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 :建立LC-MS/MS测定乌头属中药8种生物碱含量的方法。方法 :以甲醇-水(水相含0.1%甲酸和2.5 mM醋酸铵溶液)为流动相,C18柱分离,采用ESI(+)源,MRM监测,对制川乌、制草乌、制附子药材饮片中的双酯型生物碱(乌头碱、新乌头碱、次乌头碱),单酯型生物碱(苯甲酰乌头原碱、苯甲酰新乌头原碱、苯甲酰次乌头原碱),胺醇型生物碱(乌头原碱、新乌头原碱)进行含量测定。结果 :上述8种生物碱的线性关系良好,精密度、重复性的RSD都低于6%,加样回收率为95.77%~101.90%。结论 :该方法简便、快速、精密度高、重复性好,可应用于乌头属中药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2.
目的:考察乌头类生物碱稳定性的影响因素和降解产物。方法:采用HPLC—uv考察双酯型乌头碱(乌头碱、新乌头碱、次乌头碱)在不同温度(60~100oc)、pH值(7~10)和时间(0~20h)条件下的水解过程,并运用HPLC—IT/MS对其降解产物进行鉴定。结果:在中性pH环境下,乌头碱、新乌头碱、次乌头碱易分别水解成相应的单酯型生物碱苯甲酰乌头原碱、苯甲酰新乌头原碱、苯甲酰次乌头原碱;pH8.5碱性条件下,乌头碱和新乌头碱分别水解成胺醇型生物碱乌头原碱和新乌头原碱。结论:双酯型乌头碱在一定条件下不稳定,易转化成毒性相对较低的单酯型和胺醇型生物碱,此研究为保证用药安全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3.
目的:建立麻附甘胶囊中单酯型生物碱的含量测定及双酯型生物碱限度检查的方法。方法:采用Agela苯基柱(250 mm×4.6 mm,5μm);以乙腈∶0.1%磷酸(22∶78)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232 nm测定双酯型生物碱含量;采用Agilent C18色谱柱(250 mm×4.6 mm,5μm);以A:乙腈-四氢呋喃(25∶15),B:0.03 mol·L-1磷酸二氢钾溶液(含0.1%磷酸),A∶B(25∶75)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232 nm对双酯型生物碱进行限度检查。结果:苯甲酰新乌头原碱在0.066~0.654μg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9;苯甲酰乌头原碱在0.016~0.16μg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8;苯甲酰次乌头原碱在0.016~0.16μg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8;双酯型生物碱检测限分别为:乌头碱8 ng,次乌头碱8 ng,新乌头碱8 ng。结论:该方法准确稳定,重复性好,可为麻附甘胶囊质量控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目的:考察乌头类生物碱稳定性的影响因素和降解产物。方法:采用HPLC-UV考察双酯型乌头碱(乌头碱、新乌头碱、次乌头碱)在不同温度(60~100℃)、pH值(7~10)和时间(0~20 h)条件下的水解过程,并运用HPLC-IT/MS对其降解产物进行鉴定。结果:在中性pH环境下,乌头碱、新乌头碱、次乌头碱易分别水解成相应的单酯型生物碱苯甲酰乌头原碱、苯甲酰新乌头原碱、苯甲酰次乌头原碱;pH 8.5碱性条件下,乌头碱和新乌头碱分别水解成胺醇型生物碱乌头原碱和新乌头原碱。结论:双酯型乌头碱在一定条件下不稳定,易转化成毒性相对较低的单酯型和胺醇型生物碱,此研究为保证用药安全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5.
基于UPLC/Q-TOF-MS分析附子煎煮过程中化学成分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利用超高效液相一四级杆一飞行时间串联质谱技术(ultra-performanceliquidchromatography/quadrupoletime—of—flightmassspectrometry,UPLC/Q—TOF—MS)分析附子随煎煮时间延长其生物碱含量的变化,从中药化学角度为附子炮制、含附子中药复方制备工艺等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基于UPLC/Q-TOF—MS建立附子不同时间点水煎液的化学指纹图谱,通过主成分分析和偏最小二乘判别法分析附子随煎煮时间生物碱类成分的含量变化。结果:乌头碱、中乌头碱、次乌头碱等毒性较大的双酯型二萜类生物碱,在煎煮2~10min后含量较高,而苯甲酰乌头原碱、苯甲酰次乌头原碱、苯甲酰中乌头原碱等毒性较小的单酯型二萜类生物碱的含量在煎煮60min内是趋于增加的,随后其含量趋于稳定。结论:临床使用附子应根据适应证选择适宜的煎煮时间,避免煎煮不足导致中毒,或煎煮太过影响疗效。以双酯型二萜类生物碱为主要药效成分时,附子制备时间最好在30min内;以单酯型二萜类生物碱为主要药效成分时,附子制备时间最好在60min内。  相似文献   

