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探讨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肺结核的诊断特点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了2007年6月—2012年6月入住我院的100例老年肺结核患者(包括COPD与非COPD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临床诊断特点与治疗疗效进行分析。结果 COPD组与非COPD组在临床表现与客观检查方面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转归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根据SGQR评分标准,两组患者治疗后的生活质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OPD合并肺结核并无特殊的诊断方法,采用肺部影像学检查,其诊断率较高;如果采取有效的诊断方法与治疗对策,则COPD并不会对肺结核预后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COPD)合并肺结核感染患者临床治疗的X线胸片变化。方法将100例老年COPD合并肺结核感染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COPD治疗,给予抗生素抗感染、解痉平喘、祛痰、吸氧及对症支持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正规抗结核治疗。比较2组治疗后的X线胸片变化。结果观察组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老年COPD合并肺结核感染患者应尽早明确诊断,采取综合性治疗措施,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3.
马建芳  马晔  陈宏  谢赛琴 《海峡药学》2010,22(5):98-100
目的探讨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长期应用糖皮质激素并发肺结核的临床特点及斯普林的辅助治疗作用。方法回顾分析9例去年COPD长期应用糖皮质激素并发肺结核的临床表现,X线和实验室及诊治情况,并与10例非COPD的老年肺结核患者对照分析。结果 9例患者临床表现主要为咳嗽、咳痰,而发热、盗汗远少于非COPD组。X线表现不典型多为双肺病变,抗酸杆菌阳性率22%,与非COPD组相近(2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PD阳性率22%远低于非COPD组(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5)。结论老年COPD长期应用糖皮质激素并发肺结核的临床不典型,抗酸杆菌阳性率高,PPD阳性率较低。因此,尽早诊断和治疗是重要的。与抗结核药联合,提高免疫辅助治疗,应用斯普林可增进抗结核药的疗效改善患者自身细胞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肺结核的临床分析。方法本次研究选择的对象共80例,均为我院2007年1月至2011年1月收治的COPD合并肺结核患者,对其资料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慢阻肺合并肺结核患者临床症状、胸片等表现不典型,本组80例患者经全面整体的治疗后,病情好转出院75例,后行门诊及疾病防治所继续治疗。死亡5例,死因为合并呼吸衰竭及其他严重并发症等。结论老年COPD合并肺结核患者临床症状、体征无特异性、X线表现不典型、结核菌素试验呈阴性或弱阳性反应,不能完全排除结核病可能。COPD合并肺结核患者的预后与机体状况、结核病情性质及范围、结核耐药性、肺气肿程度等相关,重视合理用药,严格管理,可显著提高临床效果及患者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肺结核(PTB)患者的临床特点、治疗效果及预后的情况。方法选择2011年2月-2012年10月该所收治的COPD合并PTB患者47例作为观察组,将同期收治的单纯PTB患者53例作为对照组。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特征,所内治疗效果及远期预后。结果除临床症状外,2组临床体征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血红蛋白(Hb)及腺苷脱氨酶(ADA)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COPD合并PTB以COPD症状为主,典型结核症状少,且ADA阳性率不高,胸片缺乏典型PTB表现,临床治疗与远期效果差。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肺结核的早期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沅陵县中医院2005年6月至2010年6月收治的6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肺结核的老年患者的临床资料,该组患者均经均经X胸片、CT检查,且确诊后经抗炎、止咳、平喘、化痰、中药汤剂及统一常规化疗方案抗痨治疗。结果该组患者误诊15例,误诊率为25.0%。确诊的45例患者经治疗后,显效36例,有效4例,总有效率为88.9%,无死亡病例。结论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肺结核容易误诊、漏诊,临床上应引起高度重视,早期诊断,及时治疗。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应用早期规则抗结核方案对合并患有糖尿病的老年肺结核疾病患者实施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86例合并患有糖尿病的老年肺结核疾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43例。采用常规药物抗结核治疗方案对对照组患者实施治疗;采用早期规则抗结核方案对治疗组患者实施治疗。对比两组疗效。结果治疗组患者肺结核合并糖尿病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肺结核症状消失时间、肺部功能指标水平复常时间、药物治疗计划实施总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应用早期规则抗结核方案对合并患有糖尿病的老年肺结核疾病患者实施治疗的临床效果非常明显。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病(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COPD )合并肺结核的临床诊治特点。方法对我科2009年1月至2012年10月收治的COPD合并肺结核患者56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COPD合并肺结核患者多见于老年男性(76.8%1,且吸烟者较多。临床症状、影像学表现及辅助检查无特异性。痰抗酸杆菌检出率低(23.2%),PPD试验阳性率低(30.4%),结核中毒症状不明显。规范治疗后大部分患者获得好转。结论临床上COPD合并肺结核并不少见,且易造成漏诊、误诊,需引起重视。及早诊断、规范治疗是该病获得良好治疗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合并肺血栓栓塞症(PTE)的临床特点及其诊治。方法对2006年11月至2010年1月我院诊断COPD并发PTE住院患者22例的临床表现、辅助检查及其治疗预后作临床评估分析。结果本组22例经溶栓和/或抗凝治疗后,治愈15例(68.18%),好转6例(27.27%),死亡1例(4.55%)。结论早期诊断,及时治疗对改善COPD合并PTE患者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长期应用糖皮质激素并发肺结核的临床特点及斯普林的辅助治疗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9例2008年COPD长期应用糖皮质激素并发肺结核的临床表现、X线、实验室及诊治情况,并与10例非COPD的老年肺结核患者对照分析。结果9例患者临床表现主要为咳嗽、咳痰,而发热、盗汗远少于非COPD组。X线表现不典型,多为双肺病变,抗酸杆菌阳性率22%,与非COPD组相近(2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PD阳性率(22%)远低于非COPD组(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5)。结论老年COPD长期应用糖皮质激素并发肺结核的临床表现不典型,抗酸杆菌阳性牢高,PPD阳性率较低。因此,尽早诊断和治疗是重要的。与抗结核药联合,提高免疫辅助治疗,应用斯普林可增进抗结核药的疗效,改善患者自身细胞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11.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老年人常见慢性呼吸道疾病,常因急性加重反复住院治疗,而老年人因免疫功能下降等原因,合并肺结核的患者有逐年升高的趋势,由于老年COPD患者长期咳嗽、咳痰、喘息,当合并肺结核感染时,其肺结核表现容易被掩盖,极易造成漏诊、误诊,面延误肺结核的诊治.为提高老年COPD合并肺结核诊治水平,本研究对我院呼吸科2005年10月至2011年12月诊治的老年COPD合并肺结核患者26例进行回顾,现将其临床资料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2.
