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2.
3.
4.
<正> 五脏是人体组织结构的核心,它的生理活动,气血的盈亏,阴阳的盛衰,以及病理变化的寒、热、虚、实,都能导致五官九窍的特殊反应,所以《内经》非常强调内脏与体表苗窍的密切关系,其中以心来说,不仅开窍于舌,而且“开窍于耳”(《素问·金匮真言论》)。心血充沛,心神安谧,则耳廓肥厚,色泽均匀,听力明晰;反之,心血不足,心神不安,则耳形瘦簿,听觉模糊;心火炽盛,则耳赤、耳痛。根据近代医家临 相似文献
5.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16,(5)
《黄帝内经》提出"肾气通于耳",又云"南方赤色,入通于心,开窍于耳"。心肾与耳的关系,现代学者多从中医经络及临床实例角度探究。故通过文献复习,从文化与中医两方面解读心与耳的关系,乐由耳感心,知音者,心相契也。另一方面,也从心肾两个角度对"开窍于耳"的问题进行了研究并提出新的见解:心肾窍于耳,乃道与器之不同已矣。 相似文献
6.
李东垣在其所著的<脾胃论>中提出"耳者上通天气,肾之窍也."<灵枢·脉度篇>曰:"肾气通于耳,肾和则耳能闻五音矣."另一方面,<素问·金匮真言论>所谓:"南方赤色,入通于心,开窍于耳."根据前人的论述,肾开窍于耳,心则寄窍于耳.那么,心肾各自与耳的关系是什么,其关系应如何鉴别?这些问题至今还没有较完善的论述,常常让学医者感到困惑.本文从耳穴定位、功能形态、生理病理、临床报道四个方面阐述心肾寄窍于耳的异同.通过对比研究,为学医者阐明医理,以更好地指导临床的辨证论治. 相似文献
7.
8.
9.
王进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01,(Z1)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说:“肾主骨……在窍为耳”,是指耳的听觉等功能由肾所主持,依赖于肾的精气所养。然而足少阴肾经之经脉并没有上联系于耳,不象心、肝之脉与舌、目相连;在功能上耳对肾无协助作用,不似口、鼻协助脾肺功能;在足少阴肾经所主病证中也无耳疾,何以言“肾开窍于耳”呢?笔者认为这是一个藏象学说问题,可从以下3个方面来解释。 一是经络联系方面。《灵枢·口问篇》说:“耳者宗脉之所聚”,足少阴肾脉虽未直接上联于耳,但肾之络脉会于耳中,,故耳为肾窍。《灵枢·邪气脏腑病形篇》说:“十二经脉、三百六十五络,其气血皆上于… 相似文献
10.
“心开窍于耳”一语,见于《素问·金匮真言论》中,后世医家将其改为“心开窍于舌”而“肾开窍于耳”.如果细读《内经》,不但没有“肾开窍于耳”的句子,而且更没有“心开窍于舌”的提法.但是,在诸多中医书中,都明确提出“心开窍于舌”.本人在学习过程中,对上述提法,稍持异议,冒昧提出,以求指正.(一)从文字学上考证,“心开窍于舌”是于理不通的.“窍”字在《说文》中载:“窍者,穴也,空也”.《礼记·礼运》中说:”地秉窍于山川”.《孔疏》云:“谓地秉持于阴气,为空于山川,以出纳其气”.《周礼·天官》载:“两之以九窍之变”.《郑注》云:“阳窍七,阴窍二”.《庄子·应帝王》载:“人皆有七窍”.从这里可以看出,其一,窍是指空和穴.而“空” 字《正 相似文献
11.
12.
13.
<正> 耳为七窍之一,心、肾两脏皆开窍于耳,耳疾常与心肾两脏之病有关,然临床常主从肾论治,忽视心寄窍于耳病证之辨认,今试将心肾两脏相类似之病机作一甄别,或有助于提高诊治耳疾之疗效。 相似文献
14.
从"肾开窍于耳"论述中医学"肾"与西医解剖学"肾脏"的联系,通过对十类有耳毒性药物的功效分析,证明"肾开窍于耳"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16.
17.
对《内经》中“心在窍为舌,心开窍于耳”的看法及临床体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通过对《内经》中“心在窍为舌”、“开窍于耳”这一理论的探讨分析及作者运用这一理论指导临床的体会,认为这是不同时代不同学者根据不同实践形成的,它对于临床有一定指导意义,不能轻意否定。 相似文献
18.
19.
20.
突发性耳聋指原因不明的突然感音神经性听力下降,近年疾病发生有逐渐年轻化趋势。基于《黄帝内经》中提出的“心寄窍于耳”理论,从心主血脉以使耳听、心主藏神以助耳聪、心与耳经络联系、心与耳生理特性阐述心与突发性耳聋的联系。文章将突发性耳聋病机分为心气血虚、心神失养、心火上炎、心血瘀阻四方面,深入探讨从心论治突发性耳聋理论依据及思路方法。因心血管疾病是突发性耳聋易感因素之一,可引起内耳血管痉挛、受压,内耳缺血、缺氧,毛细胞及听觉神经损伤,故积极有效的预防心血管疾病可降低突发性耳聋的发生。现代医学临床应用心寄窍于耳理论治疗耳聋,多集中于局部针灸、循经取穴及中药方面。文章探讨从心治疗突发性耳聋以期进一步为临床从心辨证论治突发性耳聋提供理论依据及思路方法。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