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目的研究地西泮结合抑制因子(DBI)在大鼠吗啡精神依赖中所起的作用.方法 30只雄性Sprague-Dawley(SD)大鼠随机分为研究组20只和生理盐水对照组10只,研究组再分为依赖组及戒断3 d组、戒断6 d组、戒断10 d组.在处死前各个时点进行条件性位置偏爱测评,处死后利用组织原位杂交技术检测DBI mRNA在海马CA1区(HIPCA1)的表达,进行组间比较,并用相关分析检测吗啡依赖大鼠海马CA1区DBI mRNA的表达与CPP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1.吗啡成瘾组海马CA1区DBI mRNA的表达OD值为0.28±0.018,显著高于对照组的0.24±0.018(P <0.05),并在戒断的第3天达到峰值,随后出现下调.2.在戒断第1、3、6、10天,研究组海马CA1区DBI mRNA的表达与CPP之间呈正相关(P <0.01).结论 1.DBI mRNA在慢性吗啡处理大鼠海马CA1区的表达上调,说明DBI参与了慢性吗啡依赖生物学过程.2.海马CA1区DBI mRNA的表达和CPP有密切关系,推测DBI可能在精神依赖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不同时程吗啡依赖大鼠戒断1周后海马CA1区脑源性神经生长因子(BDNF)及突触后致密质95(PSD-95)的表达变化,探讨吗啡依赖戒断对海马CA1区的影响。方法建立不同时程(1周、2周、4周)吗啡依赖大鼠模型并自然戒断1周后,应用RT-PCR方法观察海马CA1区BDNF及PSD-95的表达情况。结果吗啡依赖1周戒断组大鼠海马CA1区的BDNF及PSD-95表达较生理盐水对照组下降(P<0.01),吗啡依赖2周戒断组大鼠海马CA1区的BDNF及PSD-95表达较吗啡依赖1周戒断组大鼠有所上升(P<0.05),但仍低于生理盐水对照组(P<0.01),吗啡依赖4周戒断组大鼠海马CA1区的BDNF及PSD-95表达较吗啡依赖1周戒断组大鼠、吗啡依赖2周戒断组大鼠均下降(P<0.01)。结论BDNF及PSD-95在吗啡依赖大鼠自然戒断1周后的海马CA1区的表达降低,吗啡依赖戒断对海马CA1区损伤明显。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地西泮结合抑制因子(DBI)基因在慢性吗啡依赖大鼠部分脑区不同时点表达水平的变化。方法3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研究组20只和生理盐水对照组10只。研究组:腹腔注射盐酸吗啡,2次/d,起始剂量为5mg·kg1·次1,逐日递增5mg·kg1·次1,至第10天为50mg·kg1·次1,对照组同期注射相同体积的生理盐水。研究组于末次注射后3h(依赖组)及72h(戒断3d组)、第6天(戒断6d组)、第10天(戒断10d组)分别处死5只,对照组于末次注射后3h及72h分别各处死5只,灌注、取脑、冰冻切片并选取含有海马CA1区(HIPCA1)、中脑腹侧被盖区(VTA)、伏隔核(Nac)、前额叶皮质(PFC)、杏仁核(AMG)、中脑导水管(PAG)等结构的脑片,利用组织原位杂交技术检测DBImRNA在各脑区的表达,进行组间比较。结果吗啡成瘾组在HIPCA1、VTA、NAc、PFC、AMG、PAG和LC的DBImRNA表达依次为:102.7±6.7、139.6±12.8、137.1±9.3、144.3±10.8、153.6±10.6、122.1±8.5和100.0±8.8,显著高于对照组,并均在戒断的第3天达到峰值,依次为139.7±12.4、181.1±10.2、159.3±13.3、186.6±7.6、195.1±7.0、176.9±14.7,随后出现下调,在戒断第6天各脑区仍高于对照组,在戒断第10天,除了PFC仍为145.3±9.3,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外,其他脑区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结论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地西泮结合抑制因子(DBI)基因在慢性吗啡依赖大鼠部分脑区不同时点表达水平的变化.方法3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研究组20只和生理盐水对照组10只.研究组:腹腔注射盐酸吗啡,2次/d,起始剂量为5 mg·kg-1·次-1,逐日递增5 mg·kg-1·次-1,至第10天为50 mg·kg-1·次-1,对照组同期注射相同体积的生理盐水.研究组于末次注射后3 h(依赖组)及72h(戒断3 d组)、第6天(戒断6 d组)、第10天(戒断10 d组)分别处死5只,对照组于末次注射后3h及72h分别各处死5只,灌注、取脑、冰冻切片并选取含有海马CA1区(HIPCA1)、中脑腹侧被盖区(VTA)、伏隔核(Nac)、前额叶皮质(PFC)、杏仁核(AMG)、中脑导水管(PAG)等结构的脑片,利用组织原位杂交技术检测DBI mRNA在各脑区的表达,进行组间比较.结果 吗啡成瘾组在HIPCA1、VTA、Nac、PFC、AMG、PAG和LC的DBI mRNA表达依次为:102.7±6.7、139.6±12.8、137.1±9.3、144.3±10.8、153.6±10.6、122.1±8.5和100.0±8.8,显著高于对照组,并均在戒断的第3天达到峰值,依次为139.7±12.4、181.1±10.2、159.3±13.3、186.6±7.6、195.1±7.0、176.9±14.7,随后出现下调,在戒断第6天各脑区仍高于对照组,在戒断第10天,除了 PFC仍为145.3±9.3,明显高于对照组(P <0.05)外,其他脑区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结论DBIm RNA在慢性吗啡处理大鼠部分脑区的表达上调,可能参与了慢性吗啡依赖过程.  相似文献   

