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在常规应用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及对症处理的基础上,观察联用中药茵栀黄口服液灌肠疗法对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疗效。方法:将62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30例,采用西医常规蓝光照射及对症处理;观察组32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联用茵栀黄口服液保留灌肠,观察2组疗效。结果:观察组平均黄疸消退天数为(3.15±1.23)天,对照组平均黄疸消退天数为(6.62±1.72)天。2组黄疸消退时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3天后对照组血清总胆红素(TBI L)水平降为(185.8±21.6)μmol/L,未结合胆红素(I BI L)下降为(159.4±20.4)μmol/L,观察组分别为(110.4±21.8)μmol/L,(96.4±18.7)μmol/L,2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治疗7天后对照组TBI L水平降为(142.6±16.2)μmol/L,I BI L下降为(96.4±14.3)μmol/L,观察组分别为(64.2±19.6)μmol/L,(57.6±17.1)μmol/L,2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在常规蓝光照射及对症治疗基础上联用茵栀黄口服液灌肠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能明显缩短黄疸清退时间,迅速降低血清胆红素水平,疗效优于对照组。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茵栀黄口服液治疗新生儿黄疸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抽取2013年7月~2015年8月我院收治的80例黄疸新生儿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将其平均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予以西医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予以茵栀黄口服液治疗,记录两组患儿血清胆红素水平、黄疸消退时间等情况,观察比较两组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黄疸消退时间为(7.4±2.9)d,与对照组形成明显差异(P0.05);在治疗第3d、第5d、第7d观察组患儿的血清胆红素水平分别为(189.09±25.58)μmol/L、(104.83±10.43)μmol/L、(84.97±9.38)μmol/L,与对照组形成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与对照组形成明显差异(P0.05)。结论:茵栀黄口服液治疗新生儿黄疸的临床疗效理想,加快黄疸消退,临床应用价值高。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茵栀黄颗粒治疗新生儿黄疸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6例新生儿黄疸患儿按来院先后分为治疗组48例与对照组48例,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服茵栀黄颗粒1g,3次/d,连服5d为1个疗程.观察记录治疗后黄疸指数下降值.结果:治疗组治愈率与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黄疸消退时间(3.9±1.8)d,对照组为(5.6±2.2)d,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口服茵栀黄颗粒治疗新生儿黄疸,临床疗效显著,可缩短疗程,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茵栀黄针辅助治疗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疗效。方法:新生儿病理性黄疸1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84例和对照组76例,治疗组在对照组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茵栀黄针,观察两组皮肤黄疸及胆红素消退情况。结果:治疗组显效率及总有效率分别为85.7%和100%,对照组分别为57.9%和81.6%,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分别为7.74,8.47P均〈0.05)。治疗后治疗组胆红素下降(146.00±3.98)umol/L,黄疸消退时间(5.3±1.64)d,对照组下降(96.00±46.13)umol/L,黄疸消退时间(7.1±2.15)d,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为12.14,2.95P均〈0.05)。治疗组12例出现轻度腹泻,未见其他明显不良反应。结论:茵栀黄针辅助治疗新生儿病理性黄疸有一定疗效,相对安全,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5.
茵栀黄颗粒治疗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茵栀黄颗粒治疗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临床疗效。方法:新生儿病理性黄疸患儿8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42例,对照组38例。治疗组采用茵栀黄颗粒+蓝光照射+补液+能量合剂;对照组采用蓝光照射+补液+能量合剂,观察两组皮肤黄疸及胆红素消退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胆红素下降程度及黄疸消退时间均优于对照组。结论:茵栀黄颗粒治疗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疗效满意且相对安全,副作用小,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茵栀黄口服液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2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98例和治疗组102例,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予茵栀黄口服液治疗,观察两组患儿临床疗效、黄疸消退时间及血清胆红素变化情况。结果:两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显效率比较,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黄疸消退时间快于对照组(P<0.05),且在治疗后第3、5、7天治疗组患儿血清胆红素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茵栀黄口服液对于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茵栀黄颗粒联合小培菲康及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黄疸的临床疗效。方法:106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53例。两组均给予小培菲康和蓝光照射治疗,实验组加用茵栀黄颗粒。结果:总有效率实验组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24h、48h、72h后与治疗前比较TCB水平均降低(P<0.05),且实验组低于同期对照组(P<0.05)。治疗72h后两组TBIL、DBIL、ALT、AST水平均低于治疗前(P<0.05),实验组低于同期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茵栀黄颗粒联合小培菲康及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黄疸效果较好,且安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茵栀黄颗粒联合蓝光间歇照射对新生儿黄疸的疗效。方法抽取儿科收治的84例新生儿黄疸患儿,随机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42例。对照组与观察组均给予蓝光间歇照射治疗,观察组则联合茵栀黄颗粒治疗,连续5 d,比较2组患儿治疗前后经皮胆红素水平、黄疸消退时间及临床疗效。结果 2组治疗前经皮胆红素对比,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观察组经皮胆红素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95.24%,高于对照组的80.95%(P0.05)。结论茵栀黄颗粒联合蓝光间歇照射治疗新生儿黄疸可缩短黄疸消退时间、降低患儿胆红素水平,临床疗效确切,具有较高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陈团营  黄可丹  董志巧 《河南中医》2012,32(9):1152-1153
目的:观察茵栀黄颗粒辅助治疗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确诊患儿分为两组:对照组25例,给予光疗,肝酶诱导剂等一般退黄治疗;治疗组28例,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服茵栀黄颗粒,观察两组治疗前及治疗5 d后患儿血清胆红素水平。结果:治疗后治疗组胆红素下降水平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茵栀黄颗粒辅助治疗新生儿病理性黄疸有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0.
