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胰岛素(INS)与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发病的关系.方法:选取30例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疾病组)及10例同期住院待产正常孕妇(对照组)血清及胎盘标本,采用放射免疫方法(RIA)检测两组血清中IGF-1、INS浓度水平,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ABC法检测IGF-1在两组胎盘中的表达情况.结果:疾病组血清中IGF-1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且随着疾病的严重程度增加而降低;疾病组血清INS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且疾病组血清中 IGF-1 与INS 呈显著负相关;疾病组与对照组胎盘组织IGF-1表达部位无差异,在疾病组表达明显降低.胎盘IGF-1表达强度与血清IGF-1水平存在直线正相关.结论: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胰岛素参与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发病.  相似文献   

2.
曹辉 《医药论坛杂志》2004,25(16):17-18,20
目的 探讨 2型糖尿病微血管病变患者胰岛 β细胞分泌功能及相关因素。 方法 应用馒头餐胰岛素释放试验 ,对 15 6例 2型糖尿病患者 (其中微血管并发症 77例、无微血管并发症者 79例 )进行血糖、胰岛素测定 ,计算血糖、胰岛素曲线下面积、胰岛素敏感性指数、胰岛素分泌指数 ,并进行比较。结果 糖尿病微血管病变组各时相血糖值、血糖曲线下面积显著高于无微血管病变组 (P <0 .0 1) ,各时相胰岛素值、胰岛素曲线下面积均低于无微血管病变组 (P <0 .0 1)胰岛素分泌指数显著低于无微血管病变组 (P <0 .0 1)。多元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显示 ,微血管病变与糖尿病病程呈显著正相关 ,与胰岛素分泌指数呈显著负相关。结论  2型糖尿病微血管病变患者存在严重的持续性高血糖。糖尿病病程的延长、严重的胰岛 β细胞分泌功能障碍为 2型糖尿病微血管病变的主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IGF-1水平与双下肢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关系。方法:选取60例糖尿病患者.60例同期健康查体者,应用高频超声检测双下肢股动脉内膜-中膜厚度。同时采用ELISA法测定血清IGF-1水平。结果:病例组和对照组的年龄、性别、BMI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空腹血糖、血压、血脂结果显示有统计学意义;病例组和对照组的血清IGF-1水平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IGF-1水平与双下肢股动脉粥样斑块的程度呈负相关。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IGF-1水平降低,且合并大血管病变组其水平有明显降低.其降低程度与血管病变严重程度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卒中后抑郁患者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与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方法 选择脑卒中后抑郁患者为研究对象(PSD组),以同期健康体检的正常人为对照组(CON组),比较两组间IGF-1的差异,比较不同临床病理因素中IGF-1的差异.结果 PSD组患者血清IGF-1水平为(47.7±6.5)ng/mL,CON组血清IGF-1水平为(20.3±3.6)ng/mL,PSD组患者血清IGF-1水平显著高于CON组(P < 0.05).PSD组患者血清IGF-1水平在性别、年龄、吸烟史、糖尿病史、脑卒中部位及脑卒中分布中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 > 0.05),在抑郁程度中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抑郁程度越高,PSD患者血清IGF-1水平越高.结论 卒中后抑郁患者血清IGF-1与抑郁程度有关,可作为卒中后抑郁病情评估的标志物.  相似文献   

5.
冯青俐  党瑜华  朱平 《中国医药》2006,1(5):265-266
目的分析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肿瘤坏死因子(TNF-α)水平与冠心病病变程度的相关性。方法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67例冠心病患者及30例健康对照者IGF-1、TNF-α水平,并比较二者与冠心病病变程度的相关性。结果冠心病组外周血IGF-1、TNF-α水平均高于对照组,且增高程度与冠心病病变程度一致。结论随着冠心病病变程度加重,IGF-1及TNF-α浓度升高,与冠心病严重程度呈正相关,为判断冠心病病变程度提供一条线索。  相似文献   

6.
