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支气管哮喘与胃食管反流(GER)关系密切,临床常见合并发生,有研究表明:支气管哮喘患者合并胃食管反流的发病率为35%-89%,明显高于普通人群5%-8%的胃食管反流发病率。近年来,随着该病发病率的上升,越来越多的中医学者对其病因、病机以及治疗进行了研究,并起得了一些进展,现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2.
支气管哮喘与胃食管返流(GER)的关系越来越受重视。许多研究报道,GER可引起或加剧哮喘,抗返流治疗可改善哮喘患者的症状,并且在一些研究中显示有PEF和FEV1的改善。笔者对52例夜间哮喘的患者,采用雷尼替丁抗返流治疗,取得较好的疗效,现报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3.
新生儿胃食管反流(gastroesophageal reflux,GER)的主要症状是呕吐,轻者表现为溢乳,重者也可出现喷射性呕吐。GER的呕吐物常为不带胆汁的奶液或奶凝块,大多数新生儿GER均为生理性反流,治疗以保守疗法为主,改变体位或喂养方法,必要时加用促胃肠道动力药。2007—10—2009-10,我们运用四磨汤口服液治疗新生儿胃食管反流30例,并与红霉素治疗30例对照观察,结果如下。  相似文献   

4.
胃食管反流可导致顽固性支气管哮喘,常规治疗收效甚微。从肺胃理论探讨胃食管反流致支气管哮喘反复发作的病因,并列举应用同精导气针法治疗支气管哮喘病案1例,以供临床参考。  相似文献   

5.
支气管哮喘与胃食管返流(GER)的关系越来越受重视.许多研究报道,ER可引起或加剧哮喘,抗返流治疗可改善哮喘患者的症状,并且在一些研究中显示有PEF和FEV1的改善.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半夏泻心汤加味治疗胃食管反流相关性支气管哮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自2008年7月至2012年10月咳喘专科门诊的64例胃食管反流相关哮喘患者,根据治疗药物的不同分为2组,其中治疗组32例,采用半夏泻心汤联合常规西药治疗,对照组34例,采用射干麻黄汤联合西医常规治疗。观察比较2组治疗前后的支气管哮喘控制评分和胃食管返流症状评分及FEV1。结果:2组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哮喘控制评分和胃食管返流症状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治疗组支气管哮喘评分和胃食管返流症状评分改善较对照组明显,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前后胃食管反流症状评分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胃食管反流症状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半夏泻心汤加味治疗胃食管反流相关性哮喘有较良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7.
通过医案分析,明确支气管哮喘与胃食管反流的关系,并指导其治疗。提供医案两则,从循证医学角度阐述支气管哮喘与胃食管反流之间的关系。对于临床合并胃食管反流的哮喘,在治疗哮喘基础上加用和胃降逆、下气消痰之品每收确效。伴有胃食管反流的难治哮喘,应用旋覆代赭汤加减可以明显缩短缓解时间。  相似文献   

8.
小儿胃食管反流病的诊治要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胃食管反流(gastroesophageal reflux,GER)是指胃、十二指肠内容物反流人食管,可分为生理性和病理性。近年来胃食管反流已被证实是儿科常见的主要临床问题,由于解剖生理特点,小儿GER以新生儿和婴幼儿发病最多,约占50%。多数GER患儿反流不严重,随着年龄增加反流逐渐减轻,1岁左右自然缓解。未引起不良后果视为生理性;当反流导致有症状表现和组织损害时即为胃食管反流病(GERD),为病理性反流,如果反流严重将影响正常生长发育或形成反流性食管炎,呼吸暂停。  相似文献   