结论:观察茵栀黄颗粒联合蓝光治疗新生儿黄疸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组,每组40例.2组患儿都在积极治疗原发病的基础上给予肝酶诱导剂苯巴比妥,5mg/(kg·d),分3次口服.观察组同时以茵栀黄颗粒口服与蓝光照射治疗.茵栀黄颗粒,1g/次,3次/d.2组均以治疗3天为1个疗程,治疗2个疗程后观察疗效.结果:治疗后显效率观察组为87.50%,对照组为65.00%,2组相比有明显差异(P<0.05).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7.25%,观察组为82.50%,2组相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茵栀黄颗粒联合蓝光治疗新生儿黄疸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茵栀黄联合妈咪爱治疗晚发性母乳性黄疸的疗效。方法:将126例晚发性母乳性黄疸的患儿随机分成3组,第1组为茵栀黄联合妈咪爱组(n=52),第2组为妈咪爱组(n=46),第3组为停母乳喂养组(n=28)。观察3组经皮胆红素日均下降的数值及降至正常的天数。结果:经皮胆红素日均下降的数值及降至正常的天数为:茵栀黄联合妈咪爱组(48.40±23.07)μmol/L及(3.7±2.6)天;妈咪爱组(37.54±21.01)μmol/L及(6.0±1.9)天;停母乳喂养组(46.10±11.32)μmol/L及(4.1±1.3)天。第1组和第2组比较P〈0.01,说明茵栀黄联合妈咪爱组与单纯使用妈咪爱茵疗效有显著性差异;第1组和第3组比较P〉0.05,说明茵陈蒿汤联合妈咪爱组与停母乳喂养组疗效无显著差异。结论:茵栀黄联合妈咪爱是治疗晚发性母乳性黄疸的有效方法之一,方法简便,易被家长接受,值得门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2.
冯丹平  程申 《新中医》2016,48(10):130-132
目的:观察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茵栀黄颗粒内服配合按摩治疗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临床疗效。方法:纳入112例黄疸患儿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56例。2组均予常规西医治疗,观察组再予茵栀黄颗粒内服配合按摩治疗,连续治疗7天。观察2组治疗前后血清总胆红素的变化、黄疸消退及胎便转黄时间。结果:治疗后,总有效率对照组75.0%,观察组89.3%,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血清总胆红素水平均低于同组治疗前(P0.01);观察组血清总胆红素水平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黄疸消退时间与胎便转黄时间均快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茵栀黄颗粒内服配合按摩治疗新生儿病理性黄疸,能有效改善患儿症状,促进黄疸消退。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新生儿黄疸治疗中联合应用白蛋白静脉滴注与茵栀黄颗粒的疗效。方法:选取吉安市妇幼保健院2019年7月至2022年6月收治的60例新生儿黄疸患儿,根据治疗方案的不同分为两组,对照组30例给予白蛋白静脉滴注治疗,观察组30例给予白蛋白静脉滴注与茵栀黄颗粒治疗,比较两组患儿基本临床指标、胆红素水平、血清学指标、免疫功能指标、临床疗效及药物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儿黄疸消退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每日便次多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患儿治疗后胆红素水平、血清学指标水平、CD8+水平均低于对照组,CD4+水平、CD4+/CD8+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联合应用白蛋白静脉滴注与茵栀黄颗粒治疗新生儿黄疸,可有效降低胆红素水平,改善患儿血清学指标与免疫功能,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研究茵栀黄联合蓝光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临床效果。方法:将2013年5月-2014年5月收治的96例高胆红素血症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8例,观察组采用茵栀黄联合蓝光治疗,对照组采用蓝光治疗。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治疗后胆红素变化以及黄疸消退时间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茵栀黄联合蓝光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治疗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新生儿黄疸患者早期采用布拉氏酵母菌散联合茵栀黄口服液治疗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医院96例新生儿黄疸患者并将其按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8例患者。对照组患者在基础支持治疗的基础上仅给予布拉氏酵母菌散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基础支持治疗基础上采用布拉氏酵母菌散联合茵栀黄口服液治疗,且两组患者均给予蓝光照射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治疗前后胆红素水平变化及黄疸消退时间、光疗时间、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后的总有效率(95.83%)明显高于对照组治疗后的总有效率(68.