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 筛查颅底肿瘤开颅手术后颅内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分析2010年5月至2020年1月在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行开颅颅底肿瘤切除术的159例患者临床资料,单因素和多因素前进法Logistic回归分析筛查术后颅内感染相关危险因素.结果 159例患者中81例发生术后颅内感染,颅内感染率为50.94%.Logis...  相似文献   

2.
颅内肿瘤开颅术后血肿(Postcraniotomy hematoma,PCH)是最严重的手术并发症之一,其发生率在0.8%~4%之间,死亡率为12.8%~18%。随着CT和MRI的临床应用,PCH现多能得到及时诊断和治疗。我院自1990年1月至1997年元月间共施行开颅肿瘤切除术874例次,其中形成PCH者24例,现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一、一般资料本组男9例,女15例,年龄16~60岁,其中16~45岁13例;46~60岁11例,PCH发生于幕上开颅术后17例,幕下开颅术后7例;出现于脑膜瘤术后12例,垂体瘤开颅术后5例,胶质瘤术后4例,听神经瘤术后3例。PCH发生于术区者20例,发生于术区远  相似文献   

3.
2002年1月至2006年4月我科开颅术后病人并发低钠血症16例,15例治愈,1例死亡,现将其治疗情况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男11例,女5例;年龄21~79岁,平均41.5岁;入院时GCS评分4~10分。入院后均在10d内手术。颅脑损伤术后7例,颅内肿瘤术后2例,脑血管病术后4例,颅内感染术后1例,脑积水2例。  相似文献   

4.
为解决少数开颅手术病人术前不愿剃光头发的问题,我科自1997年8月至2001年12月,对21例患者实施不剃发开颅手术,均未发生伤口及颅内感染,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21例患者中男12例,女9例。年龄16~46岁,平均32.5岁。手术类型:颅骨成形术8例,幕上良性肿瘤切除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在进行规范的全身抗感染治疗的基础上,运用万古霉素鞘内注射联合腰大池持续外引流治疗颅内感染患者的效果。方法对我科2010年5月~2012年5月收治的25例颅内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男性14例,女性11例,年龄25~76岁,平均年龄52岁,均为颅脑术后继发颅内感染。结果25例患者中1周内治愈8例(32%),2周内治愈16例(64%),死亡1例(4%)。结论万古霉素鞘内注射联合腰大池持续外引流可以有效控制颅内感染。  相似文献   

6.
开颅手术后颅内感染流行病学调查的荟萃分析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1  
目的探讨开颅手术后颅内感染的发病率、死亡率和病原菌谱,为制订预防颅内感染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荟萃分析方法,对开颅术后颅内感染进行流行病学调查。结果共有46篇论文进入荟萃分析,其中有34篇论文用于开颅术后颅内感染发病率的统计,共调查43766例,发生颅内感染1137例,发病率为2.60%;有23篇论文提供了开颅术后颅内感染死亡的数据,918例颅内感染病人中死亡193例,死亡率为21.02%;26篇论文统计显示,颅内感染细菌培养阳性率为55.41%,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及其它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占40.18%,铜绿假单胞菌、大肠艾希菌、肺炎克雷伯菌占32.28%,真菌占7.13%。结论我国开颅术后颅内感染以G^+球菌为主,亦有不少真菌感染病例,临床上应予以高度重视并及时治疗。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高血压性脑出血微创穿刺清除术(下称微创)和开颅手术清除血肿(下称开颅)两种治疗方法的优缺点。方法:对1999-09~2001-12内科61例微创清除术和外科同期98例开颅清除术患者进行回顾性对比研究,比较其术后死亡率、再出血率、颅内感染率、致残率、生活自理能力、住院花费等指标,分别两种方法之利弊。结果:两种方法在死亡率、颅内感染率、再出血率等方面无明显差异,而微创较开颅能减少致残率、提高生活自理能力、减少住院花费。结论:微创有助于提高脑出血病人的生活质量,节约住院费用,是一种可以推广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8.
标准大骨瓣在重型颅脑损伤中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3,自引:3,他引:10  
目的探讨标准大骨瓣开颅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疗效。方法分别采用标准大骨瓣与经典开颅手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病人144例,比较其预后。结果伤后GOS评分,标准大骨瓣组72例中,4~5分25例(34.7%),2-3分28例(38.9%),1分19例(26.4%);经典开颅组72例中,4~5分11例(15.3%),2-3分30例(41.7%),1分31例(43.1%),GOS1分及4~5分者两组比较,相差显著(P〈0.01)。结论在重型颅脑损伤病人,行标准大骨瓣开颅术者预后明显优于经典骨瓣开颅术者。  相似文献   

