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为了观察脑缺血再灌流时 c-fos和神经营养因子在神经元表达的时空特点 ,探讨其在缺血性神经元损伤中的作用 ,本研究用阻塞 SD大鼠大脑中动脉 2 h、再灌流 0 .5~ 48h制成局灶性脑缺血模型 ,用免疫组化方法观察了 c-fos和神经营养因子转化生长因子、神经生长因子和胶质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在神经元的表达特点。结果表明 ,c-fos和转化生长因子分布相似 ,正常组无 c-fos和转化生长因子阳性神经元 ;缺血再灌流 0 .5~ 48h阳性的神经元主要位于非大脑中动脉供血区 ,缺血区皮质、纹状体和视前区神经元为阴性。而实验各组对照侧皮质神经元中等阳性。神经生长因子、胶质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在缺血脑组织的分布相似。正常组、假性手术组 ,皮质、嗅结节、丘脑和下丘脑等区的神经元神经生长因子、胶质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免疫反应为弱阳性乃至强阳性 ;再灌流 0 .5 h,缺血区皮质弱阳性 ,缺血周边区中等阳性 ;再灌流 3~ 48h,神经生长因子、胶质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强阳性的神经元主要位于非大脑中动脉供血区和缺血周边区。此外 ,对照侧皮质大量的神经元呈强阳性。结论 ,上述资料提示即早基因 c-fos和神经营养因子具有促进神经元存活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3.
为了研究手术切断穹窿 -海马伞所建立的 Alzheimer病模型大鼠脑组织中原癌基因 c-fos的表达状况 ,于建模后 1h、6d和 15 d对大鼠进行灌注固定 ,取含海马结构的脑组织分别进行 H-E染色和 FOS蛋白的免疫组化反应 ;同时于建模前后对大鼠进行电迷宫检查。结果表明 :FOS样免疫活性在 Alzheimer大鼠的海马及大脑皮层均有增强 ,并随术后时间的延长有不断增强的趋势 ,因而认为这种 Alzheimer模型可以模拟出与 AD患者类似的 c-fos过度表达  相似文献   

4.
大鼠脑缺血再灌流时神经元损伤与星形胶质细胞的反应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为探讨星形胶质细胞在缺血性神经元损伤中的作用及其与神经元损伤的关系 ,本实验阻塞大鼠大脑中动脉 2 h,再灌流0 .5~ 48h建立短暂局灶性脑缺血模型 ,进行 H-E染色 ;通过胶质原纤维酸性蛋白和细胞核增殖抗原免疫组化单重或双重反应 ,TU NEL和胶质原纤维酸性蛋白免疫组化双重反应观察了神经元和星形胶质细胞的反应。结果表明 :再灌流 2 4h缺血区面积最大 ,再灌流 6h开始出现神经元不可逆变性 ,2 4h梗塞成熟 ;星形胶质细胞表现为反应性、营养不良性和退形变三种不同的形态特点。再灌流 48h时星形胶质细胞数量开始增多。 48h之内星形胶质细胞无增生 ,且有少量星形胶质细胞凋亡。这些结果提示脑缺血时星形胶质细胞反应与神经元损伤密切相关 ,反应性星形胶质细胞是其积极应答神经元损伤的结果 ,在维持神经元存活中起作用。  相似文献   

5.
大鼠慢性局灶脑缺血区CD8抗原表达的免疫组织化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目的在于探查免疫分子 CD8抗原在脑缺血区表达的状况 ,进而探讨免疫因素与慢性局灶脑缺血的病理联系。采用大脑中动脉阻塞的局灶脑缺血模型和免疫组织化学 ABC方法观察 3 6只成年雄性 SD大鼠脑缺血区 CD8抗原表达的细胞种类、分布形式和表达时程。结果证明 :慢性局灶脑缺血诱导脑缺血区 CD8抗原表达 ,其阳性细胞呈无突起的圆形和分支状二类。圆形细胞在脑缺血 3 d时 ,其数量显著增加 (P<0 .0 5 ) ,位于大脑皮质梗塞灶的边缘 ,阳性细胞于脑缺血 1周达到高峰 (P<0 .0 1) ,此时 ,大部分阳性细胞已迁移到梗塞灶中央区并显示为大小和形状不同的无突起的细胞。分支状的 CD8阳性细胞出现在大脑皮质梗塞灶周围和缺血侧尾壳核 ,其数量在脑缺血 3 d显著增加 (P<0 .0 5 ) ,于脑缺血 1周 (尾壳核 )和 2周 (大脑皮质 )时达到高峰 (P<0 .0 1) ,随后缓慢下降 ,分支状的 CD8阳性细胞主要分布于大脑皮质梗塞灶的“半影区”和尾壳核的背外侧区。结果表明 :慢性局灶脑缺血诱导 CD8阳性 T淋巴细胞在脑缺血区浸润以及小胶质细胞的反应和激活 ,提示免疫因素与慢性局灶脑缺血有关联  相似文献   

