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冠脉搭桥术围术期心肌缺血的预防与麻醉处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赵晶 《国外医学:麻醉学与复苏分册》1998,19(5):285-287
冠脉搭桥病人术后早期心肌缺血的发生率为5% ̄38%,它关系到病人的转归。麻醉处理应重点放在围术期心肌缺血的预防,其原则为维持血流动力学的稳定,扩大冠脉口径,降低心血管系统的应用和减少血栓形成,保证心肌氧供需平衡。就冠脉搭桥术的术前用药,麻醉维持及术后处理的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2.
3.
从1999年1月至2003年12月,我院共完成了46例急诊冠状动脉搭桥术(CABG),其中30例在心肺转流(CPB)下完成,16例为不停跳搭桥(Off—Pump)手术病人,现将麻醉处理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冠脉搭桥术中麻醉处理对血液动力学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冠心病病人由于心血管功能受损 ,麻醉手术期间的血液动力学常不易维持稳定。为探索冠脉搭桥术中麻醉处理对血液动力学的影响 ,对一组病人进行了观察研究。资料和方法择期行冠脉搭桥手术病人 2 1例 ,男19例 ,女 2例 ,平均年龄 (6 3 7± 8 8)岁。其中合并心肌梗塞者 7例 ,室壁瘤 2例 ,高血压病 4例 ,脑梗塞 1例 ,二尖瓣或主动脉瓣病变各 1例。手术类型 :冠脉搭桥 4支 13例、5支 3例、6支 1例 ,搭桥 2支加室壁瘤切除术 2例 ,搭桥 3支加主动脉瓣置换及搭桥 4支加二尖瓣置换各1例。麻醉诱导前局麻下桡动脉穿刺监测动脉压 ,同时经右颈内静脉穿刺置… 相似文献
5.
冠脉搭桥术围术期心肌缺血的预防与麻醉处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赵晶 《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1998,(5)
冠脉搭桥病人术后早期心肌缺血的发生率为5%~38%,它关系到病人的转归。麻醉处理应重点放在围术期心肌缺血的预防,其原则为维持血流动力学的稳定,扩大冠脉口径,降低心血管系统的应激反应和减少血栓形成,保证心肌氧供需平衡。就冠脉搭桥术的术前用药,麻醉维持及术后处理的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6.
7.
不停跳冠状动脉搭桥术的麻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传统的冠状动脉搭桥手术 ,需在体外循环心脏停跳后进行 ,创伤大 ,耗时长 ,恢复慢 ,花费多[1] 。随着冠状动脉搭桥技术的进步 ,采用直视下不停跳直接搭桥成为趋势 ,同时也对我们麻醉提出了新的要求。近 1年来 ,我院对单纯冠状动脉搭桥的病人全部采用了不停跳直接搭桥的方式 ,取得了良好效果。资料与方法一般资料 全组 30例 ,男 2 8例 ,女 2例 ,年龄 5 4~ 79岁 ,体重 5 9~ 86kg。手术前均处于心绞痛发作药物控制过程中。其中 12例病人有心肌梗死史 ;合并高血压者 2 2例 ;糖尿病 (Ⅱ型 )者 8例 ;合并单束枝传导阻滞者 6例 ,其中 1例病人同… 相似文献
8.
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搭桥术 (off pumpcoronaryarterybypassgrafting ,OPCAB) ,由于不需体外循环、减轻了对患者的生理干扰、术后并发症少、恢复快、费用降低而成为目前冠心病手术治疗的一种重要选择[1,2 ] 。此类手术在心脏跳动下进行血管吻合 ,术中血液动力学波动大 ,吻合血管期间会造成心肌缺血 ,故对麻醉技术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本文总结了我院近期实施的 2 8例此类手术的麻醉管理情况。资料与方法一般资料 ASAⅡ~Ⅳ级择期行冠状搭桥术患者 2 8例 ,男 2 0例 ,女 8例 ,年龄 (5 7 5± 10 9… 相似文献
9.
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搭桥术的麻醉管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搭桥术 (OPCAB)是近年来微创外科技术在冠心外科的应用 ,它避免了心肺转流 (CPB)对人体的打击 ,手术创伤小 ,术中出血少 ,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 ,住院时间短 ,费用低 ,且疗效与常规CPB下CABG无显著差别[1] 。但由于OPCAB是应用CTS牵开器在非CPB下、跳动的心脏上进行的 ,这就对麻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挑战。我院自 1998年 12月至 2 0 0 0年 6月共施行CABG2 0余例 ,其中OPCAB15例 ,效果满意。现将麻醉管理中的一些体会总结如下。资料与方法一般资料 本组 15例 ,男 10例 ,女 5例 ,年龄 … 相似文献
10.