9.
枕下骨瓣开颅术治疗后颅窝病变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应用枕下骨瓣开颅术治疗后颅窝病变,与传统的枕下骨窗开颅术比较探讨其优越性。方法92例后颅窝病变,枕下骨瓣开颅48例,骨窗开颅44例。分别采用乙状窦后、后正中和旁正中三种手术入路。结果 骨瓣开颅组术后CT显示骨瓣复位良好,术后无脑脊液漏,皮下积液6例,颅内感染5例。骨窗开颅组术后脑脊液漏3例,皮下积液9例,颅内感染4例。两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骨窗开颅组有不同程度的创口凹陷。结论 虽然骨瓣开颅组术后无脑脊液漏,但是尚不能说明骨瓣复位能减少脑脊液漏的发生,是否骨瓣复位与术后皮下积液和颅内感染亦无明显关系。骨瓣复位保持了解剖层次的完整性,避免了术后颅骨缺损对患者的不良心理影响。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鞘内注射万古霉素治疗重型颅脑外伤开颅术后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颅内感染的临床效果及并发症。 方法回顾性分析济宁市第一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自2016年7月至2019年5月收治的27例重型颅脑外伤开颅术后MRSA颅内感染患者的病例资料,评价鞘内注射万古霉素的临床效果,并统计并发症。 结果大多数患者的临床表现较治疗前均有显著改善,其中痊愈11例,显效8例,进步6例,无效2例(1例因多脏器功能衰竭,1例因重症肺炎并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临床总有效率为92.59%,病死率为7.41%,细菌清除率为100%。所有患者治疗期间均未出现明显并发症。 结论腰大池通畅引流联合鞘内注射万古霉素能有效控制MRSA颅内感染,且无明显并发症。  相似文献   

11.
我院 1998 0 1~ 2 0 0 3 12共行 182例高血压性脑出血进行开颅手术 ,其中再手术病例 15例。本文对再手术原因、临床诊断及防治措施进行分析。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15例中 ,男 9例 ,女 6例 ,年龄 42岁~ 73岁 ,均有高血压病史 ,经颅脑CT证实血肿位于基底节区。血肿量 40~ 90ml,平均 65ml(按多田氏公式计算 )。来院时均有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 ,其中GCS评分 9~ 11分 2例 ,6~ 8分 8例 ,3~ 5分5例。手术方法 :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 10例 ,大骨瓣开颅血肿清除术 5例。1 2 临床表现 再手术前均表现为意识障碍加深 ,GCS评分下降 ;…  相似文献   

12.
开颅术后颅内感染的临床诊治   总被引:8,自引:3,他引:5  
目的 探讨开颅术后颅内感染临床处理。方法 对25例开颅术后发生颅内感染患者的诊治经过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5例患者根据GOS预后评分,死亡4例,持续植物状态1例,重残2例,中残4例,良好恢复14例。结论 运用敏感抗生素流颅内积脓、降低颅内压、提高免疫力能有效的控制感染。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脑肿瘤腔置水囊预防脑肿瘤术后瘤腔慢性渗血、血肿形成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2年6月2013年5月需要开颅手术的幕上大型脑肿瘤(肿瘤最大直径>4.5 cm)患者30例,实验组13例,对照组17例,对两组术后瘤腔内血肿形成、颅内感染率、拔除头部引流管时间及脑水肿情况进行对比分析。全部数据应用SPSS20.0统计软件分析。结果实验组11例术后未见瘤腔出血,2例出血量约≤5 ml,颅内感染0例,拔除引流管时间为27.0±0.0 h,脑水肿减轻12例,水肿无变化1例;对照组6例未见术后瘤腔出血,3例出血量≤5ml,6例出血量约为52013年5月需要开颅手术的幕上大型脑肿瘤(肿瘤最大直径>4.5 cm)患者30例,实验组13例,对照组17例,对两组术后瘤腔内血肿形成、颅内感染率、拔除头部引流管时间及脑水肿情况进行对比分析。全部数据应用SPSS20.0统计软件分析。结果实验组11例术后未见瘤腔出血,2例出血量约≤5 ml,颅内感染0例,拔除引流管时间为27.0±0.0 h,脑水肿减轻12例,水肿无变化1例;对照组6例未见术后瘤腔出血,3例出血量≤5ml,6例出血量约为515 ml,1例出血量1515 ml,1例出血量1530 ml,1例出血量≥30 ml,颅内感染1例,拔除引流管时间为36.0±15.1 h,脑水肿减轻8例,无变化2例,加重7例。两组比较术后瘤腔内血肿形成、拔除头部引流管时间及脑水肿情况有统计学意义(P<0.05)。颅内感染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肿瘤切除术后,用水囊压迫瘤腔,对预防瘤腔慢性渗血、血肿形成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钻孔引流术治疗开颅术后再发血肿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6月至2009年6月收治的12例开颅术后再发血肿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引流术后3~5d12例病人血肿均满意清除,无再次行开颅手术者。术后随访3月,痊愈8例,部分功能障碍3例,植物生存1例。结论钻孔引流术操作简便,副损伤较少,对开颅术后再出血的患者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闭合性重度颅脑损伤患者开颅术后颅内感染相关因素,为临床预防和控制颅内感染提供依据。方法对2008年1月~2014年1月收治的2088例闭合性重型颅脑损伤接受急诊开颅手术患者中,发生颅内感染的186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采用χ2检验筛选可能的危险因素,并采用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进一步评价筛选危险因素对颅内感染的影响。结果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放置脑室外引流的危险性最高(OR=5.687),其余依次为发生脑脊液漏、手术时间6 h、手术次数1次、伴有糖尿病及术前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评分5分(OR1)。结论多种危险因素与闭合性重型颅脑损伤急诊开颅手术后颅内感染的关系密切,因此可以有针对性地进行预防,从而达到减少术后发生颅内感染的目的。  相似文献   

