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将研究人群分为对照组、T2DM组,年龄、性别、BMI等基本相配,T2DM组随机分为:DM1组;DM2组。分离人外周血单核巨噬细胞,采用逆转录PCR技术扩增PPARγ基因片段,检测其表达水平,及血清葡萄糖(BG)、甘油三脂(TG)、胆固醇(TC)水平。结果:T2DM患者外周血单核巨噬细胞PPARγ,mRNA表达比对照组明显减少(P〈0.01),1.41g/d人参皂苷X14d使PPARγ mRNA表达显著增加(P〈0.05),并能降低血TG及TC(P〈0.05,P〈0.05)水平。结论:T2DM患者单核巨噬细胞PPARγ mRNA表达减少,而人参皂苷能有效提高PPARγ mRNA的表达,同时降低血清TG、TC含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基质细胞来源因子1α(SDF—1α)在心绞痛中的作用。方法研究对象分为3组:正常对照组(32例)、稳定型心绞痛组(35例)、不稳定型心绞痛组(36例)。分离外周血单核细胞,提取总RNA,用实时定量RT—PCR检测SDF—1α,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外周血单核细胞(PBMC)上SDF-1α相关受体(CXCR4)。结果SDF—1αmRNA水平和CXCR4在心绞痛病人中有显著降低(P〈0.05)。结论SDF—1α有稳定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不同类型冠心病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上程序性死亡因子配体2(CD273/PD-L2)的蛋白以及mRNA表达水平。方法将81例行冠状动脉造影的患者根据造影结果及临床表现分为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组36例,稳定型心绞痛(SAP)组25例,对照组20例。流式细胞仪检测外周血单核细胞CD273+细胞百分率,RT-PCR检测其mRNA表达。结果与对照组比较,SAP及ACS组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上CD273蛋白及mRNA表达均升高,以ACS组为著(P〈0.01)。结论冠心病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CD273蛋白和mRNA表达水平明显升高。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66Shc mRNA的表达及其与氧化应激的关系。方法选择经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及治疗的患者67例,根据临床表现和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分成健康对照组23例,稳定型心绞痛组23例,急性心肌梗死组21例。通过检测血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丙二醛(MDA)水平,对机体氧化应激状态进行全面分析,在此基础上运用RT-qPCR比较三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P66Shc mRNA的表达,并对P66Shc mRNA的表达与MDA及SOD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急性心肌梗死组MDA明显高于稳定型心绞痛组和健康对照组(P<0.05),而SOD明显低于稳定型心绞痛组和健康对照组(P<0.01);急性心肌梗死组P66Shc mRNA的表达明显高于稳定型心绞痛组及健康对照组(P<0.01),而在稳定型心绞痛组与健康对照组之间无明显差别(P>0.05),且P66Shc mRNA的表达量与MDA水平呈正相关(r=0.49,P=0.024),与SOD水平相关性不明显。结论 急性心肌梗死时P66Shc mRNA表达增高,P66Shc可能介导了斑块由稳定到不稳定性转化的机制。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高敏C反应蛋白(hs-CRP)、脂蛋白(a)[Lp(a)]与稳定型和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关系及通心络干预对其的影响。方法选取符合纳入标准的62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患者、60例稳定型心绞痛(SA)患者和58例心脏神经症患者(对照组)。并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常规组(31例)和通心络组(31例)。常规组予西药常规治疗,通心络组加服通心络胶囊,观察常规组和通心络组分别治疗8周后hs-CRP、Lp(a)水平的变化。结果不稳定型心绞痛组血清hs-CRP、Lp(a)的水平明显高于稳定型心绞痛组及对照组(P〈O.01);稳定型心绞痛组血清hs-CRP、Lp(a)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通心络组治疗后hs-CRP、Lp(a)水平与治疗前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O.05或P〈0.01),且与常规组治疗后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O.05)。