺利愈合,未出现骨折复位丢失和内固定松动、断裂。末次随访根据AOFAS踝-后足功能评分判定踝关节功能:优20例,良27例,可1例。踝关节活动度:背伸8°~19°,跖屈28°~46°。3种内固定患者的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OFAS踝-后足功能评分、骨折愈合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Weber A型腓骨远端骨折的手术治疗中,根据骨折块大小和形态、骨质特点和局部皮肤软组织情况综合考虑,合理选择内固定方式,可以获得良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9.
锁骨骨折内固定术后骨不连原因分析   总被引:24,自引:4,他引:24  
目的 探讨锁骨骨折内固定术后骨不连的原因。方法 分析6例术后骨不连处理的不足之片,用可靠的内固定和外固定加自体骨移植进行补救。结果 随访4个月 ̄2年,6例均达到骨性愈合。结论 必须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术中保护断端周围血运,争取解剖复位,选用合适的内固定器材,遵循内固定操作原则,并给予可靠的外固定等,才能减少和避免骨不连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