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作者用三坐标测量仪对70付正常(牙合)青年和20付重度深覆(牙合)青年的牙列石膏模型进行了纵、横(牙合)曲线曲率半径的测量研究。并用下颌运动轨迹描记仪和肌电图仪对部分受试者进行了下颌运动和咀嚼肌肌电活动的定量研究。结果表明:深覆(牙合)患者上颌纵(牙合)曲线的曲率半径增大(即(牙合)曲度减小)或为反纵(牙合)曲线,下颌纵(牙合)曲线的曲率半径减小。其下颌边缘运动时垂直向的位移增大,息止(牙合)间隙减小,颞颌关节弹响的发生率较高,嚼肌和颞肌的SP显著延长,双SP的发生率较高。作者认为深覆(牙合)是不良(牙合)型,容易引起口颌系统功能紊乱。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安氏Ⅱ1青少年髁突运动轨迹特征及相应的颞下颌关节形态特征.方法:选取青少年安氏Ⅱ1及直面型个别正常(牙合)各15例,应用髁突运动轨迹描记仪(CADIAX compact 2 )记录分析髁突运动轨迹特征,并且应用改良颞下颌关节闭口薛氏位X线片测量分析颞下颌关节形态特征.结果:下颌功能运动时,安氏Ⅱ1错(牙合)髁...  相似文献   

3.
为了探讨唇腭裂术后反牙合与颞下颌关节紊乱综合征的关系,通过对29名单侧完全性唇腭裂术后反牙合患者进行临床检查、下颌运动轨迹描记、关节薛氏位X线照像,对该类患者的颞下颌关节状况进行了研究。得出以下结果:①本组患者TMJDS发生率为74.5%;②17.2%的患者出现双侧髁突后移位,34.5%患者为不对称后移位;③本组受检者下颌边缘运动范围均正常。本研究结果提示,在唇腭裂的治疗中应关注颞下颌关节功能状况并予以及早治疗  相似文献   

4.
第三讲 咬合紊乱(牙合)学是以咬合为中心的口颌系统功能和功能紊乱的生理病理学,咬合是通过下颌运动来实现的,而下颌运动又是以神经肌肉为动力,颞下颌关节及其靭带的配合,以(牙合)为程序来完成的。因此咬合、肌肉和关节三者是一个功能整体,是决定下颌运动的重要因素。其中(牙合)因素的变化最大,如乳牙列到恒牙列的更替过程、(牙合)磨  相似文献   

5.
本文说明上下前牙之间的关系是恢复和保持理想咬(牙合)的重要因素。而前牙咬(牙合)又是受髁突边缘运动(Condylar border move-ment)和上下前牙位置关系的影响。决定切导的因素是:①美观,②发音,③髁突边缘运动,④上下前牙位置的关系。每个人都有其独特的边缘运动,该运动是由前牙和神经肌肉系统所控制。如果牙齿有干  相似文献   

6.
颞下颌关节紊乱病(TMD)的病因目前尚未完全阐明,病因主要来自牙合因素、社会心理因素、解剖因素、免疫因素以及关节负荷过重等多个方面。牙合因素作为颞下颌关节紊乱病中的影响因素,在颞下颌关节紊乱病的发生及发展过程中起到了推动性的作用。牙合曲线作为牙合因素中代表因素的一种,在TMD的发病机理中占有重要的地位。牙合、颞下颌关节与咀嚼肌共同构成口颌咀嚼系统的核心,三者相互联系,互相影响。  相似文献   

7.
目的应用三维超声下颌定位技术,观察颞颌关节绞锁应用于(牙合)垫治疗前后髁突运动轨迹的变化。方法对21例单侧颞颌关节绞锁患者使用下颌稳定性(牙合)垫治疗。运用三维超声下颌定位技术观察绞锁性颞颌关节在(牙合)垫治疗前后健患侧髁突运动轨迹在最大开口运动、最大前伸运动和侧方运动中运动范围的变化。结果通过三维超声下颌定位技术可观察到患者髁突运动轨迹表现为双侧的不对称性。患侧关节在(牙合)垫治疗前后运动范围的比较发现,在最大开口运动的矢状位、冠状位、轴位的髁突运动范围增大(P〈0.05);前伸和侧方运动的矢状位、冠状位的髁突运动范围增大(P〈0.05)。结论(牙合)垫治疗后绞锁性颞颌关节健患侧髁突的运动轨迹更加对称,患侧关节运动轨迹的范围增大。三维超声下颌定位技术可作为(牙合)垫治疗颞颌关节绞锁髁突运动轨迹改变有效的观测与评价手段。  相似文献   

