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阿托伐他汀联合波立维(硫酸氢氯吡格雷)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16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8例。对照组行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阿托伐他汀联合波立维治疗。比较2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心绞痛发作频率、持续时间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3.1%高于对照组的69.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2组治疗后发作频率均低于治疗前,持续时间均短于治疗前,且观察组发作频率降低幅度及持时间缩短幅度均大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阿托伐他汀联合波立维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症状,治疗效果显著,不良反应发生较少,安全有效,具有较高的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尼克地尔在治疗稳定型心绞痛中的临床疗效展开研究分析。方法240例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120例患者给予常规药物治疗,治疗组120例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尼克地尔治疗,对两组治疗后临床疗效进行观察对比。结果两组患者经不同方法治疗后,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1.7%,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66.7%;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优于对照组,数据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心绞痛发作持续时间以及发作次数数据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尼克地尔治疗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临床疗效显著,患者接受治疗后心绞痛发作持续时间明显缩短,发作次数明显降低,临床值得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通心络胶囊联合曲美他嗪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方法将8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联合通心络胶囊联合曲美他嗪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后的疗效、心绞痛发作频率、心绞痛发作持续时间。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治疗后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5.0%和77.5%,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心绞痛发作频率、心绞痛发作持续时间分别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结论通心络胶囊联合曲美他嗪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可提高疗效,改善临床症状,值得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4.
低分子肝素联合曲美他嗪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低分子肝素联合曲美他嗪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的临床疗效。方法78例UAP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9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低分子肝素联合曲美他嗪治疗,观察2组临床疗效、心电图变化与心绞痛发作情况。结果治疗组显效率和总有效率分别为64.1%和94.9%,对照组为41.0%和76.9%,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ST段下降导联数(NST)、ST段下降的数值总和(ΣST)及心绞痛发作次数和持续时间均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仅心绞痛发作持续时间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各项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分子肝素联合曲美他嗪治疗UAP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阿魏酸钠联合低分子肝素钙治疗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6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48例,两组均在西药常规治疗的基础上,治疗组给予阿魏酸钠联合低分子肝素钙治疗,对照组给予复方丹参注射液、普通肝素钠治疗,疗程均为2周,疗程结束后观察心绞痛、心电图的疗效及硝酸甘油应用情况。结果:治疗组心绞痛总有效率为85.42%,对照组为64.58%,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63,P〈0.05),治疗组治疗后在心电图总有效率、心绞痛发作频率、发作持续时间、硝酸甘油用量方面的疗效也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阿魏酸钠联合低分子肝素钙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选取我院2009年1月—2011年12月收治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78例。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对比观察两组患者的疗效。结果治疗组显效12例,有效23例,无效4例;对照组显效6例,有效19例,无效14例。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出现上消化道出血1例,经停药及对症处理后均可耐受。治疗组无不良反应。结论氯吡格雷与阿司匹林联合治疗不稳定心绞痛疗效良好,心绞痛发作频率、持续时间明显减少,且治疗是安全的,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通心络胶囊联合倍他乐克治疗冠状动脉心肌桥的临床疗效和可行性。方法将15例冠状动脉心肌桥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8例和对照组7例。对照组在常规综合治疗的同时予以倍他乐克口服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服通心络胶囊治疗。比较2组临床疗效、心绞痛发作频率,并观察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组显效率为62.5%,高于对照组的57.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2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心绞痛发作频率低于治疗前,持续时间短于治疗前,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心络胶囊联合倍他乐克治疗冠状动脉心肌桥安全、有效,可以明显改善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曲美他嗪联合地尔硫茧治疗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6例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8例。对照组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予曲美他嗪联合地尔硫董治疗。观察2组临床疗效和心绞痛发作次数及持续时间。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9.6%高于对照组的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心绞痛发作次数均少于治疗前,且观察组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心绞痛持续时间均短于治疗前,且观察组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曲美他嗪联合地尔硫革治疗稳定型心绞痛有很好的协同作用,能有效改善和提高患者的运动耐受量,减少心绞痛的发作次数,降低心绞痛的持续时间,且不良反应少,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 98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9例。两组均予常规抗心绞痛药物治疗,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阿司匹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氯吡格雷。对比两组临床疗效、心绞痛发作频率、持续时间、实验室指标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心绞痛发作频率低于对照组,平均发作持续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10.2%)与对照组(8.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显著,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心脑欣胶囊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UA)的临床疗效及IL-6、hs-CRP变化。方法选择不稳定型心绞痛属心血瘀阻、气阴两虚型患者60例,按照分层随机设计分为两组。对照组30例给予鲁南欣康、倍他乐克、肠溶阿司匹林等常规药物治疗,治疗组30例在上述治疗基础上给予心脑欣胶囊,疗程均为4周。结果临床疗效:治疗组、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86.67%和66.67%,心电图疗效:治疗组、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69.23%和47.82%。两组比较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IL-6、hs-CRP治疗后均明显降低,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及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后各项指标相比较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脑欣胶囊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能改善心绞痛症状及缺血心电图,明显降低IL-6、hs-CRP。  相似文献   

11.
