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生儿出生体重>40009为巨大儿。本文对我院1992年1月至1997年12月间分娩的巨大儿162例进行回顾性分析。1临床资料及分析1.1一般资料6年间巨大儿发生率为4.69%(162/3451)。初产妇147例,经产妇15例;男婴107例,女婴55例。同时随机抽取同期正常体重儿(即新生儿出生体重2500~39999)6O例为对照组。1.2终止妊娠时间162例中38~40周分娩11例(6.79%),40~42周134例(82.72%),大于42周17例(10.49%)。1.3分娩方式162例巨大儿中,剖官产57例,其中6例因妊高症,臀位择期剖宫产,51例因头盆不称,胎儿宫内窘迫,第二产程延…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巨大儿发生的有关因素,提高对其认识及处理,改善母婴预后.方法将400例足月单胎分为巨大儿组200例,非巨大儿组200例,对其分娩方式及并发症进行比较.结果巨大儿组剖宫产率为40%,明显高于对照组14%(P<0.01),产后出血发生率10.5%,明显高于对照组2%(P<0.01).结论巨大儿对母婴预后影响较大,产前诊断率低,加强预防,提高诊断率是关键.  相似文献   

3.
新生儿出生体重≥4000g称巨大儿,≥4500g称为特大胎儿,属高危妊娠。近年来,巨大儿的发生率有逐年增高的趋势。由于胎儿大,母婴并发症也相应增加。现对我院近4年144例巨大胎儿做回顾性临床分析,从中寻求识别巨大儿的因素,力求做到产前正确诊断,产程中妥善处理,降低母婴并发症。  相似文献   

4.
巨大儿164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巨大儿妊娠期对母体的影响 ,其分娩时机及分娩方式的选择与母儿预后的关系 ,以降低母婴并发症 ,提高产科质量。方法 :回顾分析我院 3年间住院分娩 1 64例巨大儿妊娠期对母体的影响 ,其分娩时机及分娩方式的选择与母儿预后的关系 ,随机抽取同期单胎正常体重儿的分娩情况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巨大儿组与正常体重儿组比较 ,妊娠期母体并发症中、重度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妊娠期糖尿病明显升高 ,差异有高度显著性 (P<0 .0 1 ) ;并发胎膜早破明显增多 ,差异有显著性 (P<0 .0 5) ;妊娠 40 w前分娩较妊娠 40 w后分娩难产发生率明显降低 ,差异有显著性 (P<0 .0 5) ;剖宫产组较阴道分娩组新生儿窒息及产伤发生率明显降低 ,差异有高度显著性 (P<0 .0 1 ) ;阴道分娩时 ,巨大儿组母体产后出血、软产道裂伤发生率明显升高 ,差异有高度显著性 (P<0 .0 1 )。结论 :巨大儿妊娠期母体易出现多种严重并发症 ;妊娠 40 w前终止妊娠可降低难产发生率 ;选择剖宫产术终止妊娠可降低母婴并发症 ,减少新生儿窒息及产伤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6.
龚华 《中国保健》2005,13(11):22-23
目的分析巨大儿的原因、并发症及预后.方法对我院新生儿病房2003年8月-2005年6月收治的158例巨大儿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巨大儿并发症以低血糖、低血钙、窒息、高胆红素血症多见.糖尿病母儿组巨大儿及其并发症的发生率较正常母儿组高.结论巨大儿并发症多、危害大、远期肥胖儿发生率高,因此应从孕期开始积极控制巨大儿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398例巨大儿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 ,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普遍为独生子女的现状 ,由孕期过度营养等原因所致的巨大儿呈增加趋势 ,对母亲及新生儿的负面影响已不容忽视。因此 ,探讨巨大儿发生原因及其对母儿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本文试以 1997年舟山市围产监测资料 ,对巨大儿相关因素作初步分析。资料与方法1 资料来源 收集 1997年舟山市围产保健册 70 31份 ,该年度孕妇建卡率为 99 7% ,所有围产保健册使用统一过录表 ,由专门人员录入微机 ,再经核对查错。为避免其它因素干扰 ,本文采用单胎活产儿 6 916例。2 方法 采用SPSSPC 统计软件包 ,对可能与巨大…  相似文献   

