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了解社区内新迁入居民和原住地居民的两周患病状况,以调整卫生服务的提供。方法:对菊泉新城社区30岁以上迁入居民884名、原住地居民906名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调查对象主要慢性病患病率为62.74%,其中迁入居民为70.14%,原住地居民为55.52%;两周患病率为10.67%,迁入居民和原住地居民分别为13.57%和7.83%;两周因病卧床率为0.78%,迁入居民和原住地居民分别为1.24%和0.33%;两周因病卧床天数迁入居民和原住地居民分别为4.5~5.4天和3.5~4天;两周因病就诊率为73.82%,迁入居民和原住地居民分别为71.67%和77.46%。结论:新迁入居民的慢性病患病率和两周患病率较高,但就诊率较低,存在着较大的卫生服务需求和利用空间。  相似文献   

2.
云南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县农民门诊服务利用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通过对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农民门诊服务利用的调查,为制定合理的门诊补偿比例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对3个新农合试点县的3373户共计13468人进行了两周患病就诊情况调查。[结果]两周患病率为8.8%,低于第三次国家卫生服务调查农村平均水平(13.95%)。两周患病就诊率为12.72%,略低于第三次国家卫生服务调查农村平均水平(13.92%)。就诊的主要机构为村卫生室、个体诊所、乡镇卫生院;未就诊比例为21.3%,明显低于第三次国家卫生服务调查农村平均水平(45.8%);未就诊的主要原因是自己买药(75.8%)。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影响两周患病就诊的因素为:家庭人口数、年龄、性别、是否患有慢性病、是否实施家庭账户。[结论]加强乡村卫生人员的培训和卫生资源的投入,扶持个体医疗机构,加强药品价格控制和药品销售的管理,为新农合的参合农民提供质优价廉的卫生服务。  相似文献   

3.
哈尔滨市社区卫生服务需求、利用及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了解哈尔滨市居民对社区卫生服务的需求,利用情况,以及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抽样,对哈尔滨市2000名居民进行了入户调查。结果 被调查居民的两周患病率为34.3%,两周就诊率为27.65%,其未就诊率为30%。影响人们对卫生服务利用的因素有收入、患病次数、健康状况等因素。结论 社区卫生服务应不断加强和完善,从而真正成为实现卫生目标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4.
蒙自县卫生服务利用的公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蒙自县农民卫生服务利用公平性的现状,探索提高卫生服务利用公平性的途径。方法:采取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对蒙自县两个乡镇944户农户4290人进行卫生服务利用调查,分析不同乡镇和不同家庭人均收入农民卫生服务利用的差异,分析卫生服务利用的公平性。结果:实施新农合后,蒙自县农民两周患病就诊率为18.2%,住院率8.7%,均明显高于全国农村平均水平和基线调查水平。两周患病未就诊率和需住院未住院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两个乡镇之间和不同人均收入居民之间的就诊率和住院率没有统计学差异,次均住院费用和次均住院补偿费用也无统计学差异。结论:新农合在筹资水平和补偿比方面都应该考虑向贫困乡镇和贫困人群倾斜,以提高卫生服务的公平性。  相似文献   

5.
新型合作医疗对农村老年人门诊服务利用及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3,自引:4,他引:3  
利用2002年和2004年东营市卫生服务调查资料.分析了农村老年人门诊服务利用及影响因素。分析结果表明:①农村老年人收入水平较低.医药费支出较高;②97.2%的老年人享受新型合作医疗,社会医疗保险和商业保险仅覆盖2.3%的老年人;③两周就诊率为20.4%。两周患病未就诊率平均为24.5%;④患病未就诊前三位原因是自感病情、经济困难和无有效治疗措施;⑤影响老年人就诊率的主要因素为年龄、职业状况、就诊距离及健康状况。因此,在实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实施中,应争取多方筹资,建立老年医疗救助制度,增加卫生服务公平性,提高农村基层技术人员的技术水平。  相似文献   

