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探讨神经诱向因子蛋白质netrin-1在癫痫持续状态后海马苔藓纤维出芽(MFS)中的作用。方法:氯化锂-匹罗卡品建立大鼠颞叶癫痫(TLE)模型,采用Timm染色和免疫组化的方法分别检测MFS和netrin-1在大鼠海马组织中的表达。结果:TLE组大鼠在模型形成的第2周和第4周,海马齿状回内netrin-1的表达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增加,并可见到MFS,穿越齿状回颗粒细胞层到达内分子层,并形成一条致密的层状带。结论:癫痫状态后在海马齿状回netrin-1的表达上调,证明其可能参与了癫痫后MFS过程。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抑制C—Jun氨基末端激酶通路(JNK)对减轻癫痫持续状态(SE)大鼠海马神经元损伤的作用和机制。方法:建立氯化锂-匹罗卡品SE模型,其中24只鼠为单纯模型组;另24只鼠为抑制组,即在注射氯化锂-匹罗卡品之前,预先用特异抑制剂SP600125作侧脑室注射。另用6只鼠作正常对照,不制模,用生理盐水代替氯化锂一匹罗卡品,用二甲基亚砜(DMS0)溶液代替SP6001250。3组都在不同时间点用免疫组化法检测海马CA1区磷酸化JNK(P—JNK)的表达,并将抑制组与模型组、对照组相比较,观察组织病理学改变。结果:正常对照组JNK极少活化;模型组在SE后30min时点JNK在海马神经元强烈激活,2h时达到高峰,6h后明显减少;抑制剂组JNK激活明显减少。模型组海马CA1区可见到神经元发生变性和坏死,抑制剂组这种变化则较轻。结论:SE后JNK信号转导(transduction)通路被激活,并可致发作后海马神经元损伤;抑制剂SP600125则抑制JNK信号转导通路,对海马神经元起一定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建立抗癫痫药(AED)耐药性大鼠模型,并观察其P-糖蛋白(P—gp)的表达。方法:首先应用氯化锂一匹罗卡品诱导癫痫鼠模型,然后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用苯妥英钠药物筛选的方法获得AED的耐药性大鼠模型。通过RT-PCR、蛋白印迹法(Western Blot)和免疫组化等方法研究P—gP在该动物模型脑内不同部位的表达。结果:应用氯化锂一匹罗卡品诱导的癫痫鼠模型进行药物筛选的方法成功获得了AED耐药性癫痫动物模型,并经临床评分和脑电图证实。耐药性癫痫模型大鼠海马、小脑及大脑皮层的P—gP表达水平均显著高于非耐药性癫痫大鼠及正常对照大鼠。结论:对氯化锂一匹罗卡品诱导的鼠模型进行药物筛选的方法可建立AED耐药性癫痫动物模型;P—gP在AED耐药性癫痫大鼠脑内表达水平显著升高。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皮质发育障碍(DCD)大鼠模型空间学习记忆及离体海马长时程增强(LTP)变化,探讨DCD大鼠模型认知功能损伤的机制。方法:建立DCD大鼠模型,采用Morris水迷宫实验对DCD大鼠模型和正常对照组进行空间学习、记忆的行为学检测,应用膜片钳技术研究DCD大鼠模型海马脑片CA1区LTP的改变。结果:Morris水迷宫实验中DCD大鼠与正常对照组相比逃避潜伏期延长,穿过原平台位置次数和在原平台象限探索时间百分率下降;DCD大鼠模型海马脑片CA1区LTP诱出率、幅值增加百分率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均明显降低[(40%vs100%,P〈0.05;(108±5.6)%vs(132±15.4)%,P〈0.05)]。结论:DCD大鼠模型的空间学习记忆能力降低,海马突触可塑性也发生降低。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拉莫三嗪(LTG)及丙戊酸钠(VPA)对锂-匹罗卡品癫痫持续状态(SE)大鼠海马锥体细胞、齿状回门区神经元的保护作用及对癫痫的治疗作用。方法:用大鼠制作锂-匹罗卡品SE动物模型,分三组:SE对照组,LTG治疗组和VPA治疗组。此三组在SE后2h给予安定阻断痫性发作,再分别给予适量生理盐水(NS)、LTG、VPA治疗15d,比较各组海马锥体细胞、门区神经元计数、继发癫痫的发生率及苔藓纤维出芽的评分。