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68 毫秒
1.
目的总结北京市兴寿社区年龄>65岁高血压患者并发神经症状的危险因素,以指导临床治疗。方法将社区内年龄>65岁的351例高血压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对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计算并发神经症状患者的发生率,同时分析导致患者并发神经症状的危险因素。结果所有患者中,并发神经症状者166例,发生率为47.29%。同时经单因素分析及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盐饮食、缺乏运动、糖尿病、吸烟、高脂血症为导致患者并发神经症状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北京市兴寿社区65岁以上高血压患者并发神经症状发生率较高,且多种因素均为导致并发神经症状的危险因素,临床可通过控制危险因素以降低神经症状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脑梗死复发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收集2012-06—2015-12成都市第六人民医院复发脑梗死患者105例,并收集同期初发脑梗死患者105例。记录患者性别、年龄、高血压、血压控制情况、糖尿病、高脂血症、房颤、吸烟史、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卒中家族史的相关危险因素。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方法分析复发性脑梗死的独立相关因素。结果高血压、血压控制不良、糖尿病、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血压、血压控制不良、糖尿病、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是复发性脑梗死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二次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二级预防危险因素控制及抗栓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2-03—2015-03收治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308例,对其中62例二次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提出控制策略,并进一步提高抗栓治疗的依从性。结果二次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危险因素包括高血压、糖尿病、房颤和总胆固醇;控制高血压、糖尿病,治疗房颤,干预总胆固醇水平,同时加强抗栓药物的治疗效果。患者治疗前后NIHSS及改良Rankin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注意控制高血压、糖尿病、房颤和总胆固醇,可有效避免二次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生,同时采取合理方案抗栓治疗,建议联用阿司匹林,可明显促使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治疗效果的提升。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缺血性脑卒中危险人群的一级预防现状,分析影响治疗依从性的因素。方法从2013-03—09于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参加缺血性脑卒中危险因素筛查的患者中筛选出危险人群,收集其临床特征,调查慢病的知晓、治疗、控制情况,并于登记后第3个月、第6个月进行随访;观察治疗的依从情况,使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进行分析。结果本调查共入组615例缺血性脑卒中危险人群,其高血压病的知晓率为66.5%,治疗率为53.2%,控制率为19.9%;糖尿病的知晓率为44.8%,治疗率为38.4%,控制率为17.4%;血脂异常的知晓率为58.2%,治疗率为25.5%,控制率为11.0%。3个月随访时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的治疗依从率分别为75.8%、72.0%、19.8%;6个月时分别为68.6%、56.0%、12.0%。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高龄(OR=1.974,P=0.045)、医保(OR=1.973,P=0.047)与高血压治疗依从性好相关;高龄(OR=4.573,P=0.012)与糖尿病治疗依从性好相关;高龄(OR=3.094,P=0.025)、居住于城市(OR=2.982,P=0.042)与血脂异常治疗依从性好相关。结论缺血性脑卒中危险人群一级预防的现状仍不理想,尤以血脂异常的治疗和依从性最差。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社区综合心理干预对老年人高血压的干预效果。方法将45例(综合组)经过社区心理干预的老年人高血压患者和45例(单纯组)单纯药物治疗的老年人进行对照,观察两组患者的血压及高血压病相关危险因素的变化。结果治疗后综合组血压及高血压病相关危险因素较单纯组明显降低(P〈0.05)。结论社区综合心理干预对老年高血压患者的病情控制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和便捷性、连续性、协调性特点。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二级预防现状,并对其再发脑卒中危险因素及干预对策进行分析,以降低再发脑卒中的发生率。方法对2012-06—2013-06收治的278例脑卒中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再发性脑卒中61例为观察组,未再发性脑卒中217例为对照组,采用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分析其再发脑卒中的危险因素及干预对策。