6.
目的:建立HPLC法测定附子汤中苯甲酰乌头原碱、苯甲酰新乌头原碱、苯甲酰次乌头原碱含量的方法,同时建立10批附子汤的指纹图谱。方法:应用高效液相色谱法,C18色谱柱系统,采用梯度洗脱方法,对附子汤中单酯型生物碱进行了含量测定,同时建立了附子汤高效液相色谱指纹图谱方法。采用中国药典委员会颁布的中药色谱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软件,对10批附子汤样品的指纹图谱进行相似度评价。结果:在范围内,含量呈良好线性关系。指纹图谱相似度均在0.9以上。结论:建立的HPLC法简便、可靠、准确,可用于附子汤中单酯型生物碱的含量测定和指纹图谱研究,为附子汤相关制剂的质量控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目的建立新疆准噶尔乌头中单酯型生物碱的高效液相色谱(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HPLC)含量测定方法。方法采用X Bridge C18色谱柱(250mm×4.6mm,5μm),以四氢呋喃-乙腈(3∶5)为流动相A,以0.1mol/L醋酸铵溶液(每1 000mL加冰醋酸0.5mL)为流动相B,进行梯度洗脱,检测波长为235nm。结果准噶尔乌头分别按药典法、高压蒸法、加辅料法炮制后双酯型生物碱水解为苯甲酰乌头碱,炮制方法不同,单酯型生物碱的含量也有所不同,准噶尔乌头中苯甲酰乌头原碱的含量约为制川乌的2/5,准噶尔乌头药典法炮制品中苯甲酰乌头原碱的含量与制川乌相似,准噶尔乌头高压蒸法炮制品中苯甲酰乌头原碱的含量约为制川乌的3.4倍,准噶尔乌头加辅料法炮制品中苯甲酰乌头原碱的含量约为制川乌的1/2,3种炮制品中单酯型生物碱含量大小依次为高压蒸法炮制品>药典法炮制品>加辅料法炮制品。结论准噶尔乌头炮制品中单酯型生物碱的HPLC含量测定方法简便、可行,为进一步开发和利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8.
目的: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三重四极杆质谱串联法( HPLC-MS /MS) 技术,建立检测制草乌中单酯型
生物碱含量的分析方法。方法: 液相色谱采用Waters XTerra C18色谱柱( 150mm×2.1mm,3.5μm) ; 流动相: 乙腈
( 含0.1%甲酸) -水( 含0.1%甲酸) ( 60: 40) ; 流速: 0.3mL/min; 柱温: 30℃。结果: 建立了HPLC-MS /MS 技术测定
制草乌中单酯型生物碱含量的方法,苯甲酰乌头原碱、苯甲酰次乌头原碱和苯甲酰新乌头原碱线性范围分别为
21.56~ 431.1ng /mL,19.56~ 391.2ng /mL,19.33~ 386.5ng /mL,线性关系良好,r>0.995,平均加样回收率在93.0% ~
111.7%之间,相对标准偏差( RSD) 在4.4%~ 5.5%之间,并测定了不同来源制草乌中单酯型生物碱含量。结论:
液-质联用方法具有灵敏度高、专属性强的特点,适用于单酯型生物碱的检测。  相似文献   