6.
哈尔滨市社区卫生服务需求、利用及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为了了解哈尔滨市居民对社区卫生服务的需求、利用情况,以及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对哈尔滨市2000名居民进行了人户调查。结果 被调查居民的两周患病率为34.3%,两周就诊率为27.65%,其未就诊率为30%。影响人们对卫生服务利用的因素有收入、患病次数、健康状况等因素。结论 社区卫生服务应不断加强和完善,从而真正成为实现卫生目标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7.
4县农村居民门诊卫生服务利用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了解中西部4县农村居民门诊卫生服务利用现状并分析其影响因素. [方法] 描述4县农村居民门诊卫生服务利用的现状;拟合两水平 Logistic 回归模型探讨门诊卫生服务利用的影响因素.[结果] 4县农村居民两周患病率为335.92%,两周就诊率为129.01%,两周患病就诊率为384.00%..影响两周患病就诊的主要因素有年龄、卫生服务可及性、婚姻状况、自评健康状况、疾病属性和新农合等. [结论] 经济困难是两周患病未就诊的主要原因,新农合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农村居民门诊卫生服务利用水平.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四川省农村15岁及以上居民两周患病未治疗的影响因素,为制定相应政策提供客观科学的依据。方法:利用第3次国家卫生服务调查西部扩充点四川省的资料,对农村15岁及以上居民两周患病未治疗的可能影响因素,在单因素分析的基础上进行非条件logistic回归。结果:四川省农村居民两周患病率和慢性病患病率分别为220.54‰和167.84‰(以人次计),均高于本次调查的全国平均水平(139.5‰和120.5‰)两周患病未就诊率低于全国水平,未住院率高于全国水平。非条件logistic回归结果表明:性别、人均年收入、是否愿意获得保健知识和因病卧床天数对四川省农村15岁及以上居民两周患病未治疗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四川省农村居民对卫生服务的需要量较高,现有卫生服务利用不充分。性别、人均年收入、是否愿意获得保健知识和因病卧床天数是四川省农村15岁及以上居民两周患病未治疗的主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农村居民卫生服务需求与利用现状,并找出相关的影响因素,为卫生政策的制定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分层随机整群抽样方法,对昭通市3个县(区)共3645户10,584个居民进行入户调查。通过两周就诊率、两周就诊次数、两周患病就诊率了解农村居民两周患病卫生服务需求与利用现况,运用二分类Logistic回归、零膨胀泊松模型等方法进行影响因素分析。[结果]昭通市农村居民两周就诊率为4.72%,两周患病就诊率为73.49%。卫生服务需求受年龄、性别、职业、婚姻状况、人均收入的影响;卫生服务利用的影响因素有性别、职业、文化程度,人均收入。[结论]昭通市农村居民卫生服务需求和卫生服务利用均低于国家农村平均水平。农民卫生服务需求高,但卫生服务利用不足;低收入人群和男性就诊可能性低,就诊时疾病严重程度高。应更加关注男性、农民和低收入人群的卫生服务需求和利用情况。  相似文献   

10.
农村居民门诊服务利用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对顺义区4镇农村居民卫生服务利用情况进行分析,了解农村地区居民的门诊服务利用状况.为制定卫生政策提供数据支持和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样本,利用SPSS软件对调查人口的社会经济学特征、家庭状况、两周患病情况,两周就诊情况等进行分析。结果两周患病率为209.8‰,千人口两周患病天数为2262天。两周就诊率为138.8‰,两周未就诊率为33.5%。顺义区农村居民的平均门诊费用为525.8元,门诊费用中位数为120元。结论顺义区4镇农村居民卫生服务需要程度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卫生服务利用情况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在选择就诊医疗机构时侧重于基层机构,选择原因侧重于便捷程度和技术能力。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福州市中小学教师的医疗服务需求与利用及其影响因素。方法:用慢性病患病率和二周患病率指标来描述中小学教师医疗服务需求量,用二周每千人卧床数和卧床日数、二周每千人休工人数和休工日数指标来反映教师疾病严重程度,用就诊率反映教师对医疗服务的利用情况。结果:福州市中小学教师的慢性病患病率和二周患病率分别为60。06%和44.32%;二周每千人卧床人数为21.76和卧床日数为59.84;二周就诊率为74.46%。结论:中小学教师医疗服务需求量大,但疾病严重程度不高,影响二周就诊率的主要因素是年龄和就医条件。  相似文献   

