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严重马蹄内翻足畸形,多见于先天性和后天获得.先天性多为原发,发生率0.3%.男性发病有遗传倾向.父母罹患,其子女发病风险超过30%[1].后天性的常见于脑瘫、脊髓灰质炎、脑或脊髓损伤等肌痉挛或肌瘫痪,尤其是腓骨长、短肌和腓肠肌痉挛,此外,胫后肌、(足母)长屈肌、趾长屈肌等屈肌优势,是造成患足跖屈-马蹄畸形的原因[1-2];而足内翻,是胫前肌、胫后肌痉挛的结果,趾长屈肌痉挛导致足趾屈曲畸形,若趾长伸肌痉挛,则形成近节过伸远节下垂趾畸形[1].此外,可合并前足内旋、高弓足、扇形足、蜷曲足等畸形[1-3];一足畸形,或两足伴同发生.严重马蹄内翻足是指足背着地负重的马蹄内翻高弓足,在婴幼儿期缺少手法-石膏矫正经历的极度畸形,矫正时有时需要多次手术和配合多种软组织矫正手术方案,其困难程度远非一般马蹄内翻足可比[1、4].  相似文献   

2.
我们在应用显微外科技术治疗隐性脊椎裂尿失禁中,遇到同时合并马蹄内翻足11例,在施行显微外科马尾松解术后足部畸形都得到迅速和较完全的矫正。临床资料本组男6例,女5例,其中2~5岁者3例,5~8岁者4例,9~11岁者4例。手术前均有不同程度的尿失禁,单侧或双侧马蹄内翻足畸形,但是足畸形均为弹性畸形,在手法背伸或外翻足时畸形可被矫正,所以都属于足背伸肌和足外翻肌不全麻痹。伸趾肌和腓骨肌肌力都在3级以下,其中伸趾肌肌力在2~3级者8例,1级者3例;腓骨肌肌力在2~3级者7例,1级者4例。足背及足外侧痛觉减弱,膝腱反射正常而跟腱反射均明显减弱,…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第1跖趾关节融合联合跖骨头切除术治疗类风湿性前足畸形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8-01—2020-04诊治的16例(24足)类风湿性前足畸形,采用第1跖趾关节融合术矫正足拇外翻畸形,采用跖骨头切除术治疗类风湿性前足畸形中第2~5趾畸形。结果 15例(23足)获得随访,1例(1足)失访,随访时间平均13(6~20)个月。术后患足畸形获得不同程度改善,足部疼痛明显缓解,末次随访时跖侧胼胝体消失。末次随访时疼痛VAS评分、AOFAS评分、足拇外翻角、跖骨间角较术前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例术后第2天换药时发现第3趾发黑,予以截趾。1足第1跖趾关节不愈合,翻修手术中予以自体髂骨植骨内固定,术后18周愈合;其余20足第1跖趾关节获得骨性融合,融合时间平均13(10~15)周。结论第1跖趾关节融合联合跖骨头切除术治疗类风湿性前足畸形手术操作简单,近期疗效满意,并发症少,但该术式是一种挽救性手术而不是解剖重建,难以恢复足部全部功能。  相似文献   

4.
先天性马蹄内翻足是小儿足部常见畸形 ,早期保守治疗虽可获得部分矫正 ,但复发率高。足部肌力不平衡是引起畸形复发的主要原因。我院采用手术治疗 3 2例 46足 ,经随访效果满意 ,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 3 2例 ,男 2 0例 ,女 12例 ,年龄 5个月~ 3岁 ,1.5岁以下 18例。左侧 8例 ,右侧 10例 ,双侧 14例 ,共 46足。1.2 手术方式及术后处理采用跟腱皮下切断 8例 11足 ,跟腱延长 2 4例 3 5足。胫前肌外移重新附丽于第 3楔状骨 3 4足 ,骰骨内侧 12足。行胫后肌、屈长肌、屈趾长肌腱延长术 3足。局部皮瓣转移术 2例。术后用长腿管…  相似文献   

