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目的 比较关节镜下保留残端自体腘绳肌腱与同种异体腘绳肌腱重建前交叉韧带的疗效。方法 将45例前交叉韧带损伤患者按照治疗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采用关节镜下保留残端自体腘绳肌腱重建治疗,25例)和对照组(采用关节镜下保留残端同种异体腘绳肌腱重建治疗,20例)。比较两组膝关节稳定性、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膝关节功能及膝关节活动度。结果 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12~14个月。术后12个月MRI检查显示两组均腱骨愈合。KT-2000关节测量仪测量的两组双侧移动差值:术后3个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12个月观察组均小于对照组(P<0.05)。末次随访时,两组Lachman试验均为阴性。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12个月Lysholm评分观察组均高于对照组(P<0.05)。末次随访时,两组膝关节伸直、屈曲活动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同种异体腘绳肌腱相比,关节镜下保留残端自体腘绳肌腱重建前交叉韧带有利于膝关节功能的恢复,且稳定性好。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保留残端自体腘绳肌腱单束解剖重建前交叉韧带(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ACL)的临床疗效。方法 12例患者经关节镜检查证实为ACL损伤,其中完全断裂9例,部分束支断裂3例。对ACL完全断裂的残端稍作清理后予以保留,部分束支断裂的残留束支予以保留,同时对断裂束支的残端予以保留,采用经低位前内侧入路自体四股腘绳肌腱单束解剖重建前交叉韧带,股骨端采用Endobutton固定,胫骨端采用界面螺钉固定。结果本组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9~12个月,平均11个月。膝关节稳定性恢复良好,Lachman试验阴性10例,弱阳性2例;轴移试验阴性11例,阳性1例。末次随访时膝关节活动度0~140°±3.15°(120°~160°),所有患者均恢复伤前运动水平。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术前54~76分,平均(60±5.21)分,术后88~100分,平均(95±3.31)分。结论保留残端自体腘绳肌腱单束解剖重建ACL,恢复了膝关节固有的生理运动功能,并且有助于重建韧带的再血管化、腱骨愈合及本体感觉的建立。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腘绳肌腱单隧道双束保残重建前交叉韧带(ACL)的可行性及近期疗效。方法:自2011年8月至12月采用关节镜下腘绳肌腱单隧道双束保残重建ACL25例,其中男19例,女6例;年龄16~50岁,平均(26.26±9.53)岁;左侧15例,右侧10例;病程1~60d,平均9.6d;新鲜损伤20例,陈旧性损伤5例。新鲜损伤患者均有膝关节肿胀、疼痛,其中前抽屉试验阳性14例,Lachman试验阳性17例。5例陈旧性损伤膝关节疼痛,均有关节不稳,前抽屉试验及Lachman试验均阳性。采用膝关节镜髌腱入路保留ACL残端,前内侧入路(AM)建立股骨隧道,胫骨端用点对点ACL瞄准器建立隧道。隧道股骨端采用Femoral-Intrafix固定,将腘绳肌腱分为前内侧束及后外侧束。通过旋转胫骨端移植物,将移植物调整为生理的双束位置,采用Bio-Intrafix和staple固定胫骨端。所有患者术前及术后分别行前抽屉试验和Lachman试验,并采用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评价膝关节功能。结果:25例均获随访,时间12~18个月。根据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术前25~49分,平均34.08±7.60;术后12个月89~98分,平均94.52±2.86(t=21.29,P<0.01)。术后评分高于术前。结论:腘绳肌腱单隧道双束保残重建ACL,手术操作简便,固定牢固,效果可靠。  相似文献   

