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
马尔堡耳鼻喉科医院住院的突聋患者27%伴有平衡功能障碍,而所谓前庭卒中者很少(5%)同时有感音性听力下降。本研究将单有听觉和平衡器官功能障碍的患者与47名有合并损害症状患者的流行病学数据、病史、体征、检查结果和病程进行比较。进行听力学及眼震电图的动态观察,以探讨开始发生的功能损失与功能恢复间是否有关。此外,还详细研究耳蜗前庭性疾病在听力改善与平衡恢复(复原或代偿)间的相关性。讨论这种机理不明的突发合并损害是一个独立的疾病,还是突聋与前庭卒中间的临界或过渡形式,进而提出此型疾病与梅尼埃病的鉴别标准。 相似文献
3.
1 临床资料。病例1,男,53岁,因左耳突发性听力下降3 d入院.3 d前在工作中突然自觉左耳听力明显下降,伴有闷胀感及持续性耳鸣,近2 d耳闷减轻,但听力及耳鸣无明显改变.发病以来无耳痛、耳漏、面瘫、眩晕、头痛、无畏寒发热.咽反应灵敏,悬雍垂无偏移.纯音电测听示左耳中度感音神经性聋,声阻抗不能引出左耳同侧声反射.ABR检查:左耳反应阈80分贝,右耳50分贝,考虑蜗后病变;CT检查:左耳内听道较右侧稍扩大,余无异常.诊断为左突发性耳聋,经激素、扩血管、营养神经治疗无明显好转.1周后行内听道MRI检查,回报左侧小脑角区类圆形阴影。 相似文献
4.
突聋后期再治疗临床效果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观察突聋后期再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经常规治疗2个月以上效果不理想的突聋患者103例(112耳),给予碳酸氢钠250ml加地塞米松10mg静脉滴注2天后,应用东菱迪芙5BU每天静脉滴注一小时,治疗6天,全疗程共8天。治疗前后进行纯音测听并作统计学分析。结果治疗前后平均听阈分别为56.34dBHL和49.22dBH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有效率46.43%(52/112)。结论突聋后期治疗中应用碳酸氢钠加激素和东菱迪芙对挽救或提高部分听力有一定效果。 相似文献
5.
6.
以经手术证实的215例听神经患者中以突聋为首发症状的49例(22.8%)进行分析发现:发生率较以前文献报告高。听神经瘤突聋发生率与年龄、性别、患侧及肿瘤大小无关。听力曲线无显著特征,其中9例有过听力恢复或波动。其与特性发性突聋的鉴别,镫骨肌反射及脑干电反应测听有一定意义,但听神经瘤的确诊仍有赖于高分辨力CT、MRI等影像学诊断。内耳道充气CT扫描对小听神经瘤的确诊很有意义。 相似文献
7.
利多卡因与金纳多治疗突聋的疗效比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王彭 《临床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2001,15(1):33
1996年以来我科诊治突聋 66例 (70耳 ) ,分别以利多卡因 (利多卡因组 )和金纳多 (德国威玛舒博士药厂生产 ) (金纳多组 )进行治疗 ,现将疗效报告如下。1 资料和方法1 .1 临床资料利多卡因组 36例 (38耳 ) ,男 2 3例 ,女 1 3例 ;年龄 1 6~ 67岁 ,平均 (37.4± 1 6.1 )岁。病程 (发病至就诊时间 ) 1~ 2 6d,平均 (6.1± 6.1 ) d。金纳多组30例 (32耳 ) ,男 1 7例 ,女 1 3例 ;年龄 1 4~ 51岁 ,平均 (39.4± 1 5.3)岁。病程 2~ 1 8d,平均 (6.0±5.0 ) d。治疗前纯音听阈 (0 .2 5~ 4k Hz)均值 :利多卡因组 <60 d B1 3耳 ,60~ 90 d B…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伴和不伴眩晕突聋患者的疗效差异。方法选取2008~2010年收治并随诊1年后的突聋病例为研究对象,其中不伴眩晕突聋患者43例,伴眩晕突聋患者53例,两组患者均给予能量合剂及银杏叶提取物静脉滴注,1次/天;甲钴胺注射液0.5mg、地塞米松15mg加入5%葡萄糖250ml静脉滴注,1次/天,连用3天,若有效再用2天后停用激素;巴曲酶5BU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静脉滴注,隔日一次,用3次,比较两组疗效。结果治疗前伴眩晕突聋组平均纯音听阈(58.43±19.31dB HL)与不伴眩晕组(58.64±20.81dB H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不伴眩晕突聋组的平均听阈(36.03±20.85dB HL)明显低于伴眩晕突聋组(40.12±22.21dB HL)(P<0.05)。伴眩晕突聋组总有效率为66.04%(35/53),不伴眩晕突聋组总有效率为55.81%(24/43),两组总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随访一年,不伴眩晕突聋组和伴眩晕突聋组都有所好转,两组总好转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本组患者中,伴和不伴眩晕突聋者总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治疗后伴眩晕突聋组听阈下降不如不伴眩晕组。 相似文献
9.