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UA)的临床疗效。方法 76例UA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观察2组临床效果。结果 2组治疗后心绞痛发作次数少于治疗前,持续时间短于治疗前,硝酸甘油平均日耗量少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为65.8%高于对照组的47.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UA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舒血宁注射液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2年3月~2014年3月收治的84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舒血宁注射液治疗,比较两组的总有效率、治疗前后血清hs-CRP、BNP水平、治疗前后心绞痛发作情况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2.86%,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6.1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的血清hs-CRP、BNP水平显著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血清hs-CRP、BNP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治疗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的心绞痛发作频率及持续时间显著低于治疗前,两组治疗后的心绞痛发作间期显著长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心绞痛发作频率及持续时间显著低于对照组治疗后,心绞痛发作间期显著长于对照组治疗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舒血宁注射液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效果显著,能有效改善症状,促进患者恢复,且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低分子肝素钙联合麝香保心丸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 128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4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方案,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低分子肝素钙联合麝香保心丸进行治疗。监测治疗前后两组患者心绞痛发作频率、程度、持续时间和心电图变化情况,并评定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结束后,观察组患者心绞痛发作频率、持续时间、发作间期均显著改善,与治疗前及对照组同期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0.63%显著优于对照组的76.5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分子肝素钙联合麝香保心丸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稳心颗粒联合瑞舒伐他汀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12年1月—2014年2月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胸科医院收治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2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140例。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口服瑞舒伐他汀钙片,10 mg/次,1次/d。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口服稳心颗粒9 g/次,3次/d。两组均连续治疗24周。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比较两组红细胞压积、全血黏度、纤维蛋白原及C反应蛋白(CRP)等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变化,同时比较两组不稳定型心绞痛的发生频率及持续时间。结果治疗后,对照组和治疗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82.14%、92.8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红细胞压积、全血黏度、纤维蛋白原及CRP均显著降低,同组治疗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这些观察指标的下降程度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发作频率与持续时间均显著降低,同组治疗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这些观察指标的下降程度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稳心颗粒联合瑞舒伐他汀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可显著降低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明显改善患者不稳定型心绞痛发作频率与持续时间,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硫酸氯吡格雷治疗老年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观察。方法将我院收治的112例不稳定型心绞痛老年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6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硫酸氯吡格雷治疗。结果观察组疗效总有效率为94.7%,对照组疗效总有效率为73.2%,观察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硫酸氢氯吡格雷治疗老年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显著,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和减少心绞痛的发作,且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硝酸异山梨酯注射液联合血栓通注射液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治疗组给予硝酸异山梨酯注射液联合血栓通注射液治疗,对照组给予硝酸异山梨酯注射液治疗,疗程均为14d。观察2组心绞痛、心电图疗效,并检测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心绞痛症状总有效率为96.67%高于对照组的8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心电图总有效率为83.33%高于对照组的7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红细胞压积、全血黏度、血浆黏度、纤维蛋白原和红细胞变形指数均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以上指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硝酸异山梨酯注射液联合血栓通注射液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7.
李运夏 《河北医药》2012,34(21):3231-3232
目的观察低分子肝素钙联合辛伐他汀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30例,对照组予静脉滴注硝酸甘油、口服倍他乐克内科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低分子肝素钙联合辛伐他汀治疗,疗程2周。结果治疗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为90.0%,对照组为73.3%,治疗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心电图疗效总有效率为76.7%,对照组为60.0%,治疗组心电图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治疗后心绞痛发作次数和持续时间均降低,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血脂各项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血脂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2组在随访3个月时,治疗组心脏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均未发生严重药物不良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分子肝素联合辛伐他汀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8.
傅嬿 《中国药业》2013,22(1):89-90
目的观察阿托伐他汀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方法将医院心内科2008年1月至2012年1月确诊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10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52例。两组患者均予吸氧、卧床休息、严密监护。对照组予硝酸盐、低分子肝素、β受体阻滞剂以及钙通道拮抗剂等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阿托伐他汀8~10 mg/d,每日睡前1次,疗程8周,根据病情变化调整剂量。比较两组患者心绞痛发作频率和持续时间治疗前后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治疗后心绞痛发作频率和持续时间改善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确切,安全性好,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曲美他嗪联合丹参川芎嗪注射液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对96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8例,两组患者均行常规治疗,并在此基础上给予观察组患者曲美他嗪联合丹参川芎嗪注射液治疗,给予对照组患者丹参川芎嗪注射液治疗,并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治疗后不稳定型心绞痛发作次数、发作持续时间、硝酸甘油消耗量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93.75%)明显高于对照组(75.00%)(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不稳定型心绞痛发作次数(0.6±0.5)次/d、发作持续时间(3.3±1.5)min/次、硝酸甘油消耗量(11.5±2.5)片/周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曲美他嗪联合丹参川芎嗪注射液治疗可有效的提高治疗效果,减少心绞痛发作次数,临床效果显著,值得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通心络胶囊与单硝酸异山梨酯联合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 50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26例和对照组24例,治疗组给予通心络胶囊与单硝酸异山梨酯联合治疗,对照组给予单硝酸异山梨脂治疗,观察2组心电图及临床症状的变化。结果 2组治疗后心绞痛发作频率降低,持续时间减少,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4.6%高于对照组的58.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心络胶囊与单硝酸梨脂联合治疗冠心病心绞痛效果好、不良反应少,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