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探讨加长柄人工双极股骨头置换治疗高龄不稳定性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17例高龄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采用加长柄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结果 17例均获随访,时间6~30个月,均在术后2周下地负重行走。按Harris评分标准:优8例,良6例,可3例。X线片示假体无松动、下沉。结论对于高龄不稳定性股骨转子间骨折合并骨质疏松患者采用加长柄人工双极股骨头置换治疗,可早期下地负重,尽早恢复肢体功能,临床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人工双极股骨头置换治疗高龄不稳定型股骨头转子间骨折的临床治疗。方法对18例高龄不稳定型股骨转之间骨折来用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结果 18例均获随访,时间6~36个月,均在术后1周扶助行器下床活动。按Harris评分标准:优9例,良6例,可3例。X线片示假体无松动、下沉。结论对高龄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合并骨折疏松患者来用人工双极股骨头置换治疗,可早期下地负重,尽早恢复功能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3.
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高龄不稳定股骨转子间骨折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高龄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17例.结果 17例均获得随访,时间4~24个月.患者均在术后6周下地不负重行走,3~6个月恢复到伤前髋关节功能,关节屈曲80°~110°,Harris评分为82~94分.1例脱位,2例发生肺部感染,1例发生深静脉栓塞,无死亡病例.结论 对于严重骨质疏松且合并多系统疾病的高龄不稳定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采用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可以尽早恢复肢体功能,早期下地负重,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总结应用加长柄人工股骨头置换技术治疗高龄股骨转子间不稳定骨折患者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海南省定安县人民医院创伤外科2006年8月至2012年2月,采用加长柄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70岁以上股骨转子间不稳定骨折31例,观察术后并发症、下地时间及髋关节功能等指标。结果本组31例术后无髋关节脱位,无深静脉血栓及褥疮等常见并发症,31例均获随访,平均随访11.3(5~24)个月,按Harris髋关节评分优良率达90.32%。结论加长柄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是有效治疗高龄股骨转子间不稳定骨折的方法之一,手术安全,术后恢复快,可早期负重,避免卧床并发症。  相似文献   

5.
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老年不稳定股骨转子间骨折   总被引:8,自引:4,他引:4  
目的探讨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老年不稳定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28例。结果28例均获得随防,时间12~24(16±4)个月。患者均在术后6周下地负重行走。髋关节功能接近伤前水平,生活基本能够自理。髋关节功能按Harris评分:术前为84~97(90±4)分;术后为82~95(89±3)分。结论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老年不稳定股骨转子间骨折可早期下床锻炼,减少并发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采用骨水泥加长柄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高龄患者不稳定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方法对24例高龄不稳定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采用加长柄骨水泥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结果 24例获随访,时间8~20个月。术后髋关节功能按Harris评分评定:优良率87.5%(21/24)。患者术后无切口感染、假体脱位及假体松动等并发症。结论骨水泥加长柄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高龄不稳定股骨转子间骨折,术后早期下床活动及负重功能锻炼,减少术后并发症,促进髋关节功能良好恢复,但应严格掌握适应证。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分别行人工股骨头置换和InterTAN内固定治疗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8月至2018年12月在本院行手术治疗的60例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分别采用人工股骨头置换(n=30)和InterTan内固定(n=30)治疗,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下地时间和住院费用,术后1个月、3个月和末次随访复查髋关节X片,评价髋关节功能,统计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InterTAN组手术时间高于股骨头置换组(P0.05);术中出血量低于股骨头置换组(P0.05),术后下地时间长于股骨头置换组(P0.05)。术后3个月InterTAN组Harris评分高于股骨头置换组(P0.05)。InterTAN组并发症发生率高于股骨头置换组(P0.05)。结论在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治疗中,人工股骨头置换术InterTan内固定各有利弊,需谨慎选择患者。  相似文献   

8.
人工关节置换治疗高龄不稳定性股骨转子间骨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评价髋关节置换治疗高龄不稳定性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49例高龄不稳定性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女性30例,男性19例,年龄75-94岁,平均83.5岁。骨折按Tronzo-Evans分型,Ⅲ型28例,Ⅳ型21例。8例合并髋关节骨关节炎采用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5例采用特制粗隆柄人工股骨头置换,其余均采用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结果所有病例术后X线片显示转子间骨折均复位固定良好,假体位置良好。术后48例获得6-48个月随访,平均22个月。Harris评分,优良率85.4%。结论人工关节置换术具有术后功能恢复快、负重活动早,可避免长期卧床并发症等优点,是治疗高龄不稳定性股骨转子间骨折较为合理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9.
