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伤寒论》研究的回顾与展望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回顾《伤寒论》研究的发展历史 ,从文献、临床、实验 3个方面 ,就目前已取得的成果及有待解决的问题进行评述。在此基础上 ,提出了今后的重点研究方向及发展战略。认为《伤寒论》学科发展的首要任务 ,是对仲景辨证论治思想体系进行深入系统的综合性研究 ,并始终贯彻“以《伤寒论》为本 ,为《伤寒论》所用”的主导思想  相似文献   

2.
试探“须臾”在《伤寒论》中的含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采用文献整理研究方法,从古汉语训诂、翻译学与中医理论相结合的角度,归纳、总结《伤寒论》中表示时间的专有词汇"须臾"在历史上各时期出现的不同的含义,对其使用规律进行研究,为进一步研究《伤寒论》、深入理解张仲景学术思想提供帮助,希望能对研究《伤寒论》中其它的虚词提供些许借鉴。  相似文献   

3.
明代《伤寒论》研究对后世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系统研究了明代《伤寒论》文献,指出明代《伤寒论》研究对后世的影响,主要表现在温病学说直接受其催化而趋于成熟,明刻本《伤寒论》为后世提供了研究依据,重编整理导致了后世编次方法之多样,学术论争深化了后世的《伤寒论》研究。认为明代是《伤寒论》研究史上承前启后的重要时期,明代的《伤寒论》研究影响并规定了清代乃至近代的《伤寒论》研究模式和水平。  相似文献   

4.
对《黄帝内经》心为君主之官命题在《伤寒论》理法方药体系中的体现进行了研究。从《伤寒论》的病证症状构成统计,到方药性能对比及临证方剂应用分析,表明《伤寒论》的理法方药体系充分体现了心为五脏六腑之大主的立论。认为《伤寒论》对临床病证客观规律反映之真实、组方之严谨、用药之精确,是中医学界应当追求的最高境界。  相似文献   

5.
从古代哲学角度和现代科学角度阐释张仲景辨治疾病之"人体自和"观,即从《伤寒论》之"自愈"论,"人体自和"观的诊断依据、治法应用,正气之于"人体自和"观等方面深入探讨张仲景"人体自和"观。  相似文献   

6.
运用"权不离经"、"行经必假之以权"的权变哲学观念解析《伤寒论》方证辨证体系。以实际事例与后世《方剂学》、《内科学》相关内容相比较,阐述《伤寒论》方证变法,认为这是《伤寒论》历经千余年仍具有学习和研究价值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7.
[目的]阐发《伤寒论》两套三阴三阳体系的由来、内涵和临床意义。[方法]通过发生认识论的方法,追溯《内经》关于三阴三阳的认识以及脏气法时的思想,并借此论述《伤寒论》的两套三阴三阳体系的由来、内涵和临床意义。[结果]包括《伤寒例》在内的《伤寒论》全文,拥有两套三阴三阳系统——辨六病三阴三阳体系和六经病欲解时三阴三阳体系。《伤寒论》的两套三阴三阳系统,分别源自《内经》中的《素问·热论》、《素问·六元正纪大论》和《素问·脏气法时论》、《素问·四时刺逆从论》。辨六病三阴三阳体系属于"天之阴阳",必须"先立其年,以明其气",而知其年运气之变化;六经病欲解时三阴三阳体系,属于"人中之阴阳",用于阐述人体发病及发病部位、疾病发展趋势,其中有阳仪系统、阴仪系统、病发于阳、病发于阴之别。辨六病三阴三阳体系,主四时"客气"而外感六淫;六经病欲解时三阴三阳体系,主四时"主气"而脏气法四时。[结论]《伤寒论》的两套三阴三阳系统,源自《内经》相关理论。明晰《伤寒论》的两套三阴三阳系统,对于正确理解包括《伤寒例》在内的《伤寒论》全文,具有很好的学术、临床与传承价值。  相似文献   

8.
"绝道"一词仅见于《灵枢·经脉》,是篇中为描述络脉在人体大关节部位循行特点时所涉及到的结构名词,具有普遍性意义。该词在原文内无训诂释义,后世相关研究报道较少。本文通过总结历代各家注解,并联系现代解剖学有关内容,从字义、文义、解剖特点和功能等方面考察研究"绝道"一词的含义,分析其结构特点和功能。研究发现"绝道"即为在皮肤之下、筋肉浅层的"绝皮之道",是人体络脉行经四肢大关节处的特殊通道,起到联络关节上下脉系和皮部血运的作用。该词的出现,标志着《黄帝内经》关于人体关节部位脉系分布特点的细微认识,同时也体现了《内经》络脉理论的复杂程度。对"绝道"一词的研究有助于对中医络脉理论相关人体结构特点的进一步深入认识,对中医人体结构理论的现代研究具有裨益。  相似文献   

9.
对《伤寒论》中含有"和"的条文进行归纳分析,认为张仲景和法原义是在重视保胃气的理论指导下,运用轻汗、缓下等法治疗正虚邪实内结较轻的病证,并使人体胃气和、荣卫和、表里和、脉气和,直至最终达到阴阳自和的一种治疗方法.和解少阳法是后世医家成无已对《伤寒论》和法的发展与完善.  相似文献   