6.
脑缺血早期谷氨酸能神经元时程变化的免疫组织化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SD大鼠脑缺血 15min6h内大脑谷氨酸 (Glu)能神经元的变化规律。方法 应用Glu抗体标记免疫组织化学ABC技术。结果 缺血 15min1h ,缺血中心即出现阳性细胞 ,胞质染色较深 ,主要分布于大脑皮质Ⅲ Ⅴ层 ,以锥体细胞为主 ,苍白球内侧部和尾壳核也有少量阳性细胞。缺血 2h阳性细胞数量减少 ,染色较淡 ;缺血 6h未见阳性细胞。同时观察到阳性细胞由缺血中心区逐渐向半影区 (边缘区 )扩展。结论 脑缺血早期Glu能神经元合成Glu增多、释放Glu加重神经元损伤  相似文献   

7.
19世纪末,Nissal首次描述了小胶质细胞。1919年,西班牙学Del Rino-Htortega用碳酸银染法将小胶质细胞与神经细胞及其它胶质细胞加以区分,推测小胶质细胞在胚胎早期源于中胚层的骨髓前期细胞,即单核吞噬系统。成年期,这些细胞位于中枢神经系统实质,成为小胶质细胞。这些观点现已普遍被人们所接受。根据细胞的形态,小胶质细胞有两种明显不同的亚型:分枝小胶质细胞和阿米巴样小胶质细胞。分枝小胶质细胞,其形态特征为胞体小,具有伸向各个方向的突起,在正常情况下,小胶质细胞为该型,  相似文献   

8.
目的 为了观察lubeluzole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流时神经元的保护作用。方法 本实验采用阻塞SD大鼠大脑中动脉2h,再灌流1、3、6、12、24、48h制成局灶性脑缺血动物模型,用免疫组化方法观察给药前后神经生长因子、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在神经元的表达特点。结果 神经生长因子、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在脑组织的分布相似。正常组和假手术组的皮质、丘脑等处的神经元为阴性;缺血模型组的缺血区皮质、丘脑的神经元为阴性或弱阳性,阳性神经元主要位于非大脑中动脉供血区和缺血周边区;治疗组缺血区的皮质、丘脑等处的神经元为弱阳性至中等阳性,缺血周边区为强阳性。结论 在缺血后6h内使用lubeluzole能降低神经元受损伤的程度,促进神经元的生长。  相似文献   

9.
c-fos mRNA在围产期缺血缺氧脑损伤后的表达特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讨围产期缺血缺氧脑损伤的发病机制,本实验对c-fos在脑缺血缺氧后的表达变化规律进行了研究。通过结扎Wistar孕鼠一侧子宫角血管的方法(未结扎侧子宫角作为对照),建立围产期缺血缺氧脑损伤动物模型。采用原位杂交方法观察了剖宫产后存活不同时间的大鼠大脑c-fosmRNA的表达,结果发现,缺血后即刻,大脑皮层和海马即出现c-fosmRNA的表达。随时间延长,表达量逐渐增加,至1h时,杂交信号最强,维持到2、4h后逐渐减弱。但到24h时.c-fosmRNA又出现第二次高表达,以后又逐渐减低,48h表达极微,3d后各组都未检出其表达。对照组仅在生后1h海马有较少量c-fosRNA的表达。结果表明,宫内缺血缺氧引起了即刻早期基因c-fosmRNA的表达增强,且具有一定规律性。c-fos的改变可能会引起其后续靶基因尤其是一些与细胞死亡相关基因的转录,从而引起脑组织的病理损害。  相似文献   

10.
颈动脉引流复制大鼠脑缺血再灌流模型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实验研究越来越受到临床及有关基础医学工作者的重视,而一个理想的动物模型是实验研究能否取得顺利进展的决定性因素之一。文献上有多种脑缺血实验模型,各有其特点和局限性。目前,应用较多的是电凝双侧椎动脉,同时夹闭双侧颈总动脉法[1],操作复杂...  相似文献   

