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通过对血糖控制理想的糖尿病患者进行动态血糖监测系统(CGMS)和指尖血糖监测,分析血糖数据,探讨CGMS是否更有利于血糖控制.方法 选择30例HbA1c达标的短期住院患者,进行72h的CGMS血糖监测,同时用指尖血糖监测3d的FBG、三餐后2hBG、睡前及凌晨3点血糖 ,记录血糖数据.结果 CGMS与指尖血糖监测相比,可以更广泛地监测到血糖最高值、最低值(P<0.01),提高高血糖、低血糖的检出率.通过调整治疗,可在短时间内使血糖达到24h的全面、平稳控制(P<0.05).结论 与指尖血糖监测相比,CGMS能够显示全面详细的血糖动态变化情况,较好地评估血糖漂移,为糖尿病患者制订更合理有效的防治策略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
血糖监测是反映糖尿病患者病情控制、指导治疗的重要指标.传统的静脉血糖和血糖仪检测,只能反映瞬间的血糖水平,不能反映患者完整的血糖变化和趋势.动态血糖监测系统(CGMS)可以全面、客观地反映糖尿病患者全天血糖的变化情况,发现被患者忽略的血糖信息并可清晰的揭示隐藏的血糖状态,有效指导临床[1~3].本文探讨2种血糖监测方法对临床用药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3.
血糖监测是糖尿病综合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贯穿糖尿病治疗与疗效评估的全过程.自我血糖监测(SMBG)是血糖监测的基本形式,在不同的糖尿病阶段,因各自治疗措施和特点不同,需要相应的SMBG方案.糖化血红蛋白(Hb)A1c是反映长期血糖控制水平的金标准,但其检测方法需进行标准化.而动态血糖监测(CGM)可以提供连续、全面、可靠的全天血糖信息.糖化血清白蛋白(GA)反映短期内血糖变化比HbA1c敏感,是评价患者短期糖代谢控制情况的良好指标,二者有其自身的特点和优势,是上述监测方法的有效补充.  相似文献   

4.
当前几种动态血糖监测系统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动态血糖监测系统(CGMS)是近年来新出现的血糖监测仪器,在探知无症状性低血糖、揭示血糖波动等方面较指血糖监测有着明显优势.最常见的CGMS Gold是有线型CGMS,而其后推出的各种CGMS均为无线型.手表式动态血糖监测系统可以像手表一样戴在手腕匕.Glucoday像一个小型透析仪.多数CGMS的血糖感应探头只能用3 d,自由领航者动态血糖监测系统的探头却有5 d的寿命,而7日动态血糖监测系统的探头可使用7 d.本文从组成、工作原理、监测频率及时间、结果显示、报警功能等方面对目前全球常见的几种CGMS进行比较,并对未来新一代的CGMS及其发展趋势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5.
血糖监测是糖尿病(DM)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动态血糖监测是指通过葡萄糖感应器监测皮下组织间液的葡萄糖浓度而反映血糖水平的技术,可提供连续、全面、可靠的全天血糖信息,了解血糖波动趋势,发现不易被传统方法所探测的高血糖和低血糖,为传统血糖监测方法的有效补充[1],动态血糖监测系统(CGMS)有助于了解血糖变化整体趋势和个体化特征,以指导制定临床个体化治疗方案[2].本文拟观察CGMS和胰岛素泵(CSⅡ)组成的"双C"方案治疗血糖波动大、难治性、脆性DM患者的疗效.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实时动态血糖监测(RT-CGMS)对应激性高血糖患者处理的意义.方法:APACHEⅡ评分>15分的重症监护室患者148例,随机分为动态血糖监测组(CGMS组,n=69)和指尖血糖监测组(GM组,n=79),比较2组患者的低血糖发生率、血糖变异度、ICU入住时间、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发生率、28 d病死率.结果:CGMS组的血糖变异度、低血糖发生率、MODS发生率、病死率明显低于GM组(均P<0.05),ICU入住时间明显短于GM组(P<0.05).结论:动态血糖监测能优化血糖控制,改善预后,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7.
人体的血糖在日间是呈波动性变化的,以往采用的传统血糖监测方法只能测定某一点的、静态的血糖值,无法全面的了解人体血糖的全天变化趋势及波动的细节,因此,对糖耐量正常者的全天血糖波动情况不能全面、完整、细致的了解.本文采用动态血糖监测系统(CGMS)连续3 d监测一组糖耐量正常者(NGT)血糖水平的波动,探讨正常人在正常生活状态下日内血糖的漂移情况.  相似文献   