结论hs-CRP、Lp(a)与心绞痛密切相关;通心络胶囊能明显降低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hs-CRP、Lp(a)的水平,可能具有一定的增加斑块稳定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高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心绞痛心肌缺血总负荷的关系。方法:随机收集9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及90例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观察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与心肌缺血总负荷的关系。结果:不稳定型心绞痛组血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和心肌缺血总负荷显著高于稳定型心绞痛组(P〈0.05)。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者,其心肌缺血总负荷高于同型半胱氨酸正常组(P〈0.05)。不稳定型心绞痛组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患者,其心肌缺血总负荷也明显高于血同型半胱氨酸正常者(P〈0.01)。结论: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与心绞痛患者心肌缺血总负荷增加有关联。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发病中的作用。方法30只SD大鼠随机分为3组:正常对照组、非酒精性脂肪肝模型:A组(高脂喂养8周)、B组(高脂喂养16周)。评价各组大鼠肝脂变程度和炎症活动度积分水平;免疫组化观察各组PI-3K(p85α)蛋白表达量;RT—PCR检测PI-3K(p85α)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模型组脂肪变性明显,炎症活动度记分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模型B组炎症活动度记分水平显著高于模型A组(P〈0.01)。模型A、B组PI-3K(p85α)蛋白表达量均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且模型B组PI-3K(p85α)蛋白表达量明显低于模型A组(P〈0.01);模型A组PI-3K(p85α)mRNA表达水平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模型B组PI-3K(p85d)mRNA表达水平显著低于模型A组及正常对照组(P〈0.01)。结论PI-3K可能是影响NAFLD发病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8.
夏铀铀  蒋晓东  吴瑾 《山东医药》2009,49(49):71-72
目的探讨趋化因子受体CXCR4在食管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食管鳞癌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采用RT-PCR及Western blot法检测35例食管鳞癌及其癌旁对照组织中CXCR4的表达水平。结果CXCR4 mR-NA及蛋白在食管鳞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癌旁对照组(P〈0.05),癌组织中淋巴结转移组的CXCR4 mR-NA及蛋白表达显著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P〈0.05);癌组织中CXCR4蛋白在侵及外膜组高于未侵及外膜组(P〈0.05),在Ⅲ期的表达高于Ⅱ期(P〈0.05)。结论趋化因子受体CXCR4与食管鳞癌的发生、侵袭和转移密切相关,可能成为抑制食管鳞癌侵袭转移的新靶点。  相似文献   

9.
吸烟减少大鼠骨骼肌胰岛素受体底物1 mRNA和蛋白表达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应用RT-PCR及免疫组化技术分别检测实验大鼠后肢骨骼肌胰岛素受体底物1 mRNA及蛋白的表达。结果提示正常吸烟组、高脂饲养吸烟组及糖尿病吸烟组大鼠骨骼肌胰岛素受体底物1基因mRNA的表达及蛋白含量显著低于各自对照组(P〈0.05或P〈0.01),这可能是吸烟导致胰岛素抵抗的分子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0.
