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目的 比较 2种巢式聚合酶链反应 (PCR)检测骨髓移植后慢性粒细胞白血病 (CML)患者微小残留病。方法 分别用一步法逆转录 PCR(RT PCR)和两步法RT PCR 2种巢式PCR检测骨髓移植后CML患者BCR ABL融合基因 ,并做 2种方法的灵敏度实验。结果  2种巢式PCR灵敏度实验中 ,一步法RT PCR和两步法RT PCR的巢式PCR可分别检测出 0 .1和 1pgK5 6 2细胞总RNA中的BCR ABL融合基因 ;同时对 19份来自 12例骨髓移植后CML患者标本检测 ,一步法RT PCR的巢式PCR检测出阳性的最长移植时间为 6 90d ;两步法RT PCR的巢式PCR为 4 15d。结论 一步法RT PCR的巢式PCR检测骨髓移植后CML微小残留病具有较高灵敏度 ,操作简便快速 ,特别适用于临床检测。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2种巢式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骨髓移植后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患者微小残留病。方法分别用一步法逆转录-PCR(RT-PCR)和两步法RT-PCR2种巢式PCR检测骨髓移植后CML患者BCR-ABL融合基因,并做2种方法的灵敏度实验。结果2种巢式PCR灵敏度实验中,一步法RT-PCR和两步法RT-PCR的巢式PCR可分别检测出0.1和1PgK562细胞总RNA中的BCR-ABL融合基因;同时对19份来自12例骨髓移植后CML患者标本检测,一步法RT-PCR的巢式PCR检测出阳性的最长移植时间为690d;两步法RT-PCR的巢式PCR为415d。结论一步法RT-PCR的巢式PCR检测骨髓移植后CML微小残留病具有较高灵敏度.操作简便快速.特别适用于临床检测。  相似文献   

3.
孟文彤  刘霆  吴俣  陈心传 《华西医学》2005,20(3):484-485
目的:建立一步法RT—PCR检测APL患者PML—RARα融合基因的实验方法。方法:用特异引物一步法RT—PCR检测PML—RARα融合基因,并作灵敏度试验。结果:本方法的灵敏度可达到1:10^3水平。对25例APL患者检测PML—RARα融合基因,阳性率为100%,并可检测出PML—RARα融合基因各种融合方式。结论:一步法RT—PCR检测PML—RARα融合基因有很好的灵敏度和特异性,操作简便、快速,特别适用于临床检测。  相似文献   

4.
实时定量荧光PCR检测白血病融合基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旨在建立实时定量荧光PCR的方法并检测CML、ALL、APL患者中融合基因的拷贝数,观察患者体内融合基因转录水平的变化。构建质粒标准品,制作标准曲线。检测49例患者的骨髓及外周血标本130份,对个别患者连续监测融合基因转录表达水平,结果表明:在82.4%(28/34)的CML患者中检测到BCR—ABL^p210阳性(BCR—ABLP210/ABL比值为0.01~3.19),其中在1例CML急淋变患者检测到BCR—ABL^p210。和BCR—ABL^p190双阳性;在66.7%(4/6)的ALL患者中检测到BCR—ABL阳性,其中2例BCR—ABL^p210阳性,2例BCR—ABL^p190阳性;在77.8%(7/9)的APL患者中检测到PML—RARa融合基因阳性(PML—RARa/ABL比值为0.0014~3.199),其中3例为长型,3例为短型,1例为变异型,检测结果为阴性的患者处于缓解期;连续监测患者融合基因转录表达水平与临床缓解和复发的变化情况相吻合。结论:实时定量荧光PCR技术成熟、操作简便,检测白血病融合基因结果准确稳定,对于临床明确诊断、具体分型、动态观测肿瘤负荷、选择治疗方案、评估治疗效果和预后都有较大价值,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初发和急变患者外周血BCR/ABL基因的表达变化。方法建立实时定量RT-PCR同时检测b2a2和b3a2两种融合基因亚型,检测25例CML初发和25例CML急变患者的外周血样本中BCR/ABL融合基因的表达。结果BCR/ABL及GAPDH标准曲线的相关系数均为1.0,灵敏度为2pgRNA,根据熔解温度的不同可以区分b2a2和b3a2两种融合基因亚型。CML急变患者外周血BCR/ABL融合基因的表达水平是初发患者的4.72倍。结论本法简便、敏感、特异,可以相对定量BCR/ABL融合基因表达水平,有助于反映白血病细胞负荷,评价疗效及判断预后。  相似文献   