10.
《伤寒论》是中医学专业的一门经典必修课程,近两千年来一直有效地指导着中医临床且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伤寒论》的理论何以能经久不衰?为什么对临床各科都具有广泛的指导意义?其根本原因是《伤寒论》中所体现、所揭示的辨证思维方法,对中医理论与临床具有着普遍的指导作用。研究《伤寒论》的辨证思维方法是进一步深入学习《伤寒论》的主要内容,通过领悟《伤寒论》原文中蕴含的临证思维规律,将有助于提高临床辨证能力和治疗水平。因此在系统学习《伤寒论》课程之后,我们开设《伤寒论思维与辨析》选修课。试图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全面了解《伤寒论》辨证思维规律,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运用《伤寒论》辨证思维方法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临床实际问题的能力。本文介绍作者开设《伤寒论思维与辨析》课程的实践过程及体会,同时对教材中存在的部分问题进行深入思考。  相似文献   

11.
张仲景著《伤寒论》以阐述辨证施治之法,具体地创立了六经辨证、八纲辨证、脏腑辨证、气血津液辨证、病因辨证等,并孕育了三焦辨证和卫气营血辨证之雏形,为中医临床诊疗确立了千古规范。形成和完善了中医药理论体系,故历代尊其为医中之圣。  相似文献   

12.
《中医临床经典导读》是中医学专业近年新开设的一门主干课程,其内容融合《伤寒论》《金匮要略》《温病学》三大经典课程的主要知识点,着重介绍中医经典原著的精华,引导学生逐步形成运用中医经典辨证思维分析临床病证的习惯,为后续经典课程和临床各科的系统学习打好基础。在教学中,可采用案例引导的探究式教学与理论讲授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同时注意掌握以学生为中心的提问技巧与课堂上的有效沟通技巧。  相似文献   

13.
《伤寒论》关于人体的功能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体模型是对人体原型的理论摹拟,它集中反映了相应医学模式的“人体观”。与“解剖模型”相比,“功能模型”更符合人体的本质和规律。《伤寒论》的辨证论治思想,为我们提供了建立“三阴三阳”功能模型的理论基础。在三阴三阳模型中,三阴三阳是人体功能子系统,它不同于脏腑、经络。三阴三阳病是典型的功能性疾病。阴阳自和是三阴三阳模型的自主调节机制,治疗疾病必须以其为中心。三阴三阳模型代表了未来医学模型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4.
苓桂术甘汤研究文献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苓桂术甘汤源于张仲景《伤寒杂病论》,为"病痰饮者,当以温药和之"的代表方剂,临床应用广泛。本文以中国知网科技学术文献总库为数据来源,利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对1963年至2011年12月间的苓桂术甘汤研究文献,分别从年代分布、期刊分布、作者分布、主题类型分布等几方面进行统计分析,探讨苓桂术甘汤方的研究现状及发展。结果统计显示本方的研究总体呈逐年上升趋势,其中以四川中医杂志载文量最多,安徽中医学院黄金玲发表的研究论文为最多,其应用常见于心血管系统、神经系统、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和五官科等临床各科。  相似文献   

15.
"土燥水竭证"首见于东汉张仲景的《伤寒论》,是对著名的阳明三急下证和少阴三急下证的高度概括。仲景以大承气汤"截断扭转"以达急下存阴、釜底抽薪之效,至今仍用而不衰,尤其对后世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文章深入探析其对后世中医温病学和中医急症发展的影响,以及应用注意事项。旨在为现代中医临床应用"截断疗法"进一步提供理论依据,以利于更好的继承与发展。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伤寒论》与"蛔"相关的条文,提出对《伤寒论》"蛔"字的见解。[方法]收集《伤寒论》不同传本与"蛔"有关的文献,结合经典著作及《金匮要略》相关论述,分析《伤寒论》"蛔"的本字。[结果]《伤寒论》"蛔"字是"逆"之讹字,将"乌梅丸证"条文重理为"伤寒脉微而厥,至七八日,肤冷,其人躁,无暂安时者,非为逆厥也。令病者静,而复时烦,须臾复止,得食而呕又烦,其人常自吐逆。逆厥者,乌梅丸主之"。[结论]《伤寒论》在流传中历经整理,难免有错讹之处,若能通过深入的研究发现并纠正错讹,则有助于对《伤寒论》的学习和研究。  相似文献   

17.
当下肆虐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属于中医“疫”病的范畴,隶属于温病,具有极强的传染性和流行性.明清时期是温病学发展的鼎盛时期,其中又以吴又可的《温疫论》、叶天士的《温热论》和吴鞠通的《温病条辨》独具代表性.将三本著作试以比较可以发现,《温疫论》是中国疫病学发展史上的奠基之作,其创新性的提出戾气致病学说,认为邪从口鼻而入,伏于...  相似文献   

18.
在学习和运用循证医学研究方法的同时,回味中医学形成与发展,发现《伤寒论》的问世,实属中国古代循证研究之结晶。从创六经辨证理论体系为诊断疾病提供最佳证据、推广使用最佳证据、恰当评价临床疗效3个方面进行论述。根据现代循证医学研究原则,说明张仲景开创了古代循证研究之先河,是通过循证实践,将个人经验与获得的最佳外部证据融为一体后,对患者的医疗措施诚实、尽责、明确、不含糊、明智、果断的做出治疗决策,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治疗、诊断和评价的最佳证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