促红细胞生成素促心肌细胞肥大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促红细胞生成素(Erythropoietin,Epo)对离体乳鼠心肌细胞肥大形态学及分子生物学表现的影响。方法(1)新生大鼠原代心肌细胞分为空白对照、AngⅡ1×10^-6M和Epo10U/ml干预组,取24h、48h和72h三个时间点固定细胞,cTnI免疫组化染色,比较各组细胞面积;(2)RT.PCR法检测比较空白对照和Epo10U/ml干预30min c-los mRNA和2hANP和BNPmRNA表达;(3)Western blot检测Epo10U/ml刺激p-ERK表达的时间变化。4)Western blot检测不同浓度Epo刺激p-ERK表达的差异。结果(1)AngⅡ和Epo刺激均使心肌细胞面积增大(P〈0.05,24h、48h和72h,AngII组VSCon组;P〈0.05,48h和72h,Epo组VSCon组);(2)Epol0U/ml干预组心肌细胞30minc.fosmRNA表达量与对照组相比差异不明显,2hANP mRNA和BNP mRNA表达量和对照组相比,明显升高(P〈0.05);(3)Western blot结果显示,Epo干预心肌细胞后P—ERK2表达随时间出现先升高后下降的变化,30min时达到高峰,与干预前和干预后120min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0minVS0,120min);(4)随Epo干预浓度增大,P-ERK2表达水平升高(P〈0.05,Epo10U/ml和Epo100U/ml组VS Con组)。Epo刺激p-ERKl表达也出现相同的时间浓度趋势,但各组差别无统计学意义。结论Epo刺激可使心肌细胞表面积增大,促进肥大基因ANP-BNP mRNA表达的升高,并刺激p-ERK出现时间相关性和浓度依赖性表达。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小凹蛋白-1(Cav-1)在冠心病(CAD)合并2型糖尿病(T2DM)患者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选择148例经冠状动脉造影及临床证实的CAD患者,其中合并T2DM患者94例,单纯CAD54例,另选取无冠状动脉病变及糖尿病16例为对照组。用流式细胞技术检测各组外周血单核细胞Cav-1的表达水平,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及空腹血糖(FBG)。结果 CAD合并T2DM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Cav-1表达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及单纯CA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0.05);CAD合并T2DM组血清hs-CRP的水平显著高于单纯CAD组及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单核细胞Cav-1的表达水平与hs-CRP及空腹血糖呈负相关(r=-0.47、-0.31,均P〈0.01)。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CAD合并T2DM与Cav-1及FBG密切相关(OR=0.97、3.44,均P〈0.05)。结论 Cav-1表达低下是发生CAD合并T2DM的一个危险因素,并在一定程度上可预测CAD合并T2DM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检测多药耐药基因-1(MDR1)在肺癌患者外周血中的表达,探讨MDR1的表达水平与肺癌病理类型及临床化疗进程之间的关系.方法 应用荧光定量PCR(qRT-PCR)技术,动态监测45例肺癌患者化疗前后外周血中MDR1的表达水平,并与48例健康者进行对照比较.结果 肺癌组化疗前MDR1的阳性率28.89%(13/45),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2.08%(1/48),差异显著(P〈0.05);各种病理类型的肺癌随着化疗次数的增多MDR1的表达均增强;化疗前后各期MDR1的表达程度:非小细胞肺癌(NSCLC,肺鳞癌和肺腺癌)明显高于小细胞肺癌(SCLC),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肺鳞癌和肺腺癌之间MDR1的表达程度相当,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化疗可诱导各种病理类型肺癌MDR1表达增加;病理类型不同诱导化疗耐药的机制可能不同:NSCLC可能为原发性MDR,SCLC可能为获得性MDR;动态检测肺癌患者外周血中MDR1的表达水平,有利于进行肺癌耐药的监测与评价.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慢性并发症与外周血单核细胞血红素加氧酶1(HO-1)表达的相关性。方法初诊2型糖尿病36例分为并发症组和无并发症组,正常对照组(NC)10名,比较各组空腹血糖(FPG)、血清丙二醛(MDA)水平、外周血单核细胞活性氧(ROS)产量及HO-1表达水平,并分析其相关性。结果糖尿病各组的FPG、MDA、ROS和HO-1水平均显著高于NC组(P〈0.01),有并发症组的上述各指标均显著高于无并发症组(P〈0.05)。HO-1 mRNA分别与HO-1蛋白、MDA、FPG水平显著正相关,HO-1蛋白水平与ROS、MDA显著正相关,MDA与ROS显著正相关(P〈0.05)。结论初诊2型糖尿病合并慢性并发症患者的高血糖引起氧化应激并诱导HO-1适应性和代偿性增高,将来有望通过适当诱导HO-1高表达以拮抗糖尿病氧化应激。  相似文献   

14.