另设有正常对照组(NS组),不制模只给予NS“治疗”。结果:SE对照组、LTG组及VPA组齿状回门区均出现神经元丢失,VPA组及SE对照组均存在海马CA1神经元丢失,但LTG组海马CA1锥体神经元无丢失;三个模型组继发癫痫的发生率及苔藓纤维出芽的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锂-匹罗卡品SE模型中,SE2h后给药,LTG能够对大鼠海马锥体细胞起到神经保护作用,VPA无明显保护作用,但两种抗癫痫药物均不能够阻断癫痫的发生及齿状回苔藓出芽。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白藜芦醇(Res)在氯化锂联合重复低剂量匹罗卡品诱导癫痫持续状态大鼠模型中的抗氧化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54只SD大鼠随机分为 3 组:对照组、癫痫模型组和Res治疗组,采用氯化锂联合重复低剂量匹罗卡品腹腔注射制备癫痫持续状态大鼠模型,Res治疗组同时给予白藜芦醇预防性治疗.对大鼠按痫性分级标准进行行为学观测;...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水迷宫实验观察愈痫灵颗粒(YXLG)对戊四氮(PTZ)致痫大鼠学习、记忆能力的影响。方法:选取70只清洁级SD大鼠,从中随机选取10只作为空白对照组,其余大鼠用PTZ造模。将符合模型标准的大鼠随机分为3组:即YXLG组、丙戊酸钠组和模型组。以大鼠水迷宫实验的学习、记忆成绩来评价YXLG对致痫大鼠学习、记忆能力的影响。结果: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学习成绩差,具有显著意义(P〈0.01),记忆成绩差,具有统计学意义(P〈O.05),提示癫痫可导致大鼠学习、记忆能力的下降。与模型组比较,YXLG组学习成绩差,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记忆成绩差,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YXLG组与空白对照组比较,两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YXLG可明显改善癫痫模型大鼠学习、记忆能力损害。结论:癫痫大鼠存在学习、记忆能力下降,YXLG可以改善癫痫大鼠的学习、记忆能力。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戊四氮(PTZ)点燃大鼠癫痫形成过程中行为、脑电及海马5-羟色胺(5-HT)水平的变化。方法:对大鼠腹腔注射PTZ35mg/(kg·d),观察行为变化,在不同时间点(第7、14、21、28天),进行脑电记录,微透析取海马组织间液,活体观察24只自由活动大鼠在点燃过程和诱发发作前后脑电、海马5-HT及其代谢产物5-羟吲哚乙酸(5-HIAA)水平及其5-HT转化率(5-HIAA/5-HT)的变化。结果:开始PTZ注射后,发作潜伏期逐日缩短,发作程度逐日加重,点燃时间在10~14d。在制模过程中有一只鼠死亡。海马脑电随着发作的加重而出现癫痫波潜伏期缩短,癫痫波量增加,发作间期出现自发放电。点燃早期(第7天),发作间期大鼠的海马5-HT水平略有升高,随着点燃时间延长,5-HT水平逐渐降低,在点燃后(第14天)维持点燃(第21、28天)5-HT水平持续下降,与点燃前5-HT水平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5-HT转化率在点燃过程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5-HIAA水平在点燃时期和维持点燃时期呈逐步降低,点燃期、维持点燃期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PTZ点燃大鼠癫痼形成过程中,在点燃前,发作间期的海马5-HT水平呈阶段性升高,点燃后,发作间期的海马5-HT水平逐渐降低;点燃后,发作间期的海马5-HT水平明显低于正常水平;随着维持点燃时间延长,发作间期的海马5一HT水平呈进行性下降。  相似文献   

9.
