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苏国发 《天津药学》2008,20(2):50-52
目的:了解清洁手术围手术期预防用药情况.方法:抽取本院2006年5-10月所有清洁手术病历共299份,分成未使用抗菌药物、仅术前使用抗菌药物、仅术后使用抗菌药物和术前及术后均使用抗菌药物4组,对抗菌药物应用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术前抗菌药物使用率57.86%,术后抗菌药物使用率49.50%,4组病人切口甲级愈合率均为100%.结论:清洁手术存在抗菌药物不合理应用现象.  相似文献   

2.
曾玲  周述香  程刚 《中国药师》2012,(12):1763-1764
目的:调查分析抗菌药专项整治前后我院Ⅰ类切口手术预防用药情况,检验专项整治效果。方法:随机抽取2011年清洁手术病历198份,其中1~6月(整治前)病历98份,10~12月(整治后)病历100份,按照《医疗机构合理用药指标》,对围手术期预防用药情况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整治后我院清洁手术抗菌药使用强度从49.2(DDD)大幅降为21.5(DDD),人均使用抗菌药费用从616.0元降为230.6元,术前0.5~2h给药率提高至73.0%,但整治后清洁手术预防使用抗菌药比例仍较高(84.0%),总预防用药疗程不超过24h者仅占50%,抗菌药品种选择符合卫生部要求者仅占8.0%。结论:整治后我院Ⅰ类切口围手术期抗菌药使用情况有了明显改善,整治措施行之有效。但仍存在预防用药比例过高、用药时间长、品种选择不合理等现象,需继续加强监督管理。  相似文献   

3.
目的 调查清洁手术围手术期抗菌药物预防性使用情况.方法 抽取2011年5至9月我院387例清洁手术病例(Ⅰ类切口),以Excel表格对数据进行分类统计.结果 围术期抗菌药使用率为96.4%,使用强度为57.83( DDD/100人天);以静脉滴注(96.2%)和单用(98.9%)为主,头孢哌酮钠/他唑巴坦钠、头孢孟多酯钠、头孢米诺钠居于用药频次前3位,单剂量与日频次均正确者占67.6%;术前,221例未用抗菌药,23例于0.5~2.0 h内使用,143例术前>2h使用.术后,18例未用抗菌药,362例在24 h内停药,5例于24 ~ 48 h内停药,2例>48 h.品种选择以第2,3代头孢为主(72.9%),第1代头孢占10.3%.结论 我院清洁手术围手术期抗菌药物存在使用率高、品种和用药时机不当等问题,需加强干预管理.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某院普通外科的围手术期预防性使用抗菌药存在的不合理情况进行分析,促进临床预防用抗菌药的合理应用。方法:采用回顾性的调查方法,随机抽取2010年某院Ⅰ类切口手术不合理病历117例。从抗菌药的种类、术前术后使用的时间、是否存在出院带抗菌药等方面进行分析,筛选出不合理的主要因素。结果:被调查的不合理病历中,用药时间超过24 h的有85例(72.65%),术后48 h继续使用抗菌药的为71例,抗菌药品种选择不当的45例,违规出院带抗菌药的44例。结论:该院Ⅰ类切口手术患者预防性使用抗菌药存在不合理情况,要规范该院的围手术期用药问题,对存在不合理用药几个方面应进行重点干预。  相似文献   