5.
改良腓骨长肌内移治疗第1跖骨头下垂型足外翻畸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介绍改良腓骨长肌内移治疗第1跖骨头下垂型足外翻畸形的方法及优点。方法 采用以导引管抽取肌健法及保留腓骨长肌原附着点的改良腓骨长肌内移术,治疗第1跖骨头下垂型足外翻畸形48例。结果 随访1~3年,足外翻完全矫正42例,残留部分足下垂畸形6例,无并发足内翻畸形。结论 该方法操作简单,设计合理,相对提高了排骨长肌的肌力,减少了并发症,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6.
目的:进一步探索脑瘫性足下垂内翻的理想手术方案。方法;回顾性分析31例44足脑瘫足下垂内翻的手术治疗和康复过程。结果:足下垂内翻畸形明显矫正,足跟、第5跖骨头和第1跖骨头触地行走病人25例34足占78%。结论:脑瘫性足下垂内翻采用多种手术治疗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治疗小腱三头肌瘫痪下垂足的新手术方法及其疗效。方法:14例患者应用新设计的手术方案,即在延长跟腱矫正下垂足的同时加肌移位代跟腱术,并根据足部畸形的性质和有无合并其它畸形再附加其它软组织或骨性手术。结果:术后病人平均随访25个月,下垂足畸形皆达到满意矫正,替代的跟腱肌力皆增加2级以上,行走功能改善,无并发症。结论:该术式可一次轿正足的下垂畸形增加跟腱肌力,无并发症,符合优化组合的矫形手术方案制定原则。  相似文献   

8.
矫正仰畸形的新手术方法秦泗河毛宾尧仰畸形发生的主要机制是胫前肌瘫痪,长伸肌过度收缩所致,足内在肌瘫痪或挛缩也是发生的原因之一,其典型表现是第一跖趾关节过伸,第一跖骨头下垂,趾间关节屈曲。作者于1989年设计了一种矫正仰畸形的新手术方法,凡长...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腰椎退行性疾病致足下垂手术治疗效果及疗效影响因素,为提升腰椎退行性疾病致足下垂手术疗效提高理论依据。方法 2012-04-2016-04于我院治疗96例椎退行性疾病致足下垂患者,均采用单侧TLIF手术治疗,随访24个月,以胫前肌肌力恢复4、5级为足下垂治愈。将所有患者分为治愈组与未治愈组,调查性别、年龄、病程等病历资料,采用单因素及lojistic回归分析探究腰椎退行性疾病致足下垂手术治疗疗效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 96例患者术后2年,胫前肌肌力4级37例、5级13例,治愈50例,治愈率52.08%;治愈组与未治愈组年龄、术前胫前肌肌力、足下垂病程、足下垂数量、退行性疾病类型、受累节段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60岁、术前胫前肌肌力≤2级、足下垂病程≥6周、腰椎间盘突出症、双侧足下垂,是影响其疗效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TLIF手术对腰椎退行性疾病致足下垂的疗效有限,年龄≥60岁、术前胫前肌肌力≤2级、足下垂病程≥6周、腰椎间盘突出症、双侧足下垂均会增加足下垂不愈风险。  相似文献   

10.
股四头肌瘫痪,肌力重建的常用方法是股二头肌、半腱肌前移代股四头肌术,但对合并有膝关节屈曲畸形及足踝部畸形者,如畸形不能得到矫正,行路步态仍然不稳,近年来我们在代股四头肌的同时,行股骨髁上截骨和足踝部畸形矫正术,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讨论如下:临床资料本组30例均为儿麻后遗症致股四头肌瘫痪合并膝关节屈曲畸形,足下垂、马蹄内翻足,跟行仰趾足,马蹄外翻足,外翻足  相似文献   

