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侧后方入路手术治疗高位腰椎间盘突出症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侧后方入路手术治疗高位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和适应证。方法: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27例,男16例,女11例;年龄18~61岁,平均35.6岁。单节段突出23例:L1,26例、L2,312例、L3,45例,多节段突出4例:L1,2 L4,51例、L2,3 L3,42例、L3,4 L4,51例所有病例均采用侧后方入路手术,直接摘除压迫脊髓前方的间盘组织、骨增生组织,如椎间盘不稳,则行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治疗。结果:所有病例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2~53个月,平均29个月。根据Otani等分级方法评定疗效:优13例,良10例,进步4例。结论:侧后方入路手术是一种治疗高位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良好方法,临床应用时要掌握好其适应证。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高位腰椎问盘突出症治疗手术方法.方法 对26例高位腰椎间盘突出症采用不同手术方法治疗的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脊柱序列好、稳定性好且突出物为软性的病人采用椎间孔开窗减压髓核摘除术;而脊柱序列欠佳、稳定性欠佳且突出物为骨性则采用椎板减压加节段植骨内固定.术后随访平均2年,效果良好.结论 根据突出物的性质、脊柱的序列及稳定性决定采用椎间孔开窗减压髓核摘除术或椎板减压加节段内固定术,可取得良好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3.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临床上常见腰腿痛疾患,在我国发病率较高,以青壮年为高发人群,高龄(>65岁)人群患病率不高,国内张双喜等报道约为4.7%-4.8%[1],国外Nachemson报道约为4.0%[2].本组42例病人占同期我科椎间盘突出手术886例的4.7%.传统的手术方法为经后侧椎板间隙入路、半椎板切除,椎间孔扩大和小关节突切除,破坏了脊柱稳定性,手术创伤大,术后卧床时间久,易引起并发症.  相似文献   

4.
椎间盘镜下手术治疗高位腰椎间盘突出症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目的探讨椎间盘镜(MED)下手术治疗高位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方法及疗效。方法对9例高位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选择经下关节突内侧咬除法进入椎管行MED手术。结果手术时间1.5~3(2±0.5)h,出血量50~300(80±25)ml。伤口均一期愈合,无感染发生;住院时间6~12(8±2)d,术后2 d内腰腿痛症状即有明显缓解。9例均获随访,时间1~12个月。疗效按Nakai分级评定:优8例,良1例。结论MED手术治疗高位腰椎间盘突出症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的优点,疗效优良。  相似文献   

5.
椎间盘镜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孔畅  林定坤  王羽丰  黄刚 《中国骨伤》2004,17(12):753-754
我院自2001年购人美国枢法模第2代后路显微髓核摘除系统(micro-endoscopical discectomy,MED),治疗腰椎问盘突出症52例,取得良好效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开窗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问题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表现为下腰痛伴有放射性下肢痛以及神经功能损害的症状和体征。通过腰椎X-ray平片,CT或MRI检查很容易明确诊断?临床治疗方法较多,随着医疗水平的提高,很多基层医院都在进行腰椎间盘髓核摘除术,我院骨伤科从2001年元月-2003年12采取开窗式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76例,取得较好的效果,就术中术后存在的问题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7.
侧卧位显微椎间盘镜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后路显微椎间盘镜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方法 手术均取侧卧位,经椎板间隙只切除黄韧带不切除椎板及其它结构,应用椎间盘镜及显微外科的技术摘除突出之髓核。临床应用113例。结果 术后所有病例均获随访,随访最长时间24个月,最短6个月,平均12个月,按Nakai标准评定,其中优107例,良6例。结论 侧卧位经椎板间隙入路行椎间盘镜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手术损伤小、出血少,术后不影响脊柱稳定性,临床疗效可靠。  相似文献   

8.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临床上常见、多发的一种疾病。术者在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手术治疗过程中 ,尽量保持腰椎结构的完整对脊柱稳定功能的重要性 ,对其治疗和预后备受医患双方的重视。微创手术能有效的进行椎管、神经根管的减压及减少术后的并发症 ,提高腰椎间盘突出症治疗的效果 ,已成为国内外学者重要的研究课题。我院采用德国库尼克公司生产的 MED系统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 6 6例 ,72个间隙 ,取得满意疗效。1 临床资料本组 6 6例 ,男 4 6例 ,女 2 0例 ,年龄2 2~ 5 0岁。 72个椎间隙腰椎间盘突出症 ,单间隙突出者 6 0例 ,双间隙突出者6例 ,合…  相似文献   

