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中医辨证治疗概要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2  
基于病证结合诊疗模式,根据近年中医药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的文献研究和所开展的临床调查研究结果,结合作者的临床经验,概述了COPD的痛机和证候分类,提出了证候的虚证类(肺脾气虚证、肺肾气虚证、肺肾气阴两虚证)、实证类(外寒内饮证、痰热壅肺证、痰湿阻肺证、痰蒙神窍证)、兼证类(血瘀证)三证类八证候,拟订了证候的诊断标准或要点和辨证治疗方案.为制定中医的COPD诊断治疗方案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比局部外敷白玉散联合经方医药口服治疗不同证型黄褐斑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治疗组与对照组黄褐斑患者依据证型分为肝郁气滞证、肝肾阴虚证、脾虚湿热证、气滞血瘀证组,治疗组各个证型患者采用白玉散外敷每周2次同时辨证施治口服经方医药分别为:丹栀逍遥散、六味地黄汤、参苓白术散、桃红四物汤,对照组依据证型口服经方医药同治疗组,两组均为每日一剂水煎服,4周为1个疗程,3个疗程后对比观察疗效。结果经成组设计两样本比较的秩和检验,治疗组与对照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5.24,P<0.001),治疗组疗效好于对照组。经成组设计多样本比较的秩和检验,治疗组中各证型间疗效总的说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39,P=0.039),经采用扩展t检验进行两两比较,肝郁气滞证、脾虚湿热证、气滞血瘀证组的疗效均好于肝肾阴虚证组;肝郁气滞证、脾虚湿热证、气滞血瘀证组3个组间疗效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同一证型疗效的比较,治疗组与对照组肝郁气滞证组、脾虚湿热证组、气滞血瘀证组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好于对照组;肝肾阴虚证在治疗组与对照组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中各证型间疗效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19,P=0.534)。结论白玉散联合经方医药治疗肝郁气滞证、脾虚湿热证、气滞血瘀证黄褐斑患者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3.
痛经患病率逐年上升,令现代女性苦不堪言。历代医家对痛经证型总体上分为寒凝血瘀证、气滞血瘀证、湿热蕴结证、气血虚弱证、肝肾亏损证,而寒凝血瘀证痛经居多。查阅近年的相关文献,中医药治疗寒凝血瘀证痛经日趋完善,尤其对病因病机和临床治疗等方面研究深入,以探索更有效的治疗方法。故该文总结近年来寒凝血瘀证痛经的中医药研究进展,为临床治疗和循证医学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中医综合治疗对Ⅲ~Ⅳ期宫颈癌患者中医证候积分的影响。方法 :将120例宫颈癌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各60例,治疗组予以中医综合治疗及西医对症支持治疗,对照组仅给予西医对症支持治疗,疗程28 d,观察第14,28天各证型中医证候积分改善情况,并比较治疗前后差值。结果:总体比较,治疗后两组各证型证候积分均降低,两组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P14d0.05,P28d0.05,治疗后两组同期比较,P14d0.05,P28d0.01,两组差值比较P0.01,以治疗组中医证候积分下降为优;两组各证型与治疗前比较,治疗组气滞血瘀证、湿热瘀毒证、脾肾两虚证P14d0.05,P28d0.05,肝肾阴虚证P28d0.05,而对照组四种证型P28d0.05;两组各证型不同天数同期比较,四种证型P14d0.05,气滞血瘀证、湿热瘀毒证、脾肾两虚证P28d0.05,肝肾阴虚证P28d0.05。结论:中医综合治疗能够改善中晚期宫颈癌患者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气滞血瘀证、湿热瘀毒证、脾肾两虚证能较早获得疗效。  相似文献   

5.
本文就气机升降与气分证的两者关系,初步探讨了气机升降失调对气分证病理变化、证候的影响以及宣畅气机在气分证治疗中的作用。明确两者关系,对气分证本质的认识、岭南温病气分证的治疗都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从类风湿关节炎的定义、病因病机、辨证论证基础上的中医内治法、外治法、其他疗法以及综合治疗等几个方面,对类风湿关节炎的中医治疗策略进行了综合分析,拓展了中医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手段。类风湿关节炎辨证分为风湿痹阻证、寒湿痹阻证、湿热痹阻证、痰瘀痹阻证、气血两虚证、肝肾不足证。外治法有中药熏蒸疗法、蜡疗法,其他疗法包括针灸、穴位注射、针刀闭合性手术、微创针刀镜治疗。不同的治疗方式的序贯及联合使用使中医特色更加明显,充分体现了中医辨证论治的特点;内治法、外治法及其他疗法的综合运用使类风湿关节炎的治疗效果更确切。  相似文献   

7.
方药是中医师临证治疗疾病的最常用方法,方证对应、药证对应、量证对应是方药运用的3个不同层次的高度总括,三者依次为基础,这三证对应是临证方药运用的关键点,决定了中医药治疗疾病的成败。  相似文献   

