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感染性心内膜炎是由病原微生物经血行途径引起的心内膜、心瓣膜的感染并伴赘生物的形成而致的心脏损伤。患有心脏瓣膜疾病或曾被人工心脏瓣膜置换术后的患特别易患感染性心内膜炎。早期诊断和治疗有助于预防并发症,例如因瓣膜损伤致心力衰竭和由于赘生物脱落而导致脑或冠状动脉以及全身各系统栓塞而发生的脏器损伤。  相似文献   

2.
<正>感染性心内膜炎(Infective Endocarditis,IE)是指因细菌、真菌和其它微生物(如病毒、立克次体、衣原体、螺旋体等)直接感染而产生心瓣膜或心室壁内膜的炎症,有别于由风湿热、类风湿、系统性红斑性狼疮等所致的非感染性心内膜炎。IE可引起瓣膜穿孔、赘生物,造成瓣膜破坏、关闭不全,导致急、慢性心衰,并且可因赘生物脱落导致栓塞或猝死,破坏性强、死亡率高,是一种严重的儿童感染性疾病[1]。2013年9月本科收治了1例  相似文献   

3.
感染性心内膜炎是由病原微生物经血行途径引起的心内膜、心瓣膜的感染并伴赘生物的形成而致的心脏损伤。患有心脏瓣膜疾病或曾被人工心脏瓣膜置换术后的患者特别易患感染性心内膜炎。早期诊断和治疗有助于预防并发症 ,例如因瓣膜损伤致心力衰竭和由于赘生物脱落而导致脑或冠状动脉以及全身各系统栓塞而发生的脏器损伤。致病因素 因致病微生物入侵部位而各有差异 ,但 80 %心内膜炎都是由革兰氏阳性菌、甲型溶血性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引发。诱因 注射药物、中心血管插管、动脉插管、心脏的状况如二尖瓣和主动脉瓣病。诊断依据 体征…  相似文献   

4.
目的:总结重症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围术期监护经验。方法:对33例复杂性心内膜炎行赘生物彻底清除心脏瓣膜置换术的患者加强围术期监护,做好患者心理及高热的护理,预防赘生物脱落;防治心律失常及低心排综合征,严防感染复发;认真做好健康指导是关键。结果:本组早期无死亡,无感染复发,瓣膜置换者无瓣周漏。结论:重症感染性心内膜炎加强围手术期监护,预防术后并发症,可提高手术成功率及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5.
报告5例感染性心内膜炎伴主动脉瓣破裂脱垂。均有典型感染性心内膜炎的临床表现,血培养阳性及/或有栓塞现象,2例经手术证实诊断,超声心动图检查均显示主动脉瓣破裂脱垂。主动脉瓣破裂脱垂常见于感染性心内膜炎。其超声心动图检查的特征为:1.主动脉瓣赘生物的征象。2.主动脉瓣破裂征象,受累瓣呈连枷  相似文献   

