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医思雏方式直接决定着中医学的存在状态和发展走向,中医学科有其内在的发展规律,其自身固有的思维方式,只有在准确把握和运用中医固有的思维方式指导下的具体思维方法,也才能正确地掌握和熟练地运用中医药理论和技术。《中医思维方法》全面、系统、深刻地诠释了中医思维方式与方法的内涵、特征、联系与区别,凸显了中医思维的文化内涵,凝练出了中医思维的基本特征和具体内容,从思维科学的角度展示了中医重视生命的理念,全方位的总结了中医思维的内容。学习和掌握中医思维方法,不但有利于学习、理解和掌握中医理论,而且能很快地运用中医理论解决临床实际问题,故中医思维方法是开启中医药殿堂大门的金钥匙。  相似文献   

2.
《黄帝内经》是我国现存医学文献中最早的一部典籍,至今还具有旺盛的生命力。中医学要发展,就要继承《内经》中的基本原理;继承《内经》的科学思想和理论体系;继承《内经》中的一些方法和资料。但是,学习《内经》并不单纯为了继承,重要的是在继承基础上的开拓与创新。继承是创新的前提,在已掌握的基点上从新的角度和新的领域探索《内经》尚未认识的客观规律,建立崭新的中医理论体系。《内经》绝不是中医理论的终极真理,它需要不断地批判谬误、弃除糟粕,需要不断补充和完善,需要向纵深发展。创新才是继承的目  相似文献   

3.
文章认为,中医学的两个基本特点——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是从《周易》的哲学原理和思维模式脱胎引伸而来。整体观念是《周易》认识论的精髓,而辨证论治内涵则处处寓有《易》理,通过对中医思维的返观反思将加深中医理论和《易》学之间关系的研究。  相似文献   

4.
论《黄帝内经》对《说文解字》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说文解字》与《黄帝内经》的作者和成书年代考察,前者具有接受后者影响的可能性.通过比较、分析二者所反映的思维模式、哲学观念以及人体解剖、疾病和治疗知识,可知:《说文》中蕴涵的中医学知识与《内经》一脉相承;《说文》所体现的“天-地-人”宇宙思维模式与贯穿《内经》的“天-地-人”生态医学思维模式同出一辙;作为《内经》理论基础的“气、阴阳、五行”学说可通过《说文》追本溯源;《说文》主要是通过分析汉字的造字结构,追溯汉字源流及本义,是研读《内经》、探索中医学起源的重要书籍.  相似文献   

5.
理论规范化与技术标准化是每一个学科发展的必备条件,也是现代科学的基本要求,中医学也不例外。中医理论共识是《内经》《难经》规范和标准化的结果,中医技术规范是《内经》《难经》经典研究的重要问题,中医标准、规范的依据是经典所构建的基本理论,经典对于中医标准化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试论《黄帝内经》的整体思维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内经》的传统思维方式,是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思维方式是一切文化的主体设计者和承担者,而《内经》时代的医学家作为中医文化活动的社会主体采用什么创造了中医文化现象,是什么样的思维方式决定了中医学的发展趋向和价值取向、是中医界关注的问题。作者为此发表了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7.
《内经》直觉思维是以直观物象、提取意象为基础,推衍被研究对象属性及其规律的思维形式,有取象比类和运数比类两种模式。它不同于科学抽象,是从器物之象体道,超验地把握最高的宇宙真理,并推衍及于人体,因而是《内经》的主要认知形式。把握这一思维形式,对于探索《内经》教学规律、掌握中医理论研究的发展趋势、提高中医临床疗效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中医理论中的认识论特点及哲学反思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中医基础理论中的认识论特点可概括为:阴阳对立统一的整体观念是中医基础理论主要的组成部分和思想方法。阴阳的概念具有普遍性和特殊性涵义。阴阳斗争性的朴素辩证法思想,是《内经》动态平衡思想的精华。阴阳学说近似地把握了宇宙万物的统一性和整体性,反映了事物间的矛盾制约关系,为中医学整体把握人体的理论体系的建立奠定了基础,也是中医学能走在其他传统医学前列的重要原因之一。但是,中医理论缓慢发展的原因在于认知模式的泛化性,多层次的整合思维缺乏逻辑性,重功能轻实体的决定论缺点,传统的实用观使理论和实践脱节。中医理论要发展必须更新思维模式,跳出传统整合认识的框框,吸收系统思维方式,借鉴现代科学方法,将宏观和微观相结合,完善思维方式,促进理论发展。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内经》中有关阴阳篇章的解读和分析,认为《内经》中阴阳的概念主要涉及分类学、自然及其规律、气血营卫和经络物质基础、诊候和疾病性质的分辨、体质归类、交媾和房室的代指、五味及药性的区分,以及治疗方法的规范等。指出阴阳作为中医基本理论的核心概念,在中医理论中的广泛应用及概念、含义的丰富发端于《内经》,是中医认识自然和人体生理、病理的基本思维方法和逻辑语言。  相似文献   

