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超声诊断胰腺损伤的临床价值。方法:分析5例胰腺损伤的超声诊断及鉴别诊断。结果:3例超声诊断的胰腺损伤均得到临床验证,2例胰腺损伤超声漏诊。结论:超声对胰腺损伤具有快速、准确、无创的检查特点及重要价值,在气体干扰或显示不清时,可结合CT检查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MDCT对胰腺结核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本院2001年1月—2012年1月期间收治的疑似胰腺结核患者76例,全部进行MDCT检查、二维超声和病理手术检查,回顾性分析比较临床诊断资料。结果病理诊断胰腺结核阳性63例,胰腺结核阴性13例;本组患者MDCT检查胰腺结核阳性64例,胰腺结核阴性12例。MDCT检查胰腺结核敏感度为96.83%,特异度为76.92%,准确度为93.42%;本组患者二维超声检查胰腺结核阳性54例,胰腺结核阴性9例。二维超声检查胰腺结核敏感度为90%,特异度为56.25%,准确度为82.89%;MDCT检查在诊断胰腺结核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上明显优于二维超声检查,并且两种检查方法在诊断胰腺结核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上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MDCT检查在诊断胰腺结核具有较高的敏感度,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3.
超声内镜检查因其在胰腺疾病诊疗有其独特的优势,现在临床应用越来越受到重视,已成为一项重要诊疗技术,特别是在胰腺癌的早期诊断,胰腺肿瘤术前分期和鉴别诊断等有很高的准确度.现就超声内镜检查术在胰腺疾病的诊疗新进展、新技术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超声内镜引导下进行胰腺穿刺检查的护理方法。方法:回顾我院60例超声内镜引导下行胰腺穿刺检查的胰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60例进行超声内镜下胰腺穿刺检查的患者,检查后的确诊42例,确诊率为70%。检查过程均顺利,除7例患者检查时有咽部不适外,无明显不良反应发生。结论:提高护理水平,既能帮助患者顺利进行胰腺穿刺检查,还对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苏红鸽 《基层医学论坛》2014,(19):2547-2548
目的探讨超声内镜诊断胃肠道异位胰腺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近年确诊的32例胃肠道异位胰腺的胃镜特征和超声影像特征。结果超声内镜检查显示异位胰腺影像特征表现为:内部回声层次多样,大多不均匀,边界大多清晰。异位胰腺多发源于胰腺黏膜层、黏膜下,还存在多层混杂情况。结论异位胰腺超声内镜的声像学特征较常规内镜更加明显,是一种高效、准确的诊断方法,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超声联合血淀粉酶检测在重症监护室(ICU)重症急性胰腺炎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2017年5月至2018年5月于我院就诊治疗的94例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收集所有患者性别、年龄、疾病和临床检查指标以及影像学资料,确诊为重症急性胰腺炎后均转入ICU进行治疗,分析不同检查方法对诊断重症急性胰腺炎的灵敏度和特异性差异。结果多层螺旋CT+超声+血淡粉酶检查诊断重症急性胰腺炎的灵敏度和特异性分别为92.6%和91.2%,均显著高于多层螺旋CT检查、超声和血淀粉酶三种检查方法单独检查以及其两两结合检查(P﹤0.05);94例重症急性胰腺炎经超声检查示78例为水肿型,主要表现为胰腺弥漫性肿大,绝大部分患者胰腺实质回声表现为均匀减弱。在CT平扫中可见胰腺明显增大,在胰体尾部尤为显著,且胰腺周围可见少许渗出影,而在增强扫描图像中可见动脉期、静脉期和延迟期均未见胰腺增粗、明显异常强化。结论多层螺旋CT检查可准确的显示胰腺的解剖学位置、反映其病变严重程度,且结合超声和血淀粉酶共同检查诊断重症急性胰腺炎的灵敏度和特异性均最高,更具有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7.