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血清总胆红素(94.25±18.23)μmol/L明显低于对照组治疗后血清总胆红素(125.63±22.58)μmol/L,且观察组日均下降值(39.16±4.21)μmol/L明显高于对照组日均下降值(25.47±6.96)μ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黄疸消退时间(4.45±1.82)d与光疗时间(36.89±17.11)h明显少于对照组黄疸消退时间(6.99±2.84)d与光疗时间(52.47±12.69)h;观察组治疗后不良反应的总发生率(22.92%)明显低于对照组治疗后不良反应的总发生率(70.8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生儿黄疸患者采用布拉氏酵母菌散联合茵栀黄口服液的效果显著,可以加快胆红素水平恢复正常,明显减少了治疗所需时间,减轻了经济负担,且不良反应少,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茵栀黄口服液辅助治疗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疗效。方法:采用随机方法将90例患儿分为治疗组45例,对照组45例。治疗组在对照组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茵栀黄口服液,每次3ml,每日3次,5天为一疗程,并进行疗效判定,观察患儿黄疸消退时间及胆红素下降情况。结果:治疗组黄疸消退时间5.1±1.8d,短子对照纽7.5±2.2d,胆红素下降值149.18±38.32umol/L,高于对照组95.35±36.42umol/L。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0.05)。结论:茵栀黄口服液在治疗新生儿病理性黄疽中,具有加速胆红素分解和排泄,缩短病程的作用。疗效是肯定的。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分析不同剂型茵栀黄在新生儿黄疸治疗中的临床疗效及经济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于2015年4月-2016年4月收治的80例新生儿黄疸的病例资料,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中的40例新生儿黄疸进行茵栀黄注射治疗,观察组中的40例新生儿黄疸口服茵栀黄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新生儿黄疸的临床疗效和治疗的经济性。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90.0%)和对照组(87.5%)比较,明显较高,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胆红素水平进行比较,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和对照组治疗后的胆红素水平比较,P0.05,无显著性差异。观察组患者的住院时间(3.02±1.02)d和对照组(5.63±2.36)d比较,明显较低;治疗总费用(1023.1±20.1)元和对照组的(1256.3±23.6)元比较,明显较低,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新生儿黄恒采取茵栀黄注射剂和颗粒治疗有着相同的疗效,同时应用茵栀黄颗粒治疗经济性较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辽宁中医杂志》2015,(6):1241-1243
目的:评价与分析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联合茵栀黄治疗应用于新生儿黄疸中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按照随机抽签法将376例产科母婴同室新生儿黄疸分组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188例。对照组采用茵栀黄口服液治疗;观察组于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治疗。于治疗前和治疗第1、3、5天检测两组患儿血清总胆红素水平,统计两组临床药物起效时间和黄疸消退时间及临床疗效、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前,两组血清胆红素水平比较(P>0.05);治疗第1、3、5天,两组血清胆红素水平较治疗前均明显下降(P<0.05);但第1天,两组组间比较(P>0.05);第3、5天观察组下降更为明显,与对照组比较(P<0.05)。观察组临床药物起效时间和黄疸消退时间分别为(1.1±0.4)d、(3.5±1.6)d与对照组(2.7±0.5)d、(5.2±1.9)d比较(P<0.05)。观察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均未发生明显性不良反应。结论:采用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联合茵栀黄治疗新生儿黄疸,其可明显降低患儿血清胆红素,且起效快,加速黄疸消退,具有较高安全性,值得进一步研究与推广。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联合茵栀黄颗粒治疗新生儿黄疸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新生儿黄疸共171例,随机分为研究组86例和对照组85例。研究组实施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联合茵栀黄颗粒治疗,对照组行临床常规治疗,对比两组临床疗效。结果:研究组血清胆红素下降幅度明显大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7.6%,明显优于对照组的89.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联合茵栀黄颗粒治疗新生儿黄疸疗效较好,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茵栀黄内服联合中药熏洗及捏脊疗法治疗新生儿黄疸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3例湿热郁蒸型新生儿黄疸患儿随机分为2组,实验组41例给予茵栀黄颗粒口服并配合退黄中药熏洗及捏脊疗法,对照组42例仅给予茵栀黄颗粒口服。观察记录2组患儿每日经皮测胆红素值及排便情况。结果实验组治疗后24,48,72,96 h经皮胆红素值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48,72,96 h大便次数均多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茵栀黄内服配合中药熏洗及捏脊疗法可促进新生儿黄疸快速消退,且无明显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及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