11.
半侧跟腱前移治疗儿童足下垂伴内翻畸形(附14例报告)黄保根⒇小儿麻痹后遗足下垂伴内翻畸形,在儿童期尚未发生骨性畸形,可采取跟腱延长、胫前或胫后肌外移术治疗。但对足背伸肌足内外侧肌群广泛瘫痪的足下垂伴内翻的病人,采取半侧跟腱前移与腓骨长肌腱吻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腓肠肌内侧头前移治疗足下垂畸形陈步俊,李新忠小儿麻痹后遗足下垂或伴有足内外翻畸形极其常见,为足背伸肌、内外翻肌瘫痪的结果。脑性瘫后遗足下垂内翻畸形,是小腿三头肌、胫后肌及腓骨肌过强的结果。无论是那一种畸形,其根本原因是肌力不平衡。对广泛性肌瘫痪的治疗...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长伸肌腱移位动力矫正外翻畸形的机制及临床疗效。方法2004年4月~2006年12月,采用长伸肌腱移位矫治外翻畸形25例38足。其中男2例3足,女23例35足;年龄22~60岁,平均46.3岁。术前外翻角21~45°,平均31.30°;跖间角7~21°,平均12.52°。手术将第1跖骨骨赘凿除,内侧关节囊修复,收肌横头切断,长伸肌腱向内侧移位、止点再造。结果术后外翻角7.30±2.62°,跖间角6.50±2.46°,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功能应用美国足踝外科协会趾-跖趾-趾间关节评分系统进行临床评估,优25足,良7足,差6足,优良率84.2%。获随访6~24个月。2足于术后2个月出现内翻,2足术后3个月出现第1跖趾关节活动受限。无外翻畸形复发。结论通过口止母长伸肌腱内移等软组织平衡恢复了第1跖趾关节内、外侧应力,手术操作简便,畸形矫正效果好且不易复发。  相似文献   

14.
外固定架在足下垂治疗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外固定架在足下垂畸形治疗中的作用.[方法] 足下垂患者9例,平均足下垂畸形时间15.5个月,将外固定架螺纹杆连接于胫骨与下垂足之间,对足下垂进行缓慢牵拉,每日螺纹旋转3次.[结果] 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平均随访时间11.2个月(6~19个月);足下垂矫形时间3~6周(平均4.2周),足下垂均矫正到中立位,带架时间7~11周(平均8周),所有患者均未发现有神经、肌腱和血管的损伤;6例胫骨骨折、骨不连患者矫形后经过锻炼踝关节功能恢复良好,活动范围约30°~50°;小腿前外侧和后侧肌群挫灭伤患者经过锻炼,踝关节活动范围约12°.[结论] 通过外固定架的缓慢牵拉,可以有效治疗足下垂畸形.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胫前肌及趾长伸肌腱悬吊治疗足下垂的疗效。[方法]1998年1月~2004年1月,对病因治疗效果不佳的24例足下垂患者采用将胫前肌腱和趾长伸肌腱穿过胫骨下段骨孔抽紧后自身相互缝合的方法治疗。[结果]术后随访14个月~3 a,根据Hall G的步态改善判断标准:优16例,良7例,可1例。测量踝关节角度,90~95°者16例,96~100°者6例,101~105°者2例。所有患者两下肢并拢能够完全下蹲。[结论]胫前肌、趾长伸肌腱悬吊是一种治疗足下垂的有效方法,操作简便、出血少、且不影响下蹲。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在前足畸形矫形术中应用跖趾关节置换术治疗跖趾关节退行性改变并评价其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北京大学滨海医院(天津市第五中心医院)足踝诊疗中心自2011年1月至2014年12月期间收治前足畸形患者14例18足,其中,僵直3例3足(男2例2足,女1例1足),外翻合并临近跖趾关节骨关节炎10例13足(男4例5足,女6例8足),前足类风湿性关节炎1例2足(女1例2足)。所有患者前足中跖趾关节严重退变者均行跖趾关节置换术,术前、术后疗效采用美国矫形外科足踝协会(AOFAS)足功能评分系统、足的形态对比、患者自评满意度进行临床评价,AOFAS评分的统计学分析采用配对t检验。结果本组病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8个月~2年7个月,平均1年2个月。本组病例步态及行走距离较前明显改善,生活质量明显提高,术后AOFAS足功能评分优11足,良4足,可3足,无差级病例,优良率达83.33%,患者自评满意度高。手术前后疗效按AOFAS足功能评分系统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5.017,P0.01)。结论对于前足畸形合并跖趾关节骨关节炎患者,应用跖趾关节置换术治疗跖趾关节退行性改变的近期观察临床效果满意,可明显纠正畸形,改善跖趾关节活动度及疼痛。根据患者情况,此手术方案不失为一种好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 :介绍一种伴有足横弓塌陷的严重外翻的手术方法。方法 :12例伴有足横弓塌陷的严重的外翻足首先经X线、CT检测其三维畸形程度 ,而后手术中采用第一跖骨基底截骨 ,远端外推、下压、外旋以纠正第一跖骨的三维畸形 ,恢复足横弓正常形态 ,矫形位置以克氏针固定 :对外翻角 (HVA)的纠正采用常规第一跖趾关节软组织手术。结果 :术后 3~ 12月随访 ,优 6例、良 4例、中 2例 ,优良率 83 % ,其中 ,前足底中部痛性胼胝均有明显减轻。结论 :足横弓重建手术是严重外翻较好的选择术式。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收肌与展肌移位吻接重建前足横弓矫治外翻畸形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10年1月-2014年1月,采用收肌与展肌移位吻接重建前足横弓治疗并获随访的28例(40足)外翻畸形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3例(6足),女25例(34足);年龄20~71岁,平均51.7岁。单足16例,双足12例。病程1~30年,平均8.9年。患者均有不同程度囊炎表现;22足有明显前足横弓塌陷并足底胼胝,8足合并锤状趾畸形。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OFAS)评分为(59.07±8.49)分。术前X线片示外翻角(hallux valgus angle,HVA)(33.68±8.10)°,跖间角(intermetatarsal angle,IMA)(15.60±4.07)°。根据Mann外翻分类标准,轻度9足,中度23足,重度8足。结果术后1例(1足)切口感染,其余切口均Ⅰ期愈合。2例(3足)出现趾麻木。28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个月~4年,平均1.8年。末次随访时根据AOFAS评分量表评定疗效:获优24足,良9足,可4足,差3足;优良率为82.5%。末次随访时,HVA为(15.10±5.28)°,IMA为(9.05±2.42)°,AOFAS评分为(86.03±7.45)分,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伴前足横弓塌陷者横弓均有一定程度恢复,足底胼胝消失(14足)或变小(8足)。2例(3足)分别于术后3个月和2个月时外翻复发,无内翻发生。结论 收肌与展肌移位吻接重建前足横弓矫治外翻畸形,能减小HVA及IMA,复位脱位籽骨,重建前足横弓,有效恢复前足生理解剖结构及功能。  相似文献   