5.
李亚  周琴  王世宣 《医药导报》2008,27(12):1475-1476
[摘要]目的比较莫昔沙星与甲硝唑用于妇科手术前肠道清洁准备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8例临床妇科手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97例,对照组111例,分别于术前口服莫昔沙星和甲硝唑行肠道清洁准备,针对两组患者口服药物引起的不良反应以及对药物的接受程度、肠道清洁程度、术后肠道恢复排气时间、术后病率、术后肠道真菌感染率以及伤口愈合情况进行评价。 结果口服莫昔沙星方法简便,药物不良反应较轻,患者接受程度较高,两组患者手术中肠道清洁程度、术后肠道恢复排气时间、术后病率、术后肠道真菌感染率以及伤口愈合情况则均差异无显著性。 结论莫昔沙星应用于妇科手术前肠道清洁准备,其临床效果与常用药物甲硝唑相当,且服药相对简便,不良反应较轻,可作为妇科手术前肠道清洁准备应用抗菌药的选择之一。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我院三种I类切口手术预防性使用抗菌药分析,为抗菌药合理应用提供依据。方法:抽取我院2010年6~12月I类切口手术(甲状腺、乳腺、腹股沟疝)病例634份,对患者基本信息和用药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634例患者中预防性使用抗菌药605例,占95.4%;术前使用抗菌药的有9例,占1.42%;术后使用抗茵药≤48 h的有99例,占15.62%;单一用药563例,占88.80%;联合用药42例,占6.63%结论:我院I类切口手术预防性使用抗茵药存在不合理现象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基层医院Ⅰ类切口围手术期抗菌药预防使用干预措施.方法:抽取我院2011年1~3月(干预前组)和2011年4~6月(干预后组)Ⅰ类切口手术病例,评价围手术期抗菌药预防使用的合理性.结果:干预前,药物选择合理率为18.5%,总体合理率低;干预后,药物选择合理率为92.3%,其他各项用药合理率也提高明显.结论:临床药师通过术前前瞻性干预用药,使我院Ⅰ类切口围手术期抗菌药预防使用合理性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老年腹部手术病人术前应用西力欣预防术后切口感染的效果.方法将同期住院进行腹部手术的老年人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术前应用西力欣,对照组术前未用抗生素,术后观察切口甲、乙、丙级愈合率.结果治疗组甲级愈合率较对照组有明显提高.结论术前应用西力欣是预防老年腹部手术后切口感染的有力措施.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我院临床药师干预前、后Ⅰ类切口手术围术期抗菌药的应用情况与效果比较。方法:对我院2010年7~12月和2011年7~12月Ⅰ类切口手术预防用抗菌药的使用率、应用种类与频次、给药时机、用药时限、费用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实施药学干预后,我院Ⅰ类切口手术预防用抗菌药使用率由100%降至48.33%,第1代头孢菌素应用率由0升至63.79%;术前0.5~2 h预防用抗菌药比例由17.92%提高至95.59%;术后用抗菌药时间≤24 h的比例由23.33%提高至81.03%;平均用药时间由4.5 d缩短至1.9 d;平均抗菌药费用由635.69元降至256.57元。结论:实施药学干预可显著提高围术期抗菌药合理应用,对合理使用抗菌药有积极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我院外科清洁手术抗菌药应用情况。方法:随机抽查我院2007年外科清洁手术病历396份,对抗菌药的使用种类、给药时间和疗程进行统计分析。结果:396例清洁手术均使用了抗菌药,应用频率最多的为头孢菌素类,占57.6%。术前0.5~2h应用抗菌药占84.8%;术前未用抗菌药病例占13.6%,术前〉2h应用抗菌药占1.5%,手术时间大于3h的都未追加抗菌药。结论:我院外科清洁手术抗菌药的应用还存在较多问题,应加强抗菌药合理应用的规范化管理。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妇科腹腔镜附件包块切除术后手术部位感染情况,探讨该类手术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的必要性。方法选择妇科行腹腔镜附件包块切除术、符合条件的患者94例,术前随机分为2组:A组术前不用抗菌药物;B组术前使用第二代头孢菌素1次。根据2组患者术中情况,若无异常则术后不使用抗菌药物;若存在明显盆腔炎症表现,则术后补充使用抗菌药物,用药时间最长不超过术后48 h,观察比较不同用药方案与术后感染之间关系。结果94例患者成功完成腹腔镜下手术,术后体温≥38℃者4例,A组2例;B组2例,结合血常规检查不支持感染征象。随访观察至术后1个月,2组均无手术部位感染发生。结论对于无合并症的单纯妇科腹腔镜附件包块切除术,手术部位感染发生率低,围手术期无需常规预防性使用抗菌药。  相似文献   

12.
3367例清洁伤口术预防性应用抗生素的调查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周燕文  王峻 《中国药房》1999,10(1):33-34
目的:了解清洁伤口术预防性使用抗生素的情况,评价其使用的合理性,方法:回顾性调查广西医科大学附属一院耳鼻喉科、眼科、整形科共3367例清洁伤口术的抗生素的使用情况。结果:99.1%的病例术后常规应用抗生素,经统计学处理发现用药组与不用药组术后伤口感染率无显著性差异(术前应用抗生素达3天或3天以上的占本组例数的20.49%(684例),而用1~2天的也有5.63%(179例)。术后联合应用3种抗生素预防感染达356例,用3种的也有20例,分别占本组例数的10.67%和0.60%。结论:围术期预防用药主要采用杀菌性抗生素是合理的,但存在预防性用药率过高、术前用药时间过长及不必要的联合用药等问题。眼科术后常规地全身性应用氨基糖甙类抗生素预防感染应是不合理的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我院I类切口清洁手术围手术期预防用药的情况。方法:抽取Ⅰ类切口清洁手术病历共171例,按卫生部《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2011年抗菌药物专项整治活动方案》的要求,从药物品种选择、预防使用率、术前给药时机、预防用药时间等方面对病历进行汇总分析。结果:I类切口清洁手术预防用药基本合理。结论:应进一步规范我院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  相似文献   

14.
朱丽琼 《北方药学》2016,(2):180-181
目的:调查某三级医院眼科I类切口手术围术期整治前后抗菌药物应用情况。方法:采取回顾性调查方法,随机抽取眼科(2011年1月~2014年12月)I类切口病历,每月10份,共计480份,对围术期抗菌药物使用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干预前眼科I类切口手术抗菌药物使用率100%,术前未用术后用,干预后使用率为0。结论:干预前后眼科I类切口手术抗菌药物使用情况相差大,严格的无菌手术操作,高度的责任心可有效减少抗菌药物使用率,开展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干预,可明显改善抗菌药物不合理应用现象。  相似文献   