目的 了解糖尿病患者血清睾酮浓度与微血管病变的关系。方法 测定 30例男性糖尿病患者及 34例正常男性血清睾酮、黄体生成素、卵泡刺激素、泌乳素、雌二醇 ,比较观察糖尿病患者垂体—性腺轴变化。结果糖尿病血清睾酮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 ,糖尿病患者中睾酮水平减低组的微血管病变的发生率明显高于睾酮水平正常组 ,其血清黄体生成素水平明显高于血清睾酮水平正常组 ,提示微血管病变在糖尿病患者垂体—性腺轴变化中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7.
男性糖尿病患者血清睾酮浓度变化与糖尿病微血管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范原  罗尧生 《云南医药》2000,21(2):84-85
目的 了解糖尿病患者血清睾酮浓度与微血管病变的关系。方法 测定30例男性糖尿病患者及34例正常男性血清睾酮、黄体生成素、狼泡刺激素、泌乳素、雌二醇,比较观察糖尿病患者垂体一性腺轴变化。结果 糖尿病血清睾酮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糖尿病患者中睾酮水平减低组的微血管病变的发生率明显高于睾酮水平正常组,蓁因清黄体生成素水平明显高于血清睾酮水平正确组,提示微血管病变在糖尿病患者垂体一性腺轴变化中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糖尿病微血管病变患者血浆血栓调节蛋白(TM)和D-二聚体(D-D)水平的变化,了解这两种因子在糖尿病微血管病变发病中的意义。方法将100例糖尿病患者按有无糖尿病微血管病变分为2组:无糖尿病微血管病变组患者38例和糖尿病微血管病变组患者62例,另选健康者30例作为正常对照组,测定各组血浆TM浓度及D-D浓度,观察各组变化,同时研究TM与D-D有无相关性。结果1糖尿病组血浆TM水平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而且合并微血管病变的糖尿病组血浆TM水平高于无微血管病变糖尿病组(P<0.05),2无微血管病变的糖尿病组D-D水平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而合并微血管病变的糖尿病组D-D水平高于无微血管病变的糖尿病组与正常对照组(P<0.05)。3血浆TM与D-D呈显著正相关(r=0.583,P<0.001)。结论 1检测血浆TM水平可以帮助评价糖尿病患者血管内皮细胞损伤的情况;2随着糖尿病患者病情加重,微血管病变的出现,血中D-D水平升高,提示糖尿病微血管病变患者体内存在高凝状态、血栓形成和继发纤溶亢进;3糖尿病患者血浆TM与D-D密切相关,表明TM也反映体内高凝状态。  相似文献   

9.
尿微量白蛋白测定在预防早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中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早期糖尿病肾病(DN)患者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UAER)与视网膜病变(DR)的关系.方法 对120例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24 h UAER测定及眼底检查.结果微量白蛋白尿发生率为37.5%,DR发生率为25.8%,UAER升高组DR发生率较UAER正常组明显增高,分别为60%和5.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DR发生率随病程增加及血糖的增高而增多.结论 DN的严重程度与DR病变程度相符,两者均与病程、血糖控制及尿蛋白的水平有密切关系,耱尿病患者定期检查眼底及UAER,对糖尿病微血管病变的早期诊治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高血压病患者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的水平变化以及IGF-1与高血压合并左室肥厚(LVH)的关系。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45例高血压组和52例健康对照组的IGF-1水平。结果:高血压组中IGF-1水平较对照组明显升高;高血压合并LVH组比无合并LVH组IGF-1水平升高。结论:在高血压病患者中,IGF-1水平明显升高,且高血压合并LVH组IGF-1水平明显高于无合并LVH组,提示IGF-1可能参与了高血压及其并发症LVH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前后对部分骨代谢指标、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及骨密度的影响。方法(1)选择36例2型糖尿病患者,年龄43-65岁,其空腹血糖及餐后血糖均符合WHO的糖尿病诊断标准,HbA1c升高,抽取空腹血,提取血清,放于-70℃冰箱中保存,同一天留取尿测尿1型胶原氨基末端肽(NTX),然后应用胰岛素或口服降糖药联合胰岛素使空腹血糖控制在6-7mmol/L,餐后2小时血糖控制在7-8mmol/L,HbA1c正常,并维持治疗1年后再抽取空腹血,提取血清,同一天留取尿检测相关指标。(2)治疗前后采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测量腰椎、股骨颈及Wards三角的骨密度。应用ELISA法测定血清IGF-1及尿NTX,骨钙素(BGP)采用放免法测定,批内变异系数(CV)<4%。结果治疗后腰椎、股骨颈、Wards三角骨密度明显高于治疗前,BGP、IGF-1水平高于治疗前,NTX低于治疗前,差异有显著性意义。结论血糖的良好控制可提高2型糖尿病患者的骨密度,提高BGP、IGF-1水平,降低NTX水平。  相似文献   

12.