11.
缓激肽受体抑制剂对脑缺血再灌注大鼠的脑保护作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为了探讨缓激肽及其受体在脑缺血急性期对血脑屏障通透性及炎症因子分泌的影响,本研究采用线栓法制作大鼠大脑中动脉梗塞(MCAO)模型,分别应用缓激肽B1和B2受体的特异性抑制剂,在缺血再灌流后24h进行动物行为学评分,TTC染色计算梗死体积,伊文斯蓝染色检测血脑屏障通透性,透射电镜观测血脑屏障超微结构的变化,ELISA对缺血区IL-1β、TNF-α、PGE2进行测定。结果显示:缓激肽B1和B2受体抑制剂能够改善脑缺血大鼠急性期行为学评分、缩小梗死体积、降低血脑屏障通透性、维持血脑屏障结构完整、抑制炎症因子分泌,缓激肽B2受体抑制剂的上述效果优于B1受体抑制剂。以上结果提示缓激肽在脑缺血急性期可以加重脑损伤,其受体的特异性抑制剂可以减轻脑损伤。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后神经细胞和血管内皮细胞凋亡的差异及其与Bcl-2和p53蛋白表达的关系。方法:应用原位末端标记技术和免疫组化方法,检测神经细胞和血管内细胞凋亡及Bcl-2和p53蛋白表达,结果:在缺血周围区,缺血再灌注2h神经细胞和内皮细胞凋亡开始增多,12-24h达高峰,之后逐渐减少,7-14d降至假手术组水平;血管内皮细胞凋亡迟于神经元凋亡12-24h,Bcl-2蛋白表达于缺血再灌注2h开始增强,12-24h达高峰,之后逐渐下降,至7-14d接近假手术组水平,p53蛋白表达于缺血再灌注6h开始增高,24-48h达高峰,之后逐渐下降,至14d与假手术组已无显著性差异。结论: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血管内皮细胞凋亡迟于神经元凋亡,Bcl-2和p53蛋白参与细胞凋亡的调节。  相似文献   

13.
本实验应用形态计量学的方法研究了心房特殊颗粒的变化与脑缺血的关系。实验用中老年 Wistar大鼠 ,采取双侧颈总动脉夹闭 2 h后去夹再灌流的方法制作急性不完全性脑缺血模型。于再灌后 6h、2 4h、3 d及 7d,处死大鼠 ,在 10 0 s内取出右心耳 ,常规超薄切片及染色 ,电镜观察心房特殊颗粒的变化并进行形态计量学研究。结果显示 :脑缺血再灌后 6h,心房特殊颗粒几乎释放殆尽 ,2 4h及 3 d数量明显减少 ,颗粒变小 ;形态计量研究表明 ,缺血再灌组大鼠心房特殊颗粒的体积密度、面数密度、数密度及颗粒的平均直径 ,除 7d者外 ,其余均比假手术组有不同程度的减小 ( P<0 .0 1,P<0 .0 5 )。本实验结果表明 ,心房特殊颗粒内所含的心房肽参与早期脑缺血缺氧的病理生理过程 ,在遏制脑细胞损伤方面起了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人参皂甙Rb1(GRb1)是人参中一个最重要的有效成分(人参属五加科中一属),能减少大鼠暂时性脑缺血梗塞面积和改善神经功能缺失症状,这种神经保护作用的机制不完全清楚。本实验研究GRb1的神经保护作用是否与防止神经元凋亡和调控神经元凋亡抑制蛋白(NAIP)的表达有关。通过阻塞大鼠大脑中动脉建立局灶性脑缺血模型,再灌注开始后立即给予腹腔注射GRb1(40mg/kg)。具有神经功能缺失的大鼠被随机分成2组:缺血组和GRb1组,每个组根据再灌注时间(3h,12h,1d,2d,3d,5d,10d,n=4/每时间点)分为亚组。正常大鼠和假手术组做为对照组。TUNEL标记分析凋亡细胞,用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检测NAIP的表达。结果显示再灌注3h凋亡细胞数量开始升高,24h达高峰,后下降,但再灌注10d的凋亡细胞数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与缺血组相比,GRb1各亚组的凋亡细胞数减少,但再灌注12h至3d,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在对照组,NAIP弱或阴性的免疫反应广泛出现在脑实质神经元。再灌注3h,NAIP阳性细胞增加,12h时达高峰,后下降。再灌注5d,NAIP阳性细胞数量比对照组少(P<0.05)。NAIP阳性神经元出现缺血性改变如扇形或三角形,纹状体星形胶质细胞强表达NAIP。在GRb1组,NAIP阳性细胞数量从再灌注12h到10d,显著高于缺血组。本实验结果提示大鼠局灶性脑缺血时,GRb1能减少细胞凋亡,其机制可能与增加NAIP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一氧化氮合酶神经元在脑缺血早期(24h内)的变化规律。方法:NADPH-d组织化学方法。结果:各组间正常侧NOS神经元无明显变化,散在分布于皮质的Ⅱ~Ⅵ层,以Ⅳ~Ⅵ为主,尾壳核内NOS神经元数量较多,密集分布于外侧区。缺血15min和30min组,缺血中心区皮质和尾壳核NOS神经元数量减少,形态无明显变化;缺血1h和2h组,皮质和尾壳核内NOS神经元数量进一步减少,突起变短;缺血3h和6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养血清脑颗粒对蒙古沙鼠全脑缺血再灌注后的神经保护作用.方法 用两血管阻塞法(2-VO)结扎30 min再灌注损伤模型,将蒙古沙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和手术前90min灌胃法给药预防组.用Nissl染色法观察蒙古沙鼠海马CA1区细胞的变化;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海马CA1区表达谷氨酸盐合成酶(G1 Syn)和Caspase-3阳性细胞数量的变化;TUNEL法检测细胞凋亡.结果 蒙古沙鼠全脑缺血再灌注1d及2d预防给药组Nissl染色结果显示,海马CA1区存活细胞数量比模型组明显增多(分别为P<0.01,P<0.05);再灌注5d预防给药组海马CA1区存活细胞数量与模型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再灌注1d及2d预防给药组海马CA1区表达谷氨酸盐合成酶(G1 Syn)的阳性细胞量较模型组明显减少(分别为P<0.01,P<0.05);再灌注5d预防给药组海马CA1区免疫阳性细胞数量与模型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Caspase-3的表达在再灌注1d时预防给药组免疫阳性细胞数量与模型组比较有显著性升高(P<0.05),但是再灌注2d及5d时预防给药组免疫阳性细胞数较模型组无显著降低(P>0.05).TUNEL结果显示预防给药组凋亡细胞相应减少.结论 养血清脑颗粒能通过谷氨酸盐合成酶选择性抑制兴奋性氨基酸谷氨酸的神经毒性作用,减少神经细胞的凋亡,从而发挥神经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二仙汤加减的脑保护作用及其作用机理。方法 :用中老年Wistar大鼠 ,采用双侧颈总动脉夹闭 2小时后 ,去夹再通的方法制作急性不完全性脑缺血再灌流模型。实验组大鼠造模前给予二仙汤加减 ,于血流再灌后 6h、2 4h、3d及 7d处死 ,对顶叶皮质及背侧海马进行形态学研究。结果 :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 ,光、电镜图象显示毛细血管、脑细胞渗出及细胞损伤明显减轻 ;海马CA1区细胞丢失明显减少 (P <0 .0 5 )。结论 :该方药有改善脑血液循环、减轻脑水肿和保护脑细胞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缺血再灌注对大鼠神经元与星形胶质细胞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单标记法分别观察大鼠在大脑中动脉阻塞再灌注时胶质原纤维酸性蛋白(GFAP)和Fos蛋白在大脑皮质内表达的时间规律,并用免疫组织化学双重标记法观察GFAP和Fos蛋白表达的相互关系。结果发现在缺血1h再灌注2h时,大脑皮层的星形胶质细胞被激活,细胞体积增大,突起粗大,呈GFAP阳性。星形胶质细胞的反应直至48h依然强烈。被激活的星形胶质细胞和神经元表达Fos蛋白,并呈现时程变化规律。结果提示星形胶质细胞可能和神经元一起参与了大脑皮层缺血再灌注后的变化。  相似文献   