胰腺肿瘤的影像学检查方法很多,主要包括经腹超声、内镜超声、CT、MR、核医学检测、血管造影、经皮肝穿刺的静脉采样、动脉内钙刺激静脉采血检测等.影像学检查对于胰腺肿瘤的临床诊治和随诊具有相当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超声、CT和MRI对老年人急性胰腺炎的应用价值.方法:分析28例老年人急性胰腺炎临床资料,28例患者均行超声、CT检查,8例行MRI检查,比较三种检查的诊断价值.结果:临床诊断急性水肿型胰腺炎21例,急性出血坏死型胰腺炎7例;超声显示胰腺局部或弥漫性肿大13例,胰腺回声异常改变19例,胰周积液3例,并发假性囊...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老年急性胰腺炎患者早期行CT检查对临床诊断及治疗的影响。方法回顾分析30例老年急性胰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30例患者均接受超声、CT检查,比较2种检查的诊断价值。结果本组临床诊断22例为急性水肿型胰腺炎,8例急性出血坏死型胰腺炎,CT和超声检查胰腺局部或弥漫性肿大分别为20例、14例;超声检查7例胰腺末见肿大;胰周积液和胸腔积液分别为4例、8例;2例并发胰腺假性囊肿,13例胆结石或胆囊炎;CT检查30例患者中29例胰腺组织密度均较低、胰周和胸腔积液分别为5例、8例,4例并发胰腺假性囊肿、13例胆结石或胆囊炎。CT检查阳性率为86.67%,B超检查为6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c2=5.455,P<0.05)。结论老年急性胰腺炎患者给予CT检验,能准确判定该病症各类并发症,为医生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作出重要参考,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0.
超声弹性成像技术作为超声检查的新技术,其应用是基于组织的病理变化也会影响组织硬度,该技术从定性检测发展到定量显示组织的弹性,弥补了传统超声成像技术的不足,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和广阔的发展前景。超声弹性成像技术在甲状腺、乳腺、肝脏等疾病中的研究已进入成熟阶段,近年来随着弹性技术的不断发展,也开始用于胰腺疾病的研究。初步研究显示,正常胰腺组织、胰腺良恶性病变有不同的弹性成像特征,为胰腺疾病的诊断和鉴别提供了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胰腺占位性病变性质诊断中超声造影的应用及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4月-2018年12月本院收治的疑似胰腺占位性病变患者55例作为研究对象。分析胰腺实质、良性、恶性病变超声造影检查时的相变化,胰腺良性、恶性病变超声造影检查时的相变化,胰腺良性、恶性病变造影增强检查时的表现,超声造影、常规超声诊断胰腺病变最终结果。结果:恶性病变始增时间长于良性病变与胰腺实质(P0.05);恶性病变始减时间、渡越时间均短于良性病变与胰腺实质(P0.05);良性病变与胰腺实质始增时间、始减时间及渡越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意义(P0.05)。良性病变与恶性病变晚增同退、无增、早增晚退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良性病变晚增早退、同增早退少于恶性病变,同增同退多于恶性病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良性病变部分增强、全部增强与恶性病变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超声造影诊断正确率高于常规超声,不能定性率低于常规超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者诊断错误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胰腺占位性病变性质诊断中,超声造影可以对血流灌注情况进行观察,可为临床诊断、鉴别胰腺占位性病变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临床利用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胰腺占位性病变的超声图像特征。方法:对2 2例胰腺占位病变进行超声检查,与手术、病理及CT检查对照,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 2例病人中,18例与手术、病理结果相符,4例不符,病理结果为假性胰腺囊肿、胰腺囊腺癌、胰腺脂肪瘤、胰腺炎性假瘤。结论:超声为诊断胰腺占位病变提供重要信息,不失为主要检查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对比分析超声造影与增强CT对胰腺占位性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39例胰腺占位性病变患者为研究对象,均进行超声造影与增强CT检查,以手术病理检查为金标准,比较超声造影与增强CT对胰腺占位性病变的诊断价值。结果本次39例胰腺占位性病变患者均为单发病灶,其中32例恶性病变,7例良性病变。超声造影检查诊断与手术病理结果相符者,恶性病变27例,良性病变5例;胰腺恶性病变超声造影始增时间、始减时间和渡越时间均明显短于良性病变和周围实质(P0.05),峰值强度低于良性病变和周围实质(P0.05)。增强CT与手术病理结果相符者,恶性病变27例,良性病变4例。超声造影检出准确率82.05%与增强CT检出准确率78.49%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超声造影与增强CT对胰腺占位性病变诊断检出率相近,均有较高临床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4.