8.
动态血糖监测系统(CGMS)监测1 147例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变化.结果 显示,夜间低血糖多发生在22:00~2:00,与平均血糖及晚餐后3 h血糖负相关,晚餐后3 h血糖4.7 mmoL/L时发生夜间低血糖几率达50%.  相似文献   

9.
血糖监测作为糖尿病管理的重要方法之一,对疾病的诊断、治疗和预后具有重要意义,越来越受到医护人员和患者的重视.便携式血糖仪作为血糖监测的常用仪器,携带方便,操作简单,同时可以准确、真实地反映患者的血糖水平.但在临床工作中,一些因素不同程度地影响着血糖临测结果的准确性.下面,就从血糖仪本身和使用者两个方面,简要介绍一下这些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0.
动态血糖监测系统(CGMS)是近年推出的新型血糖监测系统,它有很多反映血糖波动的指标,如血糖水平的标准差、曲线下面积或血糖的频数分布、平均血糖波动幅度、24 h平均血糖水平、日间血糖平均绝对差、平均每日风险范围等.各指标均有优势和缺陷,现回顾了CGMS常用的一些指标和近年来提出的新指标,为临床工作者和研究者提供评估血糖...  相似文献   

11.
选取108例糖尿病门诊患者,从糖化血红蛋白(Hb A1c)、空腹血糖(FPG)、餐后2小时血糖(2h PG)方法监测血糖。结果高密度和低密度组血糖监测方法,P0.05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高密度血糖监测和低密度血糖监测对于血糖调整无统计学差异,从经济角度选择低密度血糖监测有更好的性价比。  相似文献   

12.
作为糖友,生活中要学会自我管理病情,除了自我监测血糖以外,还要注意血压、血脂和体重的监测。自我血糖监测糖友利用血糖仪进行自我血糖监测是最基本的评价血糖控制水平的手段。一方面,自我血糖监测能反映实时血糖水平,评估餐前和餐后高血糖以及生活事件(锻炼、用餐及情绪应激等)和降糖药物对血糖的影响,发现低血糖,有助于为患者制定个体化生活  相似文献   

13.
《内科》2016,(4)
目的了解广西宜州地区老年糖尿病患者的自我血糖监测情况,为有效防控糖尿病提供依据。方法自行设计调查问卷,对在我院诊治的老年糖尿病患者进行自我血糖监测情况问卷调查分析。结果发放调查问卷203份,回收合格问卷182份,回收率89.7%。在在接受调查的182例糖尿病患者中,能进行自我血糖监测者39例,占21.4%;未能进行自我血糖监测者143例,占78.6%;对"血糖控制目标"有正确认识的患者共34例,占18.7%;对"血糖控制与并发症的关系"有正确认识的患者共19例,占10.4%。对143例未进行自我血糖监测的患者进行调查发现,未进行自我血糖监测的原因较多。在进行自我血糖监测的39例患者中,大部分不能正确地进行自我血糖的监测,主要表现为不能正确保存血糖监测试纸、不能正确调整血糖仪试纸代码以及不能完整记录血糖监测值和监测时间等。结论广西宜州地区老年人糖尿病患者进行自我血糖监测比例很低,普遍缺乏血糖监测知识,未进行自我血糖监测的原因复杂,大部分患者不能正确地进行自我血糖的监测。  相似文献   