目的 对匹罗卡品诱发的癫痫持续状态大鼠模型进行改良和鉴定.方法 SD大鼠(6 ~ 8周,雌性)注射氯化锂、丁溴东莨菪碱、匹罗卡品诱发癫痫持续状态,分别在急性期和慢性自发癫痫形成期接受脑电监测和海马病理学检查.结果 行为学上急性期匹罗卡品组(PISE)出现Racine分级的IV级或以上发作,慢性自发癫痫形成期每周可见自发...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氯碘羟喹对癫痫小鼠海马神经元凋亡和学习记忆功能的保护作用。 方法 采用匹罗卡品癫痫小鼠模型。实验动物根据给药方式分3组:对照组(生理盐水)、癫痫组(匹罗卡品+生理盐水)、氯碘羟喹组(匹罗卡品+氯碘羟喹)。金属自显影技术观察海马锌的分布;尼氏染色观察海马神经元形态和数量;免疫印迹检测海马Bcl-2和Bax表达;ELISA检测海马Caspases-9和Caspases-3表达;动物行为学观察自发性癫痫发作次数、发作级别和发作持续时间;T迷宫和Y迷宫检测学习记忆能力。 结果 氯碘羟喹组小鼠海马锌显著减少;神经元损伤减轻,细胞数量增多;Bcl-2表达增多,Bax、Caspases-9和Caspases-3表达减少,Bcl-2/Bax值增大;癫痫发作次数减少,发作级别降低,发作持续时间缩短,学习记记能力增强(P<0.01)。 结论 氯碘羟喹能保护小鼠海马神经元,改善学习记忆功能。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耳针联合阿尼西坦(Ani)治疗血管性痴呆(VD)的中枢机制。方法:将60只VD模型大鼠分为四组:模型组、耳针组、阿尼西坦组(Ani组)、耳针及阿尼西坦联合组(联合组),每组15只;另选15只正常大鼠作为对照。用Morris水迷宫实验检测大鼠学习记忆能力;记录大鼠海马齿状回长时程增强(LTP)的电生理指标。结果:①对照组、耳针组、Ani组和联合组大鼠的学习记忆能力均优于模型组,P〈0.05或P〈0.01;联合组与耳针组、Ani组比较,在部分时段有差异,P〈0.05。②对照组、耳针组、Ani组及联合组与模型组比较,海马齿状回LTP的维持和诱导明显优于模型组,P〈0.05或P〈0.01;联合组与耳针组和Ani组比较,在部分时段有差异(P〈0.05)。结论:耳针及阿尼西坦能改善VD大鼠学习记忆能力和海马LTP的维持和诱导,其机制可能是通过改善海马神经突触的可塑性而实现的。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地塞米松对海人酸致痫大鼠脑P-糖蛋白(P-gp)表达的影响.方法:将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组,n=8)、癫痫组(EP组,n=12)、地塞米松干预癫痫组(DEX组,n=12).后两组采用海马注射海人酸方法制作癫痫模型,DEX组癫痫造模前30 min给予腹腔注射地塞米松0.4 mg/kg.分别记录各组大鼠达到Ⅲ级和Ⅴ级发作时所需的时间(潜伏期),初次至第6次≥Ⅳ级发作的间隔时间作为评价癫痫发作严重程度的指标;大鼠术后24 h处死,使用HE染色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比较各组海马CA3区、齿状回、杏仁核复合体区P-gp表达及脑损伤情况.结果:①Sham 组未见癫痫发作;DEX组与EP组达到Ⅲ级发作的潜伏期分别为(87.92±45.80)min和(67.50±22.91)min,达到Ⅴ级发作的潜伏期分别为(103.33±51.27 )min和(75.60±22.10)min,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EP组相比,DEX组样发作严重程度降低(P=0.004);②与EP组相比,DEX组于所观察的脑区损伤均减轻,以海马CA3区和杏仁核复合体区较为显著;③与Sham组比较,EP组各观察脑区P-gp表达均明显升高(P〈0.01);与EP组相比,DEX组海马CA3区和杏仁核复合体区P-gp表达显著减少(P〈0.05),而在齿状回表达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78).结论:地塞米松可降低海人酸致痫大鼠发作严重程度和脑损伤,抑制P-gp表达上调,其中以海马CA3区和杏仁核区较为显著.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电针对海洛因成瘾大鼠学习记忆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13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海洛因成瘾组(简称成瘾组)和海洛因成瘾后作电针治疗组(简称电针组)。