8.
牙齿咬合与颞下颌关节紊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牙合)的类型,(牙合)干扰的类型,牙列缺损与缺失,(牙合)接触状态及对颞下颌关节紊乱的矫治方面,对牙咬合与颞下颌关节紊乱的关系进行了评判。认为牙咬合错乱是一致病因素,往往与其他因素相结合才能引发颞下颌关节紊乱。在治疗方面,应首先通过调(牙合)或修复,以使正中关系(牙合)与正中(牙合),正中闭合与正中(牙合)相协调。  相似文献   

9.
颞下颌关节紊乱病病因复杂,多因素致病,其中(牙合)因素与其关系密切.(牙合)干扰可致牙尖交错位时上下牙尖窝接触不广泛、不密合,下颌运动型发生改变;通过破坏颞下颌关节正常的生物力环境,致使髁突发生适应性形态的改变和移位,进而影响关节盘厚度及位置的改变,引起关节疼痛、弹响,诱发颞下颌关节紊乱病.本文就(牙合)干扰对颞下颌关节结构与功能的影响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0.
调(牙合)治疗颞下颌关节疼痛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了解颞下颌关节疼痛患者的(牙合)状况,解除(牙合)干扰.方法通过面弓转移,记录正中关系,上(牙合)架,对18例颞下颌关节疼痛的患者进行了(牙合)干扰分析.结果调(牙合)对颞下颌关节疼痛与(牙合)干扰改善明显,(牙合)干扰的解除可以明显地减轻疼痛.结论调(牙合)是改善颞下颌关节疼痛的一个可行方法.  相似文献   

11.
牙齿重度磨耗对下颌边缘运动轨迹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研究牙齿重度磨耗对下颌边缘运动的影响.方法:采用下颌运动轨迹描记仪记录15例中老年牙齿重度磨耗患者的下颌边缘运动轨迹,并以8例正常(牙合)患者的下颌边缘运动轨迹作为对照.结果:最大张口运动范围与对照组差异无显著性;前伸边缘运动水平位移Ⅰ、Ⅱ型与对照组差异无显著性,Ⅲ型减少;前伸边缘运动垂直位移Ⅰ型、Ⅲ型显著性增加;侧向边缘运动水平位移Ⅰ型小于对照组,Ⅱ、Ⅲ型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别,但有减小趋势;侧向边缘运动垂直位移Ⅰ、Ⅲ型大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结论:牙齿重度磨耗导致异常的下颌边缘运动.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面磨损伴有颞下颌关节症状的病例作面磨损程度、垂直距离、正中位、咀嚼效能、颞下颌关节等方面检查,作出诊断,制定(牙合)重建治疗方案。经(牙合)垫治疗纠正正中(牙合)位偏位,恢复生理的垂直距离使(牙合)与颞下颌关节,咀嚼肌关系协调。观察2—3月待(牙合)位稳定,患者自我感觉良好,再作(牙合)重建修复。病例经随访观察,治疗效果稳定,咀嚼效能提高,临床实践认为(牙合)面磨损牙列缺损的患者垂直距离偏低,正中(牙合)位偏位有颞下颌关节症状者,在牙列缺损修复时必须考虑(牙合)重建治疗方能达到修复目的。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对患有颞下颌关节紊乱病的安氏Ⅱ类2分类患者给予平面导板矫治器进行治疗,分析其临床效果,为正畸临床提供指导意义。 方法 选择2013 年1月到2014年12月在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就诊的安氏Ⅱ类2分类错牙合伴颞下颌关节紊乱病患者20例,用美国Myotronics K7神经肌肉牙医学分析系统记录每位患者带用平面导板矫治器治疗前、后的下颌运动轨迹及髁突震动频率的变化。 结果 ①平面导板矫治器治疗后下颌的最大张口度、前伸、侧方运动与治疗前相比变化不大,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平面导板矫治器治疗后开口型牙合位偏移与治疗前相比结果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平面导板矫治器治疗后颞下颌关节的运动振幅与治疗前相比结果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平面导板矫治器有利于深覆牙合患者打开咬合,改善下颌运动模式,缓解颞下颌关节紊乱病相关症状,为临床治疗提供了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李建霞  邓锋  宋锦璘 《北京口腔医学》2007,15(2):116-117,120
髁突运动轨迹描记仪(CADIAX)是一种记录髁突运动轨迹的描记装置,在口腔正畸临床和科研工作中,髁突运动轨迹对于正常(牙合)、各类错(牙合)以及颞下颌关节紊乱病的诊断分析及疗效评定具有参考价值,本文对其在正畸学中的应用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5.
目的 通过MRI观察安氏Ⅲ类错(牙合)畸形患者翼外肌结构,探讨Ⅲ类错(牙合)畸形导致颞下颌关节紊乱病的潜在危险性.方法利用MRI对24例安氏Ⅲ类错(牙合)畸形患者(Ⅲ类错(牙合)组)和10名健康对照者(健康对照组)进行翼外肌成像研究.观察两组翼外肌病理结构及Ⅲ类错(牙合)组病理结构与颞下颌关节紊乱病体征的关系.结果Ⅲ类错(牙合)组翼外肌存在肌肉肥大、挛缩和萎缩等病理改变(36侧),并与健康对照组翼外肌病理改变(2侧)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安氏Ⅲ类错(牙合)畸形患者有翼外肌的病理改变,但多不伴颞下颌关节紊乱病的临床症状.结论安氏Ⅲ类错(牙合)畸形比正常(牙合)可更多地引起翼外肌的病理改变,有发生颞下颌关节紊乱病的潜在危险.  相似文献   

