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缬沙坦治疗轻中度高血压病的临床疗效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研究新型的降压药物-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沙坦治疗轻中度高血压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80例患随机分成2组,沙坦80mg/d或依那普利5mg/d,2周后SIDBP≥90mmHg,则剂量加倍,4周后SIDBF≥90mmHg,则加服双氢克尿噻25mg/d。结果 两组药物均有明显降压作用。缬沙坦有效率为86.8%,依那普利有效率为88.2%,两组间比较无统计学显差异性(P>0.05)。沙坦和依那普利组分别有40%和42.5%加用利尿剂。结论 缬沙坦治疗轻中度高血压疗效确切,耐受性好,副作用少,每日服1次能维持24小时降压效应。  相似文献   

2.
杜瑶鑫  刘晔 《航空航天医药》2010,21(6):1013-1014
目的:观察比索洛尔对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及预后的影响。方法:治疗组在此基础治疗上加用比索洛尔,初次给1.25mg/d,无不良反应后,每2周递增1倍,逐渐加量至10mg/d,1次/d,连服6~8周。结果:治疗总有效率90%。对照组总有效率68.8%。两组总有效率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在常规抗心力衰竭治疗上加用比索洛尔,安全有效,可改善心衰患者心功能及预后。  相似文献   

3.
王雅平 《人民军医》2009,(7):436-437
目的:比较国产与进口硝苯地平控释片治疗高血压病的降压效果和不良反应。方法:选择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1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给予国产硝苯地平控释片,对照组给予进口硝苯地平控释片。两组开始剂量均为30mg,1次/d;2周降压效果不佳者,从第3周加量至60mg,但最大剂量不超过60mg/d;8周为一疗程。结果:两组服药前及服药后8周24h、白昼和夜间平均收缩压和舒张压显著下降,血压从基线水平下降幅度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两组发生不良反应分别为13例(26.0%)和12例(24.0%),均较轻微,无须停药。结论:国产与进口硝苯地平控释片治疗高血压病同样有效,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不显著(P〉0.05)。  相似文献   

4.
梁玉芳 《航空航天医药》2010,21(12):2232-2233
目的:研究比索洛尔/氢氯噻嗪对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疗效与安全性.方法:采用随机单盲平行对照的方法,分三组:比索洛尔氢氯噻嗪组:比索洛尔氢氯噻嗪(比索洛尔5 mg+氢氯噻嗪6.25 mg)/d,64例;非洛地平组:非洛地平缓释片5 mg/d,58例;福辛普利组:福辛普利片10 mg/d,52例.服药4周,若收缩压与舒张压未达标,药剂量加1倍,共服药12周,测量治疗前、治疗后2、4、6、8、12周坐位血压,治疗前、后4周测量24 h动态血压,计算谷/峰比值,记录不良反应.结果:比索洛尔氢氯噻嗪组在降低收缩压与舒张压两方面均有良好疗效,优于福辛普利.比索洛尔氢氯噻嗪组、非洛地平组、福辛普利组的降压谷/峰比值均有显著性差异(收缩压:79%vs73%vs 67%,舒张压:76%vs 52%vs70%).结论:比索洛/尔氢氯噻嗪能有效降低收缩压与舒张压,并具有良好的谷/峰比值.  相似文献   

5.
宋英  张陶莉 《航空航天医药》2010,21(7):1210-1211
目的:观察氨氯地平单用及与依那普利联合应用治疗非构型老年高血压病恢复其构型血压昼夜节律情况。方法:筛选非构型高血压患者60例,随机分成两组。第1组予氨氯地平5mg,1次/d,第2组予氨氯地平2.5mg,1次/d,依那普利2.5mg,2次/d。4周后,两降压未达标者,第一组氨氯地平增至7.5mg,1次/d,第二组依那普利增至5mg,2次/d。达标者维持愿剂量继续治疗4周。结果:治疗8周后,两组血压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联合用药组血压达标率(86.7%)显著高于对照组(66.7%)(P〈0.05)。结论:两组治疗后均使血压的昼夜节律从非构型转为构型,氨氯地平加依那普利组降压作用优于单用氨氯地平组,尤其是对夜间血压的降压作用,并能24h平稳降压。  相似文献   

