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系统评价托拉塞米和呋塞米治疗脑水肿的有效性。方法检索1989年至2013年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Cochrane、Pub Med、EBSCO等收集托拉塞米和呋塞米治疗脑水肿的随机对照试验,按纳入和排除标准提取资料,交叉核对并进行方法学质量评估,使用Rev Man 5.2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9项研究,包含674例脑水肿患者,其中托拉塞米组337例,呋塞米组337例。Meta分析显示托拉塞米治疗脑水肿的疗效(优势比为0.6,95%可信区间为2.22~6.17;P〈0.00001)和降低颅内压的效果均明显优于呋塞米(P〈0.01);而且,托拉塞米组用药后电解质紊乱发生率明显低于呋塞米组(优势比为0.6,95%可信区间为0.38~0.96;P=0.03)。结论托拉塞米降低颅内压和治疗脑水肿优于呋塞米,出现电解质紊乱概率率更小。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实施过度通气与呋塞米持续静滴联合治疗小儿感染性脑水肿的临床疗效。方法感染性脑水肿患儿12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2组,对照组联合使用地塞米松与甘露醇治疗,观察组联合使用过度通气与呋塞米持续静滴治疗,观察2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后遗症率与病死率则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联合应用过度通气与呋塞米持续静滴治疗小儿感染性脑水肿,能有效减少后遗症,降低患儿致死率,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及分析高血压脑出血病患者发生迟发性水肿和甘露醇应用之间的关系。方法纳入8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根据其脱水治疗药物不同分为实验组及对照组,实验组应用甘露醇脱水,对照组应用呋塞米联合甘油果糖脱水。结果经过治疗后发现实验组患者发生迟发性脑水肿明显重于对照组,2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长期大量应用甘露醇脱水可能会引发严重的迟发性脑水肿。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过度通气与呋塞米持续静滴联合治疗小儿感染性脑水肿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268例感染性脑水肿患儿,数字抽取分成研究组与对照组,对照组应用甘露醇联合地塞米松静滴治疗,研究组予以呼吸机过度通气联合呋塞米持续静滴治疗,分析2组临床治疗效果及后遗症情况。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86.6%,对照组为6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病死率7.5%,低于对照组的19.4%,研究组后遗症发生率10.4%,低于对照组的23.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过度通气与呋塞米持续静滴联合治疗小儿感染性脑水肿效果明显,减少患儿病死率及后遗症发生率,安全性高,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吡拉西坦联合甘露醇治疗脑出血后脑水肿的临床效果。方法脑出血后脑水肿患者76例随机分成2组,对照组38例予甘露醇治疗,研究组38例予吡拉西坦联合甘露醇治疗,比较2组临床症状、神经功能与生活能力改善情况。结果研究组治疗20d脑水肿体积(8.96±2.69)mL,颅内压(138.26±27.58)mmH2O,对照组分别为(12.17±3.84)mL、(174.59±26.13)mmH2O,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神经肽Y水平与NDS评分显著降低,24h出入量与BI评分明显上升,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吡拉西坦联合甘露醇治疗脑出血后脑水肿,能够降低颅内压、改善脑水肿与保护脑细胞,且对肾功能影响小。  相似文献   

6.
脑出血后迟发性脑水肿与甘露醇治疗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分析和探讨高血压性脑出血后迟发性脑水肿与甘露醇的关系.方法 对我院收治的56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随机分成混合组和甘露醇组,混合组给予甘油果糖和呋塞米,甘露醇组给予20%甘露醇治疗15天.结果 治疗后甘露醇组的迟发性脑水肿明显重于混合组,有显著统计学差异性(P<0.05).结论 高血压性脑出血后迟发性水肿的发生可能与脑出血后甘露醇的大量、长时程应用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白蛋白联合呋塞米治疗颅脑损伤致颅内压增高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2年6月至2014年9月收治颅脑损伤患者128例,采用白蛋白联合呋塞米降低颅内压治疗68例(观察组),采用甘露醇联合呋塞米降低颅内压治疗60例(对照组)。结果 两种治疗方法均能明显降低颅内压(P<0.05),观察组颅内压降低幅度[(145±33)mmH2O]与对照组[(139±32)mmH2O]无统计学差异(P>0.05)。虽然观察组起效时间[(16.1±4.9)min]较对照组[(11.0±3.2)min]明显延长(P<0.05),但是其药效持续时间较对照组明显增加(P<0.05)。观察组一过性血尿素氮升高发生率(58.8%,40/68)明显高于对照组组(33.3%,20/60;P<0.05),但是其血钠或血钾紊乱发生率(29.4%,20/68)明显低于对照组(58.3 %,35/60;P<0.05)。结论 白蛋白联合呋塞米及甘露醇联合呋塞米均有明显的降低颅内压作用,但前者降低颅内压的持续时间较长,临床可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参考应用。  相似文献   

8.