16.
急诊后颅窝开颅术后并发颅内感染27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后颅窝手术后感染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并发症,文献报道5%~13.4%,为幕上开颅的3倍[1]。我科自1998-01~2010-03共行急诊后颅窝开颅手术157例,并发颅内感染27例(17.20%),与择期后颅窝开颅术后并发颅内感染相比明显增高,现予以报告,并结合文献加以讨论。1临床资料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颅内动脉瘤开颅夹闭术后相关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方法分析32例接受颅内动脉瘤夹闭术病人的临床资料和术后并发症,术中术后应用药物对并发症进行预防及处理。结果本组动脉瘤夹闭术后脑血管痉挛13例(40.63%),脑积水2例(6.25%),颅内血肿3例(9.38%),低钠血症11例(34.38%),高钠血症6例(18.75%),低钾血症11例(34.38%),颅内感染2例(6.25%)。结论颅内动脉瘤开颅夹闭术后的并发症主要有:脑血管痉挛、脑积水、颅内血肿、颅内感染、电解质紊乱等,术中操作及术后合理的治疗措施是减少并发症及其危害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研究高血压性脑出血微创穿刺清除术 (下称微创 )和开颅手术清除血肿 (下称开颅 )两种治疗方法的优缺点。方法 :对 1999-0 9~ 2 0 0 1-12内科 61例微创清除术和外科同期 98例开颅清除术患者进行回顾性对比研究 ,比较其术后死亡率、再出血率、颅内感染率、致残率、生活自理能力、住院花费等指标 ,分析两种方法之利弊。结果 :两种方法在死亡率、颅内感染率、再出血率等方面无明显差异 ,而微创较开颅能减少致残率、提高生活自理能力、减少住院花费。结论 :微创有助于提高脑出血病人的生活质量 ,节约住院费用 ,是一种可以推广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9.
神经外科术后颅内感染及其治疗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目的探讨神经外科术后颅内感染的危险因素及其治疗方法。方法以4463例颅脑手术后发生颅内感染的118例为研究对象,对开颅手术后颅脑感染发病时机、发生颅内感染的危险因素及治疗结果等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本组949%术后3~7天起病,多种危险因素可能导致术后颅内感染,第三代头孢类抗生素头孢他啶有良好的治疗效果,优于青霉素合并丁胺卡那治疗组(χ2=246,P<001),鞘内注射头孢他啶有助于治疗难治性、严重的颅内感染。结论预防术后颅内感染危险因素,选择适当的抗生素治疗及鞘内用药可以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20.
发热是术后最常见的症状,大部分患者在术后1 ~3 d内体温逐渐恢复正常.但部分后颅窝肿瘤的病人在术后7 d左右会出现再次发热.江苏省人民医院神经外科2007 年1月~2010 年6 月一共收治172 例后颅窝部位肿瘤病人,其中36 例发生术后颅内感染,现将其诊治体会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男73 例,女99 例.年龄4 ~ 84 岁.其中脑膜瘤49 例,神经鞘瘤及听瘤43 例,血管母细胞瘤26 例.胶质瘤16 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