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甲状腺癌上纵隔转移淋巴结分区方法,以提供精确的解剖学定义。方法:收集2018年9月至2019年11月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诊断为甲状腺癌伴上纵隔淋巴结转移36例患者,分析手术方式、并发症及随访结果。结果:将上纵隔淋巴结分为10个区域:1、2Ra、2Rb、2La、2Lb、3A、3P、4R、4La和4Lb...  相似文献   

2.
侵犯前上纵隔的晚期甲状腺癌24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探讨甲状腺癌侵犯前上纵隔的机理,作者分析了1962~1994年治疗侵犯前上纵隔的晚期甲状腺癌24例,其中乳头状腺癌16例,滤泡样腺癌,髓样癌各3例,低分化癌2例,治疗方法均为甲状腺癌颈胸联合根治术,肿瘤完整切除16例,肉眼残留8例,术后补充放疗9例,5年生存率64.7%,10年生存率46.7%,生存5年以上者均为乳头状腺癌患者,提示影响预后的主要因素是病理类型。  相似文献   

3.
气胸以及纵隔气胸是甲状腺手术后的罕见并发症,因而容易被临床医生忽略,但如果缺乏有效的预防及处理,往往会导致严重的后果。手术操作不当,肿瘤侵犯粘连以及腔镜手术是目前甲状腺手术后发生气胸及纵隔气胸的主要原因。术前仔细评估,术中注意胸膜顶处解剖等有利于避免此类并发症。对于甲状腺术后的病人应密切观察肺部体征,胸片确诊后应及时行胸腔闭式引流。  相似文献   

4.
甲状腺髓样癌(MTC)是一种少见的神经内分泌肿瘤,约占全部甲状腺癌的1%~2%,其预后较差,早期即易发生颈淋巴结转移,少数(7.2%~26.6%)病人合并纵隔淋巴结转移(MLNM)。基础降钙素水平和颈胸CT、18F-DOPA PET-CT对MLNM的诊断具有参考价值。根据手术范围可选择颈部入路、胸骨劈开入路,甚至腔镜辅助手术,遵循整块切除的原则。MLNM根治性切除的病人可达生化缓解、有较好的预后,尤其对于无远处转移的病人。  相似文献   

5.
纵隔镜检查术和前纵隔切开术—附91例总结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纵隔镜检查和前纵隔切开术共91例。检查结果显示在了解肺癌有无纵隔淋巴结转移以判断切除可能性、鉴别肺或纵隔良恶性病变、减少剖胸探查率方面有重要价值。但应警惕假阴性结果。对左上叶、左肺门部肿瘤纵隔镜检查阴性者,可通过前纵隔切开术检查前纵隔淋巴结有无转移,以弥补纵隔镜检查之不足。对施术注意事项、禁忌证和术后并发症作扼要讨论。此项检查创伤小、安全、诊断阳性率高,可在胸科领域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经颈部腔镜辅助或经颈部腔镜辅助联合胸腔镜行上纵隔淋巴结清扫术(UMLND)治疗甲状腺乳头状癌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2月—2018年7月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头颈外科接受腔镜UMLND治疗的11例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男5例,女6例;年龄21~73岁,平均(45±18)岁。甲状腺腺叶切除术、中央区清扫术及侧颈清扫术在直视或腔镜辅助下完成,UMLND在经颈部腔镜辅助或腔镜辅助联合胸腔镜下完成。结果:11例患者中10例在腔镜下顺利完成手术,1例因转移淋巴结粘连无名静脉在腔镜下无法安全分离而中转开胸手术。腔镜辅助UMLND平均手术时间为(58.7±12.1)min,术后平均住院时间(9.5±9.6)d。UMLND平均获取淋巴结数目为(8.4±3.3)枚,平均转移淋巴结数目为(3.5±2.6)枚。无UMLND相关并发症发生。术后平均随访时间(16±7)个月,患者血清甲状腺球蛋白平均浓度(1.85±2.21)ng/mL,所有病例未见肿瘤残留或复发。结论:经颈部腔镜辅助或腔镜辅助联合胸腔镜行UMLND治疗甲状腺乳头状癌安全可靠,手术清扫彻底,微创美容效果明显,有较大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纵隔疑难疾病的纵隔镜诊断和鉴别诊断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纵隔镜手术在纵隔疑难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 自 1999年 11月至2 0 0 2年 2月为 35例纵隔疑难疾病患者进行了纵隔镜手术 ,对胸部CT等检查发现的纵隔病变进行活检 ,获取气管周围、胸骨后、隆突下以及双侧肺门等部位的肿物组织送病检。 结果 本组除 1例外全部获得明确病理诊断 ,确诊率 97% (34/ 35 )。其中恶性病变 18例 (5 2 9% ) ,良性病变 16例 (47 1% )。术前术后诊断符合率 4 7 1% (16 / 34) ,术前误诊率 5 2 9%。术前误诊的病例中以良性病变多见 ,本组 16例良性病变中 ,有 6 2 5 % (10 / 16 )的病人术前误诊为恶性肿瘤。纵隔镜手术后发生声音嘶哑 1例 ,并发症发生率为 2 9% (1/ 35 )。无围手术期死亡。 结论 纵隔镜手术 ,可使一般方法难以确诊的纵隔疾病获得明确病理诊断 ,且具有创伤小、安全、取材可靠等优点 ,因此应作为纵隔疑难疾病诊断的常规手段。  相似文献   