胰腺回声增强作为胰腺超声检查中经常遇到的一种现象,已引起医务工作人员的关注。以前文献普遍认为胰腺回声增强常见于老年人胰腺改变、慢性胰腺炎后、及肥胖患者,但由于影响因素太多,临床医生认知程度不够,在超声诊断中很少直接诊断胰腺脂肪浸润。本文通过对120例胰腺脂肪浸润者的观察分析,并与118例正常对照组比较,以探讨超声在胰腺脂肪浸润诊断中的价值所在。[第一段]  相似文献   

15.
在以往胰腺超声检查中,回声增强的多为老年性胰腺,近年来胰腺回声增强在超声检查中越来越常见,且有年轻化趋势.本文总结120例60岁以下超声显示胰腺回声增强患者,结合其血糖、血脂情况进行分析,结果如下: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CT显像在胰腺占位性病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2011年9月-2015年8月收治的65例胰腺占位性病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先采取超声检测,随后再给予CT扫描,依据病理检查结果比较两种检查方式的诊断符合情况.结果 CT诊断的胰腺占位性病变Ⅰ期9例,Ⅱ期8例,Ⅲ期20例,Ⅳ期28例;超声诊断的胰腺占位性病变Ⅰ期14例,Ⅱ期11例,Ⅲ期12例,Ⅳ期28例;病理检查结果胰腺占位性病变Ⅰ期10例,Ⅱ期8例,Ⅲ期20例,Ⅳ期27例.可见CT检查相对于超声检查,与病理检查结果具有更高的一致性.CT检查诊断符合率为96.92%,超声检查诊断符合率为75.38%.CT检查诊断符合率明显高于超声检查(P<0.01).结论 CT扫描对于胰腺占位性病变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胰腺囊肿有真假之分,临床上假性胰腺囊肿较真性胰腺囊肿多见。外伤与急性胰腺炎所引起之胰腺囊肿多为假性胰腺囊肿,囊肿发展迅速,患者往往自己发现上腹肿块而来就诊。以往胰腺囊肿的诊断多依靠于X线,多年来我们采用了超声波检查胰腺囊肿、现将资料较完整又经手术证实了的7例(其中男性4例,女性3例,年令13—31岁)胰腺囊肿的超声检查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胃异位胰腺内镜特征,提高内镜诊断率。方法总结近5年来经电子胃镜结合超声内镜(EUS)及病理确诊的11例胃异位胰腺的临床资料。结果胃异位胰腺无特异临床症状,多因上腹痛行内镜检查发现,好发于胃窦,多见于前壁。胃镜下异位胰腺多为隆起性病变,表面黏膜光滑,形态及大小差异很大,顶端可见导管开口,多单个;超声内镜可见黏膜下层或肌层低回声、等回声或混合回声团。结论内镜检查结合黏膜活检组织和内镜下黏膜组织切除病理检查是诊断胃异位胰腺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超声检查对急性胰腺炎诊断的价值。方法:对我院4年来35例急性胰腺炎超声检查做临床分析。结果:超声显示:①单纯水肿型24例,表现为胰腺增大,颗粒增粗,回声不均匀或呈低回声。单纯胰头、胰体增大10例,弥漫性增大14例。主胰管扩张不明显,胰腺周围无明显积液。胰腺微循环障碍,血流减少。②出血坏死型胰腺炎11例,胰腺轮廓明显增大,表面模糊,内部回声不均或减低,主胰管扩张7例,胰腺周围有积液8例,合并胰腺囊肿3例,伴腹水2例。胰腺微循环明显障碍,血流速度缓慢,有2倒十二指肠下动脉(IPA)血流不明显。结论:超声显像是诊断急性胰腺炎的首选方式,为胰腺炎的疗效和随访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超声检查在急慢性胰腺炎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194例年龄在24~65岁的急慢性胰腺炎患者进行超声检查。结果:超声主要表现为胰腺周围脂肪间隙增厚、胰腺肿大、主胰管扩张、胰腺轮廓不清、腺体内部出现无回声暗区、后方回声增强、胰腺区呈气体反射、假性囊肿形成、腺体内有钙化及结石。结论:超声检查对急慢性胰腺炎的初步诊断及病情随访具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