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高龄股骨转子间不稳定骨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估应用双动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高龄不稳定性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1月至2009年1月应用双动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高龄不稳定性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29例,男12例,女17例;平均年龄83.5岁(78--89岁)。均为新鲜骨折。EvansⅢ型11例,Ⅳ型18例。所有患者均有严重的骨质疏松和其他内科疾病。术后随访8~56个月,平均28.4个月。采用Harris评分评价关节功能、活动能力。术后2周内、3~6个月、1年拍患髋x线片,检查假体有无松动迹象。结果平均住院23d,平均手术时间95min,平均出血量310mL,无一例死于术中及术后并发症。20例术后7~10d下床负重行走,9例21d后开始负重,平均13.5d。Harris评分,优9例,良14例,中5例,差1例,总优良率79.3%。术后x线片检查未见假体松动下沉现象。结论应用双动骨水泥型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高龄不稳定性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是一种较好的方法,可早期下床活动,减少并发症,降低死亡率,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加长柄人工股骨头置换术与防旋股骨近端髓内钉(PFNA)治疗高龄不稳定型转子间骨折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2014-06—2017-05间在西平县人民医院接受手术的46例高龄不稳定型转子间骨折患者。将行加长柄人工股骨头置换术的19例患者作为关节置换组,将实施PFNA的27例患者作为PFNA组。比较2组疗效。结果 PFNA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优于关节置换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关节置换组的术后早期并发症、首次下地时间、患肢完全负重时间及术后1周Harris评分优于PFN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a随访,2组Harri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FNA及加长柄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高龄转子间骨折患者各有优势和不足,需依据患者对手术的耐受力、骨质疏松程度及预期寿命时间进行个体化选择。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7月至2013年9月沈阳医学院中心医院收治的56例老年不稳定型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22例采用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置换组),34例行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针(PFNA)内固定(对照组)。记录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术后负重行走时间和切口愈合时间,观察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按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评估两组术前和术后14 d、3个月患髋关节功能。结果所有患者获得随访,术后随访时间3~24个月(平均12.5个月)。置换组在术后负重时间、并发症发生率方面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住院时间和切口愈合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和术后14 d、3个月Harri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不同时相点Harris评分及优良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置换组患者无假体脱位、松动及关节感染,对照组2例因螺旋刀片选择过长而出现活动性髋外侧疼痛。结论人工股骨头置换可获得与PFNA内固定相似的临床疗效,同时具有术后负重时间短、并发症少等优点,是治疗老年不稳定型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骨折的较好选择。  相似文献   

12.
人工关节置换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   总被引:40,自引:3,他引:40  
[目的] 观察人工髋关节置换在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问骨折病人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1998年10月~2004年9月采用双动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高龄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47例进行随访分析。[结果] 经分析,所有病人在术后2~7d(平均3.4d)下地负重行走,术后3~6个月恢复到术前肢体功能,未发生重大并发症。[结论] 对于严重骨质疏松且合并多系统疾病的高龄病例,采用人工髋关节置换治疗,可以尽早恢复肢体功能、早期下地负重、减少术后发症、提高生活质量,是内固定治疗很好的补充。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与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针(PFNA)内固定治疗高龄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探讨其合理的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2013年9月期间,在农垦三亚医院采用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32例)与PFNA内固定治疗(43例)共75例70岁以上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骨折根据AO/OTA系统分型:转子间二部分骨折分为A1型(稳定骨折),多部分骨折为A2型(不稳定骨折),反斜形转子间骨折为A3型(不稳定骨折)。比较2组在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卧床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及术后1年病死率、Harris功能评分、人工关节松动率、住院时间等方面的指标。结果 75例均获得16~24个月随访,43例PFNA组骨折均顺利愈合;32例半髋关节置换假体无脱位、假体柄无明显下沉。两组术后髋关节功能优良率、内置物并发症差异不明显(P〉0.05),但半髋关节置换组内科并发症更少(P〈0.05)、切口长度较大(P〈0.05)、手术时间较长(P〈0.05)、术中出血量较多(P〈0.05)、术后卧床时间及下地时间较短(P〈0.05)。结论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和PFNA内固定术均是治疗高龄患者粗隆间不稳定骨折的有效方法。