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 联合应用经颅多普勒超声(TCD)和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DFI)评估单侧严重颈内动脉狭窄或闭塞对颅内循环的影响.方法 对可疑缺血性脑血管病变患者1126例,其中67例CDFI诊断一侧颈内动脉严重狭窄或闭塞患者.采用TCD技术检测其颅内动脉的流速及Willis环和眼动脉侧支开放情况.结果 CDFI显示狭窄处峰值血流速度及舒张期血流速度明显增快.TCD显示:①病变侧的大脑中动脉流速明显低于健侧;②Willis环代偿组患侧MCA流速明显高于颈内外侧支代偿组;③ACoA与中风的发生负相关.结论 TCD、CDFI的联合应用可以全面观察整个颈动脉系统的血液动力学改变,为下一步的治疗提供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经颅多普勒(CDT)联合颈部彩色多普勒超声(CDFI)检查对发作性眩晕患者(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诊断价值。方法:对临床发作性眩晕患者120例和60例健康正常人进行经颅多普勒超声(TCD)与彩色多普勒超声(CDFI)检测。结果:经颅多普勒超声(TCD)灵敏度度65.6%,特异性92.2%,彩色多普勒超声(CDFI)灵敏度91.4%,特异性86.5%。结论:对于发作性眩晕患者超声检测中,能够将经颅多普勒超声和彩色多普勒超声进行联合诊断,对颅外椎动脉、颅内椎-基底动脉相互结合进行全面分析,可减少单一检查的片面性,使诊断的准确性得到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3.
目的 通过彩色多普勒超声(CDFI)及经颅多普勒超声(TCD)榆测甲亢患者的甲状腺上动脉及大脑中动脉的血流速度,探讨二者对甲亢的诊断价值.方法 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及经颅多普勒超声对84例甲亢患者及55例正常人的甲状腺上动脉及大脑中动脉的血流速度进行测定.结果 甲亢患者的甲状腺上动脉及大脑中动脉的流速较正常人增快,且流速与fT3值呈正相关性.结论 彩色多普勒超声及经颅多普勒超声对甲亢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 寻求经颅彩色多普勒(TCD)对糖尿病患者颅内血管病变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以150例糖尿病患者和150例正常人为观察对象。应用彩色经颅多普勒测定脑血流量,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多数糖尿病患者颅内动脉血流速度明显升高。结论 彩色经颅多普勒对糖尿病患者颅内血管病变的早期诊断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经颅多普勒与彩色多普勒超声联合检查头臂型大动脉炎的价值.方法 应用彩超和TCD检查7例头臂型大动脉炎患者的颅内和颅外动脉,分析二维及血流动力学指标.结果 头臂型大动脉炎病变多位于颅外动脉起始段或近心端(84%);颅外段动脉狭窄程度与颅内动脉流速呈大致负相关.结论 彩超与TCD联合检查头臂型大动脉炎,对于了解动脉炎所致血管狭窄的分布情况及分析颅外动脉狭窄或闭塞对颅内循环的影响具有重要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color Doppler flow imaging,CDFI)与经颅多普勒超声(transcranial Dopplersonography,TCD)联合应用在诊断颅内外动脉狭窄的临床价值。方法对102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straction angiography,DSA)检查前分别行CDFI、TCD检查,其中37例经脑血管造影确定为颈内动脉(ICA)单、双侧狭窄或闭塞,48例颅内动脉狭窄或闭塞。以DSA为标准,计算CDFI、TCD及二者联合检测结果的符合率。结果单用CDFI诊断符合率为93.1%(190/204)、单用TCD为96.2%(1275/1326),二者联合检测CDFI诊断符合率为96.6%(197/204)、TCD为98.4%(1305/1326)。结论CDFI和TCD的联合应用能明显提高对颅内外动脉狭窄诊断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经颅多普勒超声(TCD)及彩色多普勒超声影像(CDFI)联合检测技术在颈动脉重度狭窄血管内支架成形术后的应用价值。方法:38例颈动脉重度狭窄患者在介入治疗术前、术后分别进行TCD及CDFI检查,对颈动脉形态学、血流动力学进行评价。结果:TCD及CDFI诊断38例颈动脉狭窄,狭窄程度>70%,术后检测颈动脉狭窄段内经显著增宽,管腔内血流充盈良好,血流速度明显下降,管腔内狭窄解除,开放侧枝关闭,血流动力学参数明显改善,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对比相符。结论:CDFI对颈动脉重度狭窄的诊断有较高的准确性,TCD用于对颅内动脉侧枝血流的检测,TCD与CDFI结合提高了颈动脉狭窄诊断的准确率,是准确评价颈动脉支架术后疗效和随访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经颅多普勒超声(TCD)与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DFI)联合诊断椎动脉(VA)狭窄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方法对134例临床怀疑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患者行TCD和CDFI常规检查,其中34例患者确定为椎动脉狭窄或闭塞,通过CDFI对颅外段椎动脉的走形、管径、血流速度和阻力指数进行检测,通过TCD确定颅内椎基底动脉狭窄或闭塞的血液动力学改变.