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反义miRNA-21/rAV-Tumstatin病毒载体对裸鼠膀胱癌生物学行为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反义miRNA-21/rAV-Tumstatin病毒载体对裸鼠膀胱癌生长及转移的影响。方法通过构建裸鼠原位膀胱癌移植瘤模型并灌注携带基因的腺病毒载体,观察肿瘤生长及盆腔淋巴结转移情况,同时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肿瘤细胞增殖和凋亡指数。结果肿瘤大小:治疗组为(14.60±5.31)mm2,对照组为(58.92±7.16)mm2,两组比较P<0.01;肿瘤细胞增殖率:治疗组为41.30%,对照组94.70%,两组相比P<0.05;凋亡指数治疗组和对照组分别是30.18和9.53,两者比较P<0.05;治疗组5只中无一只发生盆腔淋巴结转移,而对照组3只出现转移(60.0%),两组比较P<0.01。上述各项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反义miRNA-21/rAV-Tumstatin病毒载体对人膀胱癌裸鼠原位移植瘤具有良好的靶向性,能够通过抑制肿瘤细胞增殖和加速肿瘤细胞凋亡,遏制实验性裸鼠膀胱移植癌模型的生长转移,从而为该载体用于人类膀胱癌的治疗提供了一定的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2.
重组腺病毒载体携带反义微小RNA-21对膀胱癌细胞生长的作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重组腺病毒载体介导的微小RNA-21(miRNA-21)反义寡核苷酸(ASOND)对人膀胱癌细胞株T24生长的影响。方法构建反向插入miRNA-21基因的重组腺病毒载体(rAV-miRNA-21),并用反义rAV-miRNA-21转染T24,即病毒载体用药组。采用噻唑蓝(MTT)法和原位末端标记(TUNEL)法检测T24细胞的增殖和凋亡情况。同时设对照组和空病毒组作为对比。结果 rAV-miRNA-21用药组、对照组和空病毒组T24细胞的增殖率分别为(37.1±6.8)%(、95.7±5.8)%(、86.3±7.5)%;凋亡率分别是(31.6±4.7)%(、8.4±2.9)%(、7.3±4.6)%。用药组的增殖率和凋亡率分别与对照组和空病毒组相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对照组与空病毒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反义miRNA-21重组腺病毒载体转染T24细胞可以抑制肿瘤细胞增殖,增加细胞凋亡,进而抑制膀胱癌细胞生长。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抑癌基因PTEN转染对人膀胱癌细胞系BIU-87化疗敏感性的影响。方法将携有PTEN基因的重组真核表达质粒pBp-PTEN转化大肠杆菌DH5α并扩增,抽提纯化质粒并进行酶切鉴定;pBp-PTEN体外转染BIU-87细胞(pBp-PTEN-BIU87),筛选稳定转染的细胞并扩增培养,以转染了空质粒pBp的BIU87细胞(pBp-BIU87)和正常BIU-87细胞为对照,用RT-PCR检测PTEN的表达情况,应用MTT法分别研究转染前、后膀胱癌细胞对不同浓度抗癌药物丝裂霉素(MMC)、羟基喜树碱和吡柔比星的敏感性变化。结果RT-PCR证实PTEN在转染的BIU-87细胞中能稳定表达。PTEN转染后,BIU-87细胞对MMC的药物敏感性明显提高,对吡柔比星和羟基喜树碱的药物敏感性无明显变化。结论PTEN基因转染能提高人膀胱癌细胞系BIU-87对抗癌药物MMC的敏感性。 相似文献
4.
总结56例膀胱癌术后行膀胱灌注化疗患者的观察与护理,做好心理护理,规范灌注方法,加强灌注前后的指导,及时发现注药后的不良反应,并进行针对性护理,有助于减轻患者不适感,提高患者灌注化疗用药的依从性。 相似文献
5.
微小RNA-21和肿瘤抑素在膀胱癌中的表达及其相关性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膀胱癌中微小RNA-21和肿瘤抑素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SABC法对98例膀胱癌患者分别进行微小RNA-21和肿瘤抑素的免疫组化染色,其与肿瘤临床分期和细胞分级间的关系及微小RNA-21和肿瘤抑素在瘤细胞中的共表达情况。结果膀胱癌患者中微小RNA-21和肿瘤抑素的阳性表达率分别是69.4%和43.9%。与浅表性和分化较好的膀胱癌相比,侵袭性和分化差的癌细胞中微小RNA-21表达上调明显,而肿瘤抑素表达则显著下调,组间比较(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有68例患者存在微小RNA-21和肿瘤抑素共表达,两者之间呈负相关(P〈0.05),差异也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微小RNA-21和肿瘤抑素共表达失调可能促进膀胱癌的发生发展,抑制微小RNA-21表达,上调肿瘤抑素水平有希望成为有效治疗膀胱癌的一种新方法 。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根据体外药敏试验结果选择药物来指导临床膀胱癌患者的个体化膀胱内灌注化疗。方法选取25例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患者手术标本作原代细胞培养及化疗药物敏感试验,选择敏感的化疗药物对患者进行膀胱内灌注治疗,随访7年观察肿瘤复发率。结果25例组织标本中24例完成实验。各化疗药物总体敏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每种化疗药物对不同个体的敏感率差异较大。24例患者膀胱灌注化疗的5年复发率为16.7%(4/24),7年复发率为25.0%(6/24),5例对4种化疗药物均耐药的患者中3例复发。结论体外药敏试验筛选的药物与膀胱内灌注化疗临床疗效间有良好的相关性,为个体化治疗提供了有价值的临床指导。 相似文献
7.
