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观察康复训练对精神分裂症患者阴性症状、认知功能及社会功能的影响。方法将20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药物治疗结合康复训练)和对照组(药物治疗),每组各100例。康复训练内容包括集体心理治疗、行为治疗、工娱疗法。在干预前后及随访半年时评定阴性症状量表(SANS)、韦氏成人智力测验(WAIS)、个人和社会功能量表(PSP)得分。结果干预前SANS、WAIS、PSP评分两组相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干预后及随访半年时观察组SANS评分低于对照组,WAIS、PSP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SANS评分两组均随时间的延长呈下降趋势,WAIS、PSP评分两组均随时间的延长呈升高趋势。结论康复训练模式可使精神分裂症患者的阴性症状减少,提高认知功能和社会功能,说明该措施有利于患者康复和社会功能的恢复和保持,是一种可行的康复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对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实行个体化康复治疗对患者精神症状、社会功能康复的影响。方法将符合入组标准的90例男性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个体化康复治疗组(治疗组),对照组进行常规精神科治疗,治疗组在进行与对照组相同治疗的基础上,根据患者个人特点分别在患者本人自愿参与的前提下有计划地进行综合性个体康复治疗。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3个月、6个月后分别进行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及功能独立性评定量表(FIM)评分。结果对照组及治疗组康复治疗后PANSS量表阴性症状分及总分下降(P〈0.05,P〈0.01)、功能独立性评定量表评分(FIM)显著提高(P〈0.05,P〈0.01);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治疗后PANSS量表阴性症状分及总分下降(P〈0.05),功能独立性评定量表评分(FIM)显著提高(P〈0.05)。结论个体化康复治疗更有助于减轻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精神症状,改善社会功能。  相似文献   

3.
周清清 《海峡药学》2010,22(11):173-175
目的了解琴棋书画疗法在精神分裂症患者精神功能康复过程中所起的作用。方法选择宁披市康宁医院住院治疗的精神分裂症患者120例,随机分成音乐、棋牌、书画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30例),4组均口服抗精神病药物治疗并给予常规护理,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增加琴棋书画疗法:采用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BPRS)和阴性症状量表(SANS)工具评定。结果治疗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治疗。经统计学分析,4组治疗前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BPRS)、阴性症状(SANS)评分均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音乐,棋牌、书画组与对照组比较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BPRS)、阴性症状(SANS)评分均有显著差异(F=1.995、131.310、0.168、46.794:P〈0.01)音乐、棋牌、书画组之间比较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BPR8),阴性症状(SANS)评分均无显著差异(P〉0.05);组治疗前后比较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BPRS)、阴性症状(SAN3)评分均有显著差异(t=47.045、42.165、49.901、23.051、35.860、30.944、29.947,22.414;P〈0.01)。结论琴棋书画治疗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精神症状缓解、社会功能恢复及康复治疗均有积极意义,应在精神科治疗中广为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家庭干预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社会康复的作用。方法将符合精神分裂症诊断标准的患者随机分为家庭组和对照组。家庭组在接受抗精神病药物治疗的同时,给予家庭干预治疗,对照组单一给予药物治疗。采用社会功能残疾评定量表(DAS)和生活质量量表(QOULI)评定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残疾程度和生活质量。结果家庭组治疗依从性显著高于对照组,复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社会功能残疾家庭组显著轻于对照组,生活质量家庭组显著好于对照组。结论精神分裂症给予精神药物治疗配合家庭干预可以提高依从性,减少复发率,降低社会残疾程度和改善社会功能。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小组社交技能综合康复训练对住院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的作用。方法选择2012年2月至2013年3月在我院住院的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84例为研究对象,训练组和对照组各42例。两组患者均接受常规药物治疗和一般工娱治疗,训练组另接受小组社交技能综合康复训练12周。采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住院精神病人社会功能评定量表(SSPI)在人组时、训练12周末分别进行评定,观察两组患者的复发情况和再住院情况。结果训练前两组患者各观察指标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参加综合康复训练12周末训练组PANSS总分、阴性症状因子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1),SSPI量表总分及各因子评分高于对照组(P〈0.01),一年内训练组复发率和再住院率均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对住院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开展小组社交技能综合康复训练并实施代币强化行为疗法,能够不同程度地提高患者人际交往能力,改善患者的阴性症状,改善其受损的社会功能,降低复发率和再件院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社区综合康复训练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康复效果。