“中国心血管病人生活质量评定问卷”常模的测定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就高血压、冠心病、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测定“中国心血管病人生活质量评定问卷”(CQQC)的常模,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对地跨全国各大区的20个城市28所医院的7937名对象的生活质量进行调查,建立全国常模,并比较性别、年龄、运动、心理状态、教育、家庭以及医疗条件所致的差异。结果:(1)正常人平均得分(常模)为(95.74±23.21)分;(2)高血压患者平均得分为(73.75±23.62).高血压Ⅲ期患者生活质量(69.06±21.78)明显低于其他患者(P〈0.01);(3)冠心病患者的平均得分为(64.67±20.59),其中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生活质量(55.37±18.62)最差(P〈0.01);(4)CHF患者的的平均得分为(40.36±17.24),显著低于高血压和和冠心病患者(P〈0.01);(5)影响因素:①性别、年龄:所有人的总体得分为(71.41±27.8)分,男性得分非常显著高于女性(P=0.000);正常人随着年龄增加,得分逐渐减少(P〈0.05),除≥70岁组,其他各年龄组男性得分显著高于女性得分(P〈0.05);②运动:参加运动者的得分(72.64±21.87)非常显著高于未参加运动者(66.91±23.13),P=0.000;③心理:心理健康者的得分(70.13±25.66)非常显著高于心理有障碍者(68.91±20.44),P=0.001;④其他:受教育程度越高,得分越高;家庭成员为1个人的得分明显低于2人组和3人及以上组的得分;自费患者的得分低于医保或公费患者的得分(P〈0.05~0.001)。结论:本研究样本量大,数据可靠;中国心血管病人生活质量评定问卷能反映年龄、性别、运动、心理、家庭、受教育程度、医疗条件和疾病对生活质量的影响,条目简短明了,可操作性好,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中年男性Ⅱ型糖尿病患者基线血清尿酸(SUA)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关系。方法:192例疑诊为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并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病变为阴性的中年男性患者,根据血糖分为糖尿病组及血糖正常组。5年后,再次发生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为终点事件并复查冠状动脉造影。应用冠状动脉狭窄指数(CSI)评价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结果:①糖尿病组与血糖正常组比较基线,SUA水平明显升高(P=0.028)、脂代谢紊乱尤以TC(P=0.012)、LDL-C(P=0.003)升高明显;CSI(P=0.001)、冠状动脉病变支数(P=0.000)及冠状动脉病变的确诊率(χ2=5.650,P=0.017)也明显增高。②经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糖尿病组患者基线SUA水平与CSI、冠状动脉病变支数及冠状动脉病变患病率存在明显的相关性,相关系数分别为:r=0.474(P=0.001)、r=0.325(P=0.026)及r=0.301(P=0.040)。结论:中年男性Ⅱ型糖尿病患者基线SUA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的发生发展存在着明显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纤维蛋白原(FIB)水平与冠状动脉(冠脉)病变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方法:对239例疑诊为冠心病的患者进行冠脉造影。根据冠脉病变程度患者被分成冠脉狭窄组(主干或分支直径狭窄程度〉50%)和对照组(主干或分支直径狭窄程度≤50%)。再将冠脉狭窄组按狭窄累及范围分为单支组,双支组和多支(3支以上)组。所有患者检测FIB、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脂蛋白(Lp)a。在控制其他影响因素后,分析FIB与冠脉病变的定性和定量关系。结果:冠脉狭窄组患者的FIB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在冠脉狭窄组中双支组与多支组的FIB水平显著高于单支组(P〈0.05)。双支组与多支组FIB水平无显著差异。偏相关分析在控制可能影响FIB水平的其他因素如性别、年龄、血脂、高血压、糖尿病后,显示FIB与冠脉的病变程度明显相关(r=0.693,P〈0.05)。且冠脉病变程度随着FIB的提高而加重(P〈0.05),其中合并有糖尿病的患者更为明显。结论:FIB水平增高可以反映冠脉病变的严重程度.同时又是简单易行的临床蛤测指标。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代谢综合征(MS)及合并冠心病(cAD)患者血浆P-选择素浓度的变化,探讨它与胰岛素抵抗(IR)的关系及其在MS发展为CAD中的作用。方法:80例患者,根据MS及CAD的诊断标准分为MS组(36例)和CAD组(44例),另选40例健康查体者作为正常对照组,抽取空腹静脉血,常规测量P-选择素。