宫颈癌术前化疗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术前化疗对宫颈癌的疗效。方法:对我院妇科2002年1月至2004年12月收治的18例Ⅰb~Ⅱb期宫颈癌患者术前予开普拓方案化疗1个疗程,后行广泛子宫切除和盆腔淋巴结清扫术,观察化疗后肿瘤体积的变化和盆腔淋巴转移、宫旁浸润程度及阴道残端肿瘤浸润情况,并与同期18例直接行根治手术的宫颈癌患者进行比较。结果:18例术前化疗者化疗后,宫颈肿瘤均有不同程度缩小。12例临床有效(66.67%),且术中出血量(375±22.14)mL,明显低于直接手术者犤(619±35.58)mL,P<0.01犦。两组术后标本病理均示阴道残端无浸润。18例术前化疗者宫旁浸润率(0/18)和盆腔淋巴结转移率(1/18)均低于直接手术者(2/18和4/18),但差异无显著性(均P>0.05)。结论:宫颈癌术前使用开普拓化疗使局部肿瘤缩小,宫旁浸润消失,提高手术成功率,减少术中出血量,消除亚临床病灶、微小转移灶,降低淋巴结转移率,副反应可以耐受,值得提倡。 相似文献
8.
中晚期膀胱癌术前灌注化疗及栓塞的临床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介入放射学的发展,经动脉灌注化疗药物加栓塞治疗已在全身各部位恶性肿瘤的姑息治疗中占有重要地位。现对15例中晚期膀胱癌患者采用术前髂内动脉灌注化疗药物加栓塞治疗,3-4周后行部分膀胱切除手术,获得满意疗效,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王小英张文玲赖伟红霍斯文何旋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5,(17):2032-2036
目的:分析膀胱癌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后患者膀胱灌注化疗期间的症状及其对患者的困扰程度及特点,探讨患者不适症状的个体化干预方法。方法应用自编一般资料调查表、M. D. Anderson症状调查量表及增补条目,对84例膀胱癌术后膀胱灌注化疗患者进行调查分析。个体化干预后观察患者症状的改善情况。结果患者术后膀胱灌注化疗期间的症状分量表平均得分(3.12±1.02)分,属轻度;症状分量表条目得分排序前5位依次是胃口差、疲劳乏力、睡眠不安、恶心、呕吐。困扰分量表平均得分(2.85±2.02)分,属轻度;困扰分量表条目得分从高到低依次为工作、情绪、一般活动、生活乐趣、行走、人际关系。增补条目得分依次是膀胱内烧灼感、膀胱刺激征、胃肠道反应。给予个体化干预后患者部分症状评分明显下降(P〈0.05)。结论膀胱癌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后患者膀胱灌注化疗期间普遍存在症状困扰,提示应根据患者症状困扰的特点进行个体化干预,以缓解其症状困扰。 相似文献
10.
膀胱癌是泌尿系统最常见的肿瘤,作为膀胱肿瘤的生物学行为之一是术后易复发.近些年来开展的热灌注化疗治疗,能充分发挥热疗和化疗的协同作用,既能提高对膀胱癌的治疗作用,也有预防肿瘤复发的良好效果,其治疗成绩已被许多实验和临床所证实,取得较好疗效.现将膀胱癌膀胱热灌注化疗的基础及临床研究进展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11.