5.
目的检测吗啡诱发条件位置性偏爱(conditioned place preference,CPP)大鼠海马CA1区NMDA受体亚型NR2A、NR2B的变化,探讨NR2A、NR2B在吗啡精神依赖形成过程的作用与可能机制.方法采用恒量法(10mg/kg)连续颈背部皮下注射(subcutaneous,SC)吗啡8 d建立大鼠CPP模型.采用免疫组化法测定海马CA1区NR2A、NR2B的表达.结果 SC 10 mg/kg吗啡8 d建立大鼠CPP模型,吗啡组海马CA1区NR2A表达与生理盐水组比较无显著性变化(P>0.05),而NR2B表达较生理盐水对照组增加(P<0.05).结论吗啡诱导大鼠CPP海马CA1区NR2B表达增加,NR2B可能参与吗啡诱导CPP形成.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不同时程吗啡依赖大鼠戒断1周后海马CA1区脑源性神经生长因子(BDNF)及突触后致密质95(PSD-95)的表达变化,探讨吗啡依赖戒断对海马CA1区的影响。方法建立不同时程(1周、2周、4周)吗啡依赖大鼠模型并自然戒断1周后,应用RT-PCR方法观察海马CA1区BDNF及PSD-95的表达情况。结果吗啡依赖1周戒断组大鼠海马CA1区的BDNF及PSD-95表达较生理盐水对照组下降(P〈0.01),吗啡依赖2周戒断组大鼠海马CA1区的BDNF及PSD-95表达较吗啡依赖1周戒断组大鼠有所上升(P〈0.05),但仍低于生理盐水对照组(P〈0.01),吗啡依赖4周戒断组大鼠海马CA1区的BDNF及PSD-95表达较吗啡依赖1周戒断组大鼠、吗啡依赖2周戒断组大鼠均下降(P〈0.01)。结论BDNF及PSD-95在吗啡依赖大鼠自然戒断1周后的海马CA1区的表达降低,吗啡依赖戒断对海马CA1区损伤明显。  相似文献   

7.
目的 通过研究高、低吗啡条件性位置偏爱(conditioned place preference,CPP)大鼠海马CA1区突触界面结构参数的变化,为吗啡依赖易感性差异提供形态学依据.方法 将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实验组(130只)和生理盐水对照组(30只).实验组按剂量递增法腹腔注射吗啡建立吗啡依赖模型.分别对2组大鼠进行CPP训练和测评,根据测评值将实验组大鼠再次分为高、中、低偏爱组,中偏爱组淘汰.于末次吗啡注射后3h、戒断后3d和14d将高、低偏爱组和对照组各选取8只大鼠处死,取海马CAI区按照标准程序制成电镜样本,电镜观察摄像,图像分析软件分析测量突触界面结构参数.结果 ①预测试时3组大鼠CPP值之间的差异无显著性(F=0.78,P=0.47);处理因素终止后3h、3d、14d 3组大鼠CPP值差异有极显著性(P<0.01);两两比较显示高偏爱组CPP值高于低偏爱组,差异有极显著性(P<0.01).②在3h和3d时,3组大鼠PSD厚度(突触后致密物质厚度)、突触间隙宽度差异有极显著性(P=0.01~0.03),并且高偏爱组的PSD厚度[(15.20±3.65)nm]小于低偏爱组[(17.63±6.61)nm],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高偏爱组间隙宽度[(5.77±2.08)nm]大于低偏爱组[(4.92±1.65)nm],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在14d时,3组大鼠PSD厚度差异有极显著性(P=0.00),并且高偏爱组的PSD厚度[(16.22±4.93)nm]小于低偏爱组[(18.42±3.78)nm],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结论 高偏爱组大鼠海马CA1区突触间隙宽度的测量值大于低偏爱组,PSD厚度的测量值小于低偏爱组,上述变化可能是吗啡依赖易感性差异的突触界面结构基础.  相似文献   

