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目的:采用系统预试法对家蚕幼虫可能的化学成分进行预试验,初步探索家蚕幼虫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圆形滤纸层析预试法和试管预试法对家蚕幼虫的水提取液、95%乙醇提取液、乙醚提取液进行研究,通过多种指示剂和显色剂的显色反应或沉淀反应,对家蚕幼虫可能含有的化学成分进行初步研究。结果:家蚕幼虫含有生物碱类、黄酮类、酚类、内酯及香豆素类、鞣质、氨基酸、蛋白质、有机酸、糖及苷类、挥发油及油脂类成分。结论:初步确定家蚕幼虫含有多种有效成分,为进一步研究家蚕幼虫的生物活性成分及开发利用提供了实验基础。  相似文献   

2.
[目的]采用系统预试法对匙羹藤根可能含有的化学成分进行定性试验。[方法]采用化学反应鉴别方法分别对匙羹藤根的水提取液、乙醇提取液和石油醚提取液进行试验,通过多种指示剂和显色剂的沉淀反应或颜色反应,初步探索匙羹藤根可能含有的化学成分。[结果]匙羹藤根可能含有蛋白质、糖类、多糖、苷类、皂苷、鞣质、有机酸、酚类、植物甾醇及三萜类、生物碱和挥发油等成分。[结论]初步确定匙羹藤根含有多种化学成分,为进一步研究其生物活性成分提供实验基础。  相似文献   

3.
赤雹根化学成分的系统预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目的:考察赤雹根中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试管法,通过多种指示剂和显色剂沉淀反应或颜色反应,初步推断赤雹根水提取液、乙醇提取液和石油醚提取液中可能含有的化学成分.结果:经过化学预试验,初步判断赤雹根中可能含有蛋白质、氨基酸、糖类、三萜皂苷类、有机酸、生物碱类等成分.结论:赤雹根中含有多种活性成分,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4.
赪桐根的化学成分预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采用系统预试法对赪桐根可能含有的化学成分进行预试验,初步探索赪桐根的化学成分类型。[方法]采用化学反应鉴别方法,对赪桐根石油醚、水、95%乙醇提取液可能含有的化学成分类型进行初步研究。[结果]赪桐根可能含有蛋白质、糖、鞣质、有机酸、皂苷、黄酮类、酚类、香豆素与内酯、植物甾醇、三萜类和挥发油等化学成分。[结论]初步确定赪桐根含有多种成分,为赪桐根的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了实验基础。  相似文献   

5.
目的:初步判断阳桃叶所含化学成分的类型。方法:通过试管反应法和滤纸反应法,对其水提取液、乙醇提取液、酸水提取液及石油醚提取液分别进行化学成分预试验,通过与多种试剂反应,观察反应现象。结果:阳桃叶可能含有糖、皂苷、有机酸、黄酮、挥发油、鞣质及酚类成分。结论:此研究为进一步研究阳桃叶的活性成分提供了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6.
中药四方麻化学成分的预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通过预试验,初步探索四方麻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试管法,对四方麻的石油醚、水、95%乙醇提取物进行研究,通过多种指示剂和显色剂的沉淀反应或颜色反应,初步推断四方麻中可能含有的化学成分。结果:通过预试验。提示四方麻中可能含有黄酮类、酚类有机酸、糖类、香豆素类等化学成分。结论:四方麻的化学成分试验为四方麻的生物活性成分的研究提供了实验基础。  相似文献   