8.
基于近年来有关中医药诊疗社区获得性肺炎(CAP)文献,结合长期的临床实践与研究结果,总结了老年人CAP的临床特点,认为其基本病机为痰热壅肺兼见气阴两虚、痰浊阻肺兼见肺脾气虚.提出了常见证候为实证类(风热犯肺证、外寒内热证、痰热壅肺证、痰湿壅肺证)、正虚邪恋类(肺脾气虚证、气阴两虚证)、危重变证类(热陷心包证、邪陷正脱证)三证类八证候及其临床特征,拟订了有关证候诊断标准,并总结了辨证治疗规律.为老年人CAP的中医药辨证治疗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急性脑梗死超早期闭塞血管开通治疗前后的中医证候的变化特点,为脑血管再通治疗后中医临床治疗方案的制定奠定基础。【方法】以《中风病诊断与疗效评定标准》为依据,制定中风病证候诊断量表,收集29例接受了超早期闭塞血管介入开通治疗的急性脑梗死患者,分析患者接受治疗前及治疗后1 d、3 d、7 d的临床证候特点。【结果】共纳入29例接受闭塞血管开通治疗的急性脑梗死患者,脑血管造影显示,以大脑中动脉闭塞为主,基底动脉闭塞次之。血管开通治疗前,患者的中医证候要素构成以风证居首位,痰证和血瘀证次之。经过开通治疗后,各类型中医证候要素的构成比均逐渐减少,其中风证减少最早也最明显,痰证、血瘀证和气虚证逐渐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到开通治疗后7 d,以痰证居多,血瘀证和气虚证次之。血管开通治疗前,以四证并见和三证并见居多,经开通治疗后,二证并见及一证独见的患者逐渐增多,在开通治疗后3 d和7 d,甚至出现了六证全无的患者。【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经过超早期血管开通治疗后,中医证候特点由风痰瘀血相兼逐渐变成痰瘀阻络合并气虚;而且证候要素的组合由复杂逐渐变得简单。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析窦汉卿《标幽赋》中痛证治疗特色,从而为临床治疗痛证提供新思路。[方法]以《标幽赋》为研究对象,结合窦氏《针灸集成》《通玄指要赋》《窦太师针经》等相关著作论述,对窦氏治疗痛证的特色进行系统整理。[结果]窦氏通过《标幽赋》展现了针灸的理、法、方、穴、术,从毫针运用、奇经八脉、针刺手法、取穴配穴、临证治则等方面分别阐述了针灸治疗痛证的要点。窦氏推崇痛证治疗首选毫针,取穴处方善用特定穴,注重奇经八脉,强调标本,主张使用不同针刺方法,临证治疗处方选穴经验丰富。[结论]窦氏针灸治疗痛证有独特的见解,其处方和治疗方案完整,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1.
本文讨论了闭证与脱证的鉴别、联系和互相转化的条件,闭证患者多正气未虚,脱证则正虚衰竭,临床上常见由闭转脱者多,由脱转闭者少,并探讨了脱证的概念、发病机理,阴脱与阳脱的差别、临床上脱证的辨证分类及其治疗原则、治疗方药。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内科的中西医结合综合方案(PCAG方案)治疗住院癫痫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的住院癫痫患者2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2组均接受抗癫痫西药治疗,治疗组还接受醒脑静静脉滴注和中药辨证论治,疗程14 d,治疗前后分别评定癫痫发作次数和中医证侯。结果治疗组癫痫发作次数的控制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各基本证素治疗后的癫痫中医证素得分均小于治疗前(P<0.05);治疗组火证、瘀证以及肾阴虚证的治疗前后中医证素得分的差值均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 PCAG方案比单纯西医治疗能够更加有效地控制癫痫发作的次数,在改善火证、瘀证和肾阴虚证的中医证候方面具有较明显的优势。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上呼吸道感染患者抗生素治疗前后中医证型的变化。[方法]观察86例上呼吸道感染患者抗生素治疗前和治疗后第3天、第6天的舌象及症状变化情况,记录症状及评分。每6天为1个疗程。对新增症状进行统计学聚类分析处理,确定相关的中医证型。用图像软件处理数字舌图,探讨其与中医证型的相关性。[结果]上呼吸道感染患者抗生素治疗前中医证型分布为:风寒证28例,风热证27例,风寒挟湿证12例,风热挟湿证19例;治疗后第3天中医证型分布为:风寒证2例,风热证3例,风寒挟湿证36例,风热挟湿证45例;治疗后第6天中医证型分布为:风寒证2例,风热证1例,风寒挟湿证27例,风热挟湿证56例。聚类分析为湿热蕴脾证和寒湿困脾证2型。治疗后第6天寒湿困脾证与湿热蕴脾证的相同证型评分均和第3天的证型评分有统计学意义(P<0.05)。寒湿困脾证患者舌苔的R、G、B值均低于湿热蕴脾证。[结论]上呼吸道感染患者使用抗生素治疗后多转变为湿热蕴脾证和寒湿困脾证,提示用相应的中医药搭配抗生素使用。  相似文献   