9.
腰椎间盘突出症在临床上较为常见 ,其治疗方法多样 ,髓核摘除术是对反复发作 ,保守治疗难以奏效而采用的一种常用治疗方法 ,我院近年来采用局麻下开窗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 10 0多例 ,现将资料完整的 84例总结如下。临床资料一、一般资料 本组 84例中男 5 1例 ,女 3 3例 ,年龄最大者 73岁 ,最小为 2 5岁。,病变部位在腰4~ 5间隙 2 1例 ,腰 5~骶 1间隙 2 4例 ,二个间隙均有突出者 3 9例 ,本组患者病程最长为2 0年 ,最短为 2个月 ,其中 2例为术后复发再次手术。二、手术方法 患者左 (右 )侧卧位 ,患侧在上 ,常规消毒术野 ,铺巾 ,1%普鲁…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在椎间盘镜手术系统(microendoscopic discectomy,MED)下行髓核摘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总结临床经验。方法自2000年6月至2010年6月在我院接受椎间盘镜下髓核摘除术治疗并得到1年以上随访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351例,男195例,女156例;患者手术时年龄18~66岁,平均37岁。其中L3~4椎体4例,L4~5椎体185例,L5S1椎体162例。采用视觉模拟评分及日本骨科协会评分对手术疗效进行评估及统计学分析。结果术中及术后共发生并发症67例,发生率1.9%,包括下肢麻木感52例,脑脊液漏8例,神经根损伤3例,原位复发2例,椎间隙感染1例,肌疝1例。结论 ME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具有创伤小、疗效显著的优点,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有效方法之一。为减少MED手术并发症,正确的诊断、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及根据病变情况正确选择手术方式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胸腰段与腰椎多节段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手术治疗17例胸腰段与腰椎多节段椎间盘突出患者,观察其临床特点及影像学表现,判断责任节段,对不同患者采用不同的个性化手术方式。结果17例均获随访,时间6—48个月。根据Otani标准评价疗效:优8例,良6例,可3例。结论胸腰段与腰椎多节段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表现较复杂,诊断是关键,需要对临床表现进行全面分析,选择适当的手术方法,才能获得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经椎间孔入路髓核摘除椎管减压并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高位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7例采用经椎间孔髓核摘除椎管减压并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的高位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观察指标包括术前及术后1年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及植骨融合情况。结果术前VAS评分(8.1±0.7)分,术后1年VAS评分(1.9±0.5)分,两者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术前ODI评分(53.26±8.97)%,术后1年(18.47±5.37)%,两者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术后1年椎间均融合,内固定物未出现松动和断裂。1例术后出现神经根牵拉损伤的症状,经对症处理6周后恢复。结论经椎间孔入路髓核摘除椎管减压并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高位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疗效可靠。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椎间盘内窥镜髓核摘除(MED)手术治疗急性发作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意义。方法对21例青壮年急性重症腰椎间盘突出患者在入院4h内采用MED手术摘除突出椎间盘髓核。结果21例患者术后即刻优良18例。经4~18个月随访,无一例复发腿痛,20例恢复工作。结论急诊MED手术能尽快解除急性发作腰椎间盘突出症脱出髓核对神经的急性压迫,防止神经损伤进行性加重,达到最佳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高位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特点,诊断及治疗.方法 对23例高位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采用两种手术方法治疗:对于8例以一侧症状为主者,行单侧椎板间隙开窗或半椎板切除,髓核摘除;对于15例髓核突出大或中央型突出合并双侧症状、出现马尾综合征者,行全椎板切除、髓核摘除、后路植骨融合内固定术.结果 术后随访1~15年,平均3...  相似文献   

15.
显微椎间盘镜在腰椎间盘突出症治疗中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 评价显微椎间盘镜在腰椎间盘突出症治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经脊柱后路行显微椎间盘镜下腰椎间盘髓核切除和侧隐窝扩大手术282例。结果 平均手术时间45分钟,平均术后住院时间8天,疗效优良率达97.8%。结论 经脊柱后路显微椎间盘镜下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方法比常规手术创伤小,恢复快,基本保持了脊柱后柱的完整性,对脊柱稳定性影响小,手术野清晰,手术安全,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6.
棘间入路法作腰椎间盘摘除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经棘突间入路法作腰椎间盘摘除的应用价值。方法:作者1996 年11 月~1 998 年5 月作了15 例,男性8 例,女性7 例,平均38 岁,均有下腰腿痛史, C T 明确诊断。采用此入路作腰椎间盘摘除,6 例同时作侧隐窝扩大,神经根管松解,1 例作了二个间盘摘除。结果:平均随访1 年, 优9 例,良4 例,中、差各1 例。疗效满意。棘间入路优点为经棘间、椎间隙即可进入腰椎间盘与黄韧带间隙,简称腰盘黄间隙,易于摘除腰椎间盘。结论:此入路简易、创伤小,有利于保持脊柱稳定。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显微内窥镜下微创治疗椎间孔外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可行性。方法对15例椎间孔外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突出间隙:L3~46例,L4~59例。手术选择后侧旁正中入路,采用MED系统完成神经根探查、减压和椎间盘髓核摘除。结果15例术后随访6~12个月,平均8·3个月。采用改良Macnab标准评价:优8例,良5例,可2例,优良率86·7%。结论显微内窥镜下微创经后侧旁正中入路治疗椎间孔外型腰椎间盘突出症具有创伤小、手术时间短、恢复快等特点,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显微内窥镜腰椎间盘切除系统(ME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技术特点和疗效。方法54例腰椎间盘突出症行MED治疗,手术采用后路椎间盘镜手术进行“开窗”减压,髓核摘除术及神经根减压。结果随访6~12个月,按照Macnab标准:优40例,良6例,可4例,优良率92.6%。结论该方法适用于腰椎间盘突出症或伴轻度侧隐窝、神经根管狭窄的患者,近期疗效好且具有创伤小、出血少、术后恢复快等优点。  相似文献   

19.
高位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特点及手术治疗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高位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特点、诊断及治疗。方法分析36例高位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术后全部病例随访1~12年,平均2年8个月。优24例,良10例,可2例,优良率为94.4%。结论高位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表现复杂,手术入路应根据上腰椎的解剖特点及影像学显示椎间盘突出的部位决定。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比较显微内窥镜下椎间盘切除术(MED)和经皮椎间孔镜下椎间盘切除术(PTE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96例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患者按治疗方法不同分为MED组(48例,采用MED治疗)和PTED组(48例,采用PTED治疗).比较两组手术情况,采用疼痛VAS评分及改良MacNab标准评价疗效.结果 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