6.
正感染性心内膜炎(infective endocarditis,IE)赘生物形成、脱落造成血管阻塞是该病的主要危害之一,且根据栓塞部位、脏器不同而产生相对应的临床结局。左心系统菌栓脱落常累及头颅血管,形成感染性动脉瘤(mycotic aneurysm,MA)甚至破裂;而下肢动脉受累形成MA并破裂的报道国内外均极为罕见。本文报告一例IE二尖瓣赘生物脱落导致股深动脉MA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求可以预测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住院期间总栓塞事件的独立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南京鼓楼医院2005~2012年收治的133例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的发病特点,包括基本情况、生化结果、超声心动图表现和血培养结果与栓塞的关系.结果 单因素分析发现WBC> 15×109/L、CRP> 40 mg/L、赘生物累及多个瓣膜以及赘生物大小>1 cm与栓塞相关(P值分别为0.023、0.029、0.004、<0.001),将其纳入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后发现赘生物累及多个瓣膜以及大小>1 cm是栓塞的独立预测因素(P=0.003,OR=3.34,95% CI:1.52 ~7.31;P =0.030,OR =2.37,95% CI:1.09 ~5.18).结论 赘生物累及多个瓣膜以及大小>1 cm是栓塞的独立预测因素,临床中处理这类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时可能需尽早手术,以减少栓塞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经胸超声心动图在感染性心内膜炎严重并发症诊断及术后疗效评价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分析512例感染性心内膜炎中32例严重并发症,包括脓肿、膨出瘤、假性动脉瘤、假性室壁瘤或房壁瘤以及窦道或心腔间交通和赘生物脱落栓塞的超声心动图表现及临床特征,并与手术结果对照;赘生物脱落栓塞3例同时与多排CT对照。结果 32例中31例与手术结果完全相符,经胸超声诊断符合率为96.9%。1例误诊(1/32),手术证实为主动脉窦瘤破裂入左心室。超声诊断栓塞3例,均经多排CT检查证实。结论经胸超声心动图能及时、快速、准确的诊断感染性心内膜炎的严重并发症,指导临床治疗,改善预后,并在术后疗效随访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 采用三维经食管超声心动图评估感染性心内膜炎栓塞及住院死亡的超声特征。方法 回顾性收集124例自体瓣膜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分析其经胸二维超声、多平面和三维经食管超声特征。将手术前或后1个月内栓塞和死亡作为主要终点事件。将大赘生物、脓肿或瘘、腱索断裂、中重度瓣膜反流和瓣膜穿孔或严重瓣膜破坏各计1分,进行简单积分,对心脏受损累计简单积分、赘生物大小、瓣膜受损严重并失去正常形态结构采用Hosmer和ROC曲线下面积评估栓塞和不良事件。结果 124例患者中,27例(27/124,21.77%)患者发生栓塞。与二维经胸超声心动图比较,多平面和三维经食管超声心动图可识别赘生物的确切位置及其长度,而二维经胸超声心动图漏诊左心房和乳头肌赘生物。栓塞及不良事件患者血红蛋白显著低于非栓塞及不良事件患者(P<0.05)。栓塞及不良事件患者多部位赘生物形成、赘生物活动度和瓣膜严重受损并失去正常形态构成比均高于非栓塞及不良事件患者(P均<0.05)。感染性心内膜炎心脏受损累计简单积分、赘生物大小、瓣膜严重受损并失去正常形态结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65(P=0.06)、0.60(P=0.19)、0.70(P=0.03)。结论 多平面及三维经食管超声对感染性心内膜炎,尤其位于不常见位置的赘生物诊断起重要作用。瓣膜严重受损并失去正常形态者与栓塞及不良事件有关。  相似文献   

10.
楼娟 《全科护理》2016,(4):423-425
正感染性心内膜炎(IE)指各种病原微生物经血流侵犯心内膜(心瓣膜)或邻近大血管内膜所引起的一种感染性炎症,局部赘生物的形成,是其特征之一[1]。感染性心内膜炎患病率在我国尚缺乏确切的流行病学数据,欧洲为每年3/10万~10/10万的发病率[2]。本病病死率高,预后差[2]。IE活跃期(即病人仍在接受抗生素治疗期间)早期手术指证是心力衰竭、感染无法控制以及预防栓塞事件,活跃期接受手术治疗存在显著  相似文献   

11.
小儿感染性心内膜炎(infective endocarditis,IE)是指各种原因引起的心内膜炎症病变,常累及心脏瓣膜,引起瓣膜穿孔、赘生物,造成瓣膜破坏、关闭不全,导致急、慢性心衰,并且可因赘生物脱落导致栓塞或猝死,具有破坏性极强、死亡率高的特  相似文献   

12.
感染性心内膜炎指心脏内皮细胞感染,是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系统感染性疾病,其临床表现多变,可累及各脏器,心脏表现包括瓣膜赘生物、脓肿等.感染性心内膜炎可表现为急性或亚急性[1],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进展迅速,表现为突然出现高热、僵硬、败血症和全身性并发症,此表现与其他原因所致的败血症无法区分,但出现新发的心脏杂音时,应考虑急性...  相似文献   

13.
正下肢动脉血栓主要是由于心脏或其近侧壁脱落形成栓子或自外界进入动脉的栓子,被血流推向远侧,阻塞动脉血流而导致肢体缺血甚至导致肢体坏死的一种病理过程[1]。而感染性心内膜炎则是由病原微生物感染经血液循环直接侵犯心室内膜,大血管内膜或心脏瓣膜及腱索所引起的感染性炎症,二尖瓣与主动脉瓣损害是感染性心内膜炎最多见的瓣膜损害,并且以瓣膜赘生物的形成及其产生的血流动力学改变尤为重要。随着血液循环,脱落的栓子或流向远端动脉造成动脉管腔堵塞,导致肢  相似文献   

14.
对42例老年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的临床及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表现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老年感染性心内膜炎中原发病以老年性瓣膜退行性变为主,临床主要表现为心脏杂音,心衰及栓塞症状,心内赘生物多位于主动脉瓣,其次为二尖瓣,二尖瓣最少。  相似文献   