结果:血浆P-选择素浓度在正常对照组、MS组和MS+CAD组中依次增高[(25.t±3.6)ng/ml:(33.1±5.1)ng/ml:(41.3±8.4)ng/ml],差异有显著性(P〈0.05),胰岛素敏感指数(ISI)在正常对照组显著高于其他二组[(-1.5±0.1):(-1.8±0.2):(-1.8±8.4)],差异有显著性(P〈0.05),血浆P-选择素水平与ISI呈负相关(r=-0.460,P〈0.05)。结论:P-选择素可能在代谢综合征发展为冠心病中起一定作用,并有潜在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肱动脉袖带血压与中心动脉血压差异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比较肱动脉袖带血压与中心动脉血压的差异性,并探讨两者间差异的可能影响因素及机制。方法:选择住院行诊断性冠脉造影患者128例,平均(60.87±9.36).岁。术前测量脉搏波传导速度(PWV),容量顺应性(C1),振荡顺应性(C2),术中记录升主动脉压力(中心动脉血压,CAP),并同步测量肱动脉袖带血压。结果:(1)根据中心动脉与肱动脉袖带收缩压(SBP)差异程度分为3组:相符组(两者相差≤4mmHg)21例(16.40%),高估组(后者高于前者,差值〉4mmHg)14例(10.94%),低估组(后者低于前者,差值〉4mmHg)93例(72.66%);(2)低估组人群传统心血管危险因素多,多为老年,高血压、冠心病较多(P〈0.05);(3)低估组PWV明显增快(P〈0.05);(4)低估组C2明显降低(P〈0.05)。结论:中老年人肱动脉袖带血压大多数低于中心动脉压,中心动脉硬化可能与之有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不同炎性细胞的变化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中的意义。方法经冠状动脉造影确诊的冠心病患者(100例)分为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组(50例)和稳定型心绞痛(SAP)组(50例),并设50例冠状动脉造影正常者为对照组(非冠心病组),检测各组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各种白细胞比例、中性粒细胞比例/淋巴细胞比例的变化。结果冠心病组患者的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比例、中性粒细胞比例/淋巴细胞比例均高于非冠心病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CS组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比例、单核细胞比例和中性粒细胞比缈淋巴细胞比例高于非冠心病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CS组淋巴细胞比例低于非冠心病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ACS组白细胞计数明显高于SA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冠心病组中3支血管病变组白细胞计数和中性粒细胞比例/淋巴细胞比例高于2支病变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支血管病变组白细胞计数和单核细胞比例高于1支病变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支血管病变组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比例、单核细胞比例和中性粒细胞比例/淋巴细胞比例高于非冠心病组,淋巴细胞比例低于非冠心病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同炎性细胞的变化在冠心病中有不同的意义,中性粒细胞、单核细胞的升高和淋巴细胞的降低,能反映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和急性病变的情况。同时,在评价冠心病炎症情况时,中性粒细胞比例/淋巴细胞比例可能是一个具有重要意义的指标。  相似文献   

20.
目的检测p53、p27kip1基因蛋白在煤工尘肺并发肺癌与非接尘肺癌中表达的差异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分别检测p53、p27kip1在32例煤工尘肺并发肺癌及30例非接尘肺癌中的表达。结果p53在煤工尘肺并发肺癌组阳性表达率为71.88%(23/32),非接尘肺癌组阳性表达率为43.33%(13/30),两者差异有显著性(P〈0.05);p27kip1在煤工尘肺肺癌组高表达率为28.13%(9/32),在非接尘肺癌组高表达率为40.00%(12/30),两者差异无显著性(P〉0.05)。煤工尘肺并发肺癌组中有、无淋巴结转移者p53阳性表达率差异有显著性(P〈0.05);非接尘肺癌组,其差异亦有显著性(P〈0.05)。煤工尘肺肺癌组生存期≤18月者,与生存期〉18月者p53阳性表达差异有显著性(P〈O.05);非接尘肺癌组p53阳性表达率在生存期≤18月者中明显高于生存期〉18月者,差异亦有显著性(P〈0.05)。煤工尘肺并发肺癌组中有、无淋巴结转移者p27kip1高表达率差异有显著性(P〈0.05)。而非接尘肺癌组,其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p53、p27kip1是煤工尘肺并发肺癌患者的重要的调控基因,并可作为判断预后的重要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