结果脑卒中患者再次发生脑卒中的发病率为24.10%(67/278),相关危险因素方面,2型糖尿病病史和高血压患病率较高,均为85.61%,控制率较低,分别为49.58%、49.16%,超重肥胖和总胆固醇水平异常的阳性率也较高,控制率也较低;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发生脑卒中有统计学意义的相关危险因素包括高血压、2型糖尿病、房颤病史、总胆固醇水平异常等相关因素;本研究中多因素分析进一步表明,再发缺血性脑卒中的独立相关危险因素是总胆固醇异常(OR=3.472)、2型糖尿病血糖未控制(OR=2.237),高血压未控制(OR=2.851)和房颤病史(OR=1.945)等。结论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在2型糖尿病和高血压控制率低,总胆固醇升高和超重肥胖发生率较高,总胆固醇水平升高、房颤病史及血糖、血压控制欠佳与脑卒中再发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进展性脑梗死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分析56例进展性脑梗死患者的血压、血脂、血糖、颈动脉硬化斑块情况及病变的严重程度。结果56例进展性脑梗死并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颈部动脉硬化斑块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进展性脑梗死与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颈部动脉斑块密切相关,在脑梗死的治疗中应积极防治相关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颈内动脉分叉处狭窄支架置入术(CAS)后支架内再狭窄的发生情况及相关因素,为临床预防CAS术后支架内再狭窄提供参考。方法分析行颈内动脉分叉处狭窄支架置入术的174例患者的病例资料,按原始治疗部位复发狭窄程度>50%为再狭窄,将病例分成再狭窄组(13例)和无再狭窄组(161例)。分析两组患者的性别、血压、高脂血症、血糖、是否吸烟、术后抗聚抗凝药物应用依从性与再狭窄的关系;t检验分析年龄、术前狭窄程度与再狭窄的关系。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高龄、高血压、高血糖、高脂血症、吸烟、术后抗聚抗凝药物应用依从性差、术前狭窄率高、多个危险因素是CAS后支架内再狭窄的影响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吸烟、高血压、高血糖、高脂血症是CAS后支架内再狭窄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吸烟、高血压、高血糖、高脂血症是颈内动脉狭窄支架术后再狭窄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肱动脉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FMD)与脑梗死危险因素中高血压、糖尿病及高脂血症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急性脑梗死患者40例,健康对照组11例,将急性脑梗死患者中单一危险因素者归列为单危险因素脑梗死组,2~3个危险因素者归列为多危险因素脑梗死组,均行肱动脉内皮功能检测。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将FMD作为因变量,高血压、糖尿病及高脂血症作为自变量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脑梗死组FMD较对照组显著降低,多危险因素脑梗死组FMD较单危险因素脑梗死组显著降低。高血压和糖尿病与FMD存在线性回归关系。结论高血压、糖尿病及高脂血症等脑梗死危险因素越多,FMD降低越显著,其中以高血压病与FMD的改变关系最密切,其次为糖尿病。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强化性综合护理干预对老年高血压合并脑梗死患者健康行为及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76例老年高血压合并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及护理情况,其中36例患者采取常规治疗及护理干预,简称常规护理组,40例患者采取强化性综合护理干预措施,简称强化护理组。强化护理组措施主要包括全面评估病情,及时处理高血压的相关危险因素,以及强化规范降压药物的使用、心理护理干预、早期康复训练、健康宣教等。干预后采用脑卒中健康知识问卷(stroke knowledge questionnaire,SKQ)评估2组患者对脑卒中预防知识的了解情况,采用健康促进生活方式量表Ⅱ(HPLPⅡ)对2组患者的健康行为进行评定,并对血压控制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干预后2组患者情况比较,强化护理组SKQ总得分明显高于常规护理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强化护理组健康行为得分明显高于护理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强化护理组血压控制率高于常规护理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强化性综合护理干预可使老年高血压合并脑梗死患者更好地掌握脑卒中的预防知识,改变其健康行为,提高血压控制率,达到提高生活质量及预后效果。  相似文献   

11.
心理干预在老年高血压病患者治疗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心理干预在老年高血压病治疗的作用。方法 对196例老年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心理干预组(100例)和对照组(96例),观察两组血压,血清IgG、kA、IgM浓度及高血压病相关危险因素,研究期三个月。结果 治疗后干预组血压、血清IgG、IgA、IgM及高血压病相关危险因素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结论 心理干预促进老年高血压患者的病情控制、提高免疫功能,改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2.