4.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6,(18):1644-1649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自体腘绳肌腱保留残端单束重建前交叉韧带(ACL)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78例经关节镜检查证实为ACL损伤患者,其中65例完全断裂,13例部分束支断裂,对ACL完全断裂的残端稍作清理后予以保留,部分束支断裂的残留束支予以保留,同时对断裂束支的残端予以保留,采用自体腘绳肌腱单束重建前交叉韧带,股骨端采用Endobutton固定,胫骨端采用可吸收挤压螺钉固定。术后行相同的功能康复训练,术后定期记录患膝疼痛(VAS)评分、膝关节活动度(ROM)、IKDC评分和Lysholm评分;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78例患者均获得了随访,随访时间为15~24个月,平均20.5个月。术后1周的VAS评分(6.34±0.521)分,末次随访时降至(1.22±1.013)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膝关节活动度ROM由术后1周(75.37±6.79)°提高到末次随访的(135.43±8.56)°,两者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IKDC评分由术前的(20.24±2.72)分提升到末次随访的(62.68±2.15)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Lysholm评分由术前的(35.12±7.22)分提升到末次随访的(89.42±5.11)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所有患者的前抽屉试验、Lachman试验及轴移试验均为阴性。[结论]关节镜下采用自体腘绳肌腱保留残端重建ACL可以降低患膝疼痛评分、增加患膝活动度、提高IKDC评分和Lysholm评分,缩短了患者康复疗程,术后膝关节功能恢复满意。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应用可吸收Rigidfix横穿钉与Intrafix膨胀挤压螺钉固定4股单束自体腘绳肌腱,重建前交叉韧带(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ACL)的手术方法和临床疗效。方法 2009年7月至2012年7月芜湖市中医院关节二科共诊治45例ACL损伤患者,取自体腘绳肌腱4股单束在关节镜下使用Intrafix膨胀挤压螺钉固定胫骨端,Rigidfix横穿钉固定股骨端,重建ACL。观察术后膝关节的稳定性及疗效。结果本组45例患者术后均得到随访,随访12~48个月,平均32个月。关节功能良好,Lysholm评分术前(42.30±4.20)分,术后12个月(92.54±2.10)分,术后评分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关节镜下使用可吸收Rigidfix横穿钉与Intrafix膨胀挤压螺钉固定4股单束自体腘绳肌腱重建ACL,疗效肯定,操作简单,能够提供早期的初始稳定性和后期的生物稳定性,适宜基层医院临床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关节镜下解剖中心点定位技术结合6股自体腘绳肌腱单束重建前交叉韧带(ACL)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21例ACL损伤患者在关节镜下利用解剖中心点定位技术结合6股自体腘绳肌腱进行重建,移植物使用悬吊式固定.手术前后采用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价表和Tegner下肢运动能力评价表进行评估,并了解膝关节的稳定性、活动度...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单隧道双束腘绳肌腱双Intrafix固定重建前交叉韧带(ACL)中应用的可行性及近期疗效.方法 对30例ACL损伤患者行关节镜下单隧道双束腘绳肌腱ACL重建术.采用膝关节镜前内侧入路(AM)建立股骨隧道,胫骨端用点对点ACL瞄准器建立隧道.隧道股骨端采用Femoral-Intrafix固定将腘绳肌腱分为前内侧束及后外侧束.通过旋转胫骨端移植物,将移植物调整为生理的双束位置,采用Bio-Intrafix固定胫骨端.结果 30例均获随访,时间6~8个月.根据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术前为19~58(33.17±11.71)分;术后6个月为88~98(95.30±2.10)分(t=30.20,P<0.01).结论 单隧道双束腘绳肌腱双Intrafix固定重建ACL,手术操作简便,固定牢固,近期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应用自体腘绳肌腱重建前交叉韧带(ACL)的临床疗效。方法在关节镜下采用4股自体腘绳肌腱、Endobutton钢板联合可吸收界面螺钉重建ACL治疗28例ACL损伤患者。结果 26例获得随访,时间4~20(12±2.3)个月。术后膝关节功能均在正常范围内,Lachman试验阴性23例,阳性3例(但终末点均"硬");Lysholm评分:术前为28~65(35.2±12.53)分,术后为90~98(93.12±5.10)分。结论关节镜下应用自体腘绳肌腱重建ACL创伤小,手术操作简便,效果可靠。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保留残余的束支以及断端纤维进行前交叉韧带重建的方法及意义。[方法]关节镜下证实前交叉韧带损伤47例,其中部分束支断裂15例,完全断裂26例,韧带松弛6例。