8.
左前纵隔切开术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左前纵隔切开术在不明原因的纵隔淋巴结肿大和前纵隔占位诊断中的价值. 方法采用左前纵隔切开入路,对32例胸部CT等检查发现的不明原因纵隔淋巴结肿大或纵隔占位进行活检术. 结果 32例均获得明确的病理诊断,确诊率达100%(32/32).3例心包积液同期行心包开窗术,心包填塞症状缓解.4例同期行肺活检术.本组手术时间(48±15) min,术中出血量(40.6±23.5) ml,术后住院(3.6±1.4) d,无手术死亡及术后并发症发生. 结论左前纵隔切开术对于常规颈部纵隔镜难以到达的第5、6组淋巴结肿大或不明原因的纵隔占位是一种安全有效的诊断手段,并可同时尝试进行诸如肺活检术、心包开窗术等一些简单的治疗.  相似文献   

9.
患者 ,女 ,5 0岁。因右侧甲状腺瘤收入我院。术前常规检查时见右后纵隔有 4cm× 4cm的肿块 ,界线清 ,考虑为神经源性肿瘤。在全麻下两种手术一次完成。方法是双腔管全麻 ,取左侧卧位消毒铺巾 ,取腋前线 7、8肋打A孔 ,放入腹腔镜探查 ,麻醉师单肺通气 ,压扁右肺 ,见右脊柱旁有 4cm× 4cm的肿块 ,距膈肌约 5cm ,光滑、质韧界线清 ,活动尚好 ,基底部宽。在腋中线6、7肋间打B孔 ,右锁骨中线 4、5肋间打C孔 ,放入操作器械。用卵圆钳固定肿瘤 ,用电钩在基底部 0 5cm处切开浆膜层 ,锐钝分离 ,切凝并举 ,将肿瘤分离至基底部 ,电凝切断进入肋间隙…  相似文献   

10.
纵隔镜在仅以纵隔占位为表现的疾病诊断中的价值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纵隔镜在仅以纵隔占位为表现的胸部疾病的诊断中的价值,分析其临床表现与病理诊断的关系.方法 2000年7月至2006年3月97例诊断不明的仅以纵隔占位为表现的胸部疾病病人行纵隔镜检查,其中行颈部纵隔镜69例,胸骨旁纵隔镜28例.结果 手术过程均顺利,无严重手术并发症及围手术期死亡.除1例外,96例获得明确病理诊断.尽管病人临床症状无特异,但若伴有声音嘶哑、吞咽困难、下肢水肿、上腔静脉阻塞综合征等症状,则恶性肿瘤的可能性极大.前上纵隔病变以淋巴瘤(7/18例)、胸腺肿物(4/18例)、小细胞癌(4/18例)为主;中纵隔的病变以转移性非小细胞肺癌(11/37例)、结节病(9/37例)、小细胞癌(7/37例)和淋巴结反应性增生(6/37例)为主;合并肺门淋巴结肿大的纵隔病变以结节病(32/41例),小细胞癌(5/41例)和结核(3/41例)为主.结论 经纵隔镜行纵隔病变活检为仅以纵隔占位为表现的胸部疾病病人提供了安全精确的诊断方式,从一些特征性临床表现中可以获得对肿物性质的初步判断.  相似文献   

