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预见性护理在颅脑肿瘤患者围手术期压疮预防中的作用和效果。方法将2011-01—2012-06符合纳入标准的颅脑肿瘤手术患者82例为对照组,实施常规皮肤护理,2012-07—2013-12符合纳入标准的颅脑肿瘤手术患者86例为干预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应用Braden评分量表和专科手术特点,对患者实施术前、术中、术后压疮预见性护理措施。比较2组患者压疮的发生率和发生时间。结果对照组压疮发生率7.32%(6/82),高于干预组1.16%(1/8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发生压疮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对颅脑肿瘤患者围手术期压疮的预防实施预见性护理措施,有效控制了颅脑肿瘤术后患者压疮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围术期优质护理配合心理护理干预措施在脑出血患者中的作用。方法选择2011年1月~2014年1月80例行手术治疗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采用优质护理配合心理护理干预措施,对照组行常规的围术期护理干预措施。比较两组患者在接受了护理治疗后各方面质量评分以及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家属满意率,患者的术后住院时间、引流量以及手术时间。结果两组患者住院时间、手术时间以及引流量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满意率为90.00%,对照组为8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在健康宣传上的优良率为62.50%,在基础护理上的优良率是77.50%;对照组在健康宣传上的优良率为45.00%,在基础护理上的优良率是60.00%,两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围术期优质护理配合心理护理干预措施能够有效提高脑出血患者的护理质量以及效果,使患者术后的恢复状况更加平稳,是种非常重要的护理方式,值得临床上加以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心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医院2012-06—2015-12收治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160例,随机分为2组,每组8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研究组给予常规护理和心理干预,比较2组护理效果。结果研究组汉密尔顿焦虑量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及患者满意度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实施心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超早期手术与延迟手术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1-06—2013-03收治的14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2组各70例,对照组采取延迟手术,观察组采取超早期手术,比较2组手术疗效、并发症、预后情况。结果观察组术后疗效Ⅰ级、Ⅱ级、Ⅲ级分别占22.9%、30%、25.7%较对照组的10%、15.7%、41.4%差异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为45.7%低于对照组的7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预后优、良、中率分别为40%、37.1%、14.3%与对照组的24.2%、21.4%、40%相比差异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对延迟手术,超早期手术对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疗效显著,预后良好,能够显著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有利于患者的恢复。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西比灵联合神经生长因子治疗脑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2-06—2015-01我院收治的脑出血患者1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行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西比灵与神经因子治疗,对比2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88%,对照组60%,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神经缺损评分低于对照组,日常生活能力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西比灵联合神经生长因子联合治疗脑出血可有效改善患者的神经缺损程度,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早期小骨窗开颅手术治疗基底节区脑出血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2-02—2015-06收治的152例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68例采用传统骨瓣开颅术的患者为对照组,84例行早期小骨窗开颅手术的患者为观察组,对比2组手术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情况、住院时间等;术后30d采用以斯堪的那维亚卒中量表(Scandinavian stroke scale,SSS)评分评估患者的神经功能情况;术后随访6个月,采用日常生活活动量表(ADL)评定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结果观察组术后感染、再出血、电解质紊乱、肾功能不全等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χ2=5.11,P0.05);观察组住院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手术时间也更短,术中出血量、血肿清除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0d观察组GOS评分、SSS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随访发现,观察组ADL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小骨窗开颅手术治疗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具有创伤小、血肿清除率高、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短等优势,术后患者神经功能恢复明显,日常生活能力显著提高,临床疗效优于传统的骨瓣开颅术,值得临床开展。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进行颅内动脉瘤介入治疗的护理干预。方法选择我院2012-06—2015-06颅内动脉瘤介入治疗6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以预见性护理为导向的系统综合护理。比较2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术后SAS评分、并发症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颅内动脉瘤介入治疗患者实施系统综合护理干预,可有效缓解患者焦虑状态并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对脑出血患者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择2013-05—2014-05我院收治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69例,随机分为观察组37例,对照组3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取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干预3个月后,比较2组患者神经功能恢复情况、干预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干预前后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神经功能恢复总满意率为86.49%,对照组为65.63%,2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2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1个月、2个月及3个月,2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较干预前显著降低(P0.05),干预2个月、3个月,观察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前,2组患者生活质量各维度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2组患者生活质量各维度评分均为干预前显著改善(P0.05),且观察组改善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早期康复护理干预有助于脑出血患者神经功能的恢复及生活质量的提高,从而改善患者预后,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使用头部亚低温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临床效果进行观察和分析。