14.
刘复兴教授将银屑病分为5种证型进行辨证论治:血热风燥证、血虚风燥证、气滞血瘀证、湿热蕴毒证、热毒炽盛证。笔者近年来按照刘复兴教授的治疗经验治疗银屑病取得较好的疗效,不良反应较少。刘复兴教授治疗银屑病的方法确实安全有效,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5.
对雷丰外感热病变证、兼夹证、危重证的学术思想进行探讨。雷丰《时病论》对外感热病的变证、兼夹证、危重证进行了系统研究,认为临床需考虑时令气候之变和失治、误治之变,尤其是时令气候既影响人体正气,也影响病邪毒性。诊治兼夹证需分析内外多种病邪夹杂和患者体质因素,如痰体、阴虚之体、阳虚之体等。雷丰尤其重视危重证的诊断和治疗,从症状、脉象等判断外感热病的危重证,对温病、温毒、痢疾等危重证进行了描述,认为温病大热无汗则死,指出治疗外感危重证首要是辨明病性之寒、热、虚、实,并及时根据病势变化和疗效反馈来调整治疗思路,擅长清凉透邪治疗温病,强调不可误补。雷丰对外感热病变证、兼夹证、危重证的诊治经验,对外感病的治疗有较高的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厦门地区102例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素治疗前后中医证素变化特点。方法收集符合纳入标准的102例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证素辨证方法,观察胰岛素治疗前、治疗后6周及12周时证素的分布及变化特点。结果 102例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治疗前病位证素以肾、肝证素居多。病性证素中,以热、阴虚、气虚、湿证素为主。治疗6周、12周后,仍以肾、肝证素频数及积分较高;实性证素居前两位的仍为热、湿证素,虚性证素前两位为阴虚、阳虚。结论随着治疗时间的延长,胰岛素可使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证素分布发生变化,肾、热、肝、阴虚、湿频数下降,其中气虚频数及积分明显下降,而阳虚频数及证素积分升高。  相似文献   

17.
综述近年来中医治疗痰湿证的治疗和实验室研究进展,资料表明中医治疗痰湿的研究比较活跃,从中药、中西结合、针灸等方面治疗痰湿证均有较好的效果。相关研究逐渐从临床转向注重实验研究的趋势,希望探索痰湿证的可能机理。并侧重从辨病角度去研究痰湿证,未能充分体现中医的整体观念、辨证论治的思维方法。故采用综合的手段治疗痰湿证,并注重从整体辨证论治研究痰湿证有待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加减养心通脉方对冠心病血瘀证亚型CTNNB1基因表达及临床疗效观察。方法选择符合冠心病血瘀证诊断标准患者23例,按胸痹血瘀证亚型诊断标准分成冠心病气虚血瘀证组7例、气滞血瘀证组8例和痰浊血瘀证组8例,进行为期1个月的加减养心通脉方的治疗,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仪检测服药前后CTNNB1基因表达的变化,观察服药前后血脂血糖临床疗效的变化。结果治疗后不同证型的患者相比治疗前CTNNB1基因表达改变不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相比治疗前血糖值均有所下降,气虚血瘀组治疗前后血糖值改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证型的患者中TC、TG在治疗后,比治疗前值均有所下降,3组治疗前后TC值改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气滞血瘀证组、气虚血瘀证组TG改变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证型患者的HDL、LDLC值在治疗后相比治疗前均有所下降,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减养心通脉方对冠心病血瘀证3个亚型(气虚、气滞、痰浊)CTNNB1基因表达无明显的调控作用,以方测证,说明CTNNB1基因的表达可能不是冠心病血瘀证的发病机制之一。但该方可以明显改善冠心病血瘀证亚型血糖及脂类异常,有较好的降脂和降糖作用。  相似文献   

19.
汗证与皮肤腠理机能失调及外邪入侵有关。临床上皮肤病常伴有自汗、盗汗、当汗而无汗等汗证表现。国医大师禤国维教授立足于“平调阴阳,标本兼顾”的治疗原则,在多年的临床实践中针对伴有汗证的皮肤病患者,形成了“发汗解表,扶正固表,收敛止汗”三法并用的治疗体系,并对兼证的配伍用药有独特的心得体会,开启了从“汗证”论治皮肤病的治疗思路。  相似文献   

20.
逐瘀法对血瘀证血清内皮素影响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血瘀证涉及临床各科多种疾病,活血化瘀法、方、药也为临床治疗多种疾病提供了有效措施.方法通过血瘀证的动物实验,对我们使用的经验方治疗血瘀证进行观察、研究、探讨血瘀证及其治疗过程对内皮素变化的影响,从而进一步明确血瘀证及活血化瘀法作用的机理.实验结果表明1.典型的血瘀证伴有异常的内皮素升高.2.逐瘀生新方能使血瘀证家兔血清内皮素含量下降.结论活血化瘀法能调整动物机体状态,降低血清内皮素(ET)含量,以保护血管内皮细胞及其功能,从而改善血瘀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