11.
Yang J  Tan JJ  Wang J  Ye GL  Gu WQ  Ye J  Zhu LW 《中华外科杂志》2007,45(22):1524-1526
目的探讨经肋间电视纵隔镜手术在纵隔肿物、恶性胸腔积液和手汗症诊治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01年11月至2007年6月我院收治的701例经肋间电视纵隔镜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术前未获得明确病理诊断的纵隔肿物患者48例和恶性胸腔积液患者46例,经肋间电视纵隔镜手术行纵隔肿物或胸膜活检,39例行滑石粉胸膜固定术;手汗症患者607例,行双侧胸交感神经链切断术。结果本组无手术死亡和严重并发症。48例纵隔肿物、46例临床诊断恶性胸腔积液患者,经肋间电视纵隔镜手术全部获得明确病理诊断。39例恶性胸腔积液患者行滑石粉胸膜固定术,成功率100%。607例手汗症患者术后手汗症状均完全消失,手掌温度上升1.5~3.0℃,温暖干燥,随访尚无患者复发。结论经肋间单一切口电视纵隔镜手术对于纵隔肿物、恶性胸腔积液和手汗症是一种简便有效的诊治手段。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价宫腔镜治疗子宫纵隔的效果。方法:回顾分析子宫纵隔20例行宫腔镜子宫纵隔切开术的临床资料。结果:20例子宫纵隔患者中15例为不完全性纵隔子宫,5例为完全性纵隔子宫。20例均一次性完成手术,无1例发生并发症,术中行腹腔镜监护,经24个月随访,术后18例妊娠,10例已获足月活胎,足月活产率50%。结论:宫腔镜下子宫纵隔切开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简单、可靠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3.
纵隔镜诊断成人单纯纵隔淋巴结病变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探讨纵隔镜检查在诊断成人单纯纵隔淋巴结病变中的作用。方法对120例纵隔淋巴结肿大患者采用标准颈部纵隔镜检查术或胸骨旁纵隔镜检查术获取可疑组织标本行病理学检查。结果通过纵隔镜检查本组120例患者中有113例获得明确的病理诊断,总确诊率为94.2%(113/120);成人单纯纵隔淋巴结病变以结节病(59.2%)、淋巴滤泡增生(16.7%)、淋巴结结核(11.7%)最为多见。手术时间64.2±21.5min,失血量45.6±26.8ml;穿破左侧胸膜1例,术后死亡1例,死因为药物性血管内溶血。结论纵隔镜检查术是诊断成人单纯纵隔淋巴结病变的一种高效、安全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4.
纵隔镜检查诊断中纵隔肿物的价值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作者对22例经胸部CT或MRI检查发现有中纵职肿物而一般检查不能确诊的患者施行了标冷纵隔镜术(SCM),全部患者均获得明确的病理诊断。其中恶性疾病占45.5%(10/22),良性病变占54.5%(12/22)。恶性疾病中以小细胞未分化癌最为多见,占60%(6/10);良性病变中淋巴结结核最为多发,占75%(9/12)。作者复习了纵职镜发展的历史,并对手术适应证和注意事项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5.
电视纵隔镜手术(VMS)是一种操作简便、安全有效的诊疗方法,广泛应用于纵隔等胸部疾病的诊断和治疗。近些年,VMS的诊断价值受到PET-CT和超声内镜的冲击,但是在国外其临床应用仍很广泛,相关研究也不断涌现。在我国,多数医疗机构没有开展VMS,而开展的胸外科中心往往也没有充分发挥其应有的价值,因此,有必要普及电视纵隔镜的胸部诊疗技术。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电视纵隔镜检查术(video-mediastinoscopy,VM)在纵隔疾病诊治、肺癌的术前分期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2006年2月~2009年1月,为68例拟诊纵隔疾病、肺癌的患者进行VM检查。未能明确的纵隔疾病包括不明原因的纵隔淋巴结肿大41例,根据临床表现、胸部CT、PET、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纤维支气管镜等检查确诊为肺癌27例,术前影像学检查发现纵隔淋巴结肿大。结果 41例术前未能获得病理诊断的病例中,经电视纵隔镜确诊39例(95.1%),1例转院失访,1例纵隔肿块活检提示多核巨细胞伴上皮样肉芽肿,予以抗结核治疗3个月后出现脓胸伴高热,行剖胸探查发现右胸腔巨大肿瘤伴脓液生成,手术活检病理结果为肺原发性大B细胞淋巴瘤。27例术前诊断肺癌合并纵隔淋巴结肿大者经纵隔镜检查后,12例伴有纵隔淋巴结转移(鳞癌5例,腺癌7例),其中N2淋巴结转移8例(Ⅲa期),均行开胸肺叶切除以及系统性纵隔淋巴结清扫术,N3淋巴结转移4例(Ⅲb期),转入内科行放、化疗;15例无纵隔淋巴结转移,行开胸肺叶切除以及系统性纵隔淋巴结清扫术。23例开胸手术者术后病理均与纵隔镜检查一致。结论 VM在纵隔疾病诊治、肺癌的术前分期中安全有效,多能获得准确诊断。  相似文献   