肝癌基因治疗发展至今已有30余年,基因治疗的策略、载体和治疗基因随着科学的发展不断更新。近年来由于基础研究的重要突破,肝癌基因治疗逐步由基础研究走向临床治疗,并在临床实践过程中不断积累经验,不断成熟。本文将结合自身工作就肝癌基因治疗的基础研究与临床应用作一简短综述。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在保留膀胱的前提下对浸润性膀胱癌进行综合治疗的疗效。方法对74例不同分期、分级的浸润性膀胱癌患者随机分为两组,I组42例行根治性膀胱切除术。Ⅱ组32例术前行卡铂配伍阿霉素髂内动脉灌注化疗两次,后行膀胱部分切除术或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TUR-Bt),术后加丝裂霉素膀胱灌注化疗。均随诊5年,比较两组间治疗后患者存活率。结果I组,5年存活率61.9%。Ⅱ组,5年存活率56.3%。两组存活率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保留膀胱的前提下综合治疗浸润性膀胱癌是治疗浸润性膀胱癌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RASSF1A基因表达对人膀胱癌细胞凋亡及对化疗药物敏感性的影响。方法采用脂质体介导的基因转染法建立野生型和突变型RASSF1A基因的真核表达载体及空载体转染膀胱癌BIU87细胞株,细胞株分为空白对照组(A组)、空载组(B组)、转染突变型RASSF1A组(C组)与转染野生型RASSF1A组(D组),B,C,D组采用化疗药物丝裂霉素作用于细胞,四甲基偶氮唑蓝法检测细胞增殖程度,原位凋亡细胞检测技术检测膀胱癌BIU87细胞凋亡。Western blot测定Caspase-3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成功建立稳定表达野生型和突变型RASSF1A基因的膀胱癌细胞株;加入丝裂霉素前、后D组细胞增殖比、凋亡指数及Caspase-3蛋白表达水平与A,B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与A,B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野生型RASSF1A的重表达可促进膀胱癌BIU87细胞凋亡,提高膀胱癌细胞对丝裂霉素的敏感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RASSFIA基因表达对人膀胱癌细胞凋亡及对化疗药物敏感性的影响。方法采用脂质体介导的基因转染法建立野生型和突变型RASSFlA基因的真核表达载体及空载体转染膀胱癌BIU87细胞株,细胞株分为空白对照组(A组)、空载组(B组)、转染突变型RASSFlA组(c组)与转染野生型RASSFlA组(D组),B,C,D组采用化疗药物丝裂霉素作用于细胞,四甲基偶氮唑蓝法检测细胞增殖程度,原位凋亡细胞检测技术检测膀胱癌BIU87细胞凋亡。Westernblot测定Caspase-3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成功建立稳定表达野生型和突变型RASSFlA基因的膀胱癌细胞株;加入丝裂霉素前、后D组细胞增殖比、凋亡指数及Caspase-3蛋白表达水平与A,B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与A,B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野生型RASSFIA的重表达可促进膀胱癌BIU87细胞凋亡,提高膀胱癌细胞对丝裂霉素的敏感性。 相似文献
15.
16.
17.
目的探讨膀胱癌中色素上皮细胞衍生因子(PEDF)mRNA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30例膀胱肿瘤和10例癌旁正常组织中PEDF mRNA的表达情况。通过CD34免疫染色的方法检测肿瘤组织中微血管密度。结果30例肿瘤组织中有23例(76.6%)检测到PEDF表达下调,而10例正常组织只有1例(10.0%)。PEDF表达与患者年龄、肿瘤大小、肿瘤数量以及肿瘤分期没有明显相关性。PEDF表达下调与肿瘤的恶性程度和微血管密度相关。结论本研究首次报道PEDF膀胱癌中的表达情况,该基因的表达沉默可能与膀胱癌的发展进程有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膀胱癌中色素上皮细胞衍生因子(PEDF)mRNA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30例膀胱肿瘤和10例癌旁正常组织中PEDF mRNA的表达情况。通过CD34免疫染色的方法检测肿瘤组织中微血管密度。结果30例肿瘤组织中有23例(76.6%)检测到PEDF表达下调,而10例正常组织只有1例(10.0%)。PEDF表达与患者年龄、肿瘤大小、肿瘤数量以及肿瘤分期没有明显相关性。PEDF表达下调与肿瘤的恶性程度和微血管密度相关。结论本研究首次报道PEDF膀胱癌中的表达情况,该基因的表达沉默可能与膀胱癌的发展进程有关。 相似文献
19.
李飞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4,(16):39-42
目的探讨自噬基因Beclin 1在膀胱癌发生、发展过程中作用与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EnVision法对40例膀胱癌组织与30例癌旁组织中的Beclin 1的表达情况进行检测,比较两种组织中Beclin 1的表达情况、对膀胱癌组织中Beclin 1的表达与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及Beclin 1的表达与膀胱癌患者预后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1膀胱癌组织Beclin 1高表达率为35.00%,显著小于癌旁组织Beclin 1高表达率(100.00%)(P0.001);2膀胱癌组织中的Beclin 1的表达与病理分级、TNM分期、生长方式及淋巴转移有关(P0.05),而与肿瘤大小及肿瘤数量无关(P0.05);3经COX多因素分析,病理分级、TNM分期、生长方式、淋巴转移及Beclin 1表达均与膀胱癌患者5年生存率相关的独立预后因素(P0.01)。结论 Beclin 1在膀胱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显著低于癌旁组织;Beclin1可能为膀胱癌一种潜在的独立预后因素;Beclin 1可作为临床诊断膀胱癌的生物学标志物及其治疗靶点。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