将TCD、CDFI及这两种方法联合应用的检查结果分别与脑血管造影(DSA)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DSA提示VA狭窄或闭塞为31支,阴性37支,CDFI、TCD和综合结果与DSA符合分别为60、59和67支,敏感性分别为87.1%、83.8%和100%,特异性分别为89.2%、89.1%和97.3%,准确率分别为88.2%、86.8%和98.5%.两者的综合结果明显提高了准确率(P<0.05).结论 TCD、CDFI的联合应用进一步提高了对椎动脉狭窄诊断的准确性,可以作为筛选椎动脉狭窄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分析经颅多普勒超声(TCD)联合彩色多谱勒血流成像(CDFI)对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BI)患者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将69例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患者分别进行TCD、CDFI、磁共振血管成像(MRA)及极速CT血管成像(CTA)检查,分别观察阳性率改变,以CTA检查结果作为对照。结果 69例VBI患者TCD联合CDFI阳性率为63.8%,MRA阳性率为49.3%,CTA对照发现MRA的假阳性率为18.8%。结论 TCD联合CDFI对VBI患者的诊断率高于MRA,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0.
王伟  张晓玲 《实用医技杂志》2006,13(18):3221-3222
目的:探讨椎动脉彩色普勒超声(CDFI)、经颅多普勒超声(TCD)对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BI)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对95例VBI患者的椎动脉CDFI及TCD的检查进行分析。结果:TCD的阳性率为95.3%,椎动脉CDFI的阳性率为88.9%。结论:椎动脉CDFI与TCD的联合检查对VBI的病因诊断有较大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1.
TCD对腔隙性脑梗塞临床价值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郑雪梅  文波 《海南医学》2008,19(1):31-32
目的 探讨TCD对腔隙性脑梗塞的临床价值.方法 本文利用TCD对100例经CT确诊的腔隙性脑梗塞患者进行检测,仰卧位测颞窗、眶窗.低头位测枕窗,分别探测双侧大脑中动脉(MCA)、前动脉(ACA)、后动脉(PCA),双侧虹吸部及椎-基底动脉(BV-VA),记录峰值血流速度(Vs),舒张末期血流速度(Vd)观察频谱图形变化及动脉搏动指数(PI).结果 血流速度减慢的65例(占65%),血流速度增高者18例(占18%),血流速度正常者17例(占17%),同时有85%表现为脑动脉硬化改变.结论 TCD在腔隙性脑梗塞的异常检出率占83%,以大脑中、前动脉变化趋势明显,早期病例TCD较CT、SPECT为优,对早期发现,早期治疗腔隙性脑梗塞有极重要的临床意义,但其特异性不高是其缺点.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常规治疗急性高血压性脑梗死和常规治疗加用依达拉奉治疗急性高血压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70例急性高血压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5例,对照组用常规治疗方法(口服阿司匹林、辛伐他汀,静脉滴注舒血宁、胞磷胆碱等),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依达拉奉注射液30 mg,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100 mL静脉滴注,2次/d,疗程为14 d,治疗前后进行疗效评定。结果:治疗组治疗2周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积分较对照组明显下降(P<0.05),总有效率比对照组高,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常规治疗加依达拉奉注射液治疗急性高血压性脑梗死,能进一步改善神经功能缺损症状,提高疗效,值得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核磁共振和彩色多普勒对椎动脉成像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评价核磁共振和彩色多普勒对椎动脉成像的价值。方法:复习国内外有关核磁共振及彩色多普勒对椎动脉成像的文献,作一初步总结,综述。结果:作为两种无创性检查技术,核磁共振和彩色多普勒对椎动脉成像有其各自的优缺点,近年出现的新技术,已使部分缺点得以克服。结论:核磁共振和彩色多普勒两者新技术的联合应用可明显提高椎动脉狭窄疾患的正确诊断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二维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2D-CDFI)与经颅多普勒(TCD)检测双侧椎动脉(VA)对椎-基底动脉系缺血性眩晕临床诊断的意义。方法:对38例临床诊断为椎-基底动脉系缺血性眩晕的患者的双侧椎动脉2D-CDFI和TCD检测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D-CDFI与TCD检测均可简便、准确、直观地测量VA相关数据。VA缺血性眩晕异常主要超声表现:脉冲多普勒各参数异常;多普勒频谱波形异常;二维图像异常。异常结果有交叉互补性。两者结合能更全面地检测VA颅外段、颅内段的二维图像或(和)血流状态。结论:2D-CDFI与TCD检测双侧椎动脉能对椎-基底动脉系缺血性眩晕的临床诊断提供依据。两者有互补性。  相似文献   

15.