6.
卫玉  张兰  汪驰  朱航 《武警医学》2021,32(8):662-666
 目的 探讨G蛋白β3亚单位C825T基因多态性与富马酸比索洛尔降压疗效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2018-10至2020-10在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心内科住院或门诊就诊的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均口服5 mg/d比索洛尔,进行GNβ3-C825T基因型测定,依据基因型分为3组:CC组、CT组、TT组,每组150例,在3组受试者治疗7 d,1、3、6个月后进行随访,测定患者的富马酸比索洛尔药物代谢血药浓度;治疗前、治疗7 d,1、3、6个月后进行24 h动态血压监测,比较患者静息状态下收缩压及舒张压(SBP、DBP),24 h收缩压均数(24 h SBP)、24 h舒张压均数(24 h DBP)、白天收缩压均数(d SBP)、白天舒张压均数(d DBP)、夜间收缩压均数(n SBP)、夜间舒张压均数(n DBP)的组间差异;进行24 h动态心电图监测,比较24 h平均心率、窦性心律震荡水平。结果 治疗7 d,随访1、3、6个月TT组富马酸比索洛尔血药浓度均高于CC组及CT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C组与CT组无统计学差异,3组组内不同时间血药浓度变化均无统计学差异;应用富马酸比索洛尔后,3组患者血压均有下降趋势,其中TT组降压效果>CT组>CC组,3组间血压下降水平有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7 d后,动态心电图显示:3组患者心率有下降趋势,TT组>CT组>CC组,其中TT组与CT组、CC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CT组与CC组心率下降无统计学差异;TT组窦性心律震荡水平优于CT组、CC组。结论 G蛋白β3亚单位C825T基因多态性与富马酸比索洛尔降压疗效之间具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经导管动脉内化疗栓塞 (TACE)中应用小剂量和常规剂量化疗药物后肝细胞癌 (HCC)细胞坏死及细胞凋亡的情况。方法  3 0例中晚期HCC患者接受超选择性TACE治疗 ,A组 (12例 )给予小剂量化疗药物 :肿瘤瘤径小于 5cm者给予丝裂霉素 (MMC) 2~ 4mg;在 5~ 8cm间者给予MMC 4~ 6mg ,表柔比星 (EPI) 10mg;大于 8cm者给予MMC 6~ 8mg ,EPI 10mg ,卡铂 (CBP)10 0mg ;B组 (18例 )给予常规剂量化疗药物 :MMC 10mg,CBP 3 0 0mg ,EPI 40mg。经导管向供血动脉内注入碘油 化疗药物乳化剂 ,随后用明胶海绵 (GS)或聚乙烯醇 (PVA)微球栓塞该动脉。TACE后切除病灶 ,分别行病理检查和原位细胞凋亡检测评估肿瘤细胞坏死及凋亡程度。另 2 0例切除病灶前未行TACE者 (C组 )为对照组。结果 A、B、C组肿瘤坏死程度分别为 (90 5± 9 0 ) %、(87 9± 9 5 ) %和6 0 % (0 %~ 2 5 0 % )。A、B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χ2 =0 3 45 ,P >0 0 5 )。A、B组分别与C组比较 ,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 (χ2 分别为 2 1 897和 2 7 891,P值均 <0 0 0 1)。A、B两组凋亡指数 (% )分别为 9 0 % (3 0 %~ 2 0 0 % )和 10 0 % (5 0 %~ 2 0 0 % ) ,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χ2 =0 3 46,P >0 0 5 ) ,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 5 0 % (1 0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高血压病合并心衰时使用硝苯地平、氨氯地平治疗时对心脏影响。 方法  4 7例高血压病合并心衰患者 ,分为硝苯地平治疗组 (30 mg/d,n=2 5 )及氨氯地平 (5 m g/d,n=2 2 )治疗组。观测 2 4 h平均血压、平均心率 ,脉压 ,左室射血分数 (L VEF)、舒张早期减速度 (Dct)、左室等容舒张时间 (IVRT)。 结果 血压、心率、L VEF两组差异不显著 (P>0 .0 5 ) ;平均脉压、IVRT硝苯地平组大于氨氯地平组 (P<0 .0 1) ;硝苯地平组 Dct小于氨氯地平组 (P<0 .0 1)。 结论 高血压合并心衰时使用硝苯地平增大脉压差 ,并影响心脏的舒张功能。  相似文献   