目的 了解北京市石景山社区高血压知晓率、治疗率、控制率及其影响因素,为制定防治干预措施提 供依据。 方法 在北京市石景山社区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对知情同意的社区居民统一进行问卷调查和一般 体格检查,获得人口学、行为生活方式、疾病史、用药史、收缩压及舒张压等信息,将资料完整者纳 入研究,统计分析不同年龄组、性别居民高血压知晓率、治疗率、控制率情况,并通过多因素Logistic 回归分析其影响因素。 结果 共有3854例社区居民资料完整,女性2562例,男性1292例。高血压患病率为47.90% (1846/3854),知晓率78.49%(1449/1846),治疗率67.77%(1251/1846),控制率48.75% (900/1846)。男性高血压患病率54.33%(702/1292),知晓率75.64%(531/702),治疗率63.11% (443/702),控制率45.30%(318/702);女性高血压患病率44.65%(1144/2562),知晓率80.24% (918/1144),治疗率70.63%(808/1144),控制率50.87%(582/1144)。女性高血压知晓率和治疗率在 40~<50岁组最低,控制率在70~≤81岁组最低,男性高血压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随年龄增加逐 渐增加,最低是40~<50岁组。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血脂异常、高血压家族史和体重指数是 高血压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的共同影响因素。 结论 北京市石景山社区居民的高血压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水平仍需要进一步增强;女性高血 压知晓率、控制率和治疗率均高于男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老年血压控制不良患者平均动脉压与脑卒中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 716例老年高血压控制不良的患者,对所有患者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由专门的医学调查人员来收集患者的信息。主要包括姓名、年龄、性别、是否有吸烟史、是否有糖尿病等。血压测定:采用汞柱式血压计进行血压的测定:测定之前休息5min,连续测定2次,取平均值。对患者的一般资料、脉压及平均动脉压与脑卒中的发病情况进行分析,找出平均动脉压与脑卒中相关性。结果患者的年龄、脉压分布基本无显著性差异;血压多分布在1、2两级;收缩压控制不良的比例最高,占据了绝大部分类型;随着年龄的增长,高血压患者脑卒中的发病率有逐渐升高趋势;男性患者的脑卒中发病率显著高于女性;糖尿病患者的脑卒中发病率显著高于非糖尿病患者(P0.05);吸烟与非吸烟患者的脑卒中发病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脉压范围高血压患者的脑卒中发病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平均动脉压范围高血压患者的脑卒中发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年龄增长、男性及糖尿病均是影响老年高血压患者脑卒中发病的危险因素,平均动脉压相比于脉压更能够反映老年血压控制不良患者的血压情况,更符合老年患者特殊的生理特点,与脑卒中具有较好的相关性,可以准确预测脑卒中的发病情况。  相似文献   

14.
根据2002年全国营养与健康调查资料显示,我国成人高血压患病率为18.8%,有高血压患者1.6亿,但高血压的知晓率、控制率很低[1]。血压升高是中国人群脑卒中发病最重要的危险因素,是近年来青年缺血性脑卒中最重要的危险因素[2],也是冠心病、心衰及肾病的主要危险因素,积极控制高血压,可预防脑卒中及冠心病等事件的发生。本文通过对972例门诊初诊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调查,了解本地区高血压患者对高血压的认知程度及治疗情况,便于有针对性地开展高血压的群防群治。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本地区中青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病因构成和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01—2015-06我院收治的中青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142例,老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160例,收集相关临床资料,进行TOAST病因分型;并与同期中青年健康体检者进行对比分析,探讨发病危险因素。