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一、胆结石静止期: 1.气郁型治则:疏肝利胆,健脾和胃。方药:胆宁汤(经验方)。方解:茵陈12克、虎杖12克、生大黄后入6~9克,通下利胆清热;青皮6克、陈皮6克、都金9克,三药疏肝理气。青皮入肝胆气分,降泄之力较强,可疏肝导滞;陈皮入肺、脾之气分,能健脾化湿,二皮相伍,相得益彰。郁金为血分之气药,入心、肺、肝三经能凉血行血,行气止痈。  相似文献   

2.
《中医学报》2019,(10):2100-2102
《伤寒杂病论》中共有18首方剂用到枳实,虽然存在药物配伍、剂量、煎服法的差异,然书中多取枳实"除寒热结"的功效,广泛应用于各种邪气结聚之证。破阳明之实常与厚朴、大黄同用,可治疗阳明腹胀满;开寒痰之结常与桂枝、薤白同用,以治阴寒邪气所致之胸痹;开水气之聚,常与白术相伍,使水气之邪荡涤而下化;枳实能兼入血分,"破热结,坠坚气",除血分瘀滞。其治"寒热结"之功全在顺邪气下行之性以泄降,从而达"除坚满"之效。  相似文献   

3.
《金匮要略》大黄应用范围甚广,205首方剂中应用大黄者有22首,与他药配伍具泻下攻积、活血祛瘀、泄热逐饮、清热退黄、泻火降逆、解毒消痈之功,可治疗诸多病证。并对其随证而变之药量、炮制方法、剂型等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4.
张锡纯认为:“人身气血随气流行,气之上升者,可使脑部充血”,“脏腑之气有升无降,则血随气升者过多,遂至充塞于脑部。”故病邪入脑是发生高血压病的主要病机。 经脉有行气血而营阴阳之功,而冲脉又为经脉之海,因此引血下行就在于使冲脉气血升降正常。“肝火之升、冲气上冲又多因胃气不降而增剧。”所以清泄阳明之热、降其逆气在引血下行中具有重要意义。张氏认为:“冲脉为肾脏之辅弼,气  相似文献   

5.
大黄产于陕西、四川、内蒙等地。根茎入药。处方用名,生军、生川军、生锦父、生大黄、制军、制川军、制大黄、酒川军等。性寒味苦,无毒;入脾、胃、大肠、肝、心经。具有泻下攻积,清热泻火,解毒,活血祛瘀之效。兼有抢关夺寨,涤浊保安之能。临床用之广泛。据《本草纲目》记载可治下列之疾:下瘀血血闭,寒热,破瘕积聚,留饮宿食,安和五脏,平胃下气,荡涤肠胃,推陈致新,通利水谷,调中化食,除痰实,肠间结热,心腹胀满。女子血闭胀,小腹痛,诸老血留结,通女子经候,利水肿,利大小肠,贴热肿毒,小儿寒热时疾,烦热蚀脓,通宣一切气滞,调血脉,利关节,泄壅滞水气,温瘴热症。泻诸热不通,除下焦湿热,消宿食,泻心下痞满。下痢赤白,里急腹痛,小便淋沥,实热燥结,潮热谵语,黄疸诸火疮。吐血衄血,吐血刺痛,伤寒痞满,热病谵狂,伤寒发黄,腰脚风气,一切壅滞,男女诸病。由于以上疗疾之多,治病之广。故此,临床上广而用之。有生用,也有熟用;有酒洗大  相似文献   

6.
《金匮》泻下之方,可分为通腑泄闭、通腑泄热、通腑导滞、通腑逐水、破血逐瘀、润肠通便等6类,分别用治闭证、实热、积滞、水饮停聚、瘀血内结、脾约证。腑闭,不只是大肠传道失职,而是“六腑之气不行”,与脾约证有别。腑闭与肺闭、窍闭有内在联系,故通腑可以泄肺、开窍。"痞满燥实"概括了承气汤证的某些特征,但较笼统,若从病机着眼,用“热实闭结”来概括,应更胜一筹。一般方书把下法分为寒下、温下、润下、逐水、攻补兼施5类,似有逻辑混乱之嫌,若按功用分类,则较妥善。  相似文献   

7.
桃仁承气汤临证运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桃仁承气汤(桃仁、大黄、芒硝、桂枝、炙甘草)原方出自仲景《伤寒论》,为治疗太阳病热结膀胱的下焦蓄血证而设。后世不少医家视为活血化瘀的主方,许多活血化瘀的方剂是在此方的基础上演化发展而来。方中桃仁破血祛瘀,滑肠通结;大黄既入阳明之府,通泻实热,又兼入血分,活血化瘀;芒硝软坚散结,可助大黄攻下积热;桂枝温通血脉,既可助桃仁活血祛瘀,又可引硝黄入血脉发挥清热逐瘀之功,共起相辅相成之用;炙甘草调和诸药,使急中寓缓,并能兼顾中气。五味药配伍精当、佐制严谨,共奏破瘀血、清积热之效。在桃仁承气汤运用中,笔者认…  相似文献   