19.
自1983年6月~1993年6月,我们采用软组织手术与三关节融合术,联合应用矫正马蹄内翻足畸形38例,临床观察效果满意,现将治疗体会报告如下。临床资料一、一般资料 38例中,男12例,女26例,年龄最大26岁,最小12岁,平均16.5岁。左足16例,右足12例,双足8例,共44只足。畸形主要是马蹄内翻22例,马蹄高弓仰趾畸形16例,儿麻后遗症17例,先天性马蹄内翻足21例。二、手术步聚 手术分二步进行。第一步软组织手术包括:(1)跟腱延长;(2)胫骨前肌或(和)胫骨后肌移位至足背外侧;(3)跖腱膜切断术;(4)切断或延长屈拇、屈趾肌腱。第二步三关节融合术。三、疗效及随…  相似文献   

20.
目的 介绍一种先天性并指(趾)重建指(趾)蹼的手术方法.方法 对5例先天性单纯并指(趾)的患儿,于掌(足)背设计五角形皮瓣,以相邻指(趾)掌指(跖趾)关节中心连线为宽,两边界为并指(趾)的中轴线,采用掌(足)背五角形皮瓣推进再造指(趾)蹼,多“Z”形分离指(趾)体,2个方向相反的三角形皮瓣覆盖指(趾)体侧方,无需植皮覆盖指体.结果 5例全部获得随访,时间为4个月至2年,术后皮瓣无坏死,未出现手指及足趾屈曲畸形;除1例足趾并趾术后瘢痕增生影响外观外,患儿家长对其余指蹼的外观均表示较为满意.结论 掌(足)背五角形皮瓣是治疗先天性单纯并指(趾)一期重建指(趾)蹼的满意方法,不仅可以获得良好的外观及功能,同时无需植皮且有效地缩短了手术时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