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耀荣 《国外医学:内科学分册》1984,(4)
甲巯丙脯酸(captopril)是高血压治疗的一个重大进步,然而其副作用却随着使用的增加而变得明显。本组应用该药的26例中有18例是严重抗药的高血压患者,其中5例用药同时发生急性肾功能衰竭,2例严重动脉粥样硬化,3例独肾的肾动脉狭窄。治疗以6.25或12.5mg的小剂量开始,2例于几天内很快 相似文献
2.
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既往采用毛地黄和利尿剂治疗,取得了一定疗效,近年来血管扩张剂被运用于临床,为心衰的治疗开辟了一个新的途径。血管扩张剂种类甚多,按药理作用可分为平滑肌松弛剂、α肾上腺素能拮抗剂、β肾上腺素能兴奋剂、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拮抗剂(简称RAS拮抗剂)。前三类已广泛用于临床,RAS拮抗剂正受到愈 相似文献
3.
甲巯丙脯酸对常规治疗已耐受的充血性心衰患者有一定疗效。以往的研究仅局限于血液动力学或是激素的反应。难于正确地判断血液动力学的改变及引起循环动力学变化的因素。本文报告5例顽固性心衰患者使用甲巯丙脯酸时血液动力学和激素的反应。本组5例患者(年龄54—72岁)均有经冠状动脉造影所证实的冠心病或陈旧性心肌梗塞的心电 相似文献
4.
巯甲丙脯氨酸对耐药性高血压和肾动脉狭窄均可能有效,而有耐药性的高血压病人常有广泛血管疾病和某种程度的肾功损害。作者连续对22例难治的高血压病人用巯甲丙脯氨酸治疗,发现有3例在用小剂量时(25—150毫克/天),肾功迅速恶化。3例用巯甲丙脯氨酸前均有严重血管疾病(2例因间歇性跛行曾行手术,1例为主动脉瘤扩展超过肾血管部),但均无失水、血压下降、蛋白尿和尿潴留,停药后一月内,血压用其它降压药控制有进步,肾功完全恢复,主动脉造影显示单个有功能肾伴严重肾动脉狭窄。讨论:巯甲丙脯氨酸治疗后发生可逆性肾功衰竭最常见的原因为失水,低血压,也可引起免 相似文献
5.
沈家麒 《国外医学:心血管疾病分册》1984,(1)
本文研究中、重度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对甲巯丙脯酸(Captopril,曾用名为巯甲丙脯氨酸)的急性血流动力学效应和血浆肾素活性在预测这一效应中的价值,以及长期甲巯丙脯酸治疗后运动能量和症状的改变。方法:17例男性和8例女性患者,年龄22~73岁。充血性心力衰竭的原因以缺血性心脏病最多(17例),其次为非缺血性心肌病(8例)。按心脏功能分级,12例为Ⅲ级,13例为Ⅳ级。病人住院后钠摄入控制在每日86毫克分子,洋地黄和利尿剂按原固定剂量给予,停服一切血管扩张剂。经皮插入Swan-Ganz 导管至肺动脉楔嵌部位。测量心率、血压、右房压、肺动脉压、肺毛细管楔嵌压和心排出量,并换算心脏指数、全身血管阻力和肺血管阻力。 相似文献
6.
虽然现在有效的抗高血压药物很多,仍然有一些患者对最常用剂量和各种联合用药无反应。甲巯丙脯酸是一种口服活性药物,它阻止非活性的血管紧张素Ⅰ转换为活性的多肽——血管紧张素Ⅱ,为治疗高血压开辟了一个新的途径。甲巯丙脯酸用于控制难治性高血压时,为防止血管紧张素Ⅱ和醛固酮代偿性增加,应同时并用利尿剂。本文报导了11例耐药的严重高血压患者用甲巯丙脯酸与利尿剂合用的效 相似文献
7.
患者88岁,女性,患慢性肾盂肾炎。1970年首次发现氮质血症;尿检查示脓尿,尿培养有Citrobacter diversus等细菌生长。除1975年作短暂透析外,采用保守治疗。近1年半中,肾功能稳定,尿素氮40~50mg/dl,血清肌酐4~5 mg/dl,平均肌酐清除率10~15ml/min,无少尿(1~2 L/日),血压正常,无须作透析。为研究消炎痛对肾素-醛固酮轴的作用,给予消炎痛口服,每日3次,每次50mg。治疗5天后,尿素氮升至111mg/dl,肌酐7.3mg/dl,出现少尿(<300 ml/24h)及代谢性酸中毒,肌酐清除率降至4.2 ml/min。停用消炎痛,但肾功能仍不良,10日后需作1次血液透析治疗,肾功能渐恢复,17日后肾功能回复消炎痛治疗前的水平。患者尿前列腺素E_2(PGE_2)水平治疗前为521ng/24h,服消炎痛后第3天与第5天,分别为78 ng/24h与79ng/24h,肌酐 相似文献
8.
甲巯丙脯酸对老年人呼吸系统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甲巯丙脯酸对老年人呼吸系统的影响张惠英,赵成英甲巯丙脯酸(Captopril)自19977年问世以来,越来越多地应用于高血压和充血性心力衰竭等心血管疾病的治疗。Stoller等报道该药引起咳嗽的发生率为0.7%~16.7%[Chest,1988,93... 相似文献
9.
李地耕 《国外医学:内科学分册》1984,(5)
长压定(minoxidil)和甲巯丙脯酸(captopril)已单独用于治疗严重高血压,本文报告两者联合治疗4例难治性高血压患者,效果良好。例1:男,32岁,1976年8月因恶性高血压、脑病和肾功能衰竭入院。经积极降压治疗及长期血液透析8个月,肾功能改善。尽管以长压定、速尿和心得安联合治疗,血压仍高达240/140mmHg。其间,血浆肾素活性(PRA)高达2.2~12.9(正常≤1.6)ng/ml/h。1981年8月后,以甲巯丙脯酸50rag每日3次及长压定10mg每日2次联合治疗后,血压平均维持 相似文献
10.