14.
血糖监测也就是对于血糖值的定期检查。血糖监测可以全面地掌握患者血糖的控制情况,血糖监测的结果可以用来反映饮食控制、运动治疗和药物治疗的结果,并指导对治疗方案的调整,改善治疗状况;血糖监测是糖尿病治疗的“五驾马车”之一,与其他治疗有着同样重要的地位。空腹血糖、餐后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是糖尿病观察和诊断中的三个重要指标,因此也称为血糖监测的“金三角”。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研究显示自我血糖监测在2 型糖尿病患者血糖管理中具有重要地位,但影响自我血糖监测疗效的一个 关键因素是结构化自我血糖监测的实施以及监测结果如何被解读和应用。科学用血糖监测数据能加强2 型糖尿病 胰岛素治疗与非胰岛素治疗患者的血糖管理。随着血糖监测技术发展迅速,互联网的普及也为自我血糖监测提供 了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6.
血糖监测是评估糖代谢紊乱及治疗效果的必要手段。由于人体血糖呈连续性变化的特点,常规的点时血糖无法全面反映全天血糖的波动变化,因此实现血糖的连续监测一直是广大临床工作者的梦想。早在1967年Updike和Hicks首次使用动物模型进行了连续血糖监测的尝试。其后,动态血糖监测(CGM)技术日益成熟,并完成由试验监测手段到临床监测工具的成功转型,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并探讨应用动态血糖监测系统患者的护理管理与健康教育方法及效果。方法于2013年1月—2015年12月,选取该阶段内该院住院部收治的100例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取计算机随机分组法将这100例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例,所有患者均应用动态血糖监测系统进行血糖监测,对照组在血糖监测过程中进行护理管理,观察组在血糖监测过程中进行护理管理以及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血糖监测期间低血糖发生次数、血糖达标时间均明显更低(P0.05)。与血糖监测第1天相比,血糖监测结束时两组患者的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均明显降低(P0.05),但观察组血糖监测结束时的糖化血红蛋白水平较之对照组明显更低(P0.05)。结论在2型糖尿病患者采用动态血糖监测系统进行血糖监测的过程中,实施全面的护理管理和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可有效减少血糖监测期间低血糖的发生,促使血糖尽快恢复正常水平。  相似文献   

18.
30例脆性糖尿病患者均采用胰岛素泵(CSII)治疗,全部患者随机平均分为2组,分别采用每日8次微量血糖仪血糖监测(A组)和实时动态血糖监测方法(B组)对其血糖进行监测,比较两组血糖稳定达标时间、发现无感知低血糖次数、血糖漂移幅度和住院时间的差异,评价血糖监测方法的优越性。结果实时动态血糖监测组易发现低血糖事件,调整治疗方案所需时间短,血糖漂移幅度小。结论实时动态血糖监测系统对于脆性糖尿病治疗具有显著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评价实时动态血糖监测系统(Guardian~(R) RT CGMS)与持续皮下胰岛素输注(CSII)联合应用对T2DM患者血糖控制的影响. 方法 18例T2DM患者佩戴Guardian~(R)RT CGMS连续3d,并于监测的第2天给予CSII治疗,根据实时血糖情况调整胰岛素用量. 结果各时段血糖、平均血糖及血糖波动幅度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均<0.01);高血精、低血糖报警次数及持续时间均较治疗前显著减少. 结论 Guardian~(R) RT CGMS能及时显示血糖变化值,反映血糖变化趋势,以此指导CSII中胰岛素的应用,可平稳有效控制血糖,预防血糖大幅度波动和低血糖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动态血糖监测期间对糖尿病患者的健康教育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由于住院病人72 h动态血糖监测期间均与医护人员共处,且需要受试者密切配合,详细记录各种生活事件,是进行强化糖尿病(DM)健康教育的理想时期,对于充分利用动态血糖监测系统的优势提高健康教育的效率和血糖控制的精细程度十分有益,但现在的做法还局限在动态血糖监测系统(CGMS)结束后,针对3 d CGMS总的结果对受试者进行生活指导[1],如何在3 d监测期间进行个体化DM教育尚未见报道.为此我们对30 例接受CGMS的本科住院DM患者安排了与3 d动态血糖监测同步的个体化DM健康教育课程,初步显示了其独特的优越性,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