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 用改良分子信标-荧光PCR检测法和传统方法对引起食源性疾病(食物中毒)的致病菌进行检测,为突发事件现场调查处理及患者的治疗及时准确提供信息和依据. 方法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T4789-2003<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和广东卫生防疫1990年增刊<病原微生物学检验常规>[1]和自行设计研究的改良分子信标-荧光PCR等检测方法进行. 结果 在某大学实验餐厅采集了3名厨房熟食间工作人员的肛拭子及手拭子均未检出可疑致病菌,在实验餐厅厨工10份和餐厅工作人员32份及食物中毒患者28份肛拭子中,检出鸭沙门菌29份(其中学生9份,实验餐厅厨工3份,实验餐厅工作人员17份),检出率为41.43%,23份可疑食品和7份剩余食品及10份生产加工场所环境涂抹拭子中,在1份剩余食品(烧鸭)检出鸭沙门菌. 结论 改良分子信标-荧光PCR检测法能快速准确的为传统方法提供检测方向信息,为现场疫情处理措施提供初步依据.  相似文献   

2.
目的调查一起食物中毒的发生原因。方法据GB4789《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方法检验标本。结果从3份患者肛拭子和4份剩余食物中检出韦太夫雷登沙门菌。结论据流行病学调查、患者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测结果,依据《食物中毒诊断及技术处理总则》,确认为一起由韦太夫雷登沙门菌引起的食物中毒事件。  相似文献   

3.
目的调查一起群体性学生食物中毒原因,为控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提供诊断依据。方法依据GB 4789-2010《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及《食品卫生微生物检验标准手册》,对采集到的样品进行检测。结果共采集9份病例大便样品、3份呕吐物、18份血样、2份从业人员肛拭样品,1份三明治、2份面包、1份鸡蛋、1份火腿、1份肉松。在9份病人大便及1份三明治中检出肠炎沙门菌。结论本次食物中毒是由肠炎沙门菌污染食物三明治引起;食物中毒检测应选择最容易检出相关结果的样品如病人粪便和剩余食品重点检测。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濮阳县发生的一起食物中毒的病原菌进行实验室检验,以协助临床医生治疗和进行卫生学评价。方法按照GB 4 7 8 9.4-2 0 1 0《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沙门氏菌检验》的方法对3份粪便和1 5种食物进行致病菌检验。结果 3例食物中毒患者的3份粪便中2例检出肠炎沙门菌,1 5种食物中1份猪肘检出肠炎沙门菌。结论食物与粪便均检出同种沙门菌,本起食物中毒是由肠炎沙门菌引起的。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食物中毒的原因。方法采集2007年9月顺德区一起食物中毒中患者肛拭10份、剩余食物7份、砧板拭子1份以及厨房桌面拭子2份共20份样本,按照GB/T4789-200《3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方法进行检测。结果患者肛拭7份、剩余食物3份检出侵袭性大肠埃希菌O29:K?,同时又在3份患者肛拭中检出沙门菌。结论该次食物中毒主要是由侵袭性大肠埃希菌O29:K?污染引起的。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一起沙门菌引起的食物中毒进行病原菌检测及溯源分型分析。方法常规分离沙门菌,对分离到的肠炎沙门菌进行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分子分型。结果 14名食物中毒学生标本检出肠炎沙门菌4株;57名食堂工作人员肛拭标本检出肠炎沙门菌6株、纽波特沙门菌1株;9份冷冻预包装食品中检出肠炎沙门菌1株。对11株肠炎沙门菌进行脉冲场凝胶电泳分型,学生、食堂工作人员检出的10株菌株PFGE条带完全一致,与1份冷冻预包装食品中检出的肠炎沙门菌的PFGE聚类分析的同源性为86%。结论这起食物中毒是由肠炎沙门菌引起,通过PFGE分型分析,本次食物中毒与预包装食品肠炎沙门菌污染无关联。PFGE可有效应用于食物中毒溯源分析及分子流行病学研究。  相似文献   

