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评价通心络胶囊联合曲美他嗪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MEDLINE、Cochrane图书馆、CNKI、万方医学数据库、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等从1990到2014年收入的文献,对其中通心络胶囊联合曲美他嗪治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随机对照试验进行质量评价后采用RevMan5.1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9篇符合条件文献702例。经异质性检验发现各研究结果具有同质性(P=0.98,I2=0),故选择固定效应模型合并进行两组疗效的Meta分析。Meta分析结果显示,试验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总效应Z=6.28(P<0.01),OR及其95%可信区间4.12(2.65,6.41)。漏斗图分析结果显示两组疗效Meta分析结果存在偏倚的可能性较小。其中2篇文献进行了心电图评价,试验组心电图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总效应Z=2.69(P=0.007),OR及95%可信区间2.14(1.78,4.76)。Meta分析结果显示两组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明显差别。结论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联合应用通心络胶囊和曲美他嗪可明显改善心绞痛症状,且两组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相似。  相似文献   

2.
黎敏  唐震宇  沈小平 《循证医学》2013,13(4):218-224
目的 评价低分子肝素联合依达拉奉注射液治疗进展性脑梗死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计算机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万方数字化期刊全文库、PubMed、MEDLINE、EMBASE数据库,截止至2012年4月,并追踪已获文献的参考文献.筛选所有使用低分子肝素联合依达拉奉注射液治疗进展性脑梗死的随机对照试验,对照组为使用低分子肝素加常规内科治疗的进展性脑梗死患者.严格按照纳入和排除标准选择文献、提取数据、评价质量.采用RevMan 5.0.0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共纳入11个随机对照试验,合计867例进展性脑梗死患者,其中试验组434例,对照组433例,其方法学质量均为C级.Meta分析结果显示:低分子肝素联合依达拉奉注射液组治疗进展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显效率、有效率均优于单用低分子肝素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相对危险度及其95%可信区间分别为1.64(1.43,1.88)、0.70(0.55,0.89).两组治疗前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比较,其加权均数差值及其95%可信区间为-5.45(-6.59,-4.3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其相对危险度及其95%可信区间分别为2.14(0.89,5.14).结论 本系统评价结果提示,低分子肝素联合依达拉奉注射液治疗进展性脑梗死疗效优于单用低分子肝素,两组安全性无明显差异.但受到纳入文献质量限制,以上结论尚需高质量的临床试验进一步证实.  相似文献   

3.
刘国庆 《河北医学》2010,16(10):1166-1169
目的:观察低分子肝素治疗脑梗死和颈动脉斑块的疗效和安全性,并对不同剂量作对比研究。方法:伴颈动脉粥样斑块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50例,随机分为3组:低分子肝素钙注射液大剂量组、低分子肝素小剂量钙注射液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予生理盐水250mL+舒血宁20mL,静滴,qd,疗程14d。大剂量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予低分子肝素钙注射液1mL,5000AXaIU,皮下注射,每日2次,连用14d。小剂量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予低分子肝素钙注射液1mL,5000AXaIU,皮下注射,每日1次,连用14d。结果:舒血宁、大剂量低分子肝素或小剂量低分子肝素联合舒血宁均能显著缩小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P〈0.01),且大剂量低分子肝素联合舒血宁对脑梗死的疗效优于小剂量低分子肝素联合舒血宁组,小剂量低分子肝素联合舒血宁组的疗效优于单纯舒血宁治疗组治疗组,大剂量低分子肝素联合舒血宁较剂量低分子肝素联合舒血宁组或单纯舒血宁治疗组显著减少脑梗死的复发。低分子肝素联合舒血宁治疗中,未见严重出血情况。结论:大剂量低分子肝素钙注射液联合舒血宁治疗脑梗死和颈动脉粥样硬化疗效肯定,且能减少脑梗死的复发,无严重副作用。  相似文献   

4.