11.
在心力衰竭心功能减退的调节中,心室后负荷重要性的新近认识,导致了对严重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血管张力亢进的机制产生了极大的兴趣.体循环血管扩张剂治疗难治性心功能不全已变得非常流行.通过广泛应用这些血管扩张剂而迅速积累的知识,显示了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在心力衰竭病理生理中的特殊重要性.口服长效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巯甲丙脯氨酸,通过阻碍缩血管肽血管紧张素的产生,提供了一种降低后负荷的简单方法.可以预期,这种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的药物动力学 相似文献
12.
甲巯丙脯酸(Captopril,CPT)是新近发现的新型抗高血压药物。它作用于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R-A-A)系统,不仅对原发性高血压病,而且对除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以外的继发性高血压均有降压作用。此外,本药还用于治疗难治性充血性心力衰竭和肾血管性高血压的诊断等方面。现就其作用机理、临床应用和不良反应等温习如下:作用机理 R-A-A系统在调整血循环中的作用已获公认,其对高血压的产生可归纳见图1: 肾素系由肾球旁装置分泌的蛋白水解 相似文献
13.
施伯华 《国外医学:内科学分册》1984,(6)
甲巯丙脯酸(captopril)为治疗肾性高血压的理想药物。作者报告1例成人肾性高血压患者使用甲巯丙脯酸后短期内出现锌缺乏综合征,经补锌治疗症状消失。 60岁成人多囊肾患者,因多种药物不能控制高血压而使用甲巯丙脯酸治疗。口服剂量50mg每日3次,血压自200/130降至130/90mmHg。肌酐清除率(Ccr)保持18ml/min。服药后3周病者诉述味觉丧失,6周后躯干、四肢出现苔癣样皮疹且呈进展性,并逐渐出现头发和阴毛脱落。减药量为12.5mg每日3次后皮损减轻,但血压上升到170/115mmHg,持 相似文献
14.
崔秀涛 《中华老年医学杂志》1997,(5)
甲巯丙脯酸致老年男性乳腺增生二例崔秀涛例184岁。有“冠心病”史8年,长期服硝苯地平、复方丹参片。近2年间断服甲巯丙脯酸6.25mg,1天2次,持续时间均未超过半个月。入院前10天开始服甲巯丙脯酸12.5mg,1天2次。因胸闷、气促加重5天,于199... 相似文献
15.
16.
本文目的是观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伴肺动脉高压患者休息和运动时,甲巯丙脯酸联合氧疗对其肺血液动力学和气体交换的作用,并评价其临床意义。慢性支气管炎伴严重气道阻塞(FEV_1:0.4~1.3L)和持续低氧血症患者11例,皆接受长期氧疗5个月以上,均有肺动脉高压,6周内无病情恶化者,在吸氧情况下,分别于休息和运动时进行2次连续的肺血液动力学和动咏血气测定。第1次,口服甲巯丙脯酸12.5mg 后1小时进行。第2次,11例中的9例在用甲巯丙脯酸12.5mg,tid,治疗8周后进行。结果休息时,低流量氧疗可纠正低氧血症,但对肺血液动力学无明显影响,给予甲巯丙脯酸12.5mg 1次,除收缩期动脉压下降外,对肺动脉压 相似文献
17.
李肇基 《国外医学:心血管疾病分册》1984,(4)
晚近的研究提示,血管扩张剂的早期和晚期血流动力学效应可能不一致。由于临床表现可能并不真实反映左室功能的变化,需要应用侵入性血流动力学检查来阐明短期和长程治疗效果之间的关系。本文通过侵入性血流动力学检查,研究严重心力衰竭患者短期和长程口服甲巯丙脯酸治疗的血流动力学效应类型。方法:51例洋地黄及利尿剂无效的严重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男性38例,女性13例,年龄29~83岁(平均65岁)。心力衰竭原因为缺血性心肌病(31例)、原发性心肌病(17例)、二尖瓣换置术后持久重度左室功能不良(3例)。先作右心插管术测定右房压、肺动脉压及肺毛细血管楔嵌压,桡动脉插管测定体循环压,用热稀释法测定心排出量并连续记录心率。然后给予甲巯丙脯酸25毫克,并每30分钟重 相似文献
18.
沈卫峰 《国外医学:心血管疾病分册》1986,(2)
大多数血管扩张剂虽降低动脉压和心肌作功,但可引起反射性心动过速,因此使其抗心绞痛作用受限。甲巯丙脯酸减低冠脉病变的高血压患者的心肌氧耗量,而并不引起反射性心动过速。后者可 相似文献
19.
20.
近年随着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renin-angiotensin-aldosterone,RAA)系统的研究进展,抗 RAA 系统药物相继问世。此类药物主要包括心得安等β阻滞剂、血管紧张素(A)Ⅱ竞争性抑制剂肌丙抗增压素(saralasin)、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ngiotensin convertingenzyme,ACE)抑制剂如壬肽抗压素(teprotide)及甲巯丙脯酸(captopril)。其中心得安等β阻滞剂已应用于临床治疗高血压,但疗效尚不甚满意。如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约50%可有明显降压作用;肌丙抗增压素静脉输注仅对15~20%原发性高血压有效。而且低肾素型病人用药后有可能发生升压现象,临床治疗价值不大。壬肽抗压索虽然降压作用较强,但只能静脉给药,临床应用受限。1977年动物实验首次证明合成的甲巯丙脯酸有显著降压作用。以后的动物实验及临床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