双极人工股骨头治疗高龄伴严重骨质疏松的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下床活动早、早期并发症发生率低、功能恢复满意,可明显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经前外侧肌间隙入路(OCM入路)人工关节置换治疗高龄转子部不稳定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应用OCM入路人工关节置换治疗高龄股骨转子部不稳定骨折患者27例。结果手术时间45~150(70±8)min,术中失血量200~600(350±16)ml,输血量0~800(300±26)ml。住院时间12~26(15±2)d,患者切口均一期愈合,时间12~15(13±1.2)d。未出现切口感染、心肺功能不全、深静脉血栓等并发症。27例患者均获随访,时间14~36个月。术后X线片示转子部骨折复位良好,假体位置满意。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优15例,良10例,可2例。结论 OCM入路人工髋关节置换是治疗高龄转子部不稳定骨折的一种理想方法,可早期负重运动,具有创伤小、并发症少、功能恢复好等优点。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骨水泥型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手术技术和疗效。方法采用骨水泥型柄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29例老年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其中行全髋关节置换术6例,标准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术23例。结果本组手术时间51~90min,平均78min;术中出血量300—600ml,平均410ml;其中19例术中输血,输血量200~800ml,平均320ml。随访期间死亡1例,其余28例术后随访5~30个月,平均18.6个月。术后1d患者可拄双拐下床活动。术后1个半月,24例患肢功能明显改善,行走能力基本恢复到伤前水平。未出现髋臼磨损及股骨假体松动、下沉等并发症。出现脑梗死1例,下肢深静脉血栓2例,异位骨化2例。髋关节功能按Harris评分标准评定:优6例,良18例,可4例,差1例。结论骨水泥型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有良好的近期疗效。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大转子式股骨柄(GTF)双极股骨头置换及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治疗老年不稳定性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34 例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分别采用GTF双极股骨头置换(GTF组,19例)和PFNA内固定治疗(PFNA组,15例),比较两组手术时间、出血量、住院天数、下床时间、术后并发症、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等指标.结果 34例均得到随访,时间6~48(12.7±5.8)个月.PFNA 组均获得骨性愈合.PFNA组手术时间、出血量低于GTF组,GTF组下床时间、并发症、早期Harris评分优于PFN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住院天数及中晚期Harri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GTF柄双极股骨头置换与PFNA内固定治疗老年不稳定性股骨转子间骨折,均可获得满意的临床效果,在一定适应证范围内,GTF具有相应优势.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加长柄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方法本组49例,男19例,女30例;年龄75~92岁,平均82.3岁。骨折类型按Evans分型,型5例,A型22例,B型9例,型13例,其中2例为内固定治疗失败病例。患者多合并内科疾病,相关内科协同治疗后,对所有患者采用标准人工骨水泥、加长柄人工双极股骨头置换术,术后早期进行康复锻炼。结果 49例患者都顺利度过围手术期,住院期间无死亡病例,术后并发症均在住院期间治愈。术后1~3周下床活动。所有病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3~24个月,平均9个月,患者均能生活自理。按Harris评分标准,优良率达85.7%。结论用加长柄股骨头治疗高龄转子间骨折,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可早期下床活动,减少并发症,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8.
目的:回顾对比应用动力髋螺钉(dynamic hip screw,DHS)和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roximal femoral nail anti-rotation,PFNA)内固定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不稳定骨折疗效优劣。方法:2004年8月至2012年8月,采用DHS和PFNA内固定治疗股骨粗隆间不稳定骨折92例,其中DHS组50例,男27例,女23例,平均年龄(72.5±5.3)岁;PFNA组42例,男22例,女20例,平均年龄(72.8±5.8)岁。对两组手术时间、失血量(包括隐性失血和显性失血)、卧床时间、下地负重时间、术后并发症及髋关节评分等进行比较。结果:术后随访10~18个月,平均13.5个月。PFNA组较DHS组手术时间和显性失血少,隐性失血多。PFNA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DHS组,疗效优于DHS组。髋关节Harris评分PFNA组高于DHS组。结论: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不稳定骨折,在髋关节功能恢复和减少并发症方面,PFNA效果更好;对于Ⅱa、IIb、Ⅲ型骨折采用DHS可获取良好疗效,在减少围手术期失血方面具有优势。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加长柄骨水泥人工双极股骨头置换治疗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方法采用加长柄骨水泥人工双极股骨头治疗62例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结果手术时间(92±27)min,输血(600±120)ml。术后5~7 d下地12例,7~10 d下地41例,10~14 d下地9例。术后并发症:肺部感染、菌群失调3例,电解质代谢紊乱6例,低蛋白血症19例。62例均获随访,时间6~48个月。按Harris评分标准:优18例,良33例,可11例,优良率达83.2%。无人工关节脱位、感染发生。结论用加长柄骨水泥人工双极股骨头治疗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可早期下地功能锻炼,减少并发症,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骨水泥加长柄人工髋关节置换治疗高龄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32例高龄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采用经髋关节外侧切口前方入路骨水泥加长柄人工髋关节置换治疗。结果 30例获得随访,时间18~36个月。按Harris评分标准进行功能评定:优10例,良16例,可3例,差1例,优良率为86.7%。无人工关节脱位、假体关节感染、假体松动、下沉、钢丝断裂等并发症发生。结论骨水泥加长柄人工髋关节置换治疗高龄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