9.
胃食管反流(gastroesophageal reflux,GER)是指由于全身或局部因素引起食管下端括约肌(LES)功能不全,胃内容物逆流入食管而产生的上消化道功能紊乱性综合征.现认为GER是婴幼儿顽固性呕吐、反流性食管炎和生长发育迟缓的重要原因.近年来的研究表明,该病也与婴幼儿时期反复发作性肺炎、哮喘及支气管炎、窒息和婴儿猝死综合征(SIDS)有密切的关系[1].近年来我们应用四磨汤治疗GER取得较满意疗效,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老年性哮喘合并胃食管反流 (GER)的临床特点 ,以提高确诊率和治愈率。方法 对经X线钡餐造影检查确诊的 6 0例老年性哮喘合并GER及 30例无合并GER的患者进行临床对比分析 ,并对老年性哮喘合并GER患者进行分组治疗 (A组给平喘药和抗GER药 ,B组单独给平喘药 )。结果 老年性哮喘合并GER患者哮喘典型症状出现率为 4 3%~6 2 % ,反流症状出现率为 92 % ;突发性喘息 10 0 %发生在夜间。哮喘症状的严重程度与X线检查的反流分级呈正相关。用平喘药加胃肠动力药和质子泵抑制剂治疗此型哮喘疗效极佳 ,而单纯用平喘药疗效不满意。结论 老年性哮喘合并GER是哮喘的一个特殊类型 ,其临床表现和治疗均有特点 ,X线钡餐造影检查和气道激发试验有助于确诊。此型哮喘须用平喘药和抗反流药联合治疗  相似文献   