15.
感染性心内膜炎早期外科治疗的回顾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梁鹏  王睿  黄卫 《实用医学杂志》2006,22(18):2153-2155
目的:探讨感染性心内膜炎早期外科手术的治疗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14年来因感染性心内膜炎内科治疗难以控制需早期外科治疗的61例患者的资料.67%(41/61)有易感因素,最常见为风湿性心脏病,然后依次为先天性心脏病、心内异体材料及有先前心脏手术史.除2例外经胸超声均发现有赘生物或瓣膜功能障碍.病灶位置以瓣膜最常见.43%(26/61)培养获得了葡萄球菌、链球菌及白色念珠菌等单纯菌株.手术指征是持续、进行性感染或心功能衰竭、栓塞、瓣膜损害或赘生物直径≥1 cm,不管药物治疗时间和心衰程度.结果:早期住院病死率6.6%(4/61).随访(5.2±2.4)年,晚期死亡1例.结论:早期诊断、适当的抗生素治疗和积极的外科手术能改善感染性心内膜炎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6.
感染性心内膜炎12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感染性心内膜炎的临床特征。方法回顾分析 12 0例感染性心内膜炎的基础病因及临床表现。结果感染性心内膜炎基础病因仍主要是风湿性心脏病 51.7% ,先天性心脏病 18.3% ,无基础心脏病 ( 15.0 % )和发热 ( 89.2 % ) ,这些是感染性心内膜炎常见临床表现及首发症状 ,其次是贫血 ( 6 6 .9% )及脏器栓塞 ( 2 8.3% ) ,无一例患者有皮肤损害。血培养阳性率为 4 0 .2 % ,其中主要致病菌是草绿色链球菌 ( 43.2 % )和金黄色葡萄球菌 ( 2 9.7% )。 6 2例 ( 51.7% )超声心动图检查发现赘生物。病死率 2 6 .7% ,死亡原因主要是心力衰竭和脑血管意外。结论感染性心内膜炎基础病因同以往无明显变化 ,但致病菌则以草绿色链球菌及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  相似文献   

17.
感染性心内膜炎(infective endocarditic,IE)是微生物感染心内膜或邻近大动脉内膜,伴赘生物形成的炎症性疾病。早期诊断和及时恰当的抗生素治疗可大大提高治愈率^[1,2]。现对2例右心内膜炎误诊原因进行了分析,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8.
感染性心内膜炎(IE)系指病原微生物迁徙至心脏瓣膜和(或)心内膜、大血管内膜,以及由于赘生物脱落导致远处栓塞感染转移和脓毒血症的一类感染性疾病,是临床上一种严重威胁生命和健康的疾病。随着人口老龄化、人工瓣膜植入、各种介入操作等引起菌血症增多,抗生素的滥用使细菌耐药性增加,导致IE的发病率较以前有所增加。  相似文献   

19.
加混淆了瓣膜损害与杂音的关系[2]。如过分强调杂音变化这个特点,既可使无杂音的心内膜炎漏诊,也容易把其他一些疾病误诊为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2·1·3未注意鉴别诊断:急性金黄色葡萄球菌性心内膜炎与金黄色葡萄球菌败血症,两者经常同时存在,一般多不注意鉴别。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是在败血症的基础上,由病原菌侵入心内膜而引起,可以说心内膜炎是败血症的一部分。但在心内膜受感染后,由于聚集在瓣叶赘生物上的大量细菌不断进入血流,矛盾的主要方面就转向心内膜炎。这时,感染性心内膜炎就成了疾病的诊断、治疗与预后的关键所在。感染性心内膜…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经胸超声心动图在起搏器相关感染性心内膜炎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经手术证实的21例起搏器相关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的超声心动图特点,并与血培养结果对照分析。结果 21例患者术中发现电极导线上存在赘生物者13例(61.9%),单纯心脏瓣膜存在赘生物者1例(4.8%),电极导线及心脏瓣膜均存在赘生物者7例(33.3%)。超声心动图显示赘生物14例,直径为5~40 mm,其附着部位、个数及大小与手术结果相符。超声诊断感染性心内膜炎阳性率达66.7%(14/21),漏诊7例(33.3%),其中6例提示起搏器导线不均匀增粗,1例为单纯三尖瓣赘生物,赘生物直径﹤5 mm。血培养阳性者10例,阳性率为47.6%(10/21)。结论对于直径﹥4 mm的心内赘生物,超声心动图诊断起搏器相关感染性心内膜炎有较高的诊断敏感性和准确性,可作为临床诊断的主要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