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及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吴建平 《四川医学》2009,30(10):1590-1592
目的探讨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发生与相关因素的关系。方法分别对80例脑梗死患者(脑梗死组)和78例非脑梗死患者(对照组)的颈动脉进行检测,观察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发生及与血压、血糖、血脂的关系。结果脑梗死组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发生率为76.25%,对照组为25.60%,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脑梗死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好发于颈总动脉分叉处。高血压、血脂异常、糖尿病、TG升高是脑梗死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的危险因素。结论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与脑梗死发生有密切关系,对脑梗死患者进行颈动脉超声检查,及早发现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并积极控制危险因素,对预防和治疗脑梗死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经颅超声多普勒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的椎基底动脉的血流动力学改变。方法:用经颅超声多普勒(TCD)诊断,对64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进行检查。检查包括椎基底动物 频谱、平均血流速度(Vm)、收缩期血流速度(Vs)、舒张期血流速度(Vd)及脉冲指数(PI),并与正常组52例进行比较。结果:患者组TCD异常率为95.2%(61/64),单侧椎动脉(VA)血流异常53.12%(34/64),双侧VA血流异常23.43%(15/64),椎动脉合并基底动脉(BA)血流异常18.75%(12/64)。主要表现为血流速度降低。结论: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的TCD改变主要为椎动脉或椎基底动脉的流速降低。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磁共振 (MRI)无异常的偏身神经功能障碍的颅内动脉血流 1 .4。方法 :采用经颅多普勒 (TCD)对 36例临床诊断为缺血性中风患者的颅内动脉进行检查 ,根据神经功能障碍侧脑动脉血流的异常改变分组 ,并以平均血流速度 (Vm)为指标与对侧比较。结果 :①动脉狭窄组 2 3例 ,其Vm均高于对侧 (P <0 .0 0 1 ) ;②动脉硬化组 1 3例 ,其Vm均低于对侧 (P <0 .0 0 1 )。结论 :脑动脉硬化、狭窄使局部脑血流量降至临界水平与离子衰竭阈值之间时 ,可引起相应的神经功能障碍 ,而MRI可无异常 ,故TCD检查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比较经颅多普勒(TCD)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在颅内动脉狭窄中的诊断价值,为临床提供简便可靠的检查方法。方法对50例疑有颅内动脉狭窄的患者应用TCD测量各条血管的血流参数,包括收缩峰值流速、舒张末流速、平均流速、阻力指数,并与DSA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38例TCD诊断颅内动脉狭窄,35例经DSA证实。TCD诊断颅内动脉狭窄的特征是狭窄处彩色血流束变细,典型者呈“束腰征”;频谱多普勒显示狭窄处血流速度异常增高,频谱形态呈湍流、涡流,同时音频信号响亮。狭窄严重者彩色血流束连续性欠佳或者中断,血流速度不增快或者明显减低。血管闭塞者血流不显示。结论TCD对于颅内动脉狭窄具有一定的诊断价值,TCD检查快速、方便、安全、经济、确诊率高,可作为早期筛选性的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19.
项郑  冯飞  王珏  姜亚军 《基层医学论坛》2011,15(31):993-994
目的探讨经颅多普勒(TCD)在偏头痛发作期的检测意义。方法对230例偏头痛患者发作期经TCD观测颅内主要动脉的血流速度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大部分偏头痛患者发作期的脑血管血流速度均有不同程度的异常。结论偏头痛的发生机制是由于脑血管的舒缩功能障碍所致;TCD为偏头痛敏感检查方法,可以指导诊断和治疗。  相似文献   

20.
TCD与CTA在颅内动脉狭窄诊断中的比较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白雪  刘会玲  李韬  王枫 《疑难病杂志》2009,8(4):204-206
目的探讨经颅多普勒超声(TCD)与CT血管造影(CTA)在颅内动脉狭窄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102例临床高度怀疑颅内动脉狭窄的患者在2周内行TCD与头颅CTA检查,分析两者相关性及临床应用价值。结果TCD与头颅CTA符合性以CTA为标准,TCD对颈内动脉系统血管狭窄的敏感性为87.6%,特异性为94.1%,符合率为84.3%;TCD对椎—基底动脉系统血管狭窄的敏感性73.7%,特异性为84.3%,符合率为89.2%。结论TCD对颅内动脉狭窄诊断可靠性好,CTA为脑血管狭窄提供进一步有效的检查手段,TCD与CTA互补应用可为脑血管疾病的诊治提供可靠的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