方法 2011年以来收集太和县范围内的重性疾病管理项目(简称686项目)中的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60例,随机分成两组,康复训练组和对照组各30例,入组、3个月、6个月时用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自知力量表(ITAQ)、社会功能评定量表(SSPI)和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74(GQOLI-74)进行疗效评定。结果 3个月、6个月时用PANSS、ITAQ、SSPI和GQOLI-74评分康复训练组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社区综合康复训练可改善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症状,提高患者自知力,恢复患者社会功能,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减轻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残疾程度,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有利于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回归社会。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索住院慢性精神分裂患者实行分类康复的方法及疗效。方法:根据慢性精神分裂症个人特点和功能独立性评定量表(FIM)得分高低,随机将患者分组分类,引进香港康复方法(对患者基本的生活自理、人际交往、生活技能、职业功能训练等方面)分别进行系统康复训练,比较对照组和研究组的康复治疗效果。结果:经过1、3、6个月的训练,功能独立性评定(FIM)和住院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疗效评定量表(IPROS)分值均有改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运用香港康复方法能为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康复提供更好的康复途径。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工娱疗康复训练对精神残疾患者的作用。方法将20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00例。两组患者在抗精神病药治疗的同时,对治疗组施以工娱疗康复训练。用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BPRS)、住院精神病患者康复疗效评定量表(IPROS)于治疗前和治疗3个月末进行评定。结果治疗前,治疗组患者各量表评分与对照组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个月末,治疗组患者的各量表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工娱疗康复训练能有效改善精神残疾,减少精神疾病的社会功能缺陷。  相似文献   

9.
行为治疗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生活质量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给予适当的行为治疗,以期提高其住院生活质量。方法对40例患者应用行为治疗并进行对照观察,以NOSIE-30及SANS评分为依据。结果行为治疗明显提高患者住院期间的生活质量。在NOSIE-30测查中的总积极因素增分值及总消极因素减分值研究组都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SANS评分研究组(治疗后)总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行为治疗在改善慢性精神分裂症阴性症状,促进康复过程中有明显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0.
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家庭干预的对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家庭干预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出院后社区康复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120例刚出院的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干预组62例进行1年的家庭干预和随访,对照组58例无家庭干预。结果12个月后干预组患者的精神症状明显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社会功能残疾程度下降,社会功能改善明显,12个月后与对照组比较的差异具有极显著性(P〈0.01)。结论家庭干预对慢性精神分裂症出院后社区康复、减轻精神症状、改善社会功能有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人住中途宿舍进行系统的康复训练(社会功能训练)对恢复期精神分裂症病人社会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将70例刚刚出院的恢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5例,研究组患者入住中途宿舍,进行系统的康复训练;对照组患者自然回归社会。对比研究1年,采用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SDSS)评定两组病人的康复效果。结果经过为期1年的中途宿舍系统的康复训练,研究组PANSS量表评分、SDSS量表评分比对照组好(P〈0.05)。结论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人住中途宿舍进行系统的康复训练对其社会功能恢复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综合干预对康复期精神病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我们随机抽取康复期出院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出院精神病患者康复疗效评定量(IPROS)、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SDSS)和WHO生活质量测定量表(WHOQOL--BREF)进行精神分裂症患者生活质量的评定。并与未采取综合干预的康复期精神病患者进行对照。结果综合干预的康复期患者抑郁、焦虑自评量表分数、症状自评量表分数均低于对照组。结论通过采取针对性的综合干预护理措施,可提高康复期精神病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沟通训练对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住院的首发精神病患者120例,按住院单双号分成两组,每组60例,两组均给予常规抗精神病药物治疗,研究组在此基础上进行沟通训练,观察6周。于训练前及训练6周末,应用BPRS评分量表、DASⅡ评定量表、社会功能评定量表(SSPI)评定训练对患者康复的影响。结果两组BPRS评分于训练3周及6周末均显著下降(P〈0.01),研究组干预后更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对照组则无显著变化(P〉0.5);DASⅡ总分及社交各项因子分均较培训前明显下降(P〈0.05),其中DASⅡ总分和与人相处方面改善差异有极其显著意义(P〈0.01);SSPI评分各因子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通过对首次住院精神病患者进行沟通训练,能显著提高患者的沟通能力,对于提升患者的自信心,促进患者参加人际交往都有积极作用,是一项有效地精神康复计划之一。