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 探讨锁定型后足融合髓内钉行胫距跟关节融合术(tibiotalocalcaneal arthrodesis,TTCA)临床疗效.方法 2013年1月至2020年1月,应用锁定型后足融合髓内钉行TTCA治疗17例距骨周围病变患者.男5例,女12例.年龄27~65岁,平均43.5岁.踝关节骨性关节炎7例,距骨缺血坏死5...  相似文献   

2.
跟骨骨折是临床上常见骨折之一,占全身骨折的1%~2%,占跗骨骨折的60%,致残率高达30%。跟骨骨折后保守或手术治疗不满意常导致骨折畸形愈合,可伴有后跟增宽、跟腓撞击、距下关节不平整、距下关节或跟骰关节创伤性关节炎、中足弓塌陷、后足力线异常等并发症。但临床报道跟骨骨折致踝管综合征的不多,2001年10月至2005年8月我科手术跟骨骨折致踝管综合征9例,疗效较满意,现报告如下。[第一段]  相似文献   

3.
骨病     
骨关节炎骨赘发生过程中的分子表达特征;高选择性非甾体抗炎药塞来昔布对大鼠骨关节炎关节软骨的影响;广州市荔湾区社区居民症状性骨关节炎患病情况调查; 严重距下关节骨关节炎伴有Ⅱ期胫后肌腱功能不良的足功能修复重建;盐酸氨基葡萄糖治疗骨性关节炎有效性与安全性评价;  相似文献   

4.
魏威  毕大卫  费骏 《肿瘤学杂志》2001,7(3):176-177
[目的]探讨交锁髓内钉内固定加同种异体骨移植治疗胫骨骨纤维结构不良的疗效。[方法]1997年-2000年对21例患者进行了病灶清除,交锁髓内钉内固定加同种异体骨移植术。[结果]术后随访1-3年,1例骨不连,1例复发,其余19例病灶区骨质生长良好,膝、踝关节活动及肢体负重良好。[结论]该手术方法使固定节段具有高度的内在稳定性,可早期进行功能锻炼,防止影响膝、踝关节的负重功能或防止创伤关节炎、适合于成人单发型局限性胫骨干纤维结构不良的治疗。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四肢骨肿瘤切除后采用大段异体骨移植交锁髓内钉内固定修复骨缺损的疗效。方法:1998年—2003年对18例例患者进行了病灶清除、交锁髓内钉内固定加同种异体骨移植术。结果:术后随访1~50月,2例死亡,其余16例接合区骨质生长良好,无1例骨发生不连接。肩、膝、踝关节活动及肢体负重良好。结论:本手术方法使固定节段具有高度的内在稳定性,可早期进行功能锻炼,防止影响肩、膝、踝关节的负重功能或防止创伤关节炎,适合于四肢骨肿瘤切除后骨缺损的修复。  相似文献   