丹参和混合氧吸入治疗突聋疗效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丹参为活血祛瘀通经之良药,有降低血液粘度,抗血小板凝集,扩张外周血管,改善微循环和局部代谢之功能。实验发现,脑及耳蜗血流量和动物供氧量均较吸入前显著增加。采用静脉滴注低分子右旋醣酐加复方丹参液辅以混合氧吸入治疗突发性聋85例,取得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0.
郭小梅 《中国医学文摘.耳鼻咽喉科学》2021,(1):124-125,130
目的 探讨特发性突聋(idiopathic sudden deafness,ISD)预后的相关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选择40例特发性突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收集基本信息,持续治疗2周后分预后良好组29例和预后差组11例,ISD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采用Logistic分析.结果 预后良好组平均年龄、病程持续时间、有耳鸣、有眩...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以突发性耳聋为首发症状的颅内感染性疾病的临床特点、听力学及影像学表现,以减少误诊。方法对5例以突发性耳聋为首发症状的颅内感染性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诊断过程以及疾病转归进行分析。结果 5例患者中男4例,女1例,临床表现:听力下降5例,眩晕伴走路不稳3例,头痛伴恶心呕吐4例,发热3例。纯音测听5例均为感音神经性耳聋,双耳3例,单耳2例;声导抗测听鼓室曲线A型5例,声反射不能引出4例;DPOAE检查4例不能引出,前庭功能检查半规管功能低下3例。ABR检查2例为蜗后性改变,影像学检查CT无特殊表现;MRI检查未见明显异常1例,呈现炎症性改变4例。腰穿正常2例,脑脊液压力增高、细胞数高3例。最后确诊疾病:急性小脑炎1例,病毒性脑炎2例,结核性脑膜炎2例。结论临床上在诊治突发性耳聋的患者时应考虑到有颅内病变的可能,尤其对听力损失重度,且为双侧性以及有发热、头痛、眩晕等症状重者需进MRI、ABR、腰穿等检查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12.
突发性聋(突聋)也称特发性突聋(idiopathic sudden sensorineural hearing loss,ISSNHL),是指突然发生的原因不明的感音神经性聋,多在3 d内听力急剧下降,是耳科的一种常见急性病。确切病因尚不清楚,也缺乏统一有效的治疗方案。临床上对突聋患者初始期常当作耳科急症处理,大量扩血管剂、糖皮质激素、神经营养药和抗病毒、抗凝及高压氧治疗齐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特发性突聋患者预后不良与眩晕的关系。方法 将我院收治的107例特发性突聋(ISHL)患者分为不伴眩晕组、伴眩晕组,对两组的治疗效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治疗有效率,不伴眩晕组为81%,伴眩晕组为51%,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一般ISHL预后尚好,伴有眩晕的ISHL预后较差。 相似文献
14.
15.
以突聋为首发表现的颅内肿瘤病例临床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描述以突聋为表现的颅内肿瘤病例临床特征,探讨听力学、影像学及实验室检查指标,以便更好的指导临床鉴别诊断,早期确定有效治疗方案.方法 对4例以突聋为首发表现的颅内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系统性分析,包括临床表现、听力学检查、影像学检查及治疗方法和疗效评估等,归纳总结该病发生发展及转归的特点.结果 4例患者中有3名男性,1名女性,均无明显诱因出现突发性听力下降.其中2例伴有持续高调耳鸣,1例伴有耳鸣及眩晕,1例无耳鸣及眩晕表现.听力学检查结果显示:4例患者颅内占位侧听力均表现为重度或极重度感音神经性聋,镫骨肌声反射均不能引出;3例患者听性脑干反应高低刺激和耳声发射均未引出,声发射均未引出;1例仅见Ⅰ波,耳声发射部分引出反应.前庭功能检查示:1例右侧水平半规管功能低下,1例正常,2例未查.核磁共振检查发现:1例为左侧后颅窝良性肿瘤性病变,表皮样囊肿可能性大;1例为右侧颞叶囊肿;2例为右侧听神经鞘瘤.经系统的耳内科保守治疗后,1例听力基本恢复正常,眩晕症状消失,耳鸣缓解;1例耳鸣缓解;2例无效.结论 在接诊以突发性听力损失为首发症状的患者时,要考虑到有颅内占位性病变的可能性.ABR、声反射检查、言语识别率和前庭功能检查均有重要的提示意义.对于微小听神经瘤,早期可以通过耳内科治疗缓解症状.颅内占位病变的确诊还要依赖CT和MRI检查. 相似文献
16.