9.
吲达帕胺与硝苯地平对老年高血压病的疗效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比较吲达帕胺与硝苯地平对老年高血压病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 老年高血压病 97例 ,按用药不同分为两组 ,用药前后每日两次定时测坐位静息血压 ,取其均值记录 ;同时记录药物的不良反应。结果 吲达帕胺与硝苯地平总有效率分别为 94 2 3 %和 95 5 6 % ,二者无显著差别。硝苯地平组不良反应较多 ,吲达帕胺组未发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吲达帕胺降压效果满意 ,疗效平稳持久 ,不良反应少见 ,服用方便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对比观察卡维地洛与比索洛尔治疗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采用随机、双盲、平行对照的研究方法,选择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患者60例,口服安慰药2周后坐位舒张压仍在95~110 mmHg,分别随机给予卡维地洛(卡组)和比索洛尔(比组)口服治疗,每组30例,疗程为24周.如降压效果未达标,则每2周递增剂量至卡组12.5~50 mg;比组2.5~10 mg.观察诊室坐位血压及心率并记录不良反应,血生化等指标.结果 (1)两组在治疗2周时诊室血压均有所下降,在治疗6~8周末下降最明显,并维持至24周;(2)24周末卡组诊室收缩压(SBP)/舒张压(DBP)降低幅度为19.7/11.4 mmHg,比组SBP/DBP降低16.6/9.1 mmHg,各组内与治疗前相比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心率均在正常范围内降低,比组较卡组心率下降明显;(3)卡组和比组降压总有效率分别为93.3%和90.0%,总显效率分别为70.0%和56.7%,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两组治疗前后血生化指标变化差别也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不同类型β受体阻滞药治疗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均有较好的疗效,卡维地洛降压幅度更大.两药依从性及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11.
去白细胞输血在大剂量输血患者中的临床应用疗效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回顾性调查分析大剂量输血患者,比较了去白细胞输血和常规输血患者输血前、输血后1、3、7天丙氨酸氨基转移酶(GP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GOT)、乳酸脱氢酶(LDH)、总胆红素(TB)、直接胆红素(DB)、碱性磷酸酶(ALP)、总蛋白(TP)、白蛋白(ALB)、血糖(GLU)、Ca^2 、总CO2、pH的变化 以及非溶血性发热反应(FNHTR)等多项指标的变化。结果显示,与常规输血组比较,去白细胞输血组输血后3天GPT降低(P<0.05);输血后1、3、7天GOT、LDH均降低,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输血后3天TB较低(P<0.05),而输血后1、3、7天DB均低(P<0.01)。常规输血组在大剂量输血后总CO2有 一定程度的升高,而去白细胞输血组基本保持稳定。两组输血后pH均略有升高 ,无高血K^ 发生, 输血后1天血Ca^2 明显降低,输血后GLU明显增高。输血前后两组GLU、ALP、TP、ALB、K^ 、pH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常规使用激素或其他抗过敏药物后,大剂量常规输血FNHTR发生率27%,而去白细胞输血组仅为1.9%,提示去白细胞输血在大剂量输血患者中的应用,可有效地防止FNHTR的发生,改善脏器功能,可减少组织受损程度。  相似文献   

12.
磷霉素氨丁三醇治疗细菌性泌尿道感染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以环丙沙星为对照药,用随机对照临床试验的方法评价磷霉素氨丁三醇治疗细菌性泌尿道感染的临床效果。治疗组与对照组各20例。给药方案:磷霉素氮丁三醇3g,1次/口服,于每晚肯前温水送下;环丙沙星250mg,2次/d口服。疗程均业。结果:试验药与对照药停药第1天及停药第8天临床有效率分别为95.0%、95.0%和100%、95.0%;两组治疗各种细菌感染有效率分别为100%和93.75%;细菌学诊断阳  相似文献   