进行跳台实验测试大鼠学习记忆能力,并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鼠脑海马环磷酸腺苷反应元件结合蛋白(CREB)和磷酸化CREP(P—CREB)的表达。结果:成瘾组大鼠学习记忆下降(P%0.01),电针组大鼠学习记忆有所改善(P〈0.01);成瘾组大鼠海马CREB、P—CREB表达较对照组增高(P〈0.05),电针组更高(P〈0.01)。结论:电针治疗可在一定程度上对抗海洛因成瘾大鼠所致的学习记忆下降,其机制可能与海马内CREB、P—CREB表达变化有关;CREB、PCREB参与学习记忆及海洛因成瘾的形成。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褪黑素(MT)对成年高血压大鼠脑神经干细胞的影响及其与学习记忆的关系。方法将30只成年健康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肾血管性高血压组及褪黑素治疗组,用Morris水迷宫测定大鼠的学习记忆能力,并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侧脑室室管膜下区(SVZ)和齿状回颗粒下区(SGZ)的BrdU阳性细胞数变化。结果高血压大鼠SVZ和SGZ的BrdU细胞数及学习记忆能力均比假手术组明显下降(P〈0.01),用MT治疗可使上述指标有所逆转至假手术组水平。结论褪黑素可能具有促进高血压大鼠神经干细胞增殖和提高大鼠学习记忆能力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白藜芦醇(resveratrol,RV)对戊四氮(pentylenetetrazole,PTZ)慢性点燃大鼠行为及脑电图(EEG)的影响。方法:将6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A组)、PTZ致癎组(B组)、RV干预组(C组),每组20只。B组和C组通过腹腔注射PTZ建立慢性癫癎动物模型,观察大鼠行为、脑电图及海马组织学变化情况。结果:腹腔注射RV可明显抑制大鼠的癎样放电,延长发作潜伏期、缩短发作时间,与PTZ致痂组相比重型发作率降低(P〈0.05);同时在病理学上还能减轻海马神经元的损伤程度。结论:RV可明显抑制PTZ诱导的大鼠癫癎发作,对致癎海马神经元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电针对海洛因成瘾大鼠学习记忆及海马神经细胞凋亡的影响及机制。方法:采用递增法建立海洛因成瘾大鼠模型,设对照组、成瘾组、成瘾+电针处理组(电针组),三组大鼠跳台实验测试大鼠学习记忆,并取三组大鼠脑海马组织,运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结果:跳台实验结果表明:与对照组比较,成瘾组大鼠学习记忆成绩降低(P〈0.01),电针组大鼠学习记忆成绩有所改善(P〈0.01);流式细胞仪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成瘾组大鼠海马细胞凋亡率增加(P〈0.01),电针组大鼠海马神经细胞凋亡率较成瘾组降低(P〈0.05)。结论:海洛因成瘾大鼠海马神经细胞凋亡增加;电针针刺治疗可抑制海洛因引起的海马神经细胞凋亡;海洛因引起海马神经细胞凋亡可能是海洛因损害学习记忆的机制之一,电针针刺治疗可改善海洛因成瘾大鼠的学习记忆,其机制可能与针刺可抑制海马神经细胞凋亡有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胰岛素与尼莫地平对基底前脑胆碱能神经元与学习记忆在1型糖尿病脑病发生中的影响。方法将成年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成糖尿病组、干预组、载体组及正常对照组。用链脲佐菌素成功建立成1型糖尿病模型12周后,对干预组大鼠每日皮下注射长效胰岛素(3 IU)、腹腔注射尼莫地平(20 mg/kg),连续用药6周,在相同条件下对载体组大鼠注射等体积的无药物液体,但对糖尿病组或正常对照组大鼠未进行任何处理。应用Morris水迷宫及胆碱乙酰转移酶(ChAT)免疫组化方法,分别测定各组大鼠的空间学习记忆能力及基底前脑胆碱能神经元的变化。结果糖尿病组大鼠内侧隔核、斜角带核垂直支、斜角带核水平支的ChAT阳性神经元数均明显减少(P<0.05),空间学习记忆能力也明显下降(P<0.05);干预组大鼠以上三个核团的ChAT阳性神经元数与学习记忆能力均明显大于糖尿病组大鼠(P<0.05),但干预组的各项指标仍然明显低于载体组大鼠或正常对照组大鼠(P<0.05)。结论在糖尿病的长期自然发展过程中,若不进行治疗则可累及到基底前脑胆碱能神经元,导致学习记忆障碍,这可能是引发1型糖尿病脑病的一个负性因素;此时联合应用胰岛素与尼莫地平仍可有效遏制该脑病向纵深发展的恶性势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