10.
中医学是一门医学科学,其理论体系的逻辑建构是必须的,概念的内涵必须明确,概念之间的逻辑关系也必须明确.《内经》是中医学理论体系形成的标志,也是中医学理论的源泉,因而研究并明确《内经》中某些基本理论的核心概念的内涵,对中医学理论体系的逻辑建构具有奠基性意义.下面是对《内经》中有关精气理论的几个核心概念的辨析及其相关问题的讨论.  相似文献   

11.
一、难以冲破的桎梏 中医学的发展为什么如此缓慢,传统思维模式无疑是一个重要因素。建立在民族文化——心理结构上的中医理论体系,深深地打上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印记。传统文化思维模式使中医学以二千多年前的《内经》为轴心,不停地作着螺旋式的向心运动,形成了一个超稳定的“内循环圈”,总是不能飞出圈外作一次离心的切线运动。换言之,思维  相似文献   

12.
从天象入手,通过中医学象思维思辨方法,结合天人相应的理念,对"精明之府"进行了新的探讨,分析了精明的内涵,阐释了《内经》对脑的认识,指出精明之府实指头面感觉,是一种功能象,并非特定的解剖形态,是与自然天象相对应的人体之象。通过新的视角分析中医学经典问题,对梳理中医理论脉络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主要探讨《内经》中的三因制宜的学术思想。认为《内经》奠定了中医学三因制宜学术思想的基础,是中医学者在临床中运用三因制宜学术思想的渊源。作为中医医疗思想的精华,因时、因地、因人制宜对于中医的诊疗、养生等都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从《内经》中系统挖掘其内涵,对于我们深入理解这一思想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14.
医易关系研究的回顾与展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综观古今对医易关系的研究,可总括为三说:一是医易同源说,是指从《周易》与中医理论的发生学角度而言,同源于巫术及先秦孔、老、阴阳诸家思想及其思维方式;二是医易会通说,主要指中医理论的建构及隋唐以后中医学的发展,借用了易学的哲学原理、范畴及思维方式,有些医家并将易学象数推演模式引入中医学;三是医易两分说,是就科学从自然哲学中的分化及《易经》之后至隋唐间中医学的发展而言,医易主要呈现为两分的状态。易学一方面促进了中医学理论的发展,影响着中医学的思维方式;另一方面,又对中医学的发展造成了一些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5.
整体观在中医哲学中的地位与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医学的精髓,是中医学理论的思维模式。而中医学理论的思维模式又是中医临床方法论的灵魂。在中医哲学中,整体性思维始终居于主导地位。相对于西医而言,整体观显然是中医学的主要特点和优点之一,其在中医哲学中具有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意义,因而具有十分突出的地位和作用。1中医哲学中的整体观内涵中华民族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中医学就是在中华传统文化的大背景下产生的,而中华传统文化的核心是中国传统哲学,因此从本质上说,中医学是建立在中国传统哲学基础之上的。作为中国哲学的一个分支,中医哲学是由中医学和中国传统哲学相互交融…  相似文献   

16.
论《内经》生命的四时法则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内经》奠定了中医学的理论基础,它以“人与天地相参”的观念,论人的生命活动以“四时之法成”,不仅具有时间医学的意义,更重要的是揭示中医学运用系统方法研究生命活动,所表述的生命结构不是人体解剖生理原型的纂描,而是生命体功能模式的概括。把握中医理论的这一学术特征及其与西医学理论的本质区别,对于中医现代化的研究,对于中医解决世界性重大疾病的研究,乃至对于中医药产业决策,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中医历经千年不衰,其理论体系内必然存在一个合理的科学的内核。中医学从《周易》的阴阳到《内经》的三阴三阳,从《伤寒论》的六经到后世的八纲,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数千年来在同样的思维模式指导下,创造出一个以阴阳为基础,能反映人体生理功能、病理变化的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18.
中医的教育离不开中医经典著作的教学,《黄帝内经》(下称《内经》)作为中医的经典著作,在中医学教育中的作用是不言而喻的。《内经》为中医学奠定了基础理论,具有中医的特色,其中的多数篇章至今仍然对临床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内  相似文献   

19.
《内经》不仅建立了中医学理论体系,而且也为中医临床医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我们今天研究《内经》如果不从临床的角度去研究其中的学术价值,就无法探骊得珠,推陈致新。目前的研究有用《内经》理论指导临床的个案研究,通过大宗病例回顾性研究验证《内经》理论,用流行病调查方法探讨《内经》学术观点和从古代医案考察《内经》理论的学术价值等几种。  相似文献   

20.
象思维是中医学独特的思辨模式,是《黄帝内经》的核心思想,探析《黄帝内经》象思维对中医研究至关重要,《黄帝内经》象思维具有整体性、联系性、时空性等特点,有别于西医思维模式。阴阳是对自然形象的抽象概括,《黄帝内经》以阴阳学说建立了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基本骨架,藏象的诸多功能是通过象思维的思辨方法演化而来的,其成为《黄帝内经》核心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