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正胃食管反流病(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GERD)是指胃内容物反流入食管而引起不适症状和(或)并发症的一组疾病,包括食管内和食管外两类综合征[1]。本病典型的症状是烧心和反流,不典型的相关症状包括上腹痛、胸痛、嗳气、腹胀、上腹不适、咽部异物感、吞咽困难等,此外,还可有食管外症状,如慢性咳嗽、咽喉炎、哮喘等;治疗上,除了改变生活习惯、手术治疗、内镜介入治疗,主要是应用PPI、H2RA、促动力  相似文献   

2.
胃食管反流病是指由于各种病因导致胃或十二指肠内容物反流人食管,主要表现为胸骨后或剑突下烧灼感、烧灼样疼痛、吞咽困难、反酸等,属于中医噎膈、胃脘痛、反酸、嘈杂等病范畴,其病情复杂,缠绵难愈。现代医学对治疗本病无特殊疗效,近年来,中医药对胃食管反流病的研究比较深入,运用中医药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现将近几年中医对本病的诊断与治疗研究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3.
胃食管反流病(GERD)是指胃内容物反流入食管引起不适症状和(或)并发症的一种疾病。是十分常见的消化道动力障碍性疾病,中医将其归属于"吞酸"、"呕吐"、"郁证"、"反胃"、"气噎"等范畴。一般认为其病位在胃,与肝、脾、肺有着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5.
中医对胃食管反流病的认识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胃食管反流病属中医“吐酸”、“吞酸”、“胃脘痛”及“嘈杂”等范畴 ,文章从中医病名、病因病机及辨证分型特点等方面进行了回顾性总结 ,认为湿、痰、热、气、瘀为主要病邪 ,与胃、脾、肝三脏密不可分。提出应深入探讨符合中医辨证理论、切合临床实际的病名诊断、辨证分型方法和标准 ,以便丰富和发展中医脾胃病学的内容 ,提高对胃食管反流病的诊断治疗水平。  相似文献   

6.
胃食管反流病中医病因病机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胃食管反流病是一种慢性复发性疾病,发展缓慢,症状轻重交替,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中医治疗本病在缓解症状、降低复发率、减少药物副作用等方面具有一定的潜力,文章从古代文献和现代中医两方面对胃食管反流病的病因病机进行论述,为中医治疗本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刘万里教授主张诊疗胃食管反流病应重视中西医结合思维。在明确诊断的基础上,对胃食管反流病治疗采取分期疗法,发作期以快速愈合炎症、缓解控制症状为治疗目标,此阶段以西药为主、中药为辅;缓解期主要是巩固疗效、减少复发,中药为主、西药为辅。针对难治性胃食管反流病,刘万里教授强调优化诊疗方案的重要性,找到中医干预胃食管反流病的切入点,发挥中医药“治病求本”“辨证论治”等特色优势,可提高胃食管反流病的临床疗效,显著减少复发率。  相似文献   

8.
胃食管反流病(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 GERD)是指胃十二指肠内容物反流入食管引起烧心等症状,可引起反流性食管炎以及咽喉、气道等食管邻近的组织损害。笔者从中医的角度对本病进行了初步辨析,认为:胃气上逆是其主要发病机制,脾胃虚弱是发病基础,肝失流泄,大肠传导失司,是其发病的重要因素。应用补脾益气,和胃降逆枳术汤加味治疗,获得良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9.
胃食管反流病已成临床常见病,近年来发病逐渐增多,以烧心、泛酸为主要表现,病情反复,难以治愈,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贺仲华主任医师临证三十载,对脾胃的治疗颇有心得,她认为,胃食管反流病因为肝胆疏泄失调,木郁乘土,横逆犯胃,导致脾胃升降失常,胃气上逆而发病,病在食管,属胃所主,与肝、胆、脾、肺密切相关。治疗以疏肝利胆、和胃降逆为基本法则,临证灵活辨治,疗效卓著。  相似文献   

10.
胃食管反流病的流行病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胃食管反流病是西方国家比较常见的疾病,亚洲国家该病的患病率相对较低.国内目前尚无全国范围内胃食管反流病的流行病学调查,对于该病的人群分布还不是很清楚.胃食管反流病是多因素疾病,除了一些公认的危险因素外,某些因素,如肥胖、吸烟等,对该病的影响还不是很清楚.另外,胃食管反流病与某些疾病关系密切.本文就胃食管反流病的疾病分布和危险因素及伴随疾病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1.
胃食管反流病中医诊治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胃食管反流病是指胃和(或)十二指肠内容物反流入食管所致的疾病,中医治疗有明显的优势,作者通过对有关胃食管反流病文献的总结,从病因病机认识、辨证分型认识、中医治疗等方面对胃食管反流病进行了综述,希望对中医临床者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2.
中医药治疗胃食管反流病(GERD)已取得了良好的临床疗效,在理论研究、临床研究方面均取得了较好的成果。然而中医药治疗GERD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今后应致力于构建一个比较系统的理论体系,并进一步深入研究中医药治疗GERD的机理,从而更好的发挥中医的特色与优势,造福患者及全社会。  相似文献   