目的总结老年慢性阻塞性疾病合并肺结核感染的发病特点及治疗反应特征。方法对100例老年COPD合并肺结核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结果进行分析,并与通气单纯COPD患者进行对比。结果老年COPD合并费金额和患者临床体征、实验室检查、影响学及治疗的反应均有独有的特点。结论全面了解COPD合并肺结核疾病特点可降低该疾病误诊、漏诊,提高患者的诊疗效果。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肺结核的临床治疗。方法选择我院2010年1月至2015年1月收治的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肺结核患者120例,将58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及早确诊的合并肺结核患者作为实验组,全部患者均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治疗的同时采用规范化抗结核治疗;将62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在给予2~4周综合性治疗后,才确诊合并肺结核或疑似肺结核的患者作为对照组。结果实验组患者的临床症状、CT、胸片等客观依据的改善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肺结核患者缺乏典型临床症状、客观依据或者特异性,因此临床中容易出现漏诊和误诊,进而忽略结核病的治疗,临床中如果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临床疗效不理想,则应警惕合并肺结核,并及时给予综合治疗,大部分患者均能取得比较理想的临床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肺结核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65例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肺结核患者,随机分为常规组(31例)和治疗组(34例)。常规组予以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以左氧氟沙星、利福平联合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常规组总有效率为74.2%,治疗组为94.1%,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945,P<0.05),常规组患者的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物质生活评分均低于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应用左氧氟沙星联合利福平治疗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肺结核,治疗效果显著,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临床上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肺结核的患者日益增多。由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肺结核的患者缺乏特异性的临床表现及胸部影像学表现,极易误诊、漏诊,影响疾病的治疗与预后,尤其在老年患者。许多文献指出了二者之间的相关性,并提出了有效的诊断方法与治疗对策,有助于疾病的早期诊断及治疗,从而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病合并肺结核的临床特点及诊治。方法选取我院在2010年11月至2011年11月,收治的50例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病合并肺结核(COPD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同时选取同期我院50例非合并COPD组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的分析。结果在检查方面、症状上,COPD组与非合并COPD组相比存在一定差异;伴COPD是不会影响肺结核的疗效。结论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病合并肺结核在临床诊断中没有特异性的方法;对于其诊治,应当落实早发现,早诊断,进行有效合理的积极综合治疗,则能取得不错的效果。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肺癌的临床特点及诊断分析。方法:对36例老年COPD合并肺癌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老年COPD合并肺癌发病率高,临床缺乏特异性,易造成漏诊、误诊或延误诊断。结论:老年COPD合并肺癌多为男性吸烟患者,影像学和病理学检查对老年COPD合并肺癌的早期诊断价值较大。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分析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对于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SCAP)患者预后的影响.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4年1月至2009年12月我院呼吸重症监护室(RICU)收治的成人SCAP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合并COPD与非合并COPD患者临床特征的差异.建立多因素回归模型分析SCAP住院死亡的危险因素. 结果 166例SCAP入选,平均年龄72.3岁,死亡41例,病死率24.7%.合并COPD者以男性(80.6%)及吸烟者(62.7%)居多;铜绿假单胞菌感染率(13.4%)、机械通气(31.3%)和激素治疗(52.2%)的比例、住院病死率(29.9%)均明显高于非COPD患者.多因素回归分析表明合并COPD(OR=8.1,95% CI:4.7~23.9,P<0.01)、多肺叶或双肺病变(OR=9.3,95% CI:4.5~26.3,P<0.01)和发生休克(OR=7.0,95% CI:3.2~9.4,P<0.01)是SCAP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 结论 SCAP患者发病率高、预后差.合并COPD将增加SCAP患者病死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呼吸衰竭利用无创正压通气临床治疗效果。方法80例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给予临床常规治疗措施;研究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无创正压通气联合治疗。记录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气分析指标变化情况,给予统计学分析后得出结论。结果两组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经不同方法治疗后,动脉血氧分压(Pa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及pH值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但研究组改善效果更为明显,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进行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无创正压通气联合治疗,可显著提高其临床疗效,保障患者生活质量及生命安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无创正压通气治疗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7月-2013年7月本院收治的78例老年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38例行常规治疗和40例采用无创正压通气治疗的老年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进行治疗前和治疗后2、24h后血气指标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治疗2h后pH、PaO2、PaCO2三项指标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治疗24h后,两组三项指标均得到改善,但观察组改善幅度明显大于对照组沪〈0.01)。结论无创正压通气治疗老年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疗效确切,能改善患者血气分析指标,减少呼吸机感染,建议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