8.
李英美  李艳 《工企医刊》2001,14(4):54-54
1 临床资料 1.1 巨大儿发生率 1998年7月~2000年6月在我院分娩的产妇为2634例,其中初产妇2392例,经产妇242例,体重超过4000g为380例。占新生儿总数的6.9%,超过4500g34例,占1.74%,初产妇306例占80.5%,经产妇74例,占19.5%;过期妊娠26例占6.84%。  相似文献   

9.
胎儿体重超过400g者称为巨大儿,约占出生总数的5.3%【1】,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巨大儿的发生率及其难产率有逐渐增高的趋势,现对我院7年来466例巨大儿作一初步分析,重点探讨巨大儿发生的高危因素、并发症及防治措施。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466例系1992年1月至1998年12月本院分娩的巨大儿病例,占同期住院分娩数(6693人)的6.96%,其中大于500g的有7例,过期妊娠45例,占巨大儿总数的9.66%;经产妇85例,占18.2%。巨大儿逐年发生率见表1。1.2 分娩方式及并发症 466例巨大儿中,难产人数301例,顺产165例,难产率占64.6%,466例巨大儿与…  相似文献   

10.
近年巨大儿发生率有增高趋势,为避免分娩巨大儿受到产伤,保护母、婴健康,现将我院近两年分娩的巨大儿有关资料分析如下:一、资料与分析1.临床资料 1999年6月至2001年6月在我院住院2314例,其中巨大儿152例,发生率为6.57%,高于文献报道,初产妇122例,占80.26%,经产妇30例,占19.74%,同期分娩的非巨大儿2162例,经产妇243例,占11.24%,两组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巨大儿的发生、诊断及分娩方式,降低母儿并发症。方法回顾分析187例巨大儿的产前检查、分娩方式及母儿预后。结果诊断巨大儿的相关因素是孕周、产次、孕妇的身高体重、宫高腹围、胎儿双顶径和股骨长径及合并糖尿病有关。分娩以剖宫产为主,能有效降低并发症。结论加强产前检查,能减少巨大儿发生。诊断巨大儿必须综合多项指标,分娩方式要考虑母婴安全,适当放宽剖宫产指征,避免困难的阴道助产,产程中必须重视预防并发症。  相似文献   

12.
陈玉宝 《中国妇幼保健》2007,22(24):3400-3401
目的:探讨巨大儿的发生和分娩前预测的相关因素。方法:2005年1月~12月在本院进行产前检查、分娩的巨大儿219例作为观察组,随机选择同期正常体重婴儿200例作为对照组,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巨大儿的发生与孕妇年龄、孕产次无相关性,而与孕妇身高及孕妇体重增加有相关性。结论:体重、BMI监测有利于预防巨大儿的发生,监测双顶径及股骨长可预测巨大儿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李波 《上海预防医学》2000,12(5):247-248
胎儿体重超过4000g称为巨大儿,约占出生总数的5.3%。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巨大儿的发生率及其难产率有逐渐增高的趋势,现对我院7年来466例巨大儿作一初步分析,重点探讨巨大儿发生的高危因素,并发症及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巨大儿分娩方式与妊娠结局的关系,以进行早期识别,预防母婴并发症。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2006年12月在本院分娩的1192例巨大儿资料。结果初产妇剖宫产率显著高于经产妇(P〈0.01),孕周〉41周时剖宫产率明显增高(P〈0.05),阴道分娩者产后出血率、新生儿窒息率及产伤率明显高于剖宫产者(P<0.05)。结论选择合适的分娩方式有助于降低母婴并发症。  相似文献   

15.
巨大儿1192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巨大儿分娩方式与妊娠结局的关系,以进行早期识别,预防母婴并发症。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2006年12月在本院分娩的1 192例巨大儿资料。结果初产妇剖宫产率显著高于经产妇(P<0.01),孕周>41周时剖宫产率明显增高(P<0.05),阴道分娩者产后出血率、新生儿窒息率及产伤率明显高于剖宫产者(P<0.05)。结论选择合适的分娩方式有助于降低母婴并发症。  相似文献   