吡拉西坦对高血压脑出血术后患者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吡拉西坦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术后高颅内压及神经功能恢复的治疗效果。方法将146例高血压脑出血术后患者分为吡拉西坦治疗组(治疗组)和甘露醇治疗组(对照组),观察治疗早期患者的意识恢复情况、颅内压变化、脑水肿程度;应用巴氏指数(BI)和简明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评价两组患者远期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和认知功能。结果两组降低颅内压的效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1周内的意识清醒率、脑水肿的程度、3个月后BI及MMSE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吡拉西坦具有与甘露醇相似的降低颅内压的作用,并能促进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术后神经功能的恢复,改善认知功能障碍,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使用颅内压监测仪持续观察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颅内压变化的意义。方法随机选取2014-04—2015-04在我院进行治疗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62例,利用随机数表法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31例,入院后2组均行常规基础治疗,包括营养神经、预防感染、维持水盐代谢平衡等。对照组常规使用甘露醇,实验组依据颅内压监测仪观察数值变化及时调整甘露醇用量及治疗方案。治疗结束后比较2组甘露醇使用量、电解质紊乱发生率、肾功能损害率、肺部感染及脑出血复发率以及血压控制情况。结果实验组甘露醇使用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电解质紊乱发生率、肾功能损害率、肺部感染及脑出血复发率均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能较好控制血压。结论持续颅内压监测能够指导临床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脱水降压剂的使用,降低并发症的发生,改善预后,对生化指标的稳定有较为肯定的意义,且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地塞米松合并甘露醇治疗对急性重症脑血管病脑保护作用的效果。方法选取商丘市中医院2013-04—2014-07住院接受治疗的重症脑血管病患者中112例作为研究对象,经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57例和对照组55例。对照组采用甘露醇进行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地塞米松联合治疗,比较2组颅内压、GCS评分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和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颅内压恢复正常均在第3~4天,对照组均在第5~6天,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观察组GCS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症脑血管病患者采用地塞米松联合甘露醇治疗,能够有效提高GCS评分,改善其症状,加快临床恢复,提高预后效果,值得应用。  相似文献   

11.
甘油果糖联合甘露醇治疗脑出血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目的观察甘油果糖联合甘露醇治疗脑出血的临床疗效及肾功能损害。方法对98例脑出血患者随机分成2组,治疗组48例,应用甘油果糖联合甘露醇降颅内压;对照组50例,应用甘露醇降颅内压进行比较,观察其疗效、控制脑水肿有效率及肾功能损害。结果治疗组疗效及控制脑水肿有效率优于对照组(P<0.01),且治疗组所致肾功能损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显示甘油果糖联合甘露醇治疗急性脑出血,两者相辅相成,可更好控制脑水肿,抢救生命,改善愈后,并减少肾功能损害。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乌司他丁联合醒脑静对急性脑出血患者脑保护的作用及预后效果。方法选取2014-02-2015-07我院收治的124例急性脑出血患者,根据患者就诊编号分为2组,每组62例。单号纳入对照组,实施乌司他丁治疗;双号纳入观察组,接受乌司他丁联合醒脑静治疗。于治疗前后观察2组患者颅内脑水肿面积及NDS评分,并评估2组临床疗效及预后。结果治疗7d、14d后,观察组患者脑水肿面积、NDS评分较对照组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14d后临床总疗效为90.32%,较对照组的66.13%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较对照组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2个月,观察组病死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脑出血患者给予乌司他丁联合醒脑静治疗,可有效保护脑组织,改善神经缺损程度,且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3.