6.
目的回顾用股骨髁上逆向交锁髓内钉治疗骨质疏松性股骨远端骨折后功能锻炼的方法与效果。方法应用股骨髁上逆向交锁髓内钉治疗19例患者,均为平地跌倒。新鲜骨折18例(开放骨折3例),女性55岁以上12例,男性65岁以上7例,BMDt值在-2.5s以下。按AO分类为:A型2例,B型1例,C型16例。骨折均用股骨髁上逆行交锁髓内钉固定。陈旧性骨折合并膝关节僵硬者同时行膝关节粘连松解。术后患者经CybexII 机辅助的关节功能牵引和等速训练。结果19例正规功能锻炼患者随访6个月以上,骨折愈合时间平均6个月(3~12个月)。按Kolmert功能评定标准,优良16例(84.2%),一般2例(10.5%),差1例(5.3%)。结论股骨髁上逆行交锁髓内钉操作简便、固定牢靠、锁钉定位准确,术后早期正规的功能锻炼辅以药物治疗,对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肢功能恢复、提高生活质量有显著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两种胫骨远端关节外骨折内固定方式失血量 (隐性失血量和总失血量)。方法对 2017 年 5 月至 2019 年 5 月因胫骨远端关节外骨折入院手术治疗的 148 例资料进行分析,其中男 72 例,女76 例。年龄 35~56 岁,平均为 (44.6±10.3) 岁,78 例采用髓内钉内固定治疗 (髓内钉组),70 例采用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治疗 (钢板组)。记录两组的总失血量、隐匿性失血量、术中失血量、血红蛋白浓度、红细胞压积、输血率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钢板组和髓内钉组总失血量分别为 (272.61±56.36) ml 和 (508.63±109.6) ml,隐匿性失血量分别为 (153.26±46.97) ml 和 (478.36±101.25) ml,术中失血量分别为 (123.05±34.12) ml 和 (54.17±25.95) ml,血红蛋白浓度变化百分比为 (10.48±4.12) 和 (16.72±7.85),红细胞压积变化分别为 (0.02±0.01) 和 (0.05±0.02),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术后钢板组中有 12 例并发伤口感染,而髓内钉组有 2 例,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03)。两组术后均无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结论髓内钉相对锁定加压钢板治疗胫骨远端关节外骨折围术期的隐匿性失血和总失血量明显较高,因此对于合并多发伤或术前血红蛋白低的患者,钢板内固定可能比髓内钉内固定更合适。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应用交锁髓内钉进行骨肿瘤术后功能重建的方法和疗效。方法29例患者,男14例,女15例。年龄21~73岁,平均35.5岁。其中骨囊肿病理性骨折4例,骨纤维异常增殖症病理性骨折1例,非骨化性纤维瘤病理性骨折1例,骨转移癌病理性骨折8例,骨转移癌未骨折4例,骨肉瘤11例。病变位于肱骨3例,胫骨2例,股骨24例。采取切开复位交锁髓内钉固定14例,瘤段切除灭活再植交锁髓内钉固定9例,瘤段切除异体半关节移植交锁髓内钉固定2例,预防性交锁髓内钉内固定4例。结果随访12~48个月,切开复位内固定14例中,骨转移癌8例,术后死亡5例,1例术后肿瘤范围扩大,余2例基本恢复到骨折前功能状况,6例良性患者,术后无肿瘤复发,骨折均愈合;瘤段切除灭活再植9例中,术后死亡2例,肿瘤复发1例,截骨不愈合1例,余5例愈合;瘤段切除异体半关节移植2例中1例愈合,1例不愈合。4例预防性内固定中,1例术后1年内死亡,余3例术后功能良好。结论交锁髓内钉在病理骨折内固定,自体骨灭活再植及异体骨移植重建中具有对位容易,固定可靠,可早期功能锻炼等优点,应用骨转移癌预防性内固定可有效避免病理骨折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幼儿重型先天性马蹄内翻足一次性矫正的方法及效果。方法 手术行跟腱延长,胫后肌腱延长,拇长及趾长屈肌腱延长,跖筋膜切断,胫前肌腱外置术,使肌力平衡;同时手法扳正,使跟骨、距骨、舟骨及骰骨等压缩,将畸形矫正成轻度外翻状,术后管形石膏固定3个月。结果 本组68例(99足),随访1~5年,平均27个月,马蹄内翻足完全矫正,效果优占72.7%,良占27.3%,无一例差。结论 后侧肌腱广泛松解、延长及手法矫正,可一次性矫正幼儿重型马蹄内翻足,并具有不损伤关节正常生理结构,远期关节功能良好,无关节僵硬及关节畸形等优点。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应用缝合锚钉治疗下胫腓联合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我院应用缝合锚钉治疗踝关节骨折合并下胫腓联合损伤患者24例,其中男14例,女10例;年龄23~68岁,平均(48.4±10.25)岁.采用踝关节Baird-Jackson评分进行疗效评估.结果 术后刀口均Ⅰ期愈合,未出现...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肌电生物反馈疗法配合踝足支具治疗脊髓损伤术后患者踝背屈功能障碍的疗效。方法2011年7月至2013年1月,我科收治的脊髓损伤术后患者30例,其中男22例,女8例,年龄18~65岁,平均35岁。将30例分为观察组15例和对照组15例。两组均接受被动关节活动度手法训练、Bobath技术、作业治疗等康复治疗,在治疗开始之前配予患者踝足支具(直角90°的位置)。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应用肌电生物反馈电刺激疗法。分别在康复治疗前后测定表面肌电( surface electromyogram,sEMG )信号和肌力分级数据进行功能评定。结果治疗后3个月进行随访,两组患者胫前肌的sEMG信号及肌力有显著提高( P<0.05):观察组sEMG信号和肌力分别由治疗前(5.57±2.31)μV、(1.04±1.38)级提高到治疗后(120.38±68.20)μV、(4.20±0.82)级;对照组sEMG信号和肌力分别由治疗前(7.35±4.30)μV、(1.64±1.47)级提高到治疗后(62.34±4.29)μV、(3.10±0.40)级,治疗后观察组sEMG信号和肌力均高于对照组( P<0.05)。结论肌电生物反馈疗法配合踝足支具治疗脊髓损伤术后患者,对其踝背屈功能障碍恢复有促进作用,能明显提高患者的胫前肌自主肌电信号及肌力。  相似文献   