11.
胃食管反流病(GERD)是指过多的胃—十二指肠内容物反流入食管,引起反酸、烧心、反食等症状,并可有非心源性胸痛、支气管哮喘、慢性咽喉炎等食管外的表现。根据其内镜下表现可分为内镜阴性的胃食管反流病(NERD)、反流性食管炎(RE)和Barrett食管(BE)。近年来,随着对此病研究的深入,中医治疗方面取得了一定进展。下面,本文就近年来胃食管反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自拟半夏泻心汤加味辅助吸入抗胆碱气雾剂治疗胃食管反流相关性支气管哮喘的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5月—2015年5月三亚市中医院收治的经确诊为胃食管反流相关性支气管哮喘患者8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1例。对照组患者给予抗胆碱气雾剂常规对症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患者治疗的基础上接受自拟半夏泻心汤加味治疗。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胃食管反流症状评分、支气管哮喘控制评分、肺功能、以及中医证候疗效。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胃食管反流症状评分与治疗前比较显著下降(P0.01);观察组患者胃食管反流症状评分显著低于同期对照组(P0.01);两组患者支气管哮喘控制评分均较治疗前改善(P0.01),观察组患者较同期对照组改善更加显著(P0.01);两组患者的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和最大呼气流速占预计值百分比(PEV%)均较治疗前显著上升(P0.01),观察组患者较同期对照组上升更加显著(P0.01)。治疗8周后,观察组中医证候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半夏泻心汤加味辅助吸入抗胆碱气雾剂治疗胃食管反流相关性支气管哮喘患者的临床疗效显著,能有效改善患者胃食管反流症状,有效控制哮喘,改善患者肺功能。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自拟降逆止哮汤治疗胃食管反流相关性支气管哮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自2012年3月—2014年3月肺病科门诊的96例胃食管反流相关哮喘患者,根据治疗药物的不同分为2组,其中治疗组48例,采用降逆止哮汤联合常规西药治疗,对照组48例,西医常规治疗。观察比较2组治疗前后的胃食管反流症状评分及FEV1及PEF%及胃镜检查。结果 2组治疗后,治疗胃食管反流症状评分改善较对照组明显,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学意义(P0.05);肺功能改善及胃镜胃黏膜分级比较及中医证候疗效评价,2组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拟降逆止哮汤治疗胃食管反流相关性哮喘有较良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质子泵抑制剂联用西沙必利对难治性支气管哮喘并胃食管反流病的治疗作用。方法 采用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方法,将87例难治性支气管哮喘并胃食管反流病患者分为治疗组(45例)和对照组(42例) ,治疗组在常规抗哮喘药物治疗的同时加服奥美拉唑和西沙必利,对照组加服安慰剂。记录患者的哮喘评分、胃食管反流症状持续时间,按需吸入二丙酸倍氯米松的剂量,按需吸入β2 受体激动剂的次数和测定患者的1s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 占预计值%) ,最大呼气容量百分比(PEF %)及PEF变异率的变化。结果 治疗后2组每天哮喘症状计分、胃食管反流症状持续时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 <0 .0 1 ) ;治疗组按需吸入二丙酸倍氯米松的平均剂量显著减少(P <0 .0 1 ) ;按需吸入β2 受体激动剂的平均次数显著减少(P <0 .0 1 ) ;治疗后FEV1 占预计值%、PEF %及PEF变异率改善更明显(P <0 .0 1 )。结论 难治性支气管哮喘并胃食管反流病时,在抗哮喘药物进行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抗胃食管反流治疗,对难治性哮喘有明确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5.
反流性食管炎是一种胃食管反流病,由胃和十二指肠内容物,主要是酸性胃液或酸性胃液加胆汁反流至食管所引起的食管粘膜性病变,表现为食管粘膜充血、水肿、糜烂,甚至溃疡等病理变化。严重的反流性食管炎与Barrett食管、食管狭窄、食管癌关系密切,还可导致支气管哮喘、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等,严重影响患者生存质量。近年来本病呈上升趋势,严重影响人们的生活质量。对此,笔者运用自拟疏肝动胃汤治疗55例,并与单纯西药治疗的55例进行对照观察,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半夏泻心汤加味治疗胃食管反流相关性支气管哮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82例胃食管反流相关性支气管哮喘患者予以研究,按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1例。两组均给予常规西医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给予射干麻黄汤治疗;观察组给予半夏泻心汤治疗,观察对比两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1%,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0.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胃食管反流症状评分及支气管哮喘控制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半夏泻心汤加味治疗胃食管反流相关性支气管哮喘患者疗效较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胃食管反流(GER)是由于全身或局部原因引起的下端食管括约肌功能不全,胃内容物反流入食管的一种临床表现,并可引起严重的并发症。GER易发生于新生儿期,尤其早产儿,发病率在80%~85%。我科自2008年以来共收治的98例出现GER的早产儿,经严密监测,给予积极治疗和护理干预,取得较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8.
徐光林 《中医杂志》2003,44(10):754-755
目的:观察以半夏泻心汤为主治疗胃食管反流病(GERD)引起的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等并发症的疗效。方法:以半夏泻心汤为主辛开苦降治疗胃食管反流病引起的支气管并发症37例(治疗组),与西沙必利治疗34例(对照组)比较。结果:以咳喘、胸部闷痛、呼吸不畅为主的支气管并发症临床总有效率为89.19%,对照组为64.71%;烧心、及酸、嗳气等胃食管反流临床症状总有效率治疗组为86.49%.对照组为58.82%;胃镜下食管粘膜病变总有效率治疗组72.42%,对照组为40.73%。以上3方面疗效经统计学处理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或P<0.01)。结论:半夏泻心汤为主治疗GERD引起的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具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19.
白雪歌  张万祥 《新中医》2002,34(1):39-40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支、支气管哮喘合并胃食管反流(GER)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4例随机分为2组,在常规抗感染、止咳、平喘的基础上,加服中药为中西医结合治疗组(治疗组)28例,按常规治疗加西药吗丁啉为对照组26例。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2.9%,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1.5%,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X2=5.78,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支、支气管哮喘伴GER疗效优于西药。  相似文献   

20.
哮喘是一组异质性疾病,常见临床特点是气道的慢性炎症。患者往往具有呼吸症状病史,包括气短、喘息、胸部发紧和咳嗽等,症状和程度会随着时间变化而变化,并伴可变性的气流受限。胃食管反流病是指胃和十二指肠内容物反流进入食道而引起反酸、烧心等一系列的临床症状,并导致反流性食管炎以及咽喉、气道等食道临近组织损害的一种疾病。研究结果显示支气管哮喘和胃食管反流病密切相关,互为因果。通过对支气管哮喘合并胃食管反流的病因病机、中西医治疗进行简要综述,可以为其诊疗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