报告以星状神经节封闭(SGB)和丹参治疗特发性突聋(突聋)患者共114例。其中SGB组34例(34耳).丹参组42例(48耳).SGB+丹参组38例(42耳),并对其疗效进行比较,结果:SGB组有效率为58.8%,丹参组为58.3%;两组之间无差异(P>0.05),SGB+丹参组有效率达81.0%,与SGB和丹参两组相比有明显提高(P<0.05),还进一步观察了三组患者起病至治疗时间(病程)和听力损失程度与疗效的关系,结果显示病程≤15天及听力损失程度≤90dB三组疗效无差异(P>0.05),病程16~30天及听力损失>90dBSGB+丹参组的疗效与SGB和丹参组相比有明显提高。本文还讨论了三组疗法对耳鸣的治疗,结果SGB+丹参组有效率为71.0%,SGB组为44.4%,丹参组为42.9%,提示SGB+丹参组治疗耳鸣也比SGB和丹参二组有明显的效果(P<0.05)。表明SGB+丹参治疗突聋的疗效明显优于二者单独治疗。 相似文献
17.
张庆泉 《山东大学耳鼻喉眼学报》2014,28(6):1-3
<正>茎突异常即茎突的长度、方位、形态异常等,茎突异常刺激了邻近的黏膜、肌肉、血管、神经等引发的咽部异物感、咽部疼痛、咽部刺痒、咳嗽、颈痛、头痛、头昏、耳鸣等系列症状,称为茎突综合征[1-2]。近年来,国内外专家学者进行了解剖和临床的研究探讨,观察了茎突异常与周围结构之间的互相刺激和影响而引发的一系列临床症状,加深了对茎突综合征的认识,为临床诊断和原因探讨提供了解剖和临床的资料[3-5]。 相似文献
18.
以突聋为首发症状的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一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患者,男,24岁,因“突发左耳听力下降6天”于2005年8月3日入院。患者6天前于劳累后突发左耳听力下降,伴眩晕、视物旋转、恶心等症状,无发热,次日起在当地厂医院以“中暑”给予补液对症治疗(具体不详),两天后上述伴随症状略缓解,但左耳听力进行性下降,并偶有耳鸣。查体:一般情况可,皮肤黏膜无瘀血瘀斑,脾肋下6cm,质韧,无压痛。双侧鼓膜内陷,无明显充血、穿孔、液平等。门诊纯音测听示左耳极重度混合性聋(500~2000Hz平均听阈为105dB HL)。颞骨CT扫描无明显异常。血常规示:白细胞208.33×109/L,幼稚细胞42%,血小板126×109/L,红细胞及血红蛋… 相似文献
19.
特发性突聋的听力学定位诊断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采用阈上听力测验、耳蜗电图、听性脑干反应技术对特发性突聋47例(52耳)进行听力学定位诊断研究。结果表明:耳蜗性病变30耳(57.69%),蜗后病变20耳(38.46%),耳蜗及蜗后联合病变2耳(3.85%)。眩晕、听力障碍、听力图形、发病情况与病变部位无明显关系;伴否耳鸣及耳鸣音调高低与病变部位无明显关系,但如耳鸣为多种声音混杂者则蜗后病变可能性极大。听力损失较重者蜗后病变所占比例较高。阈上听力测验中音衰变试验(TDT)可靠性较高,而ABLB、SISI准确率低,实用价值不大,蜗后病变预后较差。 相似文献
20.
双耳突聋与单耳突聋的临床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比双耳突发性聋与单耳突发性聋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效果的异同。方法:回顾性分析480例突发性聋患者,将其分为单耳组(440例)和双耳组(40例),对2组的临床特点及疗效进行比较。结果:与单耳突发性聋比较,双耳突发性聋更多见于糖尿病、高脂血症患者,并且年龄越大,发生双耳突发性聋的可能性越大。在双耳组中28耳治疗有效,有效率为35%;单耳组中228耳治疗有效,有效率为56.4%,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双耳突发性聋和单耳突发性聋可能具有不同的病理生理机制和预后,从临床上认识两者间的异同,有助于治疗方案的制定和预后的评估。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