12.
目的回顾性分析 Dynesys 作为非融合器械治疗腰椎退变性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2010年2月至2012年6月,应用 Dynesys 治疗腰椎退变性疾病患者42例,其中男24例,女18例;年龄38~74岁,平均54.6岁。全部病例均为退行性腰椎管狭窄、合并或不合并椎间盘突出。单节段32例,两节段10例。按标准操作置入 Dynesys 螺钉后行病变节段椎板间开窗减压,切除或保留椎间盘。清除增厚的黄韧带,切除增生内聚的上关节突的内侧部分,开放侧隐窝。测量椎弓根钉间距,截取 PCU 管,将 PET 绳索穿入 PCU 管和上下椎弓根钉间,收紧并锁定绳索与椎弓根钉连接处。术后5天戴腰围下地,腰围佩戴时间为3周。通过 ODI 和 VAS 评分评估临床疗效,并通过动态侧位 X 线片评估非融合节段的椎间运动功能保留及椎间隙高度和近端相邻节段活动度。结果随访10~36个月,平均24.7个月。ODI 指数术前(60.4±21.5)%,术后(23.9±13.5)%,( P<0.05);VAS 腰痛评分术前6.0±1.8,术后2.1±1.7,( P<0.05);VAS 腿痛术前评分7.2±1.9,术后1.9±1.1,( P<0.05),临床疗效满意。影像学评价非融合节段保留有一定椎间活动度,活动范围2°~5°,平均3.7°。结论Dynesys 动态固定治疗腰椎退变性疾病临床疗效满意,能够部分保留固定节段的运动功能,可作为退变性腰椎管狭窄及退变性椎间盘疾病的治疗选择。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距下关节镜结合术中X线透视微创复位螺钉内固定治疗跟骨Sanders Ⅱ、Ⅲ型骨折的效果。方法 回顾分析2019年1月至2022年4月,本院足踝外科收治的128例跟骨SandersⅡ、Ⅲ型骨折患者。根据手术方式分为关节镜组(距下关节镜辅助结合术中X线透视微创复位螺钉内固定) 58例,对照组(传统L形切口行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术) 70例。比较两组切口长度、出血量、伤口并发症、手术时间、骨折愈合时间、术后1年美国矫形外科足踝协会(American Orthopedic Foot and Ankle Association,AOFAS)评分,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 score,VAS)。结果 切口长度:关节镜组(3.05±0.91) cm小于对照组(11.63±1.64) c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出血量:关节镜组(20.69±7.34) ml小于对照组(227.07±92.37) 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手术时间:关节镜组(99.31±14.70) min长于对照组(63.29±8.55) 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Multiloc髓内钉(multiloc intramedullary nail)与弯型髓内钉内固定术对老年肱骨近端骨折(humeral proximal fractures,HPF)患者功能恢复的疗效及并发症发生率的比较。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8年6月,我院收治的45例老年复杂HPF患者的临床资料,男28例,女17例,年龄62~81岁,平均(65.41±5.14)岁,其中21例采用Multiloc髓内钉行骨折髓内固定术治疗(观察组),24例采用弯型髓内钉行骨折髓内固定术治疗(对照组)。比较两组的手术时间、术后引流量、术后1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住院时间、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术后随访12~14个月,评估术后12个月肩关节功能及并发症:(1)并发症:切口感染、术后关节僵硬、神经及结节损伤、固定物松动、二次手术;(2)术后6个月及12个月肩关节功能:Constant-Murley肩关节功能评分、Neer评分、ASES评分。结果本组均完成手术治疗,影像学复查结果显示术后平均3个月达到骨性愈合。观察组围术期情况与对照组各项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6个月及12个月肩关节功能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12个月并发症发生率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且观察组术后12个月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于老年复杂HPF的髓内固定治疗,Multiloc髓内钉相较于弯型髓内钉更有利于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但二者在围手术期及术后肩关节功能恢复无明显区别。  相似文献   

15.
正跟骨骨折约占全身骨折总数的2%,是临床上最常见的跗骨骨折,其中75%为跟骨关节内骨折[1-2]。高处坠落是跟骨骨折最常见的直接暴力损伤因素,常伴有脊柱、骨盆等复杂骨折。Sanders[3]分型对跟骨骨折的诊疗及预后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能充分反映跟骨后距下关节面的损伤情况,成为目前临床上应用最广泛的分型方法。由于跟骨周围解剖结构复杂、软组织条件差,跟骨骨折尤其是移位型关节内骨折治疗困难,容易导致各种足部并发症,严重  相似文献   