血清瘦素水平检测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中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血清瘦素水平变化的意义。方法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用国产及进口试剂分别检测35例健康体检人员及105例各类糖尿病患者血清瘦素、胰岛素水平。血糖浓度采用葡萄糖氧化酶法测定。分析瘦素水平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相关性。结果对照组、无视网膜病变(NODR)组、非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NPDR)组及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DR)组血清瘦素浓度分别为6.23±1.73μg/L,7.63±2.36μg/L,10.96±1.23μg/L和18.3±2.41μg/L,经协方差分析排除体重指数的影响,PDR组血清瘦素浓度明显高于NPDR组(P<0.05)、NODR组(P<0.05)及对照组(P<0.05);NPDR组血清瘦素浓度高于NODR组(P<0.05)及对照组(P<0.05)。结论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血清瘦素浓度升高,且增高的幅度与病情的严重程度正相关。  相似文献   

13.
覃川  黎成禄  谢惠  晏怡 《重庆医药》2009,38(15):1941-1942
目的探讨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nsulinlikegrowthfactor-1,IGF-1)与脑胶质瘤发生的关系。方法67例脑胶质瘤患者按病理分级标准分为高级别组和低级别组,92,30例健康人作为对照组。比较正常人及胶质瘤患者手术前后血清IGF-1含量。结果高级别组脑胶质瘤患者血清中IGF-1水平显著高于低级别组IGF-1水平,且均显著高于正常人;脑胶质瘤患者手术后血清IGF-1水平较手术前显著下降。结论脑胶质瘤患者血清IGF-1表达水平可以反映肿瘤恶性程度及治疗预后。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缺血修饰蛋白(IMA)水平与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患儿神经损伤的关系。方法:选取2018-03~2020-04驻马店市中心医院娩出的114例HIE患儿为研究对象,采用新生儿行为神经学评分(NBNA)评估患儿神经损伤情况,HIE患儿出生后第1d进行血清IGF-1、IMA水平检测;比较不同神经损伤情况患儿血清IGF-1、IMA,分析HIE患儿血清IGF-1、IMA水平与神经损伤的关系。结果:114例HIE患儿经NBNA评估,62例为严重神经损伤,占54.39%;52例为轻度神经损伤,占45.61%;严重组血清IMA水平高于轻度组,IGF-1水平低于轻度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经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血清IMA水平高、IGF-1水平低是HIE患儿神经损伤较重的风险因子(P<0.05)。结论:HIE患儿血清IGF-1低表达、IMA过表达与神经损伤较重存在一定联系。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2DM)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与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的关系。方法选择2DM患者81例,眼底镜查看眼底改变,超声测量颈动脉IMT平均厚度及斑块数目。结果T2DM患者颈动脉IMT平均厚度及斑块的发生率的增加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有密切关系。结论DR是糖尿病患者严重的微血管病变之一,IMT能较好的反映全身动脉血管系统内膜的整体变化,与微血管内膜改变的相关性较好。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糖尿病患者眼底检查的时间与糖尿病不同程度之间的相关意义。方法选择在2009年1月~2011年1月住院治疗的347例(694只眼)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及所有患者的眼底检测记录。采用自己问卷的方式,对眼底检查到糖尿病确诊的时间,眼科初诊时视网膜病变的情况,受教育程度等资料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眼底检查距离确诊糖尿病的时间,糖尿病病程越长者相对越晚(P<0.05);眼科查眼底距离确诊糖尿病时间与受教育程度的关系在1~2年,3~5年段明显差异;教育程度高的患者眼科严查较早,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两组不具统计学意义(P>0.05)。眼底检查距离确诊糖尿病的时间与病程呈显著正相关关系,但眼底检查距离确诊糖尿病的时间与教育程度呈显著负相关关系。结论糖尿病严重程度越重,视网膜的病变机率越大。尽早确定视网膜的病变程度,来指导糖尿病患者的治疗,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25-羟基维生素D[25(OH)D]水平与2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研究1 474例2型糖尿病患者,依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程度由轻到重分为糖尿病无视网膜病变组(NDR组,n=640)、背景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组(BDR组,n=494)及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组(PDR组,n=340),另入选同时期健康人群作为对照组(NDM组,n=640)。