13.
目的:应用行为功效学的方法,观察和筛选药物对增强和改善高原移居者脑-体工作能力的作用效能;方法:选择进驻海拔3700m高原6个月的某部汉族男性健康青年30名,分3组,A组(口服炒面胶囊10人);B组(口服乙酰唑胺10人);C组(口服依那普利、硝苯吡啶10人),于服药前、服药15天后、停药10天后3个阶段应用EGM型自行车功量仪进行达负荷指标的运动,于每次运动后10分钟用DDX-200型电脑多功能心理生理能力测试仪进行右手左脚、左手右脚交叉动作频率测验与光信号记忆测验;结果:服药前运动后的右手左脚与左手右脚交叉动作频率检测,3组间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服药15天运动后与服药前运动后比较,左右手、左右脚交叉动作频率B组、B组总次数、正确次数及错误次数显著增多(P<0.01或P<0.05);光信号记忆测验错误次数显著减少(P<0.01),服药15天运动后与停药10天运动后比较,左右手、左右脚交叉动作频率B组、C组总次数、正确次数显著增多(P<0.01或P<0.05)。光信号记忆测验B组、B组错误次数显著减少(P<0.01),停药10天运动后与服药前运动后比较,B线、C组右手左脚及左手右脚交叉动作频率正确次数显著增多(P<0.01),光信号记忆测验错误次数显著减少(P<0.05);结论:两药均能显著增强和改善高原移居者脑-体功效能力,乙酰唑胺稍优于依那普利及硝苯吡淀,停药10天后仍能保持一定能力的作业效率。  相似文献   

14.
比索洛尔联合厄贝沙坦治疗慢性心力衰竭(附65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比索洛尔联合厄贝沙坦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疗效。方法:选择我院2007-10~2009-10慢性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127例,将以上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均予常规强心、利尿、扩血管抗心衰治疗。对照组加服厄贝沙坦75~150mg/次,1次/d;观察组厄贝沙坦75~150mg/次,1次/d,待病情稳定后再加服比索洛尔初始剂量1.25mg,1次/d,根据患者可以耐受程度8周内逐渐增加剂量,每周增加1.25mg,增加到最大剂量为10mg,1次/d。两组患者共治疗8周。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比索洛尔联合厄贝沙坦治疗慢性心力衰竭,临床治疗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枸橼酸氯米芬(CC)和来曲唑(LE)在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不孕患者中促排卵的作用。方法选择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在上海市沃德医疗中心就诊的PCOS不孕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n=120)和对照组(n=115)。研究组和对照组分别在月经第3天开始应用LE 5 mg和CC 100 mg促排卵,应用5 d后停药,并在至少一个卵泡直径达20 mm时注射10 000 IU的h CG。比较两组患者直径≥14 mm卵泡(优势卵泡)数、直径≥18 mm卵泡数及注射h CG时子宫内膜厚度、促排卵后内分泌指标、周期妊娠率等。结果研究共纳入235例PCOS患者,给予LE促排卵(研究组)的120例中,39例妊娠,周期妊娠率为32.5%,给予CC促排卵(对照组)的115例中,15例妊娠,周期妊娠率为13.0%,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注射h CG时,对照组子宫内膜厚度(9.4±0.2)mm,高于观察组的(8.0±0.3)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促排卵后,对照组组患者的血清雌激素、孕激素和黄体生成素水平均高于观察组,而FSH水平和AMH水平低于观察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对照组比较,应用LE对PCOS不孕患者进行促排卵治疗,对子宫内膜影响小,周期妊娠率高。  相似文献   