方法选取2015-06—2016-06收治的6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法的差别将患者分成采取常规治疗的对照组30例和采取头部亚低温治疗的观察组30例,分析2组治疗的效果。结果治疗前,2组颅内压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观察组颅内压降低程度较对照组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13.99%,明显低于对照组33.33%,2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2组GCS评分差别不大,治疗后观察组提高幅度更大;治疗前,2组NIHSS评分差异不大,治疗后观察组降低幅度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治疗后半年的ADL对比发现,观察组总有效率92.7%,优于对照组76.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头部亚低温治疗高血压脑出血能够有效降低患者的颅内压,并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因此该治疗方式适合作为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治疗的优选方案,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脑卒中吞咽障碍的护理措施及卒中相关性肺炎的预防方法。方法选取河南省中医药研究院附属医院2015-06—2017-06收治的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58例,对照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常规的护理措施,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及康复锻炼。依据洼田饮水试验评定吞咽功能,观察2组疗效及卒中相关性肺炎的发生情况。结果干预前2组洼田饮水试验分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2组洼田饮水试验分级均较干预前提高,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卒中相关性肺炎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综合护理干预及康复锻炼能够有效改善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的吞咽功能,有效防止卒中相关性肺炎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显微与神经内镜手术治疗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2017-02—2019-07在新乡市第二人民医院接受治疗的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患者86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43例。对照组患者接受显微手术治疗,观察组患者接受神经内镜治疗。比较2组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止血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血肿清除率、术后GCS评分、术后GOS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切口感染、颅内血肿、颅内感染、肺部感染等总发生率4.65%,低于对照组的27.91%(P0.05)。观察组血肿复发率为0(0/43),低于对照组的13.95%(6/43)(P0.05)。2组患者治疗后1周的NIHSS评分低于治疗前,观察组治疗后1周的NIHSS评分为(7.09±1.93)分,低于对照组的(11.98±2.79)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神经内镜手术治疗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的效果显著,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明显缩短,术中出血量明显减少,血肿清除率明显提高,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降低,有助于改善患者预后,且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早期机械通气干预对出血性脑卒中术后低氧血症患者的影响。方法选自平煤神马医疗集团总医院2014-12—2016-12收治的出血性脑卒中术后低氧血症患者89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45例与对照组44例。2组患者入院后均采用手术开颅清除血肿,术后常规进行鼻导管/面罩吸氧治疗,且进行血气分析和SpO2监测。对照组采用传统机械通气干预,观察组采用早期机械通气干预。比较2组吸入氧浓度、心率、PaO2、中心静脉压、机械通气持续时间、脑积水发生情况,及术后随访6个月GOS评分变化和死亡情况。结果观察组吸入氧浓度和PaO2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心率和中心静脉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机械通气持续时间短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脑积水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随访6个月GOS评分高于对照组,病死率低于对照组,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机械通气干预对出血性脑卒中术后低氧血症患者效果显著,具有重要研究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总结分析亚低温疗法辅助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在脑出血患者治疗中对血清炎性因子水平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2010-06—2013-11我院收治的60例脑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2组均给予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治疗,对照组术后给予对症治疗,观察组在对症治疗基础上联合应用亚低温(33~35℃)治疗。分别于术前、术后1d、术后2d、术后3d、术后1周采集患者静脉血测量TNF-α、CRP等炎性因子水平,所有患者术后随访半年,观察其格拉斯哥预后分级(GOS)。结果 2组患者术后各时间段监测的TNF-α、CRP水平均明显低于术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3d、术后1周测得的TNF-α、CRP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GOS预后分级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亚低温疗法辅助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在脑出血患者治疗中能降低血清炎性因子水平,提高预后,临床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路径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术前应激和术后康复的影响。