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断肢再植肌组织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细胞凋亡表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断肢再植过程中缺血性损伤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发生情况和病理改变,探讨细胞凋亡表达规律。方法建立大鼠后肢断肢实验模型,以光镜观察缺血和缺血再灌注早期的骨骼肌组织病理变化,以TUNEL(POD法)检测缺血和缺血再灌注过程中细胞凋亡现象的发生。结果缺血5h的大鼠断肢再植全部存活,而缺血9h者未存活。大鼠断肢再植过程中,缺血性和缺血再灌注性损伤引起骨骼肌细胞水肿、坏死和细胞凋亡,并于再灌注过程观察到微循环障碍和中性粒细胞趋化浸润现象,缺血7h凋亡率最高。结论骨骼肌存在缺血性和缺血再灌注性损伤,细胞凋亡是缺血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重要病理改变。骨骼肌缺血再灌注过程存在微循环障碍和中性粒细胞趋化浸润,它们是缺血再灌注损伤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3.
川芎嗪联合乌司他丁对断肢再植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评价川芎嗪和乌司他丁对断肢再植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40例上肢离断再植病人,随机分为4组,A组为对照组,围手术期不接受川芎嗪和乌司他丁。B组为乌司他丁组,于再植后动脉开放前给予乌司他丁0.5万U/kg。C组为川芎嗪组,于再植后动脉开放前给予川芎嗪2.5 mg/kg。D组为联合组,于再植后动脉开放前分别给予乌司他丁0.5万U/kg、川芎嗪2.5 mg/kg。分别于术前(T1)、术中再灌注后30 min(T2),术后3 h(T3)、24 h(T4)、72 h(T5)共5个时点采集中心静脉血,测定患者血清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肌酸激酶(CK)、乳酸脱氢酶(LDH)、丙二醛(MDA)和超氧化歧化酶(SOD)的含量在该过程中的变化。结果:血清AST、CK、MDA的含量在A组、B组、C组有升高趋势,与A组比较,B、C组的AST、CK在不同时点上升幅度较小,有显著性差异(P〈0.05)。D组无明显上升,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血清LDH的含量在A组有上升趋势,B、C、D组无明显上升,与A组比较在T2时点有显著性差异(P〈0.05)。血清SOD的含量在A、B、C组有降低趋势,B、C组下降幅度较小,与A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D组无明显下降,与A组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川芎嗪和乌司他丁对断肢再植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联合使用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4.
缺血再灌注损伤 (ischemia/reperfusioninjury ,I/RI)是近年来国内外研究较多的病理生理过程之一 ,但关节的I/RI的研究却相对较少。对其发生机制 ,不同学者尚持有不同的观点 ,但氧自由基的产生、内皮细胞自稳态失衡及白细胞的活化却是肯定的。而且经由VEGF、IL 1、TNF等细胞因子的介导作用对此过程起了“级联放大”的作用。另外 ,还提出了钙超载、无复流学说、代谢产物毒素学说等〔1〕。关节I/RI是断肢 (指 )再植后影响关节功能恢复的重要病理生理过程。但缺血组织一定要恢复再灌注 ,所以关节I… 相似文献
5.
急性肢体缺血(acute limb ischemia,ALI)是血管外科常见急症,如救治不及时,可致肢体发生不可逆坏死而截肢,甚至危及病人生命.缺血再灌注损伤(ischemia-reperfusioninjury,IRI)是ALI再通术后常见现象,是该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和病死率高的主要原因,因此减轻IRI一直是ALI术后处理的重点. 相似文献
6.
师梅 《国外医学(移植与血液净化分册)》2005,3(6):37-41
肾缺血再灌注损伤导致急性缺血性肾衰竭在临床上十分常见.研究显示缺血预处理对肾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保护作用.近年来关于肾缺血预处理作用机制的报道较多,本文就缺血预处理对肾缺血再灌注损伤保护作用的研究现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7.
8.
目的 :总结肢体缺血后再灌注损伤的诊治经验 ,以提高临床对肢体缺血后再灌注损伤诊治的有效率。方法 :回顾分析了 2 0 0 0年以来收治的多种原因所致的下肢急性缺血后再灌注损伤 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行非手术治疗3例 ,3例行筋膜室切开减压及清创术 ,1例继行截肢术。 5例患者存活 ,1例并发急性肾功能衰竭死亡。结论 :正确认识和处理缺血再灌注损伤可通过以下措施 :①及早发现缺血再灌注损伤 ,尽可能缩短缺血时间 ;②适当控制再通后血管口径 ,以降低再灌注压力 ;③重视并及时应用清除氧自由基类药物 ;④及时行切开减压并清除坏死组织 ,以减轻毒素对机体造成的继续损害 相似文献
9.
10.
肾缺血再灌注损伤导致急性缺血性肾衰竭在临床上十分常见。研究显示缺血预处 理对肾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保护作用。近年来关于肾缺血预处理作用机制的报道较多,本文就缺 血预处理对肾缺血再灌注损伤保护作用的研究现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1.
肢体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治疗进展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肢体的创伤、断肢再植、血栓形成、组织移植以及止血带的应用时间过长均可引起肢体缺血。随着血流的恢复,在随后的一定时间内组织损伤不仅不减轻反而逐渐加重,这种现象称为缺血再灌注(ischemicreperfusion,IR)损伤。它不仅影响缺血组织的存活及功能,而且可累及全身多器官 相似文献
12.
