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寰枢椎椎弓根钉内固定重建上颈椎不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寰枢椎椎弓根钉内固定融合重建上颈椎不稳的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寰枢椎椎弓根钉内固定自体髂骨植骨治疗上颈椎不稳患者21例,其中Ⅱ型齿状突骨折13例,齿状突不连5例,横韧带损伤3例.在寰枢椎后弓间植骨融合,使寰枢椎复合体得到稳定.结果 共置入84枚螺钉,术中2枚螺钉穿破寰椎左侧椎弓根外侧壁,未发生脊髓、椎动脉损伤.所有患者X线片示寰椎完全复位,枢椎齿状突骨折处复位良好.CT片示螺钉与椎动脉及脊髓位置关系良好.按JOA评分标准,优15例,良3例,可2例,差1例,优良率85.71%(18/21).17例患者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2~26(12.83±4.23)个月,均获得骨性融合,未发现钉板断裂.结论 寰枢椎椎弓根螺钉结合钉板系统固定重建上颈椎不稳能显著增强寰枢椎间生物力学稳定性,植骨融合率高,该术式在寰枢椎融合术中具有较高的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颈后路椎弓根钉技术治疗寰枢椎创伤性失稳临床效果及操作技巧。方法对17例创伤性寰枢椎失稳患者行颈后路椎弓根钉一棒复位固定、椎板后弓植骨。结果随访3~43(9±3.1)个月,未发生并发症,复位良好,序列稳定;无内固定松动、断裂、植骨块移位;骨折愈合好,植骨渐进融合。术后颈部症状完全消失,受损颈髓神经功能明显改善。结论经寰枢椎椎弓根钉内固定是治疗寰枢椎创伤性失稳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 评估寰椎后弓椎板钩联合枢椎椎弓根螺钉固定植骨融合治疗游离齿状突并可复性寰枢椎脱位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6月至2013年6月采用寰椎后弓椎板钩联合枢椎椎弓根螺钉固定自体髂骨植骨融合术治疗游离齿状突并可复性寰枢椎脱位患者22例.对脱位复位情况、内固定植骨融合率、JOA评分、影像学评估及术后并发症等进行分析.结果 22例术中均未发生椎动脉和脊髓损伤.术后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2~ 47(25.8±10.2)个月,均未发生内固定物松动、断裂,术后疼痛和神经症状均得到缓解,术后JOA评分(15.8±1.9)分,较术前的(10.3±1.2)分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寰枢椎均融合.结论 寰椎后弓椎板钩联合枢椎椎弓根螺钉固定植骨融合术治疗游离齿状突并可复性寰枢椎脱位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颈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颈椎疾患的方法和临床疗效.方法 2007年7月至2008年5月采用后路颈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系统、植骨融合治疗颈椎疾患共9例患者,其中颈椎骨折脱位5例,颈椎退变失稳1例,连续性后纵韧带骨化1例,椎管内占位1例,颈椎畸形1例.术中在直视下行置钉,C型臂X线机透视下调整,复位固定,椎板后弓植骨.结果 9例患者共置入48枚螺钉,均成功置入,无明显神经血管损伤,复位固定满意,术后随访3~12个月,9例患者植骨均骨性愈合,X线正侧位片显示椎弓根螺钉固定牢靠,未见断钉、松动、退钉以及再移位等情况,除1例Frankel A级脊髓功能未恢复外,其余病例神经功能均有不同程度的恢复.结论 颈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系统颈椎具有利于植骨融合、固定牢靠、创伤小、术后生理曲度维持稳定、功能恢复良好、安全可靠等优点.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经椎弓根自体骨植骨并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疗效及其疗效影响因素;分析不同的植骨方法在胸腰椎爆裂骨折治疗中的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泰安市中心医院骨外科2005年12月-2009年12月共64例胸腰椎爆裂性骨折住院病人,比较经椎弓根椎体内植骨,椎板间植骨和单纯内固定无植骨的术后即时及随访的临床效果,并根据影像学、神经功能和临床症状进行分析评价。