方法我院2012-10-2013-10住院的140例高血压脑出血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组70例采用健康教育路径措施,对照组70例采用传统的健康教育措施,比较2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心率、血压等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Barthel评分也较对照组出现了明显改善(P0.05)。结论采用健康教育路径措施有利于缓解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术前焦虑情绪,减少其术前应激状态,从而大大促进患者的术后恢复,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微创穿刺血肿抽吸引流术联合尿激酶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疗效.方法 选取我科2008-06-2012-12收治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8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44例,采取微创穿刺血肿抽吸引流术,配以尿激酶联合治疗;对照组40例采取内科保守治疗.对比2组临床疗效及神经功能缺损改善情况.结果 2组治愈率、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微创穿刺血肿抽吸引流术联合尿激酶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疗效明显,是较理想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尼莫地平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围术期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2-01—2012-06收治的88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入院顺序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围术期应用尼莫地平治疗,对照组围术期应用乌拉地尔治疗。对比2组围术期血流变化情况。结果手术后3d,治疗组患者的平均血流量与平均血流速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外周阻力与临界压力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尼莫地平在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围术期治疗中,脑血流量显著增大,脑血管阻力减小,对于患者术后的血压控制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干预模式对脑出血围术期患者神经功能及家属心理状态的影响。方法抽取2013-09—2016-11我院收治的98例脑出血患者,根据入院顺序分为2组各49例。对照组行围手术期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强心理护理干预。对比2组入院时及出院时神经功能(NIHSS)评分、生活质量(SF-36)评分及家属负性情绪[焦虑(HAMA)、抑郁(HAMD)]评分,并统计2组护理满意度。结果入院时,2组NIHSS评分、SF-36生活质量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时,观察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SF-36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入院时2组家属HAMA、HAMD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时,观察组家属HAMA、HAMD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95.92%(47/49),高于对照组的79.59%(39/4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理护理干预模式有利于促进脑出血围术期患者神经功能恢复、缓解家属负性情绪,对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及生活质量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8.
亚低温联合微创穿刺碎吸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效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亚低温联合微创穿刺碎吸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2-04—2013-10收治的68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微创穿刺碎吸术进行治疗,实验组在此基础上采用亚低温进行辅助治疗,比较2组患者CCS评分、并发症发生率和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2组患者CSS评分均得到明显改善,但实验组CSS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治疗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无发生MODS,对照组发生5例,2组MODS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并发症总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应用亚低温辅助微创穿刺碎吸术进行治疗可获得较好神经功能恢复效果,致死致残率低,临床效果较为理想。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血管内介入栓塞术对颅内动脉瘤患者术后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水平变化及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07—2016-07郑州大学附属南阳医院颅内动脉瘤患者98例,依照术式不同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9例。对照组予以开颅夹闭术,观察组采取血管内介入栓塞术。比较2组术前、术后4周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日常生活能力评分(BI)与血清MMP-9、sICAM-1水平,并观察2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术后1a预后情况。结果术前2组NIHSS与BI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4周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NIHSS评分降低,BI评分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2组血清MMP-9、sICAM-1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4周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血清MMP-9、sICAM-1水平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6.12%(3/49),低于对照组的22.45%(11/4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a观察组预后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颅内动脉瘤予以血管内介入栓塞术可显著降低患者术后血清MMP-9、sICAM-1水平,减少并发症,减轻神经功能损伤,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PDCA循环管理模式对重症脑出血患者术后并发症的预防作用。方法选取2010-01—2013-12我院符合纳入标准的重症脑出血术后患者78例,随机分成对照组和干预组,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治疗护理方法,干预组则在常规基础上运用PDCA管理模式进行护理,待治疗周期结束后,分析2组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干预组重症脑出血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为23.08%,明显低于对照组的58.9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出血患者急性期,应用PDCA管理模式进行有计划性、针对性的术后早期护理干预,可及时发现病情变化,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对提高患者的预后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