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为多因素共同致病,与糖尿病、冠心病、肥胖等代谢性疾病密切相关。中医学多从浊毒、痞满、痰浊等论治。我们认为,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发病过程中浊毒贯穿始终,且不同时期的病因病机各不相同,呈渐进演变过程。针对不同时期病机特点,早期(血浊内蕴期)重在健脾以化浊,中期(毒损肝络期)清热以解毒,后期(毒瘀互结期)活血以散瘀,体现了辨证论治思路,以达到最佳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浊毒理论在临床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中的指导作用。方法:将157例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79例和对照组78例,观察组给予浊毒理论指导下的自拟柴胡祛脂汤联合中药茶饮治疗,对照组给予阿托伐他汀钙片,2组疗程均为12周,观察2组治疗前后肝功能(AST、ALT、TBiL)、血脂(TG、TC)、血液流变学(全血比黏度、红细胞压积、纤维蛋白原)及CT值的变化,并统计2组临床总有效率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12周后,观察组肝功能、血脂、血液流变学、CT值、临床总有效率及安全性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基于浊毒理论指导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疗效确切,可显著改善患者肝功能、血脂及血液流变学指标,显著改善肝脏形态与实质进而提高肝脏扫面后CT值,为治疗和研究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提供新思路,并进一步深化浊毒理论。  相似文献   

3.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以过食肥甘和情志不遂为基本病因,其病位在肝脾,以肝郁脾虚为本,痰/浊、湿、瘀为标,治疗以调肝理脾为治疗大法。文章以20多位名医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经验为基础,简述了各位名医从调肝理脾论治本病的临床策略和用药规律。  相似文献   

4.
本文旨在介绍吴耀南教授针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脏腑功能失调、痰浊瘀血留着于肝的主要病机,提出"痰瘀同源、互化、同病"的"痰瘀相关论",采取"痰瘀同治"的方法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学术思想。  相似文献   

5.
从西医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临床分类来说,"肝癖"不单是指单纯性脂肪肝、脂肪性肝炎,还包括了相关肝硬变及肝细胞癌,故"肝癖"一名符合该病演变的整个过程。"肝癖"病名囊括了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病因病机、症状特点及疾病演变规律。然而"肝癖"病名如何更全面、更系统地反应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发生、发展的规律,怎样赋予其新的内涵,仍需通过临床应用和验证,不断修定和完善。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全球流行率逐年升高,但发病机制至今尚未明确。中医学将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归属于“臌胀”“肝癖”“痰浊”“积聚”等,认为肝体用失调、脾肾亏虚是本病主要特点,痰、湿、浊、瘀、热为本病主要病理因素。随着对肠道菌群研究的不断深入,肠道菌群及其代谢产物有改善胰岛素抵抗、减少氧化应激、调节脂质代谢和调节免疫等多种作用,与肝脏功能及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之间的关系也受到广泛关注。许多研究揭示了肠-肝轴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发生发展相关,饮食、抗生素、益生菌及益生元、粪菌移植、微生态制剂、噬菌体等干预措施均可以通过改变肠道菌群来缓解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从现代医学对肠道菌群生理功能的研究中,我们发现现代医学“肠”的消化吸收、调节代谢、改善免疫等功能可属于中医“脾主运化”“脾主升清”功能的范畴。文章从中医“肝脾相关”“肝与大肠相通”“肝从左升,肺从右降,肺与大肠相表里”等理论视角出发,就中医学对肠道菌群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关系的认识及相关治疗作一综述,阐述中医学治疗本病的理论基础,结合现代医学理念,以期为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中医治疗提供新思路、新方法。  相似文献   

7.
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中医的病因病机、辨证分型、中医药治疗等三大方面进行综述,分别阐述了中药复方、中成药、非药物疗法在临床及实验研究中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痛的效果,从而进一步揭示了内服外用的中医疗法在防治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特色优势。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丹夏脂肝方治疗湿浊瘀结型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病、证疗效特点及其相关性,探索病证结合疗效评价思路与方法。方法:采用随机、阳性药物平行对照、双盲观察临床试验设计,将纳入受试者按完全随机方式分为2组,分别接受丹夏脂肝方与强肝胶囊进行治疗,疗程3个月。主要观察指标为病证主要症状、肝脾CT比值及超声检查、肝功能、血脂。结果:丹夏脂肝方治疗湿浊瘀结型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总显效率、总有效率分别为40.82%、62.50%,中医证候的显效率与有效率为51.02%、91.84%,均优于对照药强肝胶囊(P0.05);治疗后患者中医证候及主症积分、肝功能、血脂均有不同程度改善(P0.05);治疗组病、证疗效以及中医证候积分的下降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主要疗效评价指标的变化具有较好的相关性(P0.05)。结论:1)丹夏脂肝方对湿浊瘀结型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有较好的改善症状、肝脾CT比值,肝功能及血脂作用。2)丹夏脂肝方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病证疗效以及中医证候积分与肝脾CT比值及肝功能改善具有良好相关性。  相似文献   