12.
13.
目的探讨影响三级综合性医院门诊患者忠诚度的因素,为提高患者忠诚度,完善医院服务体系提供决策依据。方法采用横断面调查法,在某三级医院门诊对2013年5月的诊疗患者或陪护人员随机发放调查问卷,完成有效问卷146份。结果按5分级Likert标度法进行分析,该医院门诊调查对象的满意度为74%,忠诚度为78%。结论患者忠诚度与环境设施、流程等待、医生服务、医技服务、服务结果、距离费用等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分析总额预付制改革对黄州区医共体基层医疗服务供给的影响。方法 收集黄州区医共体月度数据,描述性分析基层医疗服务供给能力、效率及数量的变化,利用间断时间序列检验总额预付两次政策改革前后服务供给数量的变化情况。结果 黄州区分别于2018年、2019年开展并完善总额预付制改革。改革后,基层卫生技术人员占比、医师日均诊疗人次及床位使用率总体呈增长趋势。两阶段政策改革后基层门急诊人次及其占比均呈增长趋势(P<0.05),第一阶段政策改革后出院人数及其占比显著增长(P<0.05)。结论 总额预付制促进了基层医疗服务供给增加,但仍存在门急诊服务量增长趋势平缓、住院服务量不合理增长的问题,第二阶段政策改革应进一步扩大总额预付改革成果。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影响重庆地区居民就诊的主要影响因素,满足更多居民卫生服务需求,提高卫生服务利用率。方法针对重庆地区不同人群的特征,不同的卫生政策,构建影响居民就诊率的决策树和logistic回归模型。结果调查的11570名居民中,合计就诊人次为2447次,两周就诊率为21.15%(城市为12.58%、农村为29.19%)。决策树与回归分析的错误分类率分别为0.147与0.267,决策树共有6层、13个节点,树的根节点为年龄,说明此变量对就诊率的影响最大,且模型中所选出的影响因素对不同人群的影响不同;logistic回归模型共筛选出10个变量,年龄依然是就诊最重要的影响因素,两者比较,最终选择决策树模型作为居民就诊影响因素分析依据。结论重庆地区居民就诊影响因素较多,且不同人群的影响因素不同,因此,在制订卫生服务规划时,要从各因素考虑,根据不同人群提出针对性的卫生政策。  相似文献   

16.
17.
发展中国家的健康公平问题已经引起国际社会关注,性别造成的不公平在女童中更为突出。该文利用1993年及1998年两次全国卫生服务调查结果,对中国儿童健康状况和卫生服务可及性指标进行分析,发现性别差异造成的不公平现象十分明显。在各组儿童中,农村地区的女孩处于两个极端:在健康状况方面,她们是最差的,而在享受最基本的卫生服务方面,她们却获得最少(在患危重疾病应当住院治疗的女孩中竟有28.6%未能获得住院治疗服务),这至少也是与近年来中国5岁以下女孩死亡率比男孩增高有关的因素之一。这个现象在发展中国家普遍存在,但在35个发展中国家的国家卫生服务调查中,由于采用一般指标(如两周患病率,门诊利用率等)却很难发现明显差异。该文使用因病卧床率及按医嘱应住院治疗却未能住的比例和患儿中未作任何处理的比例这几项比较敏感的指标进行分析,证明了这个事实。关于影响贫困农村地区女孩的卫生服务可及性的有关社会因素,本文根据因病卧床天数和卧床率这两个反映患危重疾病状况指标与医生建议住院治疗指标的强烈反差这一令人费解的事实,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8.
[目的 ] 了解上海市徐汇区居民对社区卫生服务的需求、利用情况以及影响因素。  [方法 ] 采用多阶段抽样方法 ,对徐汇区辖区内 170 0名居民进行问卷式入户调查。  [结果 ] 被调查居民的 2周患病率为 11.0 % ,慢性病患病率为 31.8% ,其中 60岁以上老人的患病率 5 9.0 5 % ;在 2周内发病就诊的首选医院是市级医院 ( 39.5 3% ) ,居民对社区卫生服务“较满意”、“很满意”的比例分别为 34 .66%和 30 .0 6%。影响居民对社区卫生服务利用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的结果显示 :年龄、是否就业、居民是否患有慢性病、居民对社区卫生服务的了解程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而影响居民对社区卫生服务满意度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的结果显示 :只有“居民对社区卫生服务的了解程度”一项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 ] 徐汇区的社区卫生服务应该不断加强和完善 ,同时也需要政策和社会的大力支持  相似文献   

19.
分析了通海县妇女门诊和住院医疗卫生服务需要的满足程度。结果表明:通海县妇女门诊和住院医疗卫生服务需要量均未满足,需要有关部门增加对医疗卫生机构的人力、财力和医疗设备等的投资。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新形势下城市居民对医疗服务需求和利用情况及影响因素,为决策部门进行医改、合理分配卫生资源、改善医疗服务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福州市上海街道办事处15岁以上居民为对象,采用二阶段抽样方法共调查287人。结果:福州市上海街道居民医疗服务的需求大,慢性病患病率高为23.00%,两周患病率高为34.49%。两周就诊率为16.72%,年住院率为5.70%。通过分析,年龄和文化程度对医疗服务需求和利用指标影响大。结论:福州市社区居民医疗服务需求犬,但利用不高,健康状况比较差。应进一步完善和发展社区医疗服务,提供方便、收费合理的医疗服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