8.
大柴胡汤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柴胡汤是柴胡剂群的重要方剂之一,亦是小柴胡汤的加减方。是由柴胡、黄芩、大黄、枳实、芍药、半夏、生姜、大枣等八味药组成。方中用柴胡、黄芩之苦寒,清解少阳经腑之邪热;大黄、枳实行气通便,以泻阳明之实热;半夏、生姜之辛苦,以和降胃气;芍药配大黄,酸苦涌泄,于土中伐木,平肝胆之气逆;生姜、大枣以和胃气。诸药配伍,既可疏利肝胆之气滞,又可荡涤肠胃之实热。本方在《伤寒论》原文中多是用以治疗少阳阳明并病者,即是小柴胡汤与大承气汤的合方。但是,本方与小柴胡汤相比,重用生姜至五两,重在和胃降逆、开结散饮。  相似文献   

9.
《黄帝内经》最早提出"香入脾"理论,认为芳香之气偏入脾,故芳香药对脾也具有特殊的调节作用.通过梳理古代本草书籍记载的常用芳香药种类,并统计其性味、归经及药物功效,进而探讨芳香药的药物特性及其与脾的特殊作用.芳香药大多为性温,味辛、苦之品,主要归脾经,次归肝经,在现代中药学的药效分类上,则以理气、活血化瘀、发散风寒之功效居多.可见芳香药确实偏于入脾,且其功效并不局限在化湿与开窍,再加上辛能行散、苦能燥湿、温则升阳,辛开苦降尤利于脾胃恢复升清降浊之生理功能,进而维持五脏六腑的气机循环.因此认为,临床应用芳香药所发挥的化湿、醒脾,甚至醒神、开窍等功效,其中必定离不开脾的中介作用,这也为《黄帝内经》香入脾理论提供了药性依据.  相似文献   

10.
国医大师张琪教授学术上精于仲景学说,兼通金元四大家及温病学家学术理论,尤崇王清任之瘀血理论,对慢性肾脏疾病的治疗有较深造诣。他认为,急慢性肾衰竭皆由湿热毒邪入于血分,血络瘀阻所致。宜用清热解毒活血化瘀法治疗,以王清任解毒活血汤为最佳。并常于解毒活血汤中加入丹参、大黄清热解毒,化瘀泄浊,对急慢性肾衰竭有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11.
基于下法探讨痛风的病机及辨治思路,认为该病病理演变过程可概括为湿、热、痰、瘀、虚五个方面,而痰、瘀是决定病情轻重、预后好坏的关键,是痛风病理演变的必然。急性发作期予以清下之法以清热利湿解毒;反复发作期法宜辛开苦泄,豁痰祛瘀通络;缓解期治宜补其虚而通其滞,以通为补,升清降浊。   相似文献   

12.
皮肌炎是一种累及皮肤、骨骼肌的自身免疫性疾病。临床表现以皮疹、肌无力、肌痛为主。本病初期外邪入里,化热为毒,邪毒蕴阻肌肤,发为皮疹;而后热毒与湿、瘀相互胶结,可见皮疹加剧,关节肌肉灼痛;久病气血阴阳亏虚,出现肌肉酸痛、肢体痿弱无力。汤小虎教授根据多年临床经验总结,急性期以热毒为主者,治以清热解毒,活血止痛;如热毒内陷心营,治以清营解毒,透热养阴。缓解期以瘀热偏重者,治以活血化瘀,理气健脾;以湿热偏重者,治以清热利湿,宣通经络。慢性期以气血两虚为主者,治以益气温经,养血和络;以阴虚为主者,治以滋补肝肾,益气养阴;以阳虚为主者,治以温阳通络,健脾益肾。临证之时汤小虎教授辨清病理因素,精准用药,本文以急性期热毒炽盛,内陷心营为例,选方清营汤合青蒿鳖甲汤加减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中药热熨疗法治疗慢性前列腺炎的疗效。方法:对慢性前列腺炎气滞血瘀证患者运用中药热熨外治法,每次治疗30min,5d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3个疗程。结果:共治疗75例,治愈36例,有效35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947%。结论:中药热熨治疗慢性前列腺炎气血瘀滞证疗效可靠,其作用机制可能通过穴位热透作用.疏通经络气血,使药力直达病所,发挥疗效,  相似文献   