7.
目的 对一起食物中毒事件进行病原学分析和流行病学调查,探讨其中毒原因、传染源及传播途径。方法 通过现场流行病学调查对数据资料进行Fisher确切概率检验,对患者肛拭子、剩余食品、原材料等28份样品进行实时荧光PCR检测及分离培养;对分离菌株进行生化鉴定和血清分型,用改良K-B法进行药敏试验,应用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分型技术进行同源性分析。 结果 从可疑食品蛋糕和6个患者中共分离到7株肠炎沙门菌,生物学性状、血清型和药敏试验结果一致, PFGE条带聚类分析显示所有菌株属同一克隆株。结论 这是一起肠炎沙门菌污染引起的食物中毒事件。食品卫生监督部门应加强网购食品卫生管理,减少食物中毒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同一酒店先后发生的两起食物中毒事件进行病原学检测及溯源分析,明确此次食物中毒事件的传染源和传播途径。方法根据GB 4789—2010对采集的102份样品进行分离培养、生化鉴定和血清学分型,运用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对分离鉴定符合的沙门菌进行分子分型,用Bio Numerics软件对图谱进行聚类分析。结果从两起食物中毒事件患者的肛拭子中分离出8株肠炎沙门菌,从厨师肛拭子中分离出2株肠炎沙门菌。对此10株肠炎沙门菌进行API细菌鉴定,结果显示这10株肠炎沙门菌的生化特征均一致,进一步的PFGE实验结果显示分子分型条带完全一致。结论这两起接连发生的食物中毒事件是由同一肠炎沙门菌引起的,通过PFGE分型技术可以直观的判断所分离沙门菌的亲缘关系,为现场流行病学调查和溯源分析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一起引起食物中毒的可疑病原菌进行相关的实验室检测。方法在流行病学调查基础上,按照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中沙门菌检验开展实验室细菌分离和病原学鉴定。结果对4份患者肛拭,2份食品用工具进行细菌分离、生化试验与血清学诊断,其中2份患者肛拭,1份食品用工具检出阿贡纳沙门菌。结论根据实验室检验结果,证实这是一起由阿贡纳沙门菌引起的食物中毒暴发事件。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一起细菌性食物中毒的原因,为食物中毒的处理提供依据。方法按照《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进行操作。结果通过对3份食品、半成品留样、2份患者肛拭子、5份工具、容器棉拭子共计10份样品的肠道致病菌的检验,在2份肛拭子和1份案板的棉拭子中检出了副溶血性弧菌,经生化分型鉴定为同一生化型,神奈川实验阳性。所有样品均未检测出其它致病菌。结论病原学结果证实本起食物中毒是由摄入了受副溶血性弧菌污染的食物而引起。加强对餐饮行业及从业人员的卫生监督和培训,是减少类似食物中毒事件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目的]对我市某排档发生的一起细菌性食物中毒进行病原菌检测,为食物中毒调查和应急处理提供依据.[方法]参照GB/T4789-2008<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和WS271-2007<感染性腹泻诊断标准>,对16份样品进行病原菌检测.[结果]16份样品中5份检出肠炎沙门菌.[结论]本次食物中毒是由肠炎沙门菌引起,食品卫生监督部门应加强食品卫生管理和宣传教育,以减少食物中毒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目的快速查找食物中毒原因,为食物中毒处理提供依据。方法依照GB4789.4-2010、GBfr4789.6-2008、霍乱防治手册(第五版)分别对14名患者的大便、肛拭,16份剩余食物样品进行致病菌检测。结果从1份食品标本中和2份粪便8份肛拭子中检出肠炎沙门氏菌。结论根据流行病学调查及实验室检测分析,本次食物中毒为肠炎沙门氏菌污染食物而引起的细菌性食物中毒。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对一起私立幼儿园由肠炎沙门菌引起的食物中毒事件进行病原学检验,快速准确查明原因,为食物中毒处理提供技术支持。方法参照GB4789-2010等标准方法进行病原菌的分离培养,对检出菌进行血清学分型鉴定。结果在3名患儿的粪便、2份留样食品(黄金蛋炒饭和凉拌洋白菜)及鲜鸡蛋外壳中检出肠炎沙门菌。结论根据现场流行病学调查以及病原学检测结果证实这是一起由肠炎沙门菌引起的食物中毒。加强食品卫生监督与管理,控制食物污染源,全面开展食品安全知识的宣传,提高自我保护意识是预防沙门菌食物中毒的关键环节。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对一起食物中毒事件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和病原学检测,为中毒事件处置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依据食品微生物学检验相关标准,用荧光定量PCR检测法对可疑样品进行检测。结果共采集并检测样品18份,部分样品检测出布利丹沙门菌(肛拭子7份、三明治1份、加工原料沙拉酱1份)。结论根据实验室检测结果,结合现场流行病学调查和临床表现,判断是一起由布利丹沙门菌污染食品引起的食物中毒事件。应进一步加强食品安全监管,保障食品安全。  相似文献   