8.
目的检测吗啡(morphine,Mor)点燃条件位置性偏爱(conditioned plac epreference,cPP)重现大鼠海马CA1区多巴胺(dopamine,DA)递质的变化,揭示海马CA1区DA递质的变化与吗啡点燃诱发cPP重现的关系.方法用恒量法(10mg/kg)给大鼠连续颈背部皮下注射(subcutaneous,SC)吗啡8d建立CPP模型;用生理盐水替代吗啡训练大鼠10d,使形成的CPP逐渐消退;单次SC2.5mg/kg吗啡点燃已消退的CPP.用荧光分光光度法检测吗啡点燃CPP重现大鼠海马CA1区DA递质的变化.结果SC10mg/kg吗啡8d建立CPP,生理盐水训练10d使已形成的CPP消退,小剂量吗啡(2.5mg/kg)使消退的CPP重现;吗啡点燃CPP重现大鼠海马CA1区DA含量与对照组比较显著增加(P〈0.05).结论吗啡点燃CPP重现时大鼠海马CA1区DA增加,小剂量吗啡诱发大鼠CPP重现行为可能与海马CA1区中DA含量增加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吗啡(morphine,mor)诱导的条件性位置偏爱(conditioned place preference,CPP)建立和消退阶段大鼠海马CA1区超微结构的变化,揭示海马CA1区超微结构的变化与CPP建立和消退过程的关系.方法恒量法(10 mg/kg)连续颈背部皮下注射(subcutaneous,SC)吗啡8 d建立吗啡依赖大鼠CPP模型;用生理盐水替代吗啡训练大鼠10 d,使形成的CPP逐渐消退.应用透射电镜动态观测吗啡CPP建立和消退大鼠海马CA1区超微结构的变化.结果 10 mg/kg吗啡8 d诱导CPP建立,生理盐水训练10 d可以成功消退CPP;CPP建立阶段海马CA1区超微结构以变性和坏死为主,主要表现为胞浆肿胀,粗面内质网扩张,线粒体肿胀、溶解,细胞固缩等;消退阶段超微结构以坏死和凋亡为主,主要表现为细胞核固缩、胞浆肿胀、电子致密度增高,细胞器、细胞膜溶解,内质网池形成,细胞核常染色质浓聚、边集,核周隙增大等.结论海马CA1区神经元发生不可逆的损害,此变化可能与吗啡精神依赖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盐酸戊乙奎醚(PHC)对吗啡依赖大鼠戒断症状及条件性位置偏爱效应的影响.方法 (1)48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吗啡依赖组(MOR组),纳洛酮促戒断组(NAL组),PHC治疗组(PHCl,2,3组),对照组(NS组),每组8只.剂量递增法连续5 d皮下注射吗啡(10~50mg/kg,每日2次)及纳洛酮催促戒断(5 mg/kg),建立吗啡躯体依赖大鼠模型.实验第6天上午,纳络酮催促戒断前30min腹腔注射不同剂量的PHC(0.5,1.0,1.5 mg/kg).观察各组大鼠在20 min内的体质量丧失情况及戒断症状.(2)4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吗啡诱导组(MOR组),PHC治疗组(PHC1,2,3组),对照组(NS组),每组8只.连续7d交替皮下注射吗啡(10mg/kg,每天1次)或生理盐水,诱导大鼠的吗啡位置偏爱效应.实验第8天停用吗啡,NS组与MOR组腹腔注射等体积的生理盐水;PHC治疗组则分别腹腔注射PHC 0.5,1.0,1.5 mg/kg.各组大鼠行CPP测试.结果 (1)PHC治疗组能明显缓解吗啡依赖大鼠的催促戒断症状,其体质量丧失[(8.53±1.20)g、(7.36±1.06)g、(5.40±1.79)g,(12.63±2.22)g,F=83.16,P<0.01]和戒断症状评分[(25.36±3.11)分、(21.38±3.50)分、(17.06±1.78)分,(31.69±2.76)分,F=256.56,P<0.01)]明显低于NAL组,且呈剂量依赖性.(2)PHC治疗组的灰区停留时间与MOR组比较显著缩短[(529±83)s、(460±107)s、(418±97)s,(643±111)s,F=13.22,P<0.01],且呈剂量依赖性.结论 PHC急性治疗能剂量依赖的抑制吗啡依赖大鼠戒断症状和条件性位置偏爱的表达.  相似文献   