13.
质子泵抑制剂是当前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首选药物,许多患者经短期治疗后可获得症状缓解和临床愈合,但由于系非病因性治疗,故须长期服药,一旦停药则容易复发。而近期相关研究也表明,长期维持用药会加重机体毒副作用的产生。然则在整体观念和病证结合观念的指导下,中医药通过其独特的传统理论和辨证论治,同病异治、因人而异地治疗疾病,从而减少了机体对质子泵抑制剂的依赖,提高了临床疗效和患者的生活质量。该文将着重从中医药对此优势病种的临床认识、治法思路、辨证用药和前景展望等方面进行探讨,从而拓宽我们的治疗视野,强化我们对中医优势病种的临证治疗。  相似文献   

14.
胃食管反流病属中医吐酸、吞酸、胃脘痛及嘈杂等范畴,从中医病名、病因病机、辨证分型特点及治疗等方面对胃食管反流病进行了回顾性总结,认为湿、痰、热、气、瘀为主要病邪,与胃、脾、肝三脏密不可分。本文提出应深入探讨本病的病因病机,提出符合中医辨证理论、切合临床实际的病名诊断、辨证分型方法和标准,以便丰富和发展中医脾胃病学的内容,提高对胃食管反流病的诊断治疗水平。  相似文献   

15.
研究中医“辨体-辨证-论治”在对胃食管反流病诊疗思路中的突破。通过对患者中医体质的判定,推断疾病的发生发展、证候类型的转变及预后并指导治疗。旨在不仅治疗即病的中医相关证候,而且调整各种偏颇’的体质,防范于未然。  相似文献   

16.
目的借助循证医学的方法为1例胃食管反流引起的慢性反流性咽喉炎患者确定治疗方案。方法在充分评估患者情况后,提出临床问题,从Cochrane图书馆、PubMed、EMBASE(1990-2012年)进行检索,收集相关高质量证据进行评价,并结合医生经验及患者意愿制定治疗方案。结果共纳入随机对照试验9篇,Meta分析或系统评价2篇,非随机对照研究15篇。结果显示咽喉镜、食管测压及pH的监测在诊断反流性咽喉炎时比内镜更有价值。治疗应结合改变生活方式,戒烟酒,餐后2~3小时禁止平躺。选用质子泵抑制剂治疗的效果优于H2受体阻滞剂,同时应加用促胃动力药进行治疗,维持阶段应采用递减法,治疗6个月后反流相关的症状得到明显缓解。结论采用循证的方法,为患者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控制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针药结合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17例胃食管反流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57例和观察组60例,对照组给予相应西医治疗,观察组给予针药结合治疗。结果:对照组有效率为85.96%,观察组有效率为95.00%,两组有效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药结合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疗效确切,能够迅速缓解症状,修复胃黏膜。  相似文献   

18.
将近十年来对非糜烂性胃食管反流病的中医药治疗进展从辨证分型、专方专药、专家经验三方面加以综述,并提炼专家们的真知灼见,并对其共性经验及个性特点加以总结和阐述,同时分析当前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胃食管反流病在国内十分常见,发病率也逐年升高,患者的临床表现复杂多样,大部分表现为典型的胃烧灼感及反流症状,少部分患者表现为咽喉或呼吸系统等食管外症候,极少部分并发Barrett食管及食管腺癌。该病发病机制复杂,危险因素众多,严重影响人们的生活质量,且目前对该病的诊断标准尚未达成统一意见。国内外关于本病的发病机制及危险因素的研究较多,这些深入研究也促进了胃食管反流病诊断技术的不断发展。  相似文献   

20.
沈卫东  刘鹏飞  施瑞华 《医学综述》2006,12(24):1506-1508
胃食管反流病(GERD)可分为酸性反流、弱酸性反流和非酸性反流。典型的GERD症状常与酸反流相关,但仍有部分患者其症状与非酸反流有关,尤其是质子泵抑制剂(PPI)治疗后的患者。非酸性GERD大多无内镜下明显表现,pH监测和PPI试验无明显变化,所以诊断更为困难。本文就非酸性GERD近年研究进展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