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分组护理对精神病患者康复的效果。方法对慢性、流浪救助精神病患者30例进行分组,部分恢复期患者参与帮助,以传递爱心为主线,在护士指导下对慢性、流浪救助患者分别给予技能训练、康复指导和爱心帮扶。运用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及住院患者观察量表(NOSIE)分别在分组护理前、后进行综合评定,总结患者的临床效果及康复情况。结果经过1年的分组护理,除吃饭、如厕和精神病表现外,患者其余项目的自理能力、社会功能、社会兴趣、个人整洁、总积极因素评分显著高于分组前,而激惹、迟缓、抑郁总消极因素评分低于分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对慢性、流浪救助精神病患者实行分组护理可明显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和社会功能。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音乐治疗对长期住院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康复护理效果。方法将住院精神病患者58例随机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各29例,两组均予口服抗精神病药物治疗及一般护理,观察组在上述治疗外增加音乐治疗;观察16周。采用住院精神患者阴性症状评定量表(SANS)和康复疗效评定量表(IPROS)对康复的效果进行评价。结果观察组护理前后IPROS和SANS量表评分各项观察指标对比有显著差异(P<0.01),具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护理前后IPROS和SANS量表评分对比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对住院精神病患者予以口服精神病药物治疗及一般护理外辅以音乐治疗,可缓解及稳定患者的情绪,使患者乐于接受药物治疗,有利于住院精神病患者的康复而重返社会。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多专业团队(精神科医生、护士、心理咨询师、康复治疗师、社工)介入农疗训练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疗效的影响。方法选取2010年8月~2013年7月期间先后在我院接受农疗训练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共80例并随机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40例,除维持原有的药物治疗、生活护理及健康宣教外,予以农疗训练;研究组40例,除维持原有的药物治疗、生活护理及健康宣教外,予以多专业团队介入的农疗训练。用住院精神患者康复疗效量表(IPROS)对两组患者分别进行入组前及入组半年后评估。结果入组后半年,两组IPROS总分及五项因子分均有明显改善;研究组IPROS总分及五项因子分明显低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多专业团队介入农疗训练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疗效显著,应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17.
张敏  李俊亚 《中国基层医药》2012,19(21):3228-3229
目的 探讨程式化训练在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治疗中的作用.方法 将88例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成家属参与训练组和对照组各44例,对训练组进行8周的程式化训练,然后全部随访44周.选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自知力与治疗态度问卷(ITAQ)、Morningside康复状态量表(MRSS)进行评估.结果 训练组的PANSS总分、阴性症状分和一般精神病理分在第20、32、44周末均较对照组显著为低(t =2.42~11.19,均P<0.01),而阳性症状分在44周末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19,P<0.01);训练组的ITAQ评分在第20、32、44周末均明显高于对照组(t=3.13 ~8.32,均P<0.01);训练组MRSS评定中依赖性活动、能力缺乏、社交能力及目前症状和异常行为平均分在20周均明显低于对照组(t=1.67~4.31;2.374>t >1.664,P<0.05;t>2.374,P<0.01).随访1年,训练组复发2例(5.13%)少于对照组5例(14,71%)(x2 =0.87,P<0.05).结论 程式化训练可明显提高住院慢性精神分裂症的康复效果,明显降低慢性精神分裂症的复发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康复训练指导对脑卒中恢复期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重庆市永川区中医院就诊的急性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给予康复训练指导的观察组和常规生活指导的对照组,观察神经功能、精神状态以及生活质量。结果治疗后3个月,观察组患者的CSS评分(16.94±2.0r7)分、NIHSS(18.83±1.97)分明显低于对照组,MMSE评分(27.26±2.94)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认知功能和总体生活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康复训练指导能够提高恢复期脑卒中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积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治疗对脑卒中患者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从本科选择130例没有康复禁忌证的急性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与对照组,其中治疗组65例、对照组65例,对两组进行分析研究,两组均进行常规规范的神经内科治疗。在此基础上治疗组应用Bobath技术进行一个月的早期运动康复锻炼后,对每例患者采用神经功能缺损程度(CSS)评定。改良Barthel指数(MBI)于初期和末期进行评定。结果经过康复治疗后治疗组CCS评分(9.49±7.45)分,对照组(17.7±8.59)分;MBI评分治疗组(79.7±23.5)分,对照组(38.8±24.2)分,经统计学分析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急性脑卒中患者早期只要患者生命体征稳定即可逐步进行康复治疗,有利于脑卒中患者的神经功能恢复,提高肢体功能,提高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降低致残率,改善患者生活质量,降低社会及家庭负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