11.
观察吗啡依赖或戒断时大鼠脊髓,脑干和皮层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ialcell 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GDNF)以及受体GDNFR-α和GDNFR-β基因的表达以及毒蕈碱乙酰胆碱受体(mAch)、N-甲基-D-天门冬氨酸(NMDA)受体拮抗或一氧化氮合酶(NOS)抑制剂处理后对它们合酶链反应(RT-PCR),以β-actinmRNA作为内标检测GDNF,GDN  相似文献   

12.
电针对吗啡依赖大鼠条件性位置偏爱效应的作用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观察电针是否能够消除吗啡依赖大鼠条件性位置偏爱效应 ,探讨电针控制戒断后焦虑症状的神经生物机制是否与苯甲二氮卓结合抑制因子 (DBI) m RNA表达有关。方法  2 4只 SD大鼠建立条件性位置偏爱模型后 ,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吗啡依赖组和电针干预组 ,予以电针干预 ,干预后第 5 d和第 10 d,检测条件性位置偏爱 ,并处死大鼠 ,提取脑内 RNA,进行 RT- PCR。结果 第 5 d和第 10 d检测结果显示电针干预组偏爱时间明显减少 ,与吗啡依赖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 (P<0 .0 5 ) ,电针干预组 DBI m RNA表达明显少于吗啡依赖组 (P<0 .0 5 ) ,而正常对照组与电针干预组没有统计学差异。结论 电针能消除吗啡依赖大鼠的条件性位置偏爱效应 ,其控制戒断后焦虑症状的神经生物机制可能与电针影响 DBI m RNA表达相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阐明在转录水平上吗啡对大鼠肝脏谷氨酸脱氢酶(GLDH)及腺苷脱氨酶(ADA)的影响。 方法:50只清洁级成年雌性Wistar大鼠,体重(200±20)g,随机分为5组:生理盐水对照组(对照组)、3 d吗啡组(吗啡Ⅰ组)、7 d吗啡组(吗啡Ⅱ组)、自然停药3 d组(停药Ⅰ组)及自然停药7 d组(停药Ⅱ组),每组10只。各组动物分别于实验结束次日早8:30处死,采集肝脏组织并提取肝脏总RNA,以看家基因β-肌动蛋白(β-actin)为内参对照,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分析吗啡给药及停药后大鼠蛋白质分解代谢酶GLDH和核酸分解代谢酶ADA基因表达的变化。 结果:吗啡Ⅰ、Ⅱ组及停药Ⅰ、Ⅱ组大鼠肝脏GLDH mRNA含量分别为对照组的1.02、1.09、1.16及1.46倍,吗啡给药大鼠肝脏中GLDH基因表达随给药时间延长而持续增强,自然停药一定时间内大鼠肝脏中GLDH mRNA含量仍持续增高;吗啡Ⅰ、Ⅱ组及停药Ⅰ、Ⅱ组大鼠肝脏ADA mRNA含量分别为对照组的2.65、1.89、1.18及0.87倍,吗啡Ⅰ、Ⅱ组大鼠肝脏ADA的基因表达均比对照组明显增高,自然停药后大鼠肝脏ADA表达逐渐下降,停药7 d时下降至接近对照组水平。结论:吗啡可以诱导大鼠肝脏GLDH及ADA基因的表达。  相似文献   

14.
影响大鼠吗啡依赖和戒断反应的实验因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饮水中溶入硫酸吗啡,逐日提高吗啡浓度,SD大鼠在饮入吗啡后第10天产生明显的吗啡依赖。而同样方法饮入盐酸吗啡效果较差。每日皮下注射盐酸吗啡或硫酸吗啡1周后,纳洛酮催瘾下的戒断症状均明显强于口服饮入硫酸吗啡鼠。慢性吗啡处理大鼠戒断状态下心血管功能受麻醉、药物依赖性程度及吗啡给入途径的影响;清醒动物纳洛酮催瘾时血压升高、心率加快;戊巴比妥麻醉下血压降低、心率减慢,而且自饮吗啡成瘾鼠麻醉状态下的降压窦  相似文献   