19.
为了探讨外源性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和神经生长因子(NGF)对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大鼠海马p53蛋白表达的影响,用线栓法制备大鼠大脑中动脉阻塞模型,应用免疫组化和显微图像分析方法检测脑缺血再灌注后大鼠海马CA1区p53蛋白的表达。结果如下:假手术组海马CA1区未见p53阳性细胞,而脑缺血再灌注组阳性细胞明显增多。分别注射CGRP或NGF后海马CA1区p53阳性细胞平均灰度值均明显高于缺血再灌注组(P<0.05),二者联合应用时平均灰度值较单独应用高(P<0.05)。以上结果提示:CGRP和NGF下调缺血神经元p53蛋白的表达,二者合用作用更强,可能对缺血神经元的恢复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20.
探讨NGF对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后大鼠海马神经元CHOPmRNA及蛋白表达的影响。用线栓法制作大鼠右侧大脑中动脉阻塞再灌注模型(MCAO),应用原位杂交方法检测CHOPmRNA的表达;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ABC法检测CHOP蛋白表达;应用显微图像分析系统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假手术组大鼠海马CHOPmRNA及蛋白表达极少;缺血组较假手术组CHOP表达mRNA和蛋白均显著增加(P<0.01),缺血再灌注3h后CHOPmRNA表达明显增加,24h达高峰,48h开始显著下降,72h接近对照组水平,CHOP蛋白在缺血再灌注12h时明显表达增高,24h达到高峰,72h显著下降,但仍高于对照组水平(P<0.01);在缺血再灌注12、24、48h,NGF组CHOPmRNA及蛋白表达明显低于缺血组(P<0.01)。本研究表明,外源性NGF能显著抑制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后CHOPmRNA及蛋白表达,提示NGF可能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的海马神经元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