9.
目的建立附杞固本膏中单酯型生物碱的高效液相色谱含量测定方法。方法色谱柱Waters XTerra RP18 5mm(4.6mm×250mm);柱温30℃;流动相:以乙腈-四氢呋喃(25∶15)为流动相A,以0.1mol/L醋酸铵溶液(每1000mL含冰醋酸0.5mL)为流动相B,进行梯度洗脱;流速1.0mL/min;检测波长为235nm。结果经方法学验证表明,苯甲酰新乌头原碱、苯甲酰乌头原碱和苯甲酰次乌头原碱分别在0.045-1.800μg、0.0425-1.7000μg、0.0442-1.7680μg范围内呈线性关系,精密度、稳定性、重现性均符合要求,本测定方法的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9.89%、99.22%、101.12%,RSD为1.72%、1.75%、2.32%(n=6)。结论该方法简便、快速、准确、无干扰,可用于该制剂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10.
[摘要] 目的 采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云南4种不同产地草乌中双酯型生物碱(乌头碱、次乌头碱、新乌头碱)的含量.方法 草乌块根粉碎后经甲醇浸泡,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仪检测,分别采用多个特征离子和外标标准曲线法对3种乌头碱进行定性、定量分析.结果 乌头碱、次乌头碱、新乌头碱在1~100 ng/m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分别为0.999 9,1.000 0和 0.999 9),检出限分别为0.33 ng/mL、0.15 ng/mL和0.03 ng/mL;回收率均高于98%,日内及日间精密度均小于5%.测定结果表明,4种草乌中均含有乌头碱、次乌头碱和新乌头碱,但含量有差异.结论 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简便快速,可试用于生物样品中乌头碱、次乌头碱和新乌头碱的检验.  相似文献   

11.
目的:建立乌头中毒致死的动物检材中乌头类生物碱的LC/MS/MS分析方法。方法:将生物检材用氨水调pH值为8~9,用氯仿/乙醚(1:4)萃取生物检材样品,采用电喷雾离子源,正离子模式检测。结果:在中毒致死的动物检材中发现了乌头碱、中乌头碱和次乌头碱。结论:LC/MS/MS法灵敏可靠,样品处理快速简便,适用于生物检材中乌头类生物碱的检测。  相似文献   

12.
蒙药扎冲十三味片中乌头碱的含量测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建立测定蒙药扎冲十三味片中乌头碱的含量的方法。方法:采用酸性染料比色法测定,检测波长为416nm。结果:乌头碱在29.55~394μg范围内呈良好的线形关系,回归方程:Y=0.0013X+0.3036(r=0.9983);平均回收率为99.13%,RSD为2.33%。结论:该方法简便、灵敏、准确、重复性好,可用于蒙药扎冲十三味片乌头碱的含量测定。  相似文献   

13.
目的:建立一个高效液相-质谱联用(HPLC-MS/MS)测定刺五加果实中刺五加苷B、E和异嗪皮啶含量的方法。方法:建立HPLC-MS/MS方法,进行色谱和质谱方法的考察,得到最优的分析条件,即流动相为乙腈-0.05%的甲酸溶液(20∶80,V/V),流速为0.5 ml/min。采用电喷雾离子源(ESI)进行电离,多离子反应监测(MRM)模式进行信号采集,采用外标法进行定量;采用HPLC-MS/MS方法同时测定刺五加果实中刺五加苷B、E和异嗪皮啶的含量。结果:刺五加苷B、刺五加苷E和异嗪皮啶分别在0.7~30 000 ng/ml、0.4~10 000 ng/ml和0.3~16 000 ng/ml浓度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 7),检出限(LOD)分别为0.17 ng/ml、0.12 ng/ml和0.09 ng/ml,定量限(LOQ)分别为0.7 ng/ml、0.4 ng/ml和0.3 ng/ml,不同浓度下的平均加标回收率为98.10%、98.19%和98.21%;在最优提取条件下刺五加果实中刺五加苷B的含量为(1.935 0±0.001 5)mg/g,刺五加苷E的含量为(0.273 0±0.003 5)mg/g,异嗪皮啶的含量为(0.013 0±0.001 2)mg/g。结论:HPLC-MS/MS法灵敏度高、选择性好、分析时间短,可对刺五加果实中刺五加苷B、刺五加苷E和异嗪皮啶进行准确的定量分析。  相似文献   

14.
目的:从中药乌头(Aconitum Paniculigerum Nakai)中提取多糖并对其进行含量测定。方法:乙醇超声提取得到多糖,采用蒽酮-硫酸比色法、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对其进行含量测定,检测波长为(490±1)nm。结果:乌头多糖在0.020 2~0.101 0 mg/ml范围内有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 7,平均回收率为100.60%,RSD=1.97%。药材中多糖以葡萄糖为标准含量,含量为15.82%。结论:该方法准确快速、重现性好。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液质联用( LC-MS/MS)与高效液相色谱( HPLC)测定青娥丸中药效成分-松脂醇二葡萄糖苷、补骨脂素和异补骨脂素的含量比对,为其质量控制提供方法参考。方法:采用Kromasil C18色谱柱,以甲醇-0.1%甲酸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使用多反应监测( MRM)模式,监测离子对为m/z 700.5→m/z 235.4(松脂醇二葡萄糖苷)、m/z 187.1→m/z 131.1(补骨脂素和异补骨脂素)进行LC-MS/MS法同时测定,与药典HPLC法分别测定的结果进行对比分析,比较二者的差异性。结果:3种成分LC-MS/MS法测定的方法回收率分别为99.08%、98.95%和98.56%,RSD分别为1.33%、1.43%和1.27%。结论:LC-MS/MS法同时测定青娥丸中的药效成分,与药典HPLC法相比具有简便、灵敏、准确等特点,适用于青娥丸的含量测定。  相似文献   