结果 64例病人术后随访12个月,经椎弓根椎体内植骨组术后椎体前缘高度及术后后凸成角丢失少,内固定失效率低,与椎板间植骨组和单纯内固定无植骨组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经后路椎弓根钉系统内固定加经椎弓根自体骨植骨能即时增加椎体骨容量和脊柱前柱的抗压稳定性,有效纠正椎体畸形,减少椎体再压缩及内固定因应力过大造成的断钉、断杆等并发症,使患者早期活动,是一种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预防矫正丢失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伤椎经椎弓根一侧置钉一侧植骨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2007年5月~2009年5月,采用后路椎弓根钉复位内固定结合伤椎一侧置钉一侧经椎弓根植骨治疗胸腰椎骨折34例,所有患者术前、术后及随访均行x线及CT检查,测量并比较椎管容积率、Cobb角、伤椎楔变角、伤椎前后缘高度比、上下间隙角的变化,同时观察植骨融合及神经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所有患者随访6~25个月,平均12个月。术后椎体楔变角、上下间隙角、伤椎前后缘高度比均明显改善,内固定未见松脱断裂,植骨均获得骨性融合,神经功能较术前有1~2级恢复。术后随访测量以上结果与术后即刻相比仅少许丢失。结论采用伤椎一侧置钉复位内固定结合一侧经椎弓根植骨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可有效地防止内固定失败以及脊柱骨折复位丢失和后凸畸形,是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较理想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前后入路联合I期手术治疗严重下颈椎骨折脱位的临床疗效。方法:运用颈椎前路钢板和后路侧块及椎弓根钉棒系统联合I期手术治疗严重下颈椎骨折脱位5例,手术均在全麻下进行,先后路减压复位,植入后路侧块钉棒内固定系统,再前路椎体次全切除、减压、植骨及钢板内固定。结果:5例患者术后随访3~12个月,植骨全部牢固融合,损伤节段稳定,颈椎间隙高度及生理曲度均获得良好的重建和维持,未出现内固定断裂、松动及脱出,无血管、神经及食道损伤并发症。结论:颈椎前后路联合I期手术治疗严重下颈椎骨折脱位,减压充分,损伤节段稳定,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郭光宇  谢宁 《中国医师杂志》2006,8(8):1089-1090
目的总结应用钛缆加空心螺钉固定治疗上颈椎不稳的效果,探讨寰枢椎不稳的治疗方法。方法对15例寰枢椎不稳的患者钛缆加空心螺钉固定,治疗上颈椎不稳,进行了固定术,同时行自体髂骨融合。结果所有患者均未发生脊髓损伤和椎动脉损伤。随访10~25个月,平均14个月。术前JOA评分5.1~10.9分,平均7.6分。术后JOA评分13.2~16.8分,平均14.8分,改善率87.5%。植骨块全部融合,无内固定断裂、松动。结论后路钛缆加空心螺钉技术稳定性良好,具有三维固定的优点,操作简单安全,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后路椎间盘摘除椎弓根钉内固定结合椎间cage植骨融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该院2008年6月—2011年6月收治的腰椎间盘突出症行后路椎间盘摘除椎弓根钉内固定结合椎间cage植骨融合术患者42例。对患者术前、术后进行JOA评分,进而评价术后疗效。结果所有患者术后随访6个月~2年,腰背痛基本恢复正常,未发生脑脊液漏,无神经根、马尾神经损伤,植骨均已融合,均无内固定松动、断钉情况。JOA评分、椎间隙高度术前与术后6个月、1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年优24例,良13例,可5例,无差例,优良率88.10%。结论腰椎间盘突出症行后路椎间盘摘除椎弓根钉内固定结合椎间cage植骨融合治疗神经功能评分较高,融合率较好,临床效果明显,是一种良好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设计一种定点参照测量法在螺旋CT三维重建下测量寰枢椎椎弓根。方法56例18岁~75岁(平均40.3岁)正常成人寰枢关节.螺旋CT扫描并重建,模拟寰枢椎弓根钉植入,3D重建后应用自行设计的定点测量法测量寰枢椎双侧椎弓根各主要解剖数值:椎弓根高度、宽度、进钉点距后正中矢状面距离、椎根弓内斜角及上斜角;应用SPSS12.0软件对人正常状态下寰枢椎椎弓根各测量数据进行分析。结果正常寰枢椎椎弓根各测量数据双侧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取双侧平均值。正常寰枢关节寰椎椎弓高度(4.51±0.69)mm,上斜角7.00°±1.04°,内斜角13.93°±2.11°,椎弓根宽度(5.70±0.80)mm,长度(28.75±1.57)mm,进钉点距后正中矢状面距离(20.17±1.83)mm;枢椎椎弓根高度(720±1.11)mm,上斜角25.00°±3.20°,内斜角24.49°±3.70°,椎弓根宽度(5.40±0.85)mm,长度(28.10±1.21)mm,进钉点距后正中矢状面距离(19.44±1.32)mm.