15.
目的 了解剖宫产围手术预防感染用药效果.方法 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对110例围手术期感染用药与传统术后用药进行效果比较.结果 术后最高体温、术后退热时间、术后病率、腹部切口感染围手术期预防用药明显优于传统术后用药,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提倡围手术期用药,减少了切口感染,缩短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时间.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该院清洁手术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情况。方法选取该院手术科室2011年9月10日-11月15日清洁手术出院病历138份,统计手术名称、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等进行评价分析。结果 138份出院病历中,抗菌药物使用率为75.36%,平均使用2.90d;104例清洁手术患者预防使用抗菌药物共计7类17种,静脉给药16种,口服给药1种;单用90例,2种抗菌药物联合用药14例;更换使用抗菌药物6例。结论该院清洁手术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情况有所好转,但有待今后继续加强药物管理和干预。  相似文献   

17.
樊裕  王旋  潘韵  姜翠敏 《中南药学》2014,(10):1043-1047
目的探索PDCA循环对普外科Ⅰ类切口清洁手术围手术期抗菌药物预防应用的管理成效。方法抽取本院普外科2009年7月2010年6月Ⅰ类切口清洁手术病历作为对照组,2010年7月2010年6月Ⅰ类切口清洁手术病历作为对照组,2010年7月2011年6月、2011年7月2011年6月、2011年7月2012年6月、2012年7月2012年6月、2012年7月2013年6月Ⅰ类切口清洁手术病历分别作为管理组12013年6月Ⅰ类切口清洁手术病历分别作为管理组13,应用PDCA循环管理抗菌药物的预防应用,采用卡方检验进行管理前后抗菌药物预防使用率、使用合理率及术后切口感染率的显著性检验,判断是否取得显著成效。结果通过PDCA循环管理,围手术期预防用抗菌药物使用率由99.23%下降至7.91%(χ2=13 890.16,P<0.001),使用合理率从0.77%上升至90.44%(χ2=13 571.10,P<0.001),术后切口感染率从0.77%下降至0.66%(χ2=7 547.58,P<0.001)。结论运用PDCA循环对普外科Ⅰ类切口清洁手术围手术期预防用抗菌药物进行管理,预防使用率显著下降,使用合理率显著上升,术后切口感染率显著下降,取得良好成效,今后应继续探索应用。  相似文献   

18.
A questionnaire survey on the theory of postoperative infection prophylaxis was conducted to obtain the consensus on perioperative antimicrobial use among urologists in Japan in the period from April to July 2000. Sixty-three of the 87 urologists replied, and the following consensus was obtained. An antimicrobial prophylaxis (AMP) agent should be chosen based on their efficacy against the pathogens expected to be contaminants, such as Escherichia coli, Staphylococcus spp., Klebsiella pneumoniae and Bacteroides fragilis group. Use an AMP agent that achieves a bactericidal concentrations in both the serum and operating site. Use an AMP agent that has little unfavourable side effects. The newer agents should be considered as a therapeutics for postoperative infections. The therapeutic antimicrobial agents having no cross-resistance to the AMP agents should be used, if postoperative infection is suspected or developed. The most commonly used agent for clean operations are cefazolin (CEZ), followed by cefotiam (CTM) and piperacillin (PIPC), in this order. For clean-contaminated operations, the most commonly used agent is CTM, followed by PIPC and CEZ.  相似文献   

19.
A questionnaire survey on postoperative infection prophylaxis was conducted to achieve the consensus on the perioperative antimicrobial use among otolaryngologists in Japan during the period of time from April to July 2000. Fifty-two out of 84 otolaryngologists replied, and the following consensus was obtained. An antimicrobial prophylaxis (AMP) agent should be chosen based on their efficacy against the pathogens expected to be contaminants, such as Staphylococcus spp., Pseudomonas aeruginosa and Bacteroides fragilis group; Use an AMP agent that achieves a bactericidal concentrations in both the serum and operating site. Use an AMP agent that has little unfavourable side effects. Newer agents should be considered as therapeutics for postoperative infections. Therapeutic antimicrobial agents having no cross-resistance to the AMP agents should be used, if postoperative infection is suspected or developed. The most commonly used agent for clean operations is cefazolin (CEZ), followed by cefotiam (CTM) and piperacillin (PIPC), in this order. For clean-contaminated operations, the most commonly used agent is CEZ, followed by flomoxef (FMOX) and CTM.  相似文献   

20.
目的 了解我院住院患者Ⅰ类切口手术抗菌药物应用情况.方法 随机抽取本院2011年Ⅰ类切口手术病例215份,对抗菌药物使用率、用药类别、用药时间等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Ⅰ类切口手术抗菌药物使用率为66%,药物包括5大类12个品种,术前用药65例,术前术后均用药142例.结论 Ⅰ类切口手术抗菌药物滥用情况较较严重,医院应加强管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