16.
目的:建立大鼠血浆中1-脱氧野尻霉素(DNJ)的液相色谱-质谱联用(LC-MS/MS)测定方法,并用于大鼠口服桑叶总生物碱后DNJ的药代动力学研究。方法:血浆样品经甲醇沉淀蛋白后,以乙腈-6.5mmol·L-1甲酸铵水溶液为流动相,采用AgilentEclipsePlusC18柱(2.1mm×150mm,3.5μm)进行分离,梯度洗脱,流速0.4mL·min-1。采用电喷雾离子源,多反应监测(MRM)模式,正离子检测,用于定量的离子反应为m/z164.0→69.0(DNJ),m/z208.1→146.0(米格列醇,内标)。结果:DNJ在1~500ng·mL-1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日内、日间精密度(RSD)均小于10.9%,准确度在92.4%~112.7%,DNJ和内标的提取回收率均大于84.1%。结论:本方法快速、灵敏、操作简便,可用于1-脱氧野尻霉素的药代动力学研究。  相似文献   

17.
目的建立癌痛宁巴布剂中乌头碱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采用Kromasil C18柱(4.6mm×250mm),流动相为甲醇-0.2%三乙胺(66:34),测定波长为230nm,流速为1.0mL/min,柱温为30℃。结果乌头碱在0.126-0.630μg的范围内的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9,平均回收率为97.47%,RSD为1.2%。结论方法简便可行,重现性好.可用于癌痛宁巴布剂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18.
目的:建立同时测定Beagle犬血浆中柚皮苷和新橙皮苷的LC-MS/MS分析方法。方法:以芦丁为内标,血浆样品经乙腈沉淀蛋白处理,采用Diamonsil C18(150 mm×4.6 mm,5μm)色谱柱,以乙腈-0.1%甲酸水(25:75)为流动相,流速为0.4 ml/min,柱温20℃;采用ESI(+)离子源,MRM扫描检测离子对为柚皮苷m/z 581→273、新橙皮苷m/z 611→303、芦丁(内标)m/z611→303。结果:血浆中柚皮苷在0.025~2.5μg/ml、新橙皮苷在0.015~1.5μg/ml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二者的方法回收率均近100%,分析方法的日内日间精密度RSD值均小于10%,内源性物质不干扰样品测定。结论:本方法简便、准确、灵敏度高、专属性好,适用于Beagle犬血浆中柚皮苷和新橙皮苷测定及其体内药代动力学的研究。  相似文献   

19.
目的:建立灵敏、快速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人血浆中氯吡格雷的浓度,并用于人体药动学研究.方法:500μl的血浆样品经甲基叔丁基醚提取处理后,以0.4%甲酸-乙腈(30∶70)为流动相,Poroshell 120 SB-C18柱分离,通过电喷雾离子源四极杆串联质谱,以多反应监测方式进行检测,选择离子反应为m/z 322.0→212.1(氯吡格雷)和m/z285.0→193.1(地西沣).结果:氯吡格雷在5.04~10 080.0 pg/ml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定量下限为5.04 pg/ml,日内、日间精密度均不大于13.6%,氯吡格雷和内标地西泮的回收率分别为86.4%~ 88.6%和91.4%~100.2%.结论:该法选择性强、灵敏度高,适用于氯吡格雷片的临床药代动力学研究.  相似文献   

20.
目的:建立雷公藤中总生物碱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通过实验对雷公藤总生物碱提取方法、试剂及用量选择、浸泡时间、取样量等进行确定。结果:雷公藤总生物碱含量测定方法:超声提取仪提取,取样2 g,氯水5 mL,浸泡5 h。雷公藤样品含量测定:RSD为0.075%(n=6)。结论:利用滴定法测定雷公藤总生物碱含量,快速、准确,结果可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