分别检测各组血清25(OH)D、糖化血红蛋白(Hb A1c)、体重指数(BMI)、收缩压、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并比较各组间差异。结果病程及Hb A1c水平方面,均有NDM组NDR组>BDR组>PDR组(均P<0.05)。血清25(OH)D水平与病程及Hb A1c呈负相关(P<0.001)。25(OH)D水平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严重程度呈负相关(r=-0.855,P<0.001)。结论血清25(OH)D水平降低与2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严重程度密切相关,且其可能作为预测2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严重程度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与血清脂蛋白(a)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检测了40例2型糖尿病患者的视网膜情况。按DR分期标准将该40例患者分为糖尿病正常眼底、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组(糖尿病DR组)各20例,并设正常对照组20例。测定了三组人群的血清Lp(a)水平,同时测定了三组人群的TC、LDL-c、HDL-c和TG水平,分析了其与血清Lp(a)的相关性。结果糖尿病正常眼底组apoB、TG、TC、LDL、Lp(a)水平较健康对照组升高,HDL-C降低,有显著性差异(P<0.05);糖尿病DR组apoB、TC、LDL、Lp(a)较NIDDM组正常眼底组明显升高,HDL-C、ApoA1降低,有显著性差异(P<0.05),TG水平无显著性差异。扣除其他因素影响,Lp(a)与TC(r=0.773,P<0.05)、LDL(r=0.784,P<0.05)均呈正相关,Lp(a)与ApoAI、ApoB、TG、LDL-C无相关性。结论 Lp(a)水平在糖尿病DR组明显升高糖尿病正常眼底组,提示Lp(a)水平可能是2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发生和加重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9.
乳腺癌患者血清IGF-Ⅱ水平及其在肿瘤组织中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谢锡驹  王水  郑伟  查小明 《江苏医药》2007,33(7):672-674
目的 研究乳腺癌患者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Ⅱ(IGF-Ⅱ)水平及其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方法 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检测血清IGF-Ⅱ水平.配对以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IGF-Ⅱ在正常乳腺组织和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结果 (1)乳腺癌组血清IGF-Ⅱ水平明显高于乳腺良性肿瘤患者组(P<0.01);乳腺癌患者手术前血清IGF-Ⅱ水平明显高于手术后(P<0.01),有淋巴结转移者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者(P<0.01).(2)组织中IGF-Ⅱ阳性表达率乳腺癌组明显高于正常乳腺组(P<0.05),淋巴结转移组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P<0.01),与淋巴结有无转移(rs=0.236,P<0.05)及TNM分期存在正等级相关关系(rs=0.405,P<0.01),与雌激素受体(ER)、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CerbB-2)表达无相关关系.(3)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与放射免疫分析法检测结果无相关关系.结论 检测IGF-Ⅱ对乳腺癌的临床诊断和预后观察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20.
林鹭平  李兴 《现代医药卫生》2010,26(21):3201-3203
目的:探讨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与糖尿病大鼠肾脏病变的关系.方法:观察链脲佐菌素(STZ)糖尿病大鼠6、10、14周空腹血糖(VBG)、血清IGF-1,24h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及肾脏的病理变化,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肾脏IGF-的表达.结果:实验组大鼠随着病程的延长,血清IGF-1较对照组显著下降,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免疫组化半定量分析显示,实验组大鼠肾组织IGF-1的表达较对照组升高,并随着病程的延长有下降趋势,差异有显著性.结论:肾组织IGF-1与糖尿病肾脏病变发生显著相关.提示IGF-1参与了DN的发生发展,其中IGF-1可能发挥保护性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