对前交叉韧带部分损伤的束支或韧带松弛者予以保留,对完全断裂的残端不做清理,采用自体四股腘绳肌腱单束重建前交叉韧带,股骨端采用Rigid-Fix固定,胫骨端采用IntraFix固定。[结果]术后均得到随访,时间12~24个月,平均19个月,术后膝关节稳定性增强,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术前平均68.6分,术后平均94.9分,较术前提高26.3分。Lachman试验阴性43例,弱阳性3例,阳性1例。按Insall膝关节疗效评定标准,优38例,良9例。[结论]保留残余韧带重建ACL,有助于移植肌腱再血管化和本体感觉的建立,有利于维持膝关节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保留残端自体绳肌腱重建前交叉韧带(ACL)的临床疗效。方法15例患者经关节镜检查证实为ACL损伤,其中完全断裂12例,部分束支断裂3例。对ACL完全断裂的残端稍作清理后予以保留,部分束支断裂的残留束支予以保留,同时对断裂束支的残端予以保留,采用自体四股绳肌腱单束重建前交叉韧带,股骨端采用Endobutton固定,胫骨端采用界面螺钉固定。结果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9~12个月。患者膝关节稳定性均增强。Lysholm 膝关节功能评分:术前56~76(63±8.11)分,术后86~100(94±6.31)分。Lachman试验阴性12例,弱阳性3例。末次随访时膝关节活动度达120°~160°(140°±3.15°),15例患者均恢复伤前运动水平。结论 ACL重建术中残端的保留有助于重建韧带的再血管化、腱骨愈合及本体感觉的建立,术后膝关节功能恢复满意。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异体与自体肌腱联合重建前交叉韧带(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ACL)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06年5月至2009年12月2股异体肌腱及2股自体绳肌腱联合重建ACL并获得随访41例。通过随访,分析异体与自体肌腱联合重建ACL术后2年时膝关节应力试验情况及术后2年时膝关节Lysholm评分情况。结果 41例患者术后均未发生急慢性感染、排异反应、屈膝无力,轴移试验均为阴性,术后2年后前抽屉试验及Lach-man试验为阴性或度阳性,膝关节Lysholm评分(90.95±4.84)分,与术前膝关节Lysholm评分(52.34±8.45)分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6.40,P=0.00)。结论异体与自体联合肌腱作为移植物重建ACL在临床上安全可靠,可作为前交叉韧带重建移植物的一种选择方式。  相似文献   

12.
关节镜下自体腘绳肌腱及横穿钉固定治疗前交叉韧带断裂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应用自体腘绳肌腱及横穿钉固定重建前交叉韧带(ACL)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1例ACL断裂患者,采用自体4股腘绳肌腱、2枚可吸收股骨横穿钉(Rigidfix)联合可吸收界面螺钉关节镜下重建ACL。对患者进行Lysholm评分。结果 20例获得随访,时间12~36(15±2.3)个月。Lysholm评分:术前为43~65(51.2±1.75)分,术后提高到75~98(89.7±1.7)分。优13例,良5例,一般2例。结论关节镜下应用自体腘绳肌腱及横穿钉固定重建ACL具有疗效确切、创伤小、患者康复快等优点。  相似文献   

13.
目的比较兔保留与切除残迹前交叉韧带(ACL)重建的生物力学差异,探讨保留残迹的意义。方法新西兰兔10只,体重(2.66±0.32)kg。切断双侧ACL,右侧股骨与胫骨端各保留残迹2mm,左侧完全切除两端残迹。切取跟腱制备移植物,对应ACL印迹解剖位分别建立胫骨与股骨隧道,重建双侧ACL。于术后8周,行单轴拉力测试。SPSS19.0软件进行数据统计。结果术后8周,保留残迹组的最大载荷(t=2.931,P〈0.05)、屈服载荷(t=2.680,P〈0.05)、刚度(t=5.411,P〈0.05)明显高于切除残迹组,两组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保留残迹组拉伸长度显著低于切除残迹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872,P〈0.05)。两组损毁模式不同,保留残迹组多表现为移植物关节内断裂,而切除残迹组多表现为移植物自骨隧道拔出。Fisher精确检验表明两组的样本损毁模式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保留残迹ACL重建的生物力学特征优于切除残迹ACL重建,提示临床采用保留残迹技术重建ACL有可能促进移植物腱-骨愈合和“韧带化”,从而改进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判断微孔磷酸三钙( mp-TCP)临床上是否可以有效促进腱骨愈合,提高膝关节稳定性,减少胫骨隧道的扩大,恢复关节功能。