姜应标  危尚  曾富荣  温斌 《吉林医学》2011,(6):1113-1113
目的:观察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舒血宁注射液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方法:将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68例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和舒血宁注射液组,两组均予抗心绞痛常规治疗,舒血宁注射液组加用舒血宁注射液。结果:舒血宁注射液组患者心绞痛发作情况及心电图改善情况均优于常规治疗组;舒血宁注射液组行血管再建术的患者减少。结论:舒血宁注射液是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有效药物,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QT离散度,并观察舒血宁注射液对其影响。方法:对37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及正常人做同步12导联心电图测量QTd,同时观察舒血宁注射液治疗前后QTd变化。结果: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QTd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舒血宁注射液治疗QTd明显低于治疗前QTd。结论:舒血宁注射液可逆转不稳定型心绞痛QTd变化。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低分子肝素钙和阿司匹林联合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 (U AP)的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单盲、随机对照的方法将73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 (低分子肝素 +阿司匹林 )与对照组 (阿司匹林组 ) ,治疗 1周 ,观察 4周内心绞痛发作次数、静息时心电图 ST- T段的变化、心脏事件 (死亡、心梗 )发生的例数、纤维蛋白原、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结果 :所测指标的改善观察组均优于对照组 (P <0 .0 5 )。结论 :低分子肝素联合应用阿司匹林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明显优于单用阿司匹林治疗。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曲美他嗪联合舒血宁在不稳定型心绞痛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本院收治的18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9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抗心绞痛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曲美他嗪联合舒血宁治疗,对比两组心绞痛发作次数、持续时间、心电图ST短等指标的改善情况.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1.1%,高于对照组的6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心绞痛发作次数和持续时间显著降低,且改变幅度高于对照组,同时观察组心电图指标改善程度也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曲美他嗪联合舒血宁治疗在不稳定型心绞痛的治疗中疗效显著,患者的心电图指标、心绞痛症状有明显改善,值得临床重视和应用.  相似文献   

8.
赵春玉   《中国医学工程》2009,(12):48-49
目的:观察低分子肝素联合丹红注射液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方法:将64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和联用低分子肝素与丹红注射液治疗组(以下简称联用治疗组)各32例进行疗效观察。结果:治疗7天后联用低分子肝素与丹红注射液治疗组在缓解症状、心电图改变方面均明显优于常规治疗组(P<0.05)。结论:联合应用低分子肝素和丹红注射液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可明显改善心绞痛症状,有效控制心绞痛发作。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小剂量尿激酶(UK)与低分子肝素钙联合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UA)的临床疗效。方法:治疗组采用双盲、随机对照方法,UK剂量为0.5万U.kg-1.d-1于30min内静脉滴入,连续治疗5d,同时低分子肝素钙6150U皮下注射,12h一次,连用5d;对照组除不用UK外余治疗相同。观察心绞痛缓解程度、左室射血分数、心电图心肌缺血总负荷(TIB)、住院时间(HT)。结果:小剂量UK治疗组显效、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P<0.05),TIB减少(P<0.01),HT缩短(P<0.01)。结论:小剂量UK与低分子肝素钙联合治疗UA临床效果显著,明显缩短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系统评价补阳还五汤治疗稳定型心绞痛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 :运用系统评价方法 ,检索补阳还五汤治疗稳定型心绞痛的随机对照试验,筛选合格研究,评价研究质量,应用Jadad评分法进行质量评价。结果:经筛选纳入6篇文献,共509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补阳还五汤治疗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有效率合并RR(95%CI)为1.310(1.18,1.43);心电图有效率合并RR=1.19,(95%CI)为1.19(1.05,1.36)。结论:补阳还五汤有益于提高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但由于本系统评价纳入研究质量低且样本量小,药物安全性不明确,尚需高质量随机对照试验进一步评价。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低分子肝素与丹参酮注射液联合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方法:将56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和低分子肝素加用丹参酮注射液治疗组各28例进行疗效观察。结果:治疗14d后治疗组症状缓解,心电图改变方面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联合应用低分子肝素和丹参酮注射液可明显改善心绞痛症状,有效控制心绞痛发作。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参芎注射液和低分子肝素钙联合治疗中高危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疗效。方法将98例不稳定型患者分为2组,所有患者服用常规药物。治疗组52例加用参芎注射液和低分子肝素钙,对照组46例使用低分子肝素钙,疗程均为2周。结果参芎注射液在缓解症状、心电图改变及硝酸甘油耗量方面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不稳定型心绞痛的患者联合应用参芎注射液和低分子肝素钙可明显改善心绞痛症状,参芎注射液可作为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一种有效药物。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硝酸甘油与低分子肝素联合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血液流变学的影响及临床疗效。方法随机将10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对照组50例,给予硝酸甘油及常规药物治疗;试验组50例,给予低分子肝素联合硝酸甘油治疗,两组均在治疗后比较各组临床疗效、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试验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血液流变学指标较治疗前也有明显改善(P0.05)。结论低分子肝素联合硝酸甘油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效果显著,能有效改善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低分子肝素联合肠溶阿司匹林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方法 将67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进行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低分子肝素和肠溶阿司匹林.观察心电图.心绞痛疼痛程度及发作次数方面有无明显差异.结果 治疗1周后,治疗组临床症状及心电图改善优于对照组,两组间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100%,心电图改善81%.不良反应发生率为"0".结论 低分子肝素联合肠溶阿司匹林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5.