缺血预处理对肢体缺血-再灌注损伤影响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98 6年Murry等[1] 应用缺血预处理 (ischemic preconditioning ,IPC) ,即短时间重复缺血间断再灌注改善心肌缺血 再灌注损伤获得成功后 ,IPC提高组织缺血耐受性的现象颇受关注[2 ] 。目前尚鲜见到骨骼肌IPC的临床研究报道。为此 ,我们观察了IPC改善肢体缺血 再灌注损伤的临床效果 ,现报道如下。一、对象与方法1.一般资料 :选择需气囊止血带下进行手术的患者 2 0例 ,其中男 13例 ,女7例 ,年龄 17~ 3 2岁 ,平均 2 3岁。尺桡骨骨折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术 6例 ,半月板切除或修整术合并韧带修复术 3例… 相似文献
13.
14.
缺血再灌注损伤是外科手术中比较常见的问题,大量的研究证实肢体缺血预处理可以积极地缓解手术中引起的缺血再灌注损伤,有关肢体缺血预处理的相关研究逐步增多,笔者将肢体缺血预处理研究进相关进展进行综述,主要内容包括肢体缺血预处理所保护的靶器官和肢体缺血预处理的相关保护机制。 相似文献
15.
背景 肝缺血/再灌注损伤(hepatic ischemia/reperfusion injury,HI/RI)是肝外科手术及肝移植中常见的病理生理现象,是术后肝功能衰竭和移植物无功能的主要原因.研究表明肢体缺血预处理(limb ischemia preconditioning,LIPC)可减轻HI/RI,具体机制仍不清楚.目的 通过综述LIPC减轻HI/R1的可能机制,为临床减轻HI/RI提供新的思路.内容 介绍HI/RI机制及LIPC减轻HI/RI的可能作用机制.趋向 LIPC作为减轻HI/RI的措施具有重大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甘露醇对肢体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33,自引:0,他引:33
用兔造成肢体缺血再灌注损伤动物模型,于恢复血流再灌注当时动脉注射20%甘露醇,结果用药后血中丙二醛(MDA)、肌酸磷酸激酶(CPK),谷草转氨酶(GOT)、乳酸脱氢酶(LDH)较对照组明显下降,电镜下见骨骼肌损害也轻于对照组,细胞肿胀减轻,亚细胞结构破坏轻微,表明甘露醇可减轻肢体缺血再灌注损伤,对骨骼肌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7.
背景 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ischemic/reperfusion injury,I/RI)是影响临床肝脏手术和肝脏移植手术术后发病率和病死率的主要因素,肢体远隔缺血预处理(limb remote ischemic preconditioning,LRIPC)可以减轻肝脏I/RI.目的 综述LRIPC对肝脏I/RI保护作用的研究进展.内容 LRIPC的发展、保护作用的机制、保护作用的时相及LRIPC的建模方法.趋向 LRIPC应用于临床防治肝脏I/RI不失为一种可取的方案. 相似文献
18.
甘利欣对大白鼠离体心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本实验采用大白鼠离体心脏,在改良的Langendorff模型上,研究甘利欣对心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作用机制。材料和方法选用180~220g健康雄性SD大白鼠21只,随机分3组,每组7只。对照组(C组):用K-H液持续灌注75分钟。缺血再灌注组(I-R组):用K-H液灌注15分钟后,在靠近主动脉处夹住灌注管,使全心常温(37℃)停灌30分钟,注意保温,再恢复灌注30分钟。甘利欣组G组):在处死大鼠前2小时,腹腔注射甘利欣10mg,K-H液中含甘利欣0.2mmol/L,其它同I-R组。记录… 相似文献
19.
缺血预处理对肝缺血再灌注后氧自由基损伤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缺血预处理(PC)对肝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机制。方法 将18只犬随机分为三组:非缺血对照组、缺血再灌注组和缺血预处理组。对各组肝上下腔静脉血进行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乳酸脱氢酶(LDH)以及丙二醛(MDA)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谷胱甘肽过氧化酶(GSH-PX)活性及总抗氧化(TAX)能力测定。结果 全肝缺血再灌注后ALT、AST、LDH和MDA含量明显上升(P<0.01),SOD、CAT、GSH-PX活性及TAX能力明显下降(P<0.01,P<0.05);而缺血预处理组与缺血再灌注组比较,ALT、AST、LDH和MDA含量明显下降(P<0.01,P<0.05),SOD、CAT、GSH-PX活性及TAX能力明显上升(P<0.01,P<0.05)。结论 缺血预处理能增强肝组织自身抗氧化能力,减轻肝缺血灌注后氧自由基对肝脏的损伤。 相似文献
20.
目的 研究三种不同灌注液对断肢再植后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建立大鼠后肢的断肢再植模型,应用3种不同灌注液(A组肝素钠组,B组肝素钠+利多卡因组,C组肝素钠+地塞米松组)对离断肢体进行灌注,然后进行再植。分别于缺血前、缺血6h、通血60min取材,测定断肢皮肤中丙二醛(MDA)、透射电镜观察缺血6h后再通血60min血管内膜的改变。结果 3组再植肢体成活率相当,B组灌注前后MDA差值明显低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B组、C组血管内膜改变较A组轻微。结论 断肢再植前应用含利多卡因、地塞米松灌注液对离断指进行灌注,可以减轻再植肢体的缺血再灌注损伤,且对血管内膜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