16.
莫秀兰  华少萍  陈蔚  凌奕 《中国妇幼保健》2007,22(32):4556-4558
目的:通过对本院259例巨大儿发生情况及围产儿的分析,探讨巨大儿发生的原因、诊断、分娩方式,提高对巨大儿的风险意识,努力减少母婴并发症,提高产科质量。方法:回顾性统计分析1995~2005年于本院分娩的7179例新生儿中巨大儿出生情况资料。结果:11年中出生巨大儿259例,发生率3.61%,其中特大儿25例,占巨大儿的9.65%;男性187例,占72.2%,女性72例,占27.8%,两者比较,P<0.01;11年中巨大儿出生率无显著上升或下降趋势(均P>0.05),巨大儿发生率明显低于国内报道,巨大儿的分娩方式以剖宫产相对安全,剖宫产率为47.10%。结论:海南地区巨大儿发生率低于国内其他地区,巨大儿发生与孕母身高、活动、过期妊娠等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17.
马锦 《中国妇幼保健》2007,22(32):4642-4642
近年来,由于孕妇注意休息,运动减少,营养摄入增多,巨大儿发生率呈逐年上升趋势,而巨大儿在妊娠和分娩过程中均会引起相应的并发症。本文对108例巨大儿的诊断及分娩结局进行回顾性分析,旨在探讨巨大儿诊断和处理的合理性。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2005年4月~2006年4月我院产科共分娩新生儿981例,体重≥4000g的巨大儿108例(占11.01%),其中体重≥5000g2例,4500~5000g4例,4000~4500g102例。产妇年龄21~37岁,初产妇88例,经产妇20例。1.2产前诊断标准B超检查双顶径(BPD)≥10cm或腹围≥37cm;宫高加腹围≥140cm。1.3统计学方法采用t检验。2结果2.1…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永康市妇女儿童医院巨大儿发生率、临床特点及分娩方式,降低母婴并发症,改善产科质量。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2006年住院分娩的156例巨大儿的诊治情况,随机抽取同期单胎、胎儿体重正常的产妇作为对照组。结果:巨大儿发生率呈上升趋势,巨大儿组产妇宫高+腹围≥140cm、胎儿双顶径+股骨径≥16.5cm以及体重≥70kg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巨大儿组妊娠期高血压疾病与胎膜早破发生率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巨大儿组的分娩方式、产后出血、新生儿窒息发生率、剖宫产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巨大儿组妊娠40周前难产发生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视巨大儿的临床特点和早期诊断,选择适当分娩方式可降低母婴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9.
714例巨大儿临床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洪梅  谭庆华  李国新  陈琦 《中国妇幼保健》2006,21(20):2836-2837
目的:通过对714例巨大儿(体重≥4 000 g)的临床分析,探讨巨大儿的产前预测及分娩方式,减少母儿并发症。方法:对2001年1月~2005年12月间在吉林省妇幼保健院分娩的714例巨大儿进行研究,选择同期分娩的714例正常体重儿(体重≥2 500 g,<4 000 g)作为对照,两组孕周、宫高、腹围、分娩方式、妊娠合并症及分娩并发症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巨大儿组孕周、宫高、腹围均高于对照组,并有统计学差异。巨大儿组分娩方式以剖宫产率高于对照组,经阴道分娩巨大儿组并发症高于对照组。结论:产妇分娩孕周及分娩时宫高、腹围是产前预测巨大儿的相关因素,超声检查对预测巨大儿有参考价值。巨大儿的分娩方式以剖宫产为相对安全。  相似文献   

20.
本文就巨大儿的发病因素、胎心监护、分娩方式的比较及并发症的预防等问题做了简要分析。并提出一种预测胎儿体重的方法。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我院自1997年1月至1999年10月共住院分娩产妇为8167例,除病理产科1230例外,足月正常体重儿6681例,其中包括巨大儿256例,巨大儿发生率为3.67%。较白桦1987年报道的2.8%为高。256例中,初产妇为183例,占71.8%,经产妇73例,占28.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