结论自行设计的定点参照测量法在CT三维重建下测量上颈椎椎弓根准确可靠,为临床上颈椎疾患诊治和手术设计、风险评估提供了一种新的影像解剖学测量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评价经后路内固定加椎间植骨融合术治疗合并腰椎不稳的腰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确诊为合并腰椎不稳的腰间盘突出症的39例患者,行后路椎问盘切除、椎体间植骨融合以及相应节段椎弓根钉系统固定.结果 本组39例患者全部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0个月至4年,平均2.5年.植骨融合率为94.9%;依据日本骨科学会(JOA)评分法,优良率为89.7%.结论 后路内固定加椎间植骨融合术是治疗合并腰椎不稳的腰间盘突出症的有效术式.  相似文献   

12.
目的设计一种定点参照测量法在螺旋CT三维重建下测量寰枢椎椎弓根。方法56例18岁~75岁(平均40.3岁)正常成人寰枢关节,螺旋CT扫描并重建,模拟寰枢椎弓根钉植入,3D重建后应用自行设计的定点测量法测量寰枢椎双侧椎弓根各主要解剖数值:椎弓根高度、宽度、进钉点距后正中矢状面距离、椎根弓内斜角及上斜角;应用SPSS12.0软件对人正常状态下寰枢椎椎弓根各测量数据进行分析。结果正常寰枢椎椎弓根各测量数据双侧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取双侧平均值。正常寰枢关节寰椎椎弓高度(4.51±0.69)mm,上斜角7.00°±1.04°,内斜角13.93°±2.11°,椎弓根宽度(5.70±0.80)mm,长度(28.75±1.57)mm,进钉点距后正中矢状面距离(20.17±1.83)mm;枢椎椎弓根高度(7.20±1.11)mm,上斜角25.00°±3.20°,内斜角24.49°±3.70°,椎弓根宽度(5.40±0.85)mm,长度(28.10±1.20)mm,进钉点距后正中矢状面距离(19.44±1.32)mm。结论自行设计的定点参照测量法在CT三维重建下测量上颈椎椎弓根准确可靠,为临床上颈椎疾患诊治和手术设计、风险评估提供了一种新的影像解剖学测量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经椎弓根螺钉周围加用骨水泥治疗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的效果.方法 本组7例严重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采用经后路椎管减压,取自体髂骨植骨,经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同时在钉道加用骨水泥.结果 所有患者经过6~48个月随访均达到骨性融合,复位满意,随访期间内固定无松动及断裂现象,腰腿痛JOA评分由术前平均12分恢复至术后平均26分,伤椎高度由术前20%~50%恢复至术后95%;脊柱生理弧度无丢失.结论 椎弓根螺钉周围加用骨水泥治疗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是一种有效而安全方法,术后腰腿痛缓解及椎体高度恢复满意.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脊柱胸腰段骨折行后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联合植骨手术的疗效。方法该院自2005年5月—2011年5月收治胸腰段骨折5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5例,给予后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结合伤椎内植骨手术对治疗组患者进行治疗,而25例对照组患者则联合应用外侧植骨融合术进行治疗,观察并统计两组患者手术前后伤椎前后缘高度比值,VAS评分改善情况及Cobb角。结果治疗组患者VAS评分改善情况、伤椎椎体前缘高度比值均优于对照组,Cobb角矫正情况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脊柱胸腰段骨折行后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联合植骨手术疗效显著,减少后凸矫正角度丢失,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经口咽寰枢椎松解颈椎后路枕颈融合内固定术的护理配合。方法:选择7例寰枢椎脱位的患者,采用经口寰枢椎松解联合颈椎后路减压枕颈内固定融合术,术中持续有效的颈椎牵引,默契配合,舒适护理。结果:7例经口咽寰枢椎松解颈椎后路枕骨大孔减压枕颈内固定融合手术顺利,无手术意外及并发症的发生,有效缩短手术时间,无1例死亡,患者术后18~26天均痊愈出院。结论:护士术前访视、充分准备,熟悉手术步骤,配合技术娴熟,有利于手术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16.