7.
云南产白木香叶化学成分初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通过预试验初步了解云南产白木香叶的化学成分.方法 采用试管法和滤纸法,对白木香叶水提取液、乙醇提取液、醇浸膏酸水液、醇浸膏乙醇液、石油醚冷浸液进行化学成分研究,通过多种指示剂和显色剂的沉淀反应或颜色反应,初步推断白木香叶中可能含有的化学成分.结果 云南产白木香叶可能含有多糖、氨基酸、酚类、黄酮及其苷类、内酯等化学成分.结论 本研究探讨了白木香叶的化学成分,为白木香叶的开发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糯米藤化学成分预试验及紫外-可见光谱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通过化学成分预试验和紫外-可见光谱的研究,初步探索糯米藤的化学成分及紫外光谱鉴别特征。[方法]采用试管法,对糯米藤的石油醚、水、95%乙醇提取液进行化学成分预试,通过多种指示剂和显色剂的沉淀反应或颜色反应,初步推断糯米藤中可能含有的化学成分。并进行紫外-可见光谱的测定,为药材鉴别提供科学依据。[结果]通过预试验,提示糯米藤中可能含有鞣质、有机酸、黄酮类、酚类、香豆素或内酯类、强心苷类等化学成分。糯米藤的紫外-可见光谱具有明显的特征吸收峰。[结论]本试验可为糯米藤的化学成分及药材鉴别的进一步研究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
目的考察广东地产药材蛇鳞草的化学成分,为其进一步开发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试管法,分别对蛇鳞草的水、95%乙醇、石油醚提取物进行研究,通过多种指示剂和显色剂的沉淀反应或颜色反应,初步推断蛇鳞草中可能含有的化学成分。结果经过化学预试实验,提示蛇鳞草全草中可能含有蛋白质、氨基酸、多糖、黄酮类、皂苷类、三萜类、甾体类、强心苷、有机酸、氨基酸、蒽醌等成分,可能不含生物碱类成分或含量极微,不含挥发油及油脂类成分。结论蛇鳞草中含有多种植物活性成分,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化学预试验,考察广西产白点秤茎的化学成分,为进一步开发和应用白点秤茎提供初步的依据.[方法]采用试管法,对白点秤茎的水、95%乙醇、石油醚提取物进行化学预试验的研究,通过多种指示剂和显色剂的沉淀反应或颜色反应,初步推断白点秤茎中可能含有的化学成分.[结果]化学预试实验结果提示,白点秤茎中可能含有氨基酸、皂苷、鞣质、有机酸、黄酮类、酚类、内酯、香豆素类、甾体类、三萜类、生物碱和糖类等成分.[结论]白点秤茎中含有多种活性成分,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海桐科植物海桐挥发油化学成分组成。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挥发油,用气相色谱-质谱法对其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结果:共分离出55个峰,并且确认了其中45个化合物。其中含量较多的有大根香叶烯D(29.36%)、2-异丙烯-1,3,5-三甲苯(16.54%)及β-蒎烯(5.81%)。结论:采用气相色谱-质谱法分析海桐挥发油的化学组分,为海桐的进一步研究及开发利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2.
目的:为进一步研究河南产蜂胶提供参考。方法:采用GC—MS法对河南产蜂胶索氏提取法所得乙醚提取物进行分析。结果:河南蜂胶乙醚提取物含主要成分58个。结论:河南蜂胶乙醚-索氏提取法所得提取物主要是挥发油、脂肪酸及小分子的酚性物质等化合物。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究依达拉奉(Edaravone)在大鼠失血性休克引起的肠内菌群易位中作用机制。方法:大鼠在诱导休克后30及60min处死,肠系膜淋巴结取材检测菌群易位。血浆丝浆蛋白SLP试验检测细菌粘肽、β-葡聚糖及内毒素。4-HNE(4-hydroxy-2-nonenal)免疫组化染色评估休克后脂质过氧化反应程度。结果:依达拉奉可以降低失血性休克诱导的肠系膜淋巴结菌群易位。失血性休克导致的血浆丝浆蛋白水平增高同样可以被依达拉奉抑制。结论:在大鼠失血性休克时,依达拉奉可能降低肠内中性粒细胞参与的脂质过氧化反应引起的菌群易位。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对石虎[Evodiarutaecarpaouss.)Benth.var.officinalis(Dode)Huang]化学成分进行分离和结构表征。方法:采用溶剂法、硅胶柱层析和重结晶等方法进行分离纯化,根据化合物的理化性质和光谱数据鉴定结构。结果:从石虎中分离得到4个化合物,分别为:吴茱萸碱,吴茱萸次碱,去氢吴茱萸碱,羟基吴茱萸碱。  相似文献   

15.
目的:采用GC-MS联用法对叠鞘石斛挥发油化学成分进行研究,为叠鞘石斛的综合利用提供参考。方法:采用有机溶剂.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挥发油,并运用GC-MS进行分离测定,结合质谱库检索技术对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应用色谱峰面积归一化法计算各成分的相对百分含量。结果:叠鞘石斛挥发油中分离出115种成分,鉴定出70种化学成分。结论:首次对叠鞘石斛挥发油化学成分进行定性定量研究,主要为烷烃类、醛类和醇类。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苗药土一枝蒿中的挥发性成分。方法:采用固相微萃取法提取苗药土一枝蒿中的挥发性成分,并用气相色谱-质谱法对其挥发性成分进行分析。结果:鉴定出72种化学成分,相对含量占总挥发性组分峰面积的97.24%,其中主要化学成分是β-倍半水芹烯(40.227%)、(Z, E)-α-大根叶烯(12.853%)、E -β-法尼烯(11.205%)等。结论:土一枝蒿的挥发性成分主要是萜烯类。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千针万线草挥发油化学成分。方法:采用气相色谱及气相色谱一质谱法对千针万线草挥发油化学成分进行分析。结果:从千针万线草挥发油中鉴定出75个组分,占挥发油总量的99.03%.  相似文献   

18.
目的:比较酸枣仁汤及各单味药水蒸气蒸馏物化学成分的差异,从而鉴定出该方经水煎煮后产生的新成分。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制备供试品溶液,运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对复方及各单味药的水蒸气蒸馏物进行成分分析。结果:全方共鉴定出80种化合物,其中共有峰酸枣仁占17种,茯苓4种,知母17种,甘草1种,川芎37种,还发现20种不属于任何一味中药,考虑可能为酸枣仁汤经水煎煮后产生的新成分,且以1-苯基-1-戊酮的含量最高,(S)-1-甲基-4-(5-甲基-1-甲基-4-己烯基)-环己烯次之。结论:酸枣仁汤单煎与合煎水蒸气蒸馏物的化学成分存在显著差异,研究结果为酸枣仁汤及各单味药的GC-MS研究提供了方法学基础,也为探讨酸枣仁汤镇静催眠药效物质基础提供了一定依据。  相似文献   

19.
纳米铜锰复合氧化物的固相合成法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纳米Cu1.5Mn1.5O4的室温固相合成法的工艺条件.方法:采用室温固一固合成法制备纳米Cu1.5Mn1.5O4,通过单因素和均匀设计试验,探讨影响产物粒径的因素,确定最佳工艺制备条件;通过X一射线衍射分析(XRD)测得产物粒径,并表征复合氧化物的结构.结果:最小粒径产物的最佳工艺条件:微波加热时间15 m...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