银杏叶提取物(GBE)治疗高血压脑出血周围水肿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银杏叶提取物(GBE)对高血压脑出血引起的脑水肿的治疗作用。方法高血压脑出血患者68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使用甘露醇、呋塞米常规脱水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在出血后48h起给予GBE20mL静滴,连续14d,治疗第3天、7天、14天行头颅CT检查,测量脑血肿体积、脑水肿体积并计算水肿指数。结果治疗组脑水肿体积较对照组显著减小,水肿指数显著降低,同时脑血肿无增大。结论 GBE对减轻高血压脑出血周围水肿有治疗效果,且急性期使用安全。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对使用头部亚低温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临床效果进行观察和分析。方法选取2015-06—2016-06收治的6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法的差别将患者分成采取常规治疗的对照组30例和采取头部亚低温治疗的观察组30例,分析2组治疗的效果。结果治疗前,2组颅内压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观察组颅内压降低程度较对照组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13.99%,明显低于对照组33.33%,2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2组GCS评分差别不大,治疗后观察组提高幅度更大;治疗前,2组NIHSS评分差异不大,治疗后观察组降低幅度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治疗后半年的ADL对比发现,观察组总有效率92.7%,优于对照组76.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头部亚低温治疗高血压脑出血能够有效降低患者的颅内压,并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因此该治疗方式适合作为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治疗的优选方案,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持续颅内压监测在高血压脑出血手术时机及甘露醇用量调控中的应用。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62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31例。2组均频率性予以甘露醇(脱水药物)。研究组于持续颅内压监测下调整血压值及甘露醇应用频率;对照组依据患者瞳孔变化、影像学检查及意识形态调整血压值及甘露醇应用频率。随访半年,观察统计2组神经功能恢复情况、手术介入时间及甘露醇减量时间。结果研究组手术介入时间及甘露醇减量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GOS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予以持续颅内压监测,可及时、准确指导患者手术时机,调控甘露醇用量,在临床治疗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标准外伤去大骨瓣减压术治疗急性硬膜下血肿的预后分析。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急性硬脑膜下血肿患者87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方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37例行常规骨瓣开颅术治疗,观察组50例行标准外伤去大骨瓣减压术治疗,记录2组术后1d、3d、7d颅内压的变化情况,术后6个月采用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评估2组预后,比较2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恢复良好率为46.0%显著高于对照组13.5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迟发性脑水肿、急性脑膨出发生率为8.0%、0.0%显著低于对照组29.73%、13.5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术后3d、7d颅内压均显著下降,与术前1d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1d、3d、7d颅内压分别为(22.63+±5.96)mmHg、(18.77±4.05)mmHg、(14.93±3.08)mmHg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标准外伤去大骨瓣减压术治疗急性硬膜下血肿,可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有创颅内压监测对颅脑手术后甘露醇合理应用的指导意义。方法将8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有创颅内压监测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有创颅内压监测组根据颅内压调整甘露醇用量,对照组根据临床经验应用甘露醇。结果有创颅内压监测组甘露醇的应用时间及用量均低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也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有创颅内压监测能指导甘露醇的合理应用,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白蛋白联合呋塞米对脑出血患者炎症反应和预后的影响。方法 166例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2组,A组(对照组)进行常规生命体征监测、脏器功能支持、脱水降颅压等治疗,B组(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应用白蛋白注射液10g静滴,2次/d,并在使用白蛋白后静脉推注呋塞米20mg,连续应用10d。观察14d内血乳酸、C反应蛋白(CRP)浓度和病死率。结果 A组患者血乳酸、CRP浓度和病死率均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出血患者应用白蛋白联合呋塞米治疗可减轻炎症反应,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分段式不同阈值颅内压控制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治疗中的意义。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我院2013-05—2015-05收治的121例重型颅脑损伤住院患者进行分组,对照组60例给予单一阈值控制颅内压;观察组61例给予分段式不同阈值控制颅内压;采用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并发症发生率、甘露醇平均使用量和ICU平均住院时间评价2组的治疗情况。结果观察组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预后良好率85.24%,对照组预后良好率66.67%,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甘露醇平均使用量和ICU平均住院时间均明显少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分段式不同阈值颅内压控制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治疗中,可有效控制颅内压,改善患者预后,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及ICU住院时间,疗效更确切,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持续颅内压监测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将我院于2009-07—2013-02收治的62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1例,对照组给予常规的治疗和监测,实验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通过持续有创颅内压监测,调整治疗方案,观察患者的治疗效果、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和脱水药物的用量情况。结果实验组患者的预后明显优于对照组,且甘露醇的总平均用量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实验组患者的电解质紊乱和肾功能损伤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持续有创颅内压监测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能够减少不良反应发生率和脱水药物的用量,且能更好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