结果大动脉粥样硬化型是本地区中青年缺血性卒中的主要病因;中青年缺血组不明原因型比例明显高于老年缺血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青年缺血组与中青年对照组相比,高血压、高脂血症、糖尿病、长期吸烟史、长期饮酒史、心脏病、Hcy血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青年缺血组与老年缺血组相比,糖尿病、心脏病、男性比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血压、高脂血症、糖尿病、长期吸烟史、心脏病是诱发青年缺血性脑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大动脉粥样硬化型是本地区中青年缺血性卒中的主要病因,吸烟、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心脏病是主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职业技术学院教师脑卒中发生的情况和影响因素,为有针对地开展脑卒中干预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采取整群抽样方法抽取河南省5所职业技术学院老师为研究对象,应用病例对照的研究方法,对其中的确诊脑卒中病例226例,正常对照组272例进行分析,了解各危险因素与脑卒中发病风险的关系。结果高血压、高血糖、肥胖、高脂血症、高盐饮食、吸烟、Hp感染、脂肪肝、心电图异常均有增加脑卒中的发病风险(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与脑卒中密切相关的危险因素依次为肥胖、吸烟、高血压、高血糖、高脂血症、高盐饮食。结论职业技术学院教师罹患脑卒中的危险性较高,而脑卒中是一种多因素危险性疾病,有针对性地制定脑卒中的相关危险因素的预防策略,采取综合防控措施,可为临床医师进行个体化预防和治疗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调查武汉城区脑血栓形成二级预防危险因素的知晓率、治疗率以及控制率的现状.方法 采取整群抽样方法 收集了2008年12月~2009年2月武汉钢铁公司参加体检的离退休职工1716例,从中筛选出128例脑血栓形成患者作为调查对象.回顾性调查其基本情况、生活习惯、既往史和服药史.记录调查对象的体检结果,包括血压、血脂和空腹血糖等.结果 纳入调查对象的脑血栓形成患者平均年龄(67.1±7.99)岁.有吸烟史者共52例,已戒烟者21例(40.38%);有饮酒史者共40例,已戒酒者24例(60%);超重者46.09%,肥胖者12.5%;从不运动者22.66%,偶尔运动者39.06%;高血压病的知晓率为83.62%,治疗率74.14%,控制率为27.59%;血脂异常的知晓率为40%,治疗率1.43%,控制率为18.57%;糖尿病的知晓率为43.4%,治疗率28.3%,控制率为37.74%.结论 武汉城区脑血栓形成二级预防问题多,危险因素控制率低,特别血脂异常的知晓率、治疗率及控制率低.二级预防工作的任务仍十分艰巨.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评价辽宁省6县市基层医疗单位就诊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原发性高血压防治现状.方法 2007年3月~2008年10月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选择辽宁省本溪县、西丰县、阜新县、庄河市、建平县、大洼县6个县市基层医院,对在上述医院就诊的1127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1127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中原发性高血压患病率为65.7%.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的高血压病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分别是77.4%、62.3%和28.1%.原发性高血压病患病率随文化程度的升高呈先降低后增高趋势.伴有心脏病、糖尿病、血脂代谢异常、超重或肥胖的脑卒中患者的原发性高血压病患病率显著高于无上述危险因素脑卒中患者的患病率(P<0.05).脑卒中发作2次及以上的患者,原发性高血压患病率显著高于发作1次的患者(67.5%vs 58.9%,P<0.05).527例接受药物治疗的患者中,48.6%(256例)使用复方类降压药;51.4%(271例)使用非复方类降压药;最常见的组合为钙拮抗剂和β受体阻滞剂、β受体阻滞剂和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结论 在辽宁省县市基层医院就诊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原发性高血压的控制率较低,原发性高血压药物治疗还欠规范,高血压病与脑卒中的发病风险呈正相关,提高基层医院高血压病患者的控制率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40例中青年脑梗死与41例老年人脑梗死临床资料对比分析,发现两组危险因素均以高血压多见。另有高脂血症、糖尿病,大量吸烟是中青年患者不可忽视的危险因素。中青年脑梗死多为初发,临床经过相对较轻,偏瘫比率低。老年患者复发多见,临床经过重。提示对脑梗死易患因素的及时、及早治疗,对不典型症状的及时诊断甚为重要。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青年脑梗死患者的危险因素。方法选择2006-01-2008-12住院的脑卒中患者共114例,年龄26~45岁,男76例,女38例,对已知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高血压、高脂血症、糖尿病、吸烟、过量饮酒是主要危险因素。超重及肥胖在青年脑梗死患者中所占的比例也较高。结论健康的生活方式,戒烟限酒,降压降脂治疗是青年脑梗死一级预防的重要措施,对控制危险因素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