6.
本研究探讨应用荧光原位杂交技术( FISH)检测BCR/ABL融合基因在临床中的应用价值.对初诊考虑为慢性骨髓增殖性疾病或骨髓增生异常/骨髓增殖性疾病的患者、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及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的慢性髓系白血病(CML)患者,行骨髓细胞学检查并用FISH法检测BCR/ABL融合基因.结果表明:①46例在初诊时考虑为慢性骨髓增殖性疾病或骨髓增生异常/骨髓增殖性疾病的患者中,有22例患者诊断为CML,应用FISH法检测BCR/ABL融合基因均为阳性(100%),骨髓细胞学检查显示CML者占86.4% (19/22);另24例患者诊断为非CML的慢性骨髓增殖性疾病及骨髓增生异常/骨髓增殖性疾病,FISH法检测BCR/ABL融合基因均为阴性(100%),而骨髓细胞学检查有3例支持CML诊断、1例支持MDS诊断;②7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有3例FISH法检测BCR/ABL融合基因为阳性;③2例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的CML患者,应用HSH法检测BCR/ ABL融合基因可检测到阳性细胞(分别为6.5%及1.2%).结论:FISH法检测BCR/ABL融合基因敏感、可靠,对慢性骨髓增殖性疾病及骨髓增生异常/骨髓增殖性疾病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有重要价值;可明确Ph+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的诊断;在CML患者行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监测微小残留病灶方面也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建立荧光原位杂交(FISH)技术,直接原位检测间期细胞中BCR/ABL融合基因,辅助临床诊断和治疗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CML)。方法应用FISH技术检测15例CML患者骨髓培养细胞BCR/ABL融合基因,其中5例CML患者同时取骨髓直接涂片检测,5例CML患者同时取外周血浓缩单个核细胞直接涂片检测。以5例非CML患者骨髓培养细胞为阴性对照。结果15例患者骨髓标本成功培养10例,染色体分析检测到Ph1染色体8例。15例患者骨髓培养细胞FISH检测BCR/ABL融合基因阳性14例。5例CML患者同时做骨髓直接涂片FISH检测,结果阳性4例。5例CML患者同时做血标本浓缩单个核细胞FISH检测阳性2例。5例非CML患者FISH结果均阴性。结论FISH技术能直接原位检测间期细胞中BCR/ABL融合基因,且快速、可靠、成功率高,是诊断和监测CML的一项有效新技术。  相似文献   

8.
目的 建立荧光原位杂交(FISH)技术,直接原位检测间期细胞中BCR/ABL融合基因,辅助临床诊断和治疗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CML)。方法 应用FISH技术检测15例CML患者骨髓培养细胞BCR/ABL融合基因,其中5例CML患者同时取骨髓直接涂片检测,5例CML患者同时取外周血浓缩单个核细胞直接涂片检测。以5例非CML患者骨髓培养细胞为阴性对照。结果 15例患者骨髓标本成功培养10例,染色体分析检测到Ph1染色体8例。15例患者骨髓培养细胞FISH检测BCR/ABL融合基因阳性14例。5例CML患者同时做骨髓直接涂片FISH检测,结果阳性4例。5例CML患者同时做血标本浓缩单个核细胞FISH检测阳性2例。5例非CML患者FISH结果均阴性。结论 FISH技术能直接原位检测间期细胞中BCR/ABL融合基因,且快速、可靠、成功率高,是诊断和监测CML的一项有效新技术。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在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诊断和微小残留病(MRD)监测中,染色体核型分析、荧光原位杂交(FISH)和实时荧光定量PCR(RO-PCR)的应用价值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染色体G显带、FISH和RO-PCR技术对46例CML初发慢性期(CP)患者进行核型分析、BCR/ABL融合基因检测.并对伊马替尼、羟基脲和干扰素治疗后进行追踪观察.结果①46例CML初发患者Ph染色体均为阳性,其中1例伴有附加染色体异常;FISH检测BCR/ABL融合基因均阳性,阳性细胞平均数为(92.20±7.80)%;RQ-PCR检测BCR-ABL/ABL的平均值(68.18±26.67)%.②46例患者随访时间6~24个月,其中17例采用伊马替尼治疗,27例羟基脲治疗,2例干扰素治疗.随访期间,7例出现附加染色体异常,同时FISH检测BCR-ABL融合基因均为阳性(82%~100%),RQ-PCR检测BCR-ABL/ABL值为(51.10±16.30)%,并于0~12个月内进入加速期或急变期.其余39例患者(包括伊马替尼治疗组16例,羟基脲和干扰素治疗组29例),伊马替尼治疗组FISH检测仅4例为阳性(1.0%~5.0%),RQ-PCR检测BCR-ABL/ABL转录本相对平均值(0.10±0.08)%,与治疗前相比明显下降;羟基脲和干扰素治疗组FISH检测均阳性(79%~100%),BCR-ABL/ABL转录本相对平均值(53.65±12.60)%,与治疗前相比无明显改善.结论 染色体核型分析、FISH、RQ-PCR能够有效提高CML患者的诊断和治疗后MRD的监测水平.  相似文献   

10.
本文报告BCR-ABL融合蛋白的变化及其与白血病表型的关系。首先报告各种BCR—ABL融合基因的结构及其转录本。可分为三种类型,即M-bcr,robcr和μ-bcr,以及它们见于那些白血病。其次报告BCR断点位置的变化,ABL的特殊断点,BCR-ABL信息RNA的拼接。BCR-ABL融合蛋白的结构与白血病表型的关系。此外BCR/ABL细胞还带有染色体的其它异常,Ph染色体的变种等。最后论述了BCR/ABL融合蛋白起源于何种细胞系,何种成熟阶段。少数文献报告此蛋白起始于多能干细胞。  相似文献   