15.
多重实时PCR快速同时检测沙门菌和志贺菌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建立改良分子信标,多重实时PCR同时检测沙门菌和志贺菌的快速方法,应用于食源性致病菌的快速诊断。方法 根据GenBank公布的沙门菌侵袭性基因invA和ssaR基因,分别设计一对引物和改良分子信标探针,用同色荧光标记,用于同体系检测沙门菌。志贺菌根据ipaH基因的保守序列,设计引物和改良分子信标探针,加入沙门菌检测体系中,建立三重实时PCR一改良分子信标检测体系,应用于同时对沙门菌、志贺菌食物中毒的快速诊断和门诊肠道致病菌的检测。结果 改良分子信标一多重实时PCR反应体系DNA灵敏度为69~93fg/μl。菌液灵敏度为32~64CFU/ml或1~2CFu/PCR反应体系,无交叉反应。该反应体系同时检测134株沙门菌和67株志贺菌,均出现特异的荧光信号,两种细菌检测互不干扰。对细菌性食物中毒样本等共1100份同时进行沙门菌和志贺菌检测,569份沙门菌实时PCR阳性,其中551份沙门菌培养阳性;42份志贺菌实时PCR阳性,其中41份志贺菌培养阳性。从样品处理到检测结果仅需时间2h至1d。结论 改良分子信标-多重实时PCR检测体系快速、灵敏度高,特异性强,可用于沙门菌和志贺菌食物中毒的快速诊断,伤寒、痢疾等肠道传染病的初筛及预防医学门诊的健康人群体检,为食源性疾病的分子流行病学调查提供新的检测手段。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对引起2022年夏季绍兴市某区一起食物中毒事件的沙门菌进行血清型、耐药表型及分子分型分析,研究分析其相关性。方法 使用玻片凝集法对6株沙门菌进行血清分型;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测定分离株对14种抗生素的耐药性;采用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法对分离株进行分子分型和同源性分析,并与数据库中其他沙门菌比较。结果 6份患者肛拭子样本中检出1株阿贡纳沙门菌,7份从业人员肛拭子样本中检出2株阿贡纳沙门菌、1株婴儿沙门菌及1株阿姆德尼斯沙门菌,7份餐馆环境涂抹样本中检出1株阿贡纳沙门菌。对6株沙门菌进行脉冲场凝胶电泳分型,患者肛拭子样本、从业人员肛拭子样本、环境涂抹样本检出的3株阿贡纳沙门菌PFGE条带完全一致。6株分离菌株耐药谱相同。在绍兴市沙门菌PFGE数据库中未发现相同带型的菌株。结论 该事件是绍兴市首起由阿贡纳沙门菌感染引起的食物中毒事件,PFGE分型揭示分离株之间的相关性,为事件的分析和溯源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7.
目的:通过分析1998-2003年广州市发生的108起细菌性食物中毒的病原菌种类特征和分布规律,探讨食品污染的关键环节,为制定食物中毒的预防和控制措施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国家标准的食源性致病菌检测方法及WS/T9-1996规定的检验方法进行检测。结果:108起细菌性食物中毒检测样本数总计14848份,食物中毒病原菌检出数为5451份,总检出率为36.71%;副溶血性弧菌,检出数为2303,检出率为15.51%,排在第一位;其次是变形杆菌检出数为1429份,检出率为9.62%;沙门菌,检出数为1138,检出率为7.66%,排在第三位。结论:食物中毒病原菌分布以副溶血弧菌为主,其次是变形杆菌,第三位检出沙门菌的菌型以肠炎沙门菌为主,其次是鼠伤寒沙门菌。  相似文献   

18.
目的调查一起食物中毒事件,追查可疑食物和污染环节,为类似事件的处置提供参考。方法通过现场流行病学和卫生学调查,采集剩余食物和病人肛拭子标本16份进行实验室检测,分析引起中毒的可疑食物。结果该事件共发病42例,罹患率32.3%(42/130),潜伏期平均14.5h;患者主要表现为腹泻腹痛,伴发热、恶心、呕吐和乏力等,经补液抗菌等治疗均康复出院。实验室检测结果:从7份食物和3份肛拭子标本中检出肠炎沙门菌(其中盐水鸭的菌落最显著)。相关食品的病例对照研究表明,盐水鸭(OR=5.64)、卤味拼盘(OR=5.00)和蒸猪脚包(OR=6.69)是中毒可疑食品。结论根据流行病学调查、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测结果综合分析,判定该事件是一起肠炎沙门菌食物中毒;应加大食品安全监管力度,保障食品安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查明一起食物中毒事件发生的原因。方法根据国家有关标准,对采集的肛拭子标本6份进行沙门菌、志贺菌、变形杆菌、副溶血弧菌、霍乱弧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蜡样芽胞杆菌检测。结果在6份标本中确认3份检出肠炎沙门菌。根据病人临床表现,结合流行病学调查和实验室检测结果,判定本起食物中毒由肠炎沙门菌引起。结论调查食物中毒事件发生原因时,快速识别事件的发生和标本的早期采集是关键。  相似文献   

20.
目的:用两种方法鉴定引起一次食物中毒的食源性致病菌并探索检测技术。方法:参照GB/T4789.31-2003《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GB 4789.4-2010《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GB 4789.10-2010《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WS 271-2007《感染性腹泻诊断标准》、荧光定量PCR试剂盒说明书、PetrfilmTM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 ExpressCount,S1X)测试片使用说明书进行鉴定。结果:从1份菜板样品和2份病人呕吐物、1份病人粪便中检出金黄色葡萄球菌,葡萄球菌肠毒素试验阳性;从4份病人粪便样品中检出了肠炎沙门菌。结论:这起食物中毒是由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肠炎沙门菌混合感染引起,快速鉴定结合常规鉴定更有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