14.
慢性肾脏病总属本虚标实之证,脏腑功能紊乱,气血津液输布、运化失司,进而水湿、湿热、瘀血、浊毒相互交阻于体内,虚实夹杂,互为因果,病情缠绵难愈。孙伟教授擅用泄浊解毒法以祛邪。渗湿解毒常用茯苓皮、玉米须等淡渗利湿;化瘀解毒常用郁金、川芎、炒当归等;发汗解毒以桂枝配防风;升清降浊用醋柴胡、葛根、制苍术、大腹皮等;清化解毒常用积雪草、白花蛇舌草、河白草等;祛湿解毒常用石韦、土茯苓;通腑解毒用制大黄、槟榔等通下之品;辛开苦降常用苦寒之黄连、辛热之干姜相配。诸法相合,邪去正安,配以健脾益肾之法共奏扶正祛邪之功。  相似文献   

15.
郁金味辛、苦,性寒,归心、肝、胆经,有活血止痛、行气解郁、清心凉血的功效。《本草备要》云:"行气,解郁;泄血,破瘀。凉心热,散肝郁。"笔者在临床中发现合理地运用郁金,对亚健康状态的治疗有较好的临床效果。现举病案说明,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顽固性心力衰竭的发生发展与虚、痰、瘀、毒密切相关。其病因病机演变极为复杂,主要表现为阳(气)虚、痰湿、血瘀、热毒等方面。从虚痰瘀毒论治顽固性心力衰竭,可根据其不同证候阶段所表现的阳(气)虚、痰湿、瘀血、热毒的轻重不同进行辨证治疗,从而找出虚—痰—瘀—毒的辨证及治疗规律。在顽固性心力衰竭早期多表现为气虚血瘀,痰浊痹阻;当顽固性心力衰竭形成后,则以瘀阻心脉为主要表现,且易形成痰瘀互结。虚、痰、瘀、毒四者并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具有密切的内在联系性。气虚血瘀、痰湿壅盛、热毒入络是形成顽固性心力衰竭的重要因素,益气温阳、祛痰利湿、化瘀通络、清热解毒是治疗顽固性心力衰竭的主要治法。  相似文献   

17.
胃癌前病变的病性为本虚标实,本虚为脾胃虚弱,标实有瘀血和浊毒。健脾益气是治疗的根本大法;由于病程较长,气虚致血瘀,因虚而热,灼烧津液,浊毒成痰化毒,导致湿痰毒瘀互结。在益气健脾法基础上,必须兼用活血化瘀法、燥湿化痰法、清热解毒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研究治疗肺积、息贲以及息积的处方用药规律及其所反映的病机特点,为肺癌的中医治疗提供思路和方法。方法:应用电子检索的方法,以《中华医典》为根据,对中医文献中关于肺积、息贲及息积治疗的文献进行搜集并整理,摘录其治疗的方药,录入数据库,并运用统计软件SPSS 17.0对药物进行频数和频率分析。结果:补虚药、化痰止咳平喘药、理气药、解表药、温里药、利水渗湿药是治疗的主要药类;补虚药中以补气药物为主,所有药物以苦辛甘及归脾胃肺经之品为常用。温热之品较寒凉药物应用较多。结论:中医文献中肺积、息贲及息积治疗以补虚扶正、化痰祛湿、活血祛瘀、兼理气解表为主;方药性味主要为苦辛甘及温热,主要归肺脾胃经。通过药物分析可以初步推论民国及其以前的医家认为肺积、息贲及息积为本虚标实,本虚以气虚为主,标实以痰、湿为主,兼夹血瘀。  相似文献   

19.
徐长松  刘永年 《中医学报》2021,36(3):566-571
干燥综合征的"燥"非独阴虚所致,邪毒、气虚、寒凝、血瘀、湿阻、痰浊及气郁等都可造成津液生成输布障碍,出现"燥"的表现。治疗上主张多法齐举,以流津润燥:若"燥毒"伏藏于体内,可清燥解毒,以清其源头;若肾阳不足,可在补气的基础上加用温阳之品,以温阳化气、促进津液生成流动;若久病成郁,则解郁活血,以使肝气调达舒畅,同时注重活血祛瘀,以疏通津道;若水湿、痰浊凝滞,则健脾利湿、软坚化痰,以使津液流布。  相似文献   

20.
方剑乔认为颞颌关节紊乱多由经脉受阻、气血不畅、脉道瘀滞所致,针灸治疗要以通畅气血、舒筋活络为原则,在遵循经选穴基础上多选取局部腧穴,常选用下关、颊车为主穴,使用温针灸,以艾灸温热效力降低患者病处周围神经兴奋,从而缓解肌肉痉挛、改善微循环、消炎镇痛;强调根据患者颞颌关节紊乱发病的时间长短来判断病邪深浅,对于初期发病者,痹证较轻,采用轻刺之"扬刺",将痹邪浮而散之,而对于长久不愈者,其痹邪久居于内,采用深刺之"齐刺"以驱邪外出;临床上,方老师尤其善用电针,根据患者疼痛的急缓期选用不同的电针频率,对于急性疼痛期使用100 Hz电针可快速缓解疼痛,而对于疼痛不明显者则选用2 Hz电针,将以上诸法合用,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