后路单节段椎弓根钉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椎骨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经后路单节段椎弓根钉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经后路对16例胸腰椎骨折患者行切开复位单节段椎弓根钉内固定术,并同时行后外侧植骨术,其中9例行椎板切除椎管探查.术后神经功能恢复按Frankel分级评定标准,采用Suk标准评估术后植骨融合情况,术后腰痛按Denis分级评估.结果 随访8~24个月,平均(13.0±3.4)个月.伤椎高度恢复满意,与上下方椎体相应高度均值相比矫正率为30.8%,后凸畸形显著矫正,植骨均融合,无断钉、断棒及螺钉松动.9例有神经症状者术后Frankel分级均有1级以上恢复.随访期间腰痛按Denis分级评估:P114例,P22例.结论 对于合适的胸腰椎骨折患者,切开复位后路单节段椎弓根钉内固定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7.
王洪  唐光明 《现代保健》2009,(24):23-24
目的回顾性分析后路减压植骨融合椎弓根钉复位内固定治疗腰椎滑脱的疗效及其适应证。方法回顾分析笔者所在医院1997~2006年间收治腰椎滑脱32例患者行后路椎管减压、植骨融合椎弓根钉复位内固定治疗的疗效,观察复位、融合、客观疗效评价及并发症等。结果随访时间3~72个月,X线片示全部患者滑脱椎体复位、植骨融合良好,一过性下肢痛1例,远期并发下腰痛1例。结论后路椎管减压、植骨融合椎弓根钉复位内固定治疗腰椎滑脱可取得良好复位和固定,植骨融合良好,有利于恢复腰椎的正常解剖结构,减少并发症发生并能取得满意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胸腰段脊柱爆裂性骨折伤椎椎弓根螺钉固定及椎弓根植骨的治疗效果。方法采用后路短节段椎弓根固定,伤椎一侧置钉并经椎弓根植骨治疗78例胸腰段爆裂性骨折的患者。结果所有手术均顺利完成,术后12个月随访时均获得坚强融合。末次随访时ASIA神经功能评定平均上升(1.1±0.4)级。手术前后VAS视觉疼痛评分和后凸角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胸腰段爆裂性骨折采取后路短节段椎弓根固定,伤椎一侧置钉并经椎弓根植骨的方法操作简单、安全可靠,不增加软组织创伤,并发症少,并且能获得更好的骨折复位以及避免远期椎体高度丢失。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治疗退变性腰椎病的术式和疗效。方法对45例退变性腰椎病患者行显露椎间孔后路椎间融合结合椎弓钉内固定治疗,观察疗效及融合率。结果优良率92.7%,植骨融合率100%,无断钉断棒现象,未发现骨不连或假关节形成,无硬膜损伤及马尾神经牵拉损伤并发症。结论显露椎间孔后路椎间融合结合椎弓钉内固定手术治疗退行性腰椎病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椎弓根钉内固定加植骨术治疗胸腰段椎体骨折并脊髓损伤的临床效果。方法通过对23例胸腰段椎体骨折的发病原因,骨折类型,脊髓损伤情况及椎弓根钉固定的临床治疗分析。结果23例均获临床随访,椎体前后缘高度由术前平均为41.9%和87.2%恢复到术后的89.6%和92.3%。Cobb角由术前的平均19.3°矫正为术后6°。脊髓神经损伤术后有明显恢复。骨折椎体愈合良好,其中内固定物1例松脱无断裂。结论椎弓根钉内固定加植骨术治疗胸腰椎骨折,具有手术简单安全,三维固定稳固,对恢复脊椎结构及功能有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