16.
目的回顾性分析外科手术治疗腓骨近端侵袭性及恶性骨肿瘤的临床疗效,探索腓骨近端侵袭性及恶性骨肿瘤切除方式,及手术方式对膝踝关节功能和稳定性的评价。方法自2014年7月至2019年8月辽宁省肿瘤医院收治腓骨近端肿瘤患者15例。依据肿瘤性质及侵袭程度决定外科手术切除方式,根据术前及术中保留或切除腓总神经、关节内或关节外切除上胫腓关节设计手术分型,即腓深神经 上胫腓关节分型(DPN PTFJ分型)。手术分为4型,Ⅰ型:保留腓深神经、关节内切除上胫腓关节;Ⅱ型:切除腓深神经、关节内切除上胫腓关节;Ⅲ型:保留腓深神经、关节外切除上胫腓关节;Ⅳ型:切除腓深神经、关节外切除上胫腓关节。结果该研究中15例腓骨近端肿瘤手术均获成功,其中采用Ⅰ型、Ⅲ型的患者,术后踝关节功能良好;Ⅱ型、Ⅳ型术后出现足下垂;Ⅰ型、Ⅱ型术后膝关节稳定性较好;Ⅲ型、Ⅳ型出现不同程度的膝关节失稳状态。结论依据DPN PTFJ分型,可以较好地实施外科手术计划及术后功能评价,为依据区域解剖学施行个体化的腓骨近端侵袭性及恶性骨肿瘤规范化治疗提供了有益探索。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跟骨Z形截骨术治疗扁平足的可行性、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0月至2014年12月,瑞金医院采用跟骨Z形截骨治疗的柔软性扁平足患者资料,分别测量及分析其术前、术后后足外翻角、距舟覆盖角、侧位第一跖距角、距骨倾斜角等角度变化,采用美国足踝医师协会踝-后足评分(AOFAS-AH)比较患者术前术后功能变化情况。结果 18例均获12~28个月随访,平均17.6个月。后足外翻角:术前(12.9±5.5)°,术后(2.0±2.8)°,P=0.0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距舟覆盖角:术前(24.4±11.0)°,术后(11.3±8.8)°,P=0.000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侧位片第一跖距角:术前(17.1±6.4)°,术后(3.3±3.6)°,P0.0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距骨倾斜角:术前(32.4±5.7)°,术后(23.0±3.7)°,P=0.000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AOFAS评分:术前(58.2±17.5)分,术后(95.0±4.4)分,P=0.000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跟骨Z形截骨是治疗扁平足的有效方式,可改善患者症状、恢复足的正常排列,但此手术开展较少,长期疗效有待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18.
手术治疗四肢长骨转移性骨肿瘤32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四肢转移性瘤手术治疗的方法与疗效.方法 2000年6月至2007年6月明确诊断的96例四肢骨转移性肿瘤患者中,32例接受外科手术治疗,其中人工关节置换14例,异体骨加带锁髓内钉内固定10例,骨水泥加带锁髓内钉内固定5例,骨水泥加钢板内固定2例,异体骨加钢板内固定1例.结果 术中顺利,术后无感染.32例患者随访3-60个月,平均36个月.1例股骨中段异体骨植骨加髓内钉内固定于术后3个月出现内固定松动,12例异体骨移植患者中,3例在随访结束时移植骨与宿主骨未达到骨性愈合,但不影响功能.所有患者术后疼痛得到明显缓解,Enneking评分:功能为优78.2%,中16.8%,差5.0%.患者2年生存率为34.6%,5年生存率为16.7%.结论 手术治疗四肢转移性肿瘤可以有效缓解疼痛、预防病理性骨折的发生、改善肢体功能及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价副舟骨-舟骨融合术治疗Ⅱ型副舟骨疼痛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2009年2月至2012年12月,我科共有16例患者(17只足)接受了副舟骨-舟骨融合术。患者平均年龄26.9(17~35)岁。患者主诉局部慢性疼痛和肿胀,体格检查所有患者都有副舟骨压痛,保守治疗无效。结果平均随访22(14~60)个月。通过患者满意度分级系统的评估,17只足中,12只足评价为优,4只足为良,1只足为可。术后随访X线片显示,16只足(94%)在术后1年内愈合,其中13只足(76%)在术后3个月左右即愈合。1只足在术后1年半的末次随访发现仍未愈合。比较X线片上术前和术后的距-舟骨覆盖角、侧位片上距骨-第一跖骨干夹角和跟骨倾斜角,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副舟骨-舟骨融合术是治疗II型副舟骨疼痛的安全有效的术式。对胫后肌功能,以及对平足发展的影响,还有待长期随访研究。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合并胫骨下段、距骨、跟骨及中间楔骨骨梗死的病因和诊断方法。方法报道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四○医院2020年1月收治的1例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出现胫骨下段、距骨、跟骨及中间楔骨骨梗死的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的病史及治疗方案,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患者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诊断明确,在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术后1年3个月出现胫骨下段、距骨、跟骨及中间楔骨多发骨梗死。结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合并胫骨下段、距骨、跟骨及中间楔骨骨梗死较少见,可能与激素、化疗药物、患者体质、原发病、造血干细胞移植等因素相关。磁共振成像是诊断早期骨梗死的首选检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