心可舒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疗效的Meta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综合评价心可舒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有效性。方法应用计算机检索PubMed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和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纳入比较使用心可舒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随机对照试验。对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献,进行固定效应模型的Meta分析。结果共检索出39篇文献,评价后18篇符合标准纳入。18项研究结果一致性较好,心可舒可较好的减少冠心病心绞痛发作次数(OR=3.23,95%CI 2.60~4.10)、改善缺血性心电图(OR=2.78,95%CI 2.16~3.58)。结论根据该系统评价,心可舒治疗冠心病心绞痛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低分子肝素联合复方丹参滴丸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安全性及疗效。方法将98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48例)给予低分子肝素等常规抗心绞痛药物治疗,观察组(50例)在此基础上加用复方丹参滴丸治疗,治疗4周后观察两组心绞痛症状缓解及心电图变化情况。结果两组在心绞痛症状缓解及心电图变化方面有统计学差异(P<0.05或0.01),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低分子肝素联合复方丹参滴丸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可有效缓解症状,心电图缺血性S-T段改善明显。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低分子肝素与氯吡格雷联合辛伐他汀对不稳定型心绞痛的治疗价值.方法:将86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均分为两组,对熙组给予低分子肝素和氯吡格雷治疗,试验组给予低分子肝素、氯吡格雷、辛伐他汀三种药物联合治疗,用药一个疗程后对比两组疗效.结果:试验组治疗的总有效率高达95.23%,而对照组为74.14%,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低分子肝素与氯吡格雷联合辛伐他汀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吴家恩 《右江医学》2009,37(5):532-533
目的观察疏血通(水蛭素)注射液联合低分子肝素钙注射液治疗老年人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对90例老年人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45例。对照组给予红花注射液和常规治疗;治疗组采用疏血通联合低分子肝素钙加常规治疗。观察两组临床症状、心电图改善程度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心绞痛症状缓解和心电图缺血性ST-T改善的有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无不良反应。结论疏血通联合低分子肝素钙治疗老年人不稳定型心绞痛有较好的疗效,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葛根素注射液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2例患者分为对照组30例和治疗组3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低分子肝素5000U皮下注射,每12h一次,疗程7d;葛根素注射液600mg加入生理盐水250ml静脉滴注,每日1次,疗程14d。观察两组在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变化、心绞痛疗效、心电图ST-T改变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显著改善心绞痛患者的症状(P<0.05),改善心绞痛患者的缺血性心电图(P<0.05),治疗组血液流变学有明显改善(P<0.05)。结论:葛根素注射液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显著,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曲美他嗪联合低分子肝素和阿司匹林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46例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6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用低分子肝素和阿司匹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曲美他嗪.结果:治疗组临床症状消失或基本消失,心电图ST段,T波恢复正常或大致正常,均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中未出现明显的不良反应.结论:曲美他嗪联合低分子肝素和阿司匹林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作用机制互补,疗效满意,无明显不良反应,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