16.
刘毅  陈霞  刘忠贵 《西南军医》2009,11(3):402-403
目的观察拜新同联合依那普利治疗老年顽固性高血压的临床疗效。方法60例老年顽固性高血压患者给予拜新同30~60mg 1次/d,依那普利5-10mg 2次/d,治疗8周后采取自身对照比较治疗前后血压指标,评估其临床疗效。结果服药4周,总有效率76.67%,服药8周,总有效率91.67%。结论拜新同联合依那普利治疗老年顽固性高血压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鼠神经生长因子(mNGF)及腺苷钴胺联合用药对带状疱疹急性期神经痛的治疗效果。方法将90例发病5 d内的带状疱疹患者随机分为3组,每组30例,除予以抗病毒等基础治疗外,腺苷钴胺组肌肉注射腺苷钴胺1.0 mg,1次/d;mNGF组肌肉注射鼠神经生长因子30μg,1次/d;联合组肌肉注射腺苷钴胺1.0 mg+鼠神经生长因子30μg,1次/d,治疗持续14 d。观察50%疱疹结痂的时间,治疗前、治疗7 d、14 d后疼痛程度[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以及疼痛缓解的总有效率。结果 3组50%疱疹结痂时间是:腺苷钴胺组(9.68±2.20)d,mNGF组(9.40±1.95)d,联合组(9.17±2.30)d,均无明显差异(P〉0.05);3组VAS评分在治疗后较治疗前均降低,其中腺苷钴胺组与mNGF组治疗后VAS评分无显著差异,但联合组治疗后VAS评分明显低于其他两组(P〈0.05);治疗总有效率腺苷钴胺组、mNGF组和联合组分别是63.33%、66.67%、90.00%,联合组更优(P〈0.05)。结论mNGF联合腺苷钴胺治疗带状疱疹急性期神经痛效果显著,优于单独应用一种药物。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依那普利叶酸片治疗H型高血压的疗效.方法:选取98例H型高血压患者随机分治疗组51例和对照组47例,治疗组和对照组均通过查房随访和健康讲座提倡合理的生活方式和规范化药物治疗.治疗组给与依那普利叶酸片(10 mg/0.8 mg),1次/d.随访3个月后观察两组患者血浆中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的变化和随访期间心脑血管事件发病情况.结果:治疗组在3个月治疗后血浆中Hcy水平明显下降(P<0.05),对照组血浆中Hcy水平无明显变化.随访期间对照组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率为27.7%,治疗组为9.8%,两组之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依那普利叶酸片治疗H型高血压可以显著降低H型高血压患者血浆中Hcy水平,同时有效可以减少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率.  相似文献   

19.
呋塞米联合坦索罗辛治疗输尿管下段结石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呋塞米联合坦索罗辛治疗输尿管下段结石的临床效果。方法:90例确诊单纯榆尿管下段结石的患者,年龄15—71岁,结石4.0—10.0mm,随机分为3组:空白对照组、坦索罗辛(0.2mg,1次/d)对照组、联合治疗组(服用坦索罗辛和呋塞米)。3组间患者的年龄、性别、结石直径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随访2周,观察结石排出率、结石排出时间、肾绞痛发生、镇痛荆使用情况和药物不良反应。结果:联合治疗组、坦索罗辛组的结石完全排出率分别为93.0%、72.0%,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的38.0%(P均〈0.05);结石排出时间、肾绞痛发生率和镇痛剂的使用率分别为(8.10±1.57)d、20.0%、6.7%和(9.31±1.60)d、48.0%、24.0%,也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2.10±1.72)d、63.0%和54.0%(P均〈0.05)。且联合治疗组的结石排出率明显高于坦索罗辛组,结石排出时间、肾绞痛发生率和镇痛药使用率也均低于后者。3组患者均未观察到明显的药物不良反应。结论:呋塞米联合坦索罗辛明显促进输尿管下段结石排出,缓解肾绞痛发生,可作为一种有效的输尿管下段结石药物疗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硝苯地平控释片不稳定型心绞痛的治疗作用。方法 对134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随机单盲分为常规治疗(对照组)及常规+硝苯地平控释片治疗(治疗组)组。分别于治疗后1、2周根据心绞痛分级变化及心电图改善情况评价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组1周显效率为41.5%,总有效率为70.8%,2周总有效率93.8%,高于对照组(P<0.05);2周显效率对照组5.8%(P>0.05);治疗组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硝苯地平控释片与常规药物并用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能迅速控制症状,对降低心肌梗死发生及死亡率可能有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