方法本研究对2007年6月至2008年10月,120例进行前交叉韧带( ACL)自体腘绳肌肌腱重建手术的患者进行研究,随机填充mp-TCP,符合实验标准共105例患者。术后随访1年,进行临床、影像学指标统计分析。结果 TCP填充组及TCP非填充组两组在术后12个月的临床指标中,膝关节活动度( ROM)、单腿跳跃检查、大腿周径差别、Lachman试验和轴移试验结果均无统计学差异;Tegner评分,Lysholm评分和IKDC主观功能量化评分统计学上也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是双侧膝关节前向松弛度差异(SSD)上则有统计学差异。重建术后影像学指标统计分析示骨隧道填充TCP可以有效减少术后骨隧道扩大的程度。结论前交叉韧带自体腘绳肌肌腱重建手术骨隧道填充TCP可以有效减少术后骨隧道扩大的程度。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保留韧带残端的自制台阶样联合钻手术系统在胭绳肌腱结嵌入固定法重建前交叉韧带(ACL)中应用的可行性。方法对16例ACL损伤患者采用自体半腱肌、股薄肌腱中间打结、股骨端嵌入挤压固定法镜下重建ACL。股骨隧道采用保留韧带残端的自制台阶样联合钻手术系统建立。保留原有的ACL残端。将肌腱从股骨隧道的近端经关节腔牵人胫骨隧道,将肌腱拉紧、膝关节屈伸活动20次,使肌腱结完全嵌入瓶颈状股骨隧道内。将4股肌腱从胫骨隧道和其下方10mm处分别穿出,交叉打结并缝合固定在骨桥上。结果16例均获随访,时间6~18(10±3.85)个月。根据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术前20-55(34.36±11.16)分;术后6个月81~97(89.44±4.62)分,术前术后比较差异有显著性(t=26.07,P〈0.01)。未见滑膜炎、韧带断裂、活动明显受限等并发症。结论保留韧带残端的自制台阶样联合钻手术系统具有台阶样股骨隧道建立准确、手术操作简单、使用方便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关节镜下可吸收螺钉固定腘绳肌重建前交叉韧带疗效评价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目的评价关节镜下可吸收螺钉固定腘绳肌腱重建膝关节前交叉韧带(ACL)的效果。方法27例患者(27膝)经关节镜检查证实均为ACL断裂,采用关节镜下自体腘绳肌重建ACL,生物可吸收螺钉解剖位固定重建韧带。结果所有病例均得到随访,时间6~24个月,均无术中、术后并发症,切口均一期愈合。IKDC综合评定:术前异常10例、严重异常17例,术后正常9例、接近正常16例、异常2例。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由术前33~60分(平均45.7分)提高至83~96分(平均90.3分),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关节镜下可吸收螺钉固定自体腘绳肌腱重建ACL手术创伤小、固定确实、操作简捷,近期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不同康复方案在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ACL)损伤重建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南京市第一医院于2007年7月至2012年6月收治的80例ACL损伤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按照不同时间段的康复训练方法,分为观察组40例与对照组40例,分别进行本体感觉康复训练与普通康复训练。结果观察组术后6个月与1年的屈膝15°、45°、75°等的本体感觉恢复程度,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术前、术后6个月、1年的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对比,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动态平衡性、经皮电神经刺激以及变异适应性等康复训练方案,有利于关节镜下ACL重建患者本体感觉的恢复,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双监视法解剖等长重建结合Rigidfix和Intrafix固定技术在腘绳肌腱重建前交叉韧带(ACL)中应用的可行性及近期疗效。方法对17例ACL损伤行关节镜下ACL重建术。采用双监视法解剖等长重建技术建立股骨胫骨隧道。股骨端用Rigidfix固定,胫骨端用Intrafix固定。结果17例均获随访,时间1218(14.18±2.19)个月。根据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术前评分:25-66(46.76±14.79)分;术后1年评分:85-97(92.71±3.22)分(P〈0.01)。结论双监视法解剖等长重建结合Rigidfix和Intrafix固定技术应用在腘绳肌腱重建ACL中,具有定位准确、手术操作简便、固定牢固、疗效确切等优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