15.
Wan X  Huang M  He Y  Li W  You Z  Lu C 《中华医学杂志(英文版)》2003,116(7):1055-1058
Improperexcessiveuseofopiateswillunavoidablyleadtothestateofopiatetoleranceanddependence (alsocalleddrugabuse) 1 Sofar,therehavebeenthreekindsofmethodstotreatopiateabuse 2 Thefirsttreatmentinvolvesthesubstitutionofopiateswithotherweakeropiatereceptoragonists Thesecondistotreatwithanon opiatedrug Thelastoneiselectroacupuncture (EA)stimulationcurationfirstlyputforwardbyHan Becausethequantityofendogeneousopiatepeptidesreleasebythisstimulationismuchlessthantheamountthattheaddictsusuallyneedthr…  相似文献   

16.
刘海林  张跃  郑国龙 《重庆医学》2011,40(23):2335-2337,2394
目的研究鞘内注射NOS抑制剂对吗啡依赖大鼠纳洛酮催促戒断反应、脊髓p-CREB表达的影响。方法建立大鼠吗啡依赖和戒断模型,SD大鼠72只,分为正常对照组、吗啡依赖组、吗啡戒断组、L-NAME组,每组18只大鼠。采用行为学(n=8)、免疫组织化学(n=6)和Western blot(n=4)方法观察鞘内注射L-NAME对吗啡依赖大鼠纳洛酮催促戒断反应、脊髓p-CREB表达的影响。结果 (1)鞘内注射L-NAME、可明显减轻吗啡依赖大鼠戒断症状,戒断组戒断症状评分为28.60±4.89,L-NAME组22.10±4.52(P<0.05);戒断组TEA评分为13.50±2.55,L-NAME组9.80±3.11(P<0.05)。(2)鞘内注射L-NAME可明显减少戒断大鼠脊髓背角p-CREB阳性神经元的数目(380±71),L-NAME组(283±47)低于戒断组(P<0.05)。(3)Western blot结果显示:鞘内注射L-NAME明显抑制吗啡戒断期间脊髓p-CREB表达的增加。结论鞘内注射NOS抑制剂能明显抑制吗啡戒断大鼠脊髓神经元p-CREB的表达。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吗啡依赖和戒断小鼠海马金属硫蛋白(metallothionein,MT)MT1、MT2 mRNA表达的变化。【方法】剂量递增法皮下注射吗啡建立吗啡依赖小鼠模型,腹腔注射盐酸纳络酮诱发戒断症状。根据小鼠戒断反应中出现的跳跃次数、体重下降等指标评定戒断反应的强度。采用半定量逆转录一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观察实验小鼠海马MT1、MT2 mRNA的变化情况。【结果】吗啡依赖组MT1、MT2 mRNA表达水平高于对照组和吗啡戒断组(P〈0.05),吗啡戒断组MT1、MT2 mRNA表达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吗啡依赖小鼠海马MT1、MT2 mRNA表达增加,纳络酮戒断能够抑制吗啡依赖引起的MT1、MT2表达增加,表明海马MT的表达变化参与了吗啡依赖和戒断过程。  相似文献   

18.
王惠玲  赵晏  向晓辉  王会生 《医学争鸣》2004,25(16):1448-1451
目的:研究中脑一边缘多巴胺回路腹侧被盖区(VTA)内源性谷氨酸信号转导在吗啡戒断形成中的作用.方法:给VTA微注射不同剂量谷氨酸NMDA受体拮抗剂( )MK-801,用行为学方法观察对吗啡戒断大鼠戒断症状的影响.递增量吗啡ip7d建立依赖模型,末次给药1.5hip盐酸纳洛酮(2mg/kg)诱发戒断症状,以Gellert-Hohzman Score和湿狗样颤为评价戒断症状程度的指标,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MK-801(2,5,10g/L)微注射于VTA可明显减弱吗啡戒断大鼠湿狗样颤的发生次数,且能显著降低吗啡戒断鼠的Gellert-Holtzman Score.结论:VTA内源性谷氨酸受体及其与中脑一边缘多巴胺能信号转导相互作用,参与吗啡戒断的形成,提示谷氨酸受体拮抗剂可用于吗啡戒断的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