17.
电视纵隔镜手术诊治胸部疾病36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电视纵隔镜检查术(video-mediastinoscopy,VM)在肺癌术前分期、纵隔疾病诊断中的价值。方法自2006年2月至2007年4月,我们采用电视纵隔镜对36例拟诊为肺癌、纵隔肿物患者进行检查,33例经颈部行纵隔镜术,采用全身麻醉单腔气管内插管;3例经肋间行纵隔镜术,采用全身麻醉双腔气管内插管。结果除术前纤维支气管镜检查确诊4例外,余30例均经电视纵隔镜术检查后确诊;2例诊断不明或可能误诊,其中1例转院失访,另1例经开胸活检证实为肺大B细胞淋巴瘤。平均手术时间55min,平均出血量40ml,术后无死亡患者,无切口感染;发生并发症2例,1例出血,经止血纱布填压止血;1例喉返神经麻痹,经中医针灸治疗后好转。结论电视纵隔镜术是肺癌术前病理分期、纵隔疾病的重要检查方法,具有诊断准确率高、安全可靠等优点。  相似文献   

18.
对65例行经电子支气管镜针吸纵隔淋巴结活检术的患者做好术前准备,充分局部麻醉,密切观察术中病情变化,及时准确弹出穿刺针、进行有效负压抽吸、迅速固定涂片。结果65例患者均成功获取标本,明确诊断。提示娴熟、准确的配合是经支气管镜针吸纵隔淋巴结活检术顺利进行,并确保成功获取标本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胸腔镜原发良性纵隔肿瘤(纵隔肿瘤)切除术的效果。方法根据不同术式将48例接受纵隔肿瘤切除术的患者分为2组,各24例。对照组行传统开胸手术,观察组行胸腔镜手术。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2组均顺利完成手术。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毕气管插管拔除时间,以及术后VAS评分、胸腔引流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和住院时间等指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胸腔镜纵隔肿瘤切除术,创伤小、术中出血量少、术后疼痛轻、患者恢复快,是安全、可行的术式。  相似文献   

20.
<正>病人,男58岁。因发热、咳嗽7天于2019年7月11日入院,无胸闷、胸痛,无头晕、头痛,无腹痛、腹胀,无恶心、呕吐等不适。门诊行胸部CT检查提示前纵隔团块影,前纵隔病变穿刺活检提示(肺部)纤维脂肪组织。体格检查:T 36.5 ℃,P 68次/分,BP 131/72 mmHg, 皮肤巩膜无明显黄染,浅表淋巴结未触及明显肿大。颈软,颈静脉未见充盈。双肺呼吸音清晰,未闻及明显干、湿啰音,心音有力,律齐,未闻及明显病理性杂音。腹平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