16.
错[牙合]畸形与颞下颌关节紊乱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颞下颌关节紊乱病(Temporomandibulardisorder,TMD),是口腔临床的一种常见病。一般认为 TMD 是多因素致病的,其中(牙合)因素是较为公认的易感因素及促发因素。在这些对颞下颌关节造成影响的(牙合)因素中错(牙合)畸形占据有重要的位置。自上个世纪六十年代起,不少学者就已经开始致力于 TMD 及错(牙合)畸形之间关系的研究,其中包括临  相似文献   

17.
错(牙合)患者的颅面形态受发育过程中多种致畸因素的影响.颞下颌关节内部形态结构的变化可能通过影响髁突而影响下颌骨的生长发育,从而与下颌骨形态和骨面型具有一定相关性.因此,我们以健康人正常(牙合)为研究对象,了解颞下颌关节形态在颅颌发育过程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垂直距离减小和下颌后移对颞下颌关节的创伤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咬合因素作为颞下颌关节紊乱(TMD)发病的重要因素,目前其致病机理仍不是十分清楚.研究咬合因素对颞下颌关节的创伤过程,将有助于我们对其诊断和治疗.方法将临床上收集的,明确有不良咬合因素的颞下颌关节紊乱的病例共49例,根据其不同的咬合因素归类并临床分期,然后作统计学分析,同时解剖测量分析7具尸体颞颌关节盘和髁状突的前后斜面.结果病理性的(牙合)垂直距离减小对TMD发病的影响最大,病理性的(牙合)垂直距离减小和病理性下颌后移(牙合)关系之间无显著性的差异.结论不良咬合关系通过改变颞颌关节正常的受力方式,使颞颌关节长期处于微创伤运动中,而产生关节结构间的紊乱,并反过来加重关节组织的损伤过程.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RW-splint治疗错牙合畸形伴颞下颌关节病患者后临床症状的变化。方法采用Fricton颞下颌关节紊乱指数对13例错牙合畸形伴颞下颌关节紊乱病患者RW-splint治疗前、后的临床症状进行定量分析。结果与治疗前相比,13例患者治疗后下颌运动分、关节杂音分、功能障碍指数、肌肉压痛指数、颞下颌关节指数均减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关节压诊分减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RW-splint治疗能有效改善颞下颌关节紊乱病患者临床症状,改善程度从大到小依次是:疼痛、下颌运动、弹响。  相似文献   

20.
目的 研究伴有内倾性深覆(牙合)的颞下颌关节紊乱病患者正畸治疗前后症状的变化,探讨内倾性深覆(牙合)与颞下颌关节紊乱病的相关性.方法 伴内倾性深覆(牙合)的颞下颌关节紊乱病患者40例,定量计算每例患者正畸治疗前后的Fricton颞下颌关节紊乱指数(craniomandibular index,CMI),比较其治疗前后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