11.
12.
目的建立多重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联合毛细管电泳法检测BCR-ABL融合基因,以期应用于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辅助诊断。方法采用重叠延伸法构建BCR-ABL融合基因阳性模板,设计并优化检测BCR-ABL融合基因的多重RT-PCR联合毛细管电泳体系,对检测体系进行初步的性能评估。结果多重RT-PCR技术检测BCR-ABL融合基因(e1a2、e13a2和e14a2)的最低检测限在102~103拷贝/μL;50例临床确诊CML的患者应用该法检测BCR-ABL融合基因的阳性率为86.0%,其中e13a2型(20.0%),e14a2型(66.0%);本方法与骨髓细胞培养染色体核型分析相比,阳性符合率为97.6%,阴性符合率为75.0%,总符合率为94.0%,2种方法具有较高的一致性(Kappa=0.765,P0.05)。结论成功建立检测BCR-ABL融合基因的多重RTPCR联合毛细管电泳方法。该方法操作简单快捷、特异性好、灵敏度高,适合于临床上CML的辅助诊断和分子分型。  相似文献   

13.
荧光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检测白血病bcr/abl mRNA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建立荧光定量RT PCR法检测白血病融合基因bcr ablmRNA的方法 ,为白血病临床诊断及微量残留病监测提供有用工具。方法 RT PCR扩增培养的K5 6 2细胞bcr abl融合基因 ,A T载体克隆法构建定量标准模板 ,用PE770 0型检测仪 ,建立荧光定量RT PCR方法 ,对方法的灵敏性、稳定性、重复性进行测定 ;定量检测 14例慢性髓细胞白血病 (CML)患者和 4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患者外周血样本。结果 建立的荧光定量RT PCR方法 ,可检测出约 10 - 5μgK5 6 2总RNA中的bcr abl融合基因和 10个bcr abl重组质粒拷贝 ,重复性的CT值 (Cyclethreshold)管间、批间变异系数 (CV)分别为 :2 0 % ,3.7%。 14例CML患者bcr abl融合基因表达量中位数为 5 .15× 10 4 拷贝 μgRNA ,产物经电泳分析 ,其中 11例为b2a2 ,3例为b3a2 ,1例 12× 10 4 拷贝 μgRNA的CML患者 ,骨髓移植后 1个月变为 0 .2 3× 10 4 拷贝 μgRNA。 4例ALL患者中 1例有bcr abl融合基因的表达 ,为b2a2 ,表达量为 8.2×10 5拷贝 μgRNA。 结论 建立的荧光定量RT PCR方法灵敏、特异、重复性好 ,结果用拷贝数表示 ,准确可靠 ,利于统一标准。该方法能检测出b2a2、b3a2两种类型的融合基因 ,可广泛用于CML的诊断和微量残留病的检测  相似文献   

14.
15.
16.
17.
目的 研究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PML-RARα融合基因的亚型、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筑巢式逆转录酶聚合酶链反应(RT-PCR)技术,检测初治APL患者PML-RARα融合基因,监测完全缓解者微小残留病灶。结果 32例初治APL患者PML-RARα融合基因均为阳性(100%),其中S型为25%,L型为75%。L型的复发率及早期病死率分别为12.5%、12.5%,显著低于S型的复发率及早期病死率(25%和37.5%)。L型患者的预后比S型患者好。采用全反式维甲酸(ATRA)及小剂量高三尖杉酯碱诱导治疗,缓解后分别用化疗与维甲酸交替进行强化治疗,使PML-RARα阳性率随缓解期的延长而逐渐降低。同时监测16例APL缓解患者,PML-RARα融合基因阴性患者可长期生存。结论 PML-RARα融合基因的检测对APL的确诊、预测预后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8.
19.
目的 探讨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错配修复(MMR)基因的表达水平及调控机制。方法 用半定量RT-PCR方法检测62例CML患者及K562细胞的5个MMR基因(hMSH2、hMSH3、hMSH6、hMLH1、hPMS2)mRNA的表达;用RT-PCR方法动态检测26例进行异基因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PBSCT)及4例使用伊马替尼治疗的CML患者ber-abl及MMR mRNA的表达水平;用伊马替尼体外作用于CML患者的单个核细胞(MNC)及K562细胞后,用Western blot方法检测BCR—ABL融合蛋白的酪氨酸磷酸化水平,RT-PCR方法检测MMR mRNA表达水平。结果 与正常人比较,CML患者及K562细胞的hMSH2、hMSH3、hMLH1 mRNA的表达明显降低(P〈0.05);26例行allo—PBSCT及4例使用伊马替尼治疗的CML患者,其hMSH2、hMSH3、hMLH1 mRNA的表达随着bcr—abl mRNA的表达降低而升高;伊马替尼体外作用于CML患者MNC及K562细胞后,其hMSH2、hMSH3、hMLH1 mRNA的表达随着BCR—ABL融合蛋白酪氨酸磷酸化水平的降低而升高。结论 CML患者、K562细胞hMSH2、hMSH3、hMLH1 mRNA比正常人降低,bcr—abl融合基因抑制hMSH2、hMSH3、hMLH1 mRNA的表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