异丙酚-利多卡因复合麻醉在冠状动脉搭桥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搭桥手术 ,避免体外循环 ,心脏不停跳 ,使病人围术期生理干扰小 ,手术效果优良 ,术后并发症少 ,恢复快 ,但对临床麻醉提出了挑战。作者在冠状动脉搭桥术中应用异丙酚 利多卡因复合麻醉 ,围术期生命体征稳定 ,现报告如下。资料与方法一般资料 10例病人行冠状动脉搭桥术 ,男 7例 ,女 3例 ,年龄 5 0~ 6 1岁 ,体重 5 1~ 79kg。术前存在不稳定型心绞痛或心肌梗塞 ,ASA分级Ⅲ~Ⅳ级。术中搭桥 2根血管者5例 ,3根血管者 4例 ,4根血管者 1例。麻醉方法 麻醉前 30分钟肌肉注射哌替啶 1mg/kg、东莨菪碱 0 3mg。… 相似文献
11.
12.
目的分析探讨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搭桥手术(OPCAB)的麻醉方法和效果。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04年1月~2007年12月实施OPCAB 78例麻醉方法。多数患者心功能差并伴有其他器官功能不全,麻醉诱导用小剂量咪唑安定和依托咪酯以及中小剂量芬太尼,麻醉维持以芬太尼、维库溴铵辅以七氟醚及小剂量丙泊酚,术中随手术操作出现血流动力学的骤然变化,应用血管活性药物及时处理。结果麻醉效果满意,术中血压心率稳定。本组患者术后苏醒时间(2.1±0.7)h,术后拔管时间(3.1±1.1)h。ICU停留时间0.5~1.0 d,术后(7.0±1.5)d出院。无脑血管意外、心肌梗死等并发症,无住院期间死亡。结论对于OPCAB麻醉,合理应用麻醉药物诱导和维持麻醉,应用血管活性药物维持循环稳定,对于保证手术实施和患者安全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3.
14.
15.
利用尽早气管拔管的冠状动脉搭桥手术的麻醉处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期,我院用芬太尼异丙酚异氟醚及咪唑安定复合,将快通道麻醉技术应用于冠状动脉搭桥(coronaryarterybypassgrafting,CABG)手术,现将麻醉处理初步体会报告如下。资料与方法一般资料 本组男16例,女1例。年龄45~67岁,体重55~95kg。心功能Ⅱ 相似文献
16.
17.
冠状动脉搭桥术是用于治疗阻塞性冠状动脉疾病。它通过体外循环用外科手术的方法将自身的大隐静脉连接阻塞血管的远端而改善心脏缺血。我院1985~1990年对3例冠心病患者施行了冠状动脉搭桥术,其手术效果较好,治愈出院。现将手术中的配合总结如下。一、临床资料3例患者均为男性,年龄55~57岁。心绞痛史1年半~4年,为不定型心绞痛,发作次数最多1日10次。1例患者手术前2个月突发心绞痛,持续数小时。手术方式:冠状动脉搭桥术。一般可做3 相似文献
18.
465例非体外循环下冠脉搭桥术的麻醉体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由于手术辅助器械的应用和手术技术、方式及麻醉方法的改进 ,近年来我国也开创了非体外循环下冠脉搭桥术[1] ,即不用体外循环 ,在跳动的心脏上用特制的血管固定器将心脏表面冠状动脉的吻合部位相对固定 ,利用血管腔内分流管来保留其原有血流 ,保证手术野清晰可见 ,从而完成满意的冠状动脉血管吻合。我院自 1998年 8月~ 2 0 0 2年 4月共进行冠状动脉搭桥术 5 5 3例 ,除 88例伴有室壁瘤或心脏瓣膜病 ,需同时切除室壁瘤或置换瓣膜 ,必须在体外循环下行搭桥外 ,共实施非体外循环下搭桥 46 5例 ,包括主动脉内球囊反搏 (IABP)下非体外循环搭桥… 相似文献
19.
246例冠状动脉搭桥术的临床体会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总结自1985年以来,在国内,外主作的246例冠状动脉搭桥手术情况,其中男206例,女40例,平均37-79岁,平均57岁。大于65岁者71例,病变为1支血管者20例,支血管63例,3支血管145例,合并左主干病变18例。按NYHA评判心绞痛分级,Ⅰ级3例,Ⅱ级35例,Ⅲ级101例,Ⅳ级107例。左室射血分数〉40%217例,〈40%217例,〈40%29例。左室舒张末压〈2.4KPa213例,〉 相似文献
20.
冠状动脉搭桥术后患者的康复护理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自60年代以来,以运动实验为核心内容的心脏康复程序,逐渐从无并发症的急性心肌梗死病例扩大到冠状动脉(下称冠脉)搭桥和冠脉成形术。大量的基础和临床研究,使人们逐渐认识到术后康复教育已成为综合性医学治疗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1~3]。1998年5月至2000年3月,我科对14例冠脉狭窄行搭桥术的患者实行早期康复护理,取得了良好的效果。1 临床资料14例中男13例、女1例,年龄50~67岁。有典型心绞痛病史10例,心肌梗死病史4例;高血压病病史11例,糖尿病病史3例;心功能级10例,级4例;冠脉造影显示左主干狭窄6例,左前降支狭窄3例,左回旋支狭窄2例,对角…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