9.
补肾泻浊饮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35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建光 《中医研究》2011,24(3):10-12
目的:观察补肾泻浊饮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0例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按B超分度分层、就诊顺序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5例采用口服补肾泻浊饮治疗,对照组35例采用口服水飞蓟宾胶囊治疗,观察2组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有效率占82.86%,对照组有效率占60.00%,2组对比,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补肾泻浊饮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护肝化浊方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肝患者90例,采用随机双盲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5例,观察组患者给予护肝化浊方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西药辛伐他汀治疗,观察比较2组患者疗效及治疗前后血脂、肝功能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后2组患者的TC、TG、LDL-C、ALT、AST、GGT较治疗前均有所下降,HDL-C均有所升高(P均0.05),且观察组较对照组效果更显著(P0.05);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肝化浊方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能够有效地改善患者的肝功能,降低血脂水平,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1.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中医诊疗共识意见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是临床常见病和多发病,近年来,中医药在证候规律研究、辨证治疗方法等诸多方面取得了不少进展。我们在充分参考"非酒精性脂肪性肝  相似文献   

12.
介绍高月求教授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临床经验。认为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病位在肝,病机关键是脾失健运、痰浊沉积,久病及肾,终成脾肾亏虚、痰瘀互结之证,治疗时倡导从脾论治。临证以自拟方参葛方加减,配合饮食结构调整及运动指导等治疗,标本兼顾,疗效满意。并附验案1则。  相似文献   

13.
介绍笔者从脾论治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的临床体会及相关研究进展。笔者认为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病位虽在肝,但病之本源于脾,脾虚失运为其基本病机,痰湿浊瘀痹阻肝络为标,并从基础和临床研究两方面综述其研究概况。基于以上认识,主张从脾论治本病,临证常以逍遥理气方和健脾化浊消脂方针对本病的不同阶段化裁,配合生活方式调整疗,疗效卓著,现附验案2则。  相似文献   

14.
胡敬宝主任研究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发病机制,分别施用疏肝健脾、祛湿化浊、化痰活血及行为疗法予以治疗,紧扣病机,标本兼治效果良好。本文介绍胡敬宝主任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临证思路与经验,供临床参考。  相似文献   

15.
自拟疏肝化浊汤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68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是指除外酒精和其他明确原因造成肝损害因素所致的以肝细胞脂肪变为主要特征的临床病理综合征。疏肝化浊汤是笔者根据多年临床经验总结出来的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的经验方,临床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6.
肝癖又名肝痞,多因肝失疏泄,脾失健运,痰、浊、瘀积于肝引起以胁胀或痛,右胁下肿块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疾病.相当于现代医学中酒精性及非酒精性原因引起的肝内脂肪蓄积过多的病理状态.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肝病工作组脂肪肝分组于2006年将脂肪肝称为"肝癖"病,包括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和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我院肝病科(国家级中医重点肝病专科建设单位)多年来在传统中医理论指导下,总结名老中医治疗肝癖经验,结合临床实践,研制出消脂复肝丸,自2003年以来治疗肝癖病128例,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从中医痰毒论治酒精性肝病浅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酒精性肝病与痰浊、毒邪密切相关。从中医痰毒论治酒精性肝病的病因病机,探讨中医对酒精性肝病的治疗方法。根据酒精性肝病不同病理阶段所表现的痰浊、毒邪的轻重不同进行辨证治疗,可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8.
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与五脏的生理病理关系、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病因病机及治疗方法等方面阐述了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从五脏论治的必要性,为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从五脏论治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正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是指除外酒精和其他明确的肝损伤因素所导致的肝细胞内脂肪过度沉积为特征的综合征。部分会进一步发展为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肝纤维化、肝硬化、肝癌~([1])。王绪霖教授强调脾肾两虚是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基本病机,运用益肾健脾、涤痰软坚散结法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疗效甚佳,现介绍如下。1病因病机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属中医"肝痞""胁痛""积证"范畴。为本虚标实之证,本虚为脾肾两虚、标实为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利湿疏肝中药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自2013年3月~2016年3月以来收治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80例,将之分为两组,一组为观察组,另一组为对照组,每组各40例患者。其中观察组患者采用利湿疏肝中药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进行治疗,即采用中药汤剂治疗;对照组患者使用常规保肝、降酶药进行治疗。经过2个月的区别治疗后,研究分析利湿疏肝中药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效果明显高于对照组,临床治疗作用明显。结论:使用利湿疏肝中药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安全有效,实践效果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