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2 毫秒
1.
六经病可以看作是六种类型体质与病邪相互作用产生的六种病理表现。基于体质与疾病之间的密切关系,可以从六经病发生、发展和传变转归过程中理解和把握《伤寒杂病论》中的体质思想。文章分别从疾病发病观、六经的生理病理特征、六经病的传变规律以及六经方证的角度对《伤寒杂病论》中的体质思想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
付琳  向光维  李小会 《吉林中医药》2020,40(1):48-51,55
肾性水肿临床可见于原发性或继发性肾脏疾病。仲景继承《内经》理论,著《伤寒杂病论》并开创六经辨证理论体系,对现代肾性水肿临床治疗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该体系囊括了经络脏腑、气血津液、体质禀赋等理论基础。根据六经辨证理论体系,以太阳、阳明、少阳、太阴、少阴、厥阴六经理论为基础,结合各经辨证要点,将《伤寒论》六经辨证引入肾性水肿的临床诊疗。拓展六经辨证理论在肾性水肿临床治疗中的实际应用。  相似文献   

3.
试析《伤寒论》的体质思想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伤寒论》虽然没有明确提出体质的概念和类型,但它蕴涵了丰富的体质思想和理论,有了初步的体质分类。伤寒六经病的发生即是不同的体质类型与病邪相互作用所产生的六种病理表现,这种体质思想贯穿于三阴三阳病的整个辨证论治体系当中。《伤寒论》体现了体质与疾病传变的直接关系。  相似文献   

4.
六经体质理论是中医体质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在成人领域已取得一定的研究成果,但在儿科领域,六经体质理论应用的相关研究仍然较少。该文梳理成人六经体质研究应用情况,并初步探讨六经体质理论应用于儿科的可行性及意义,希望可以为儿童体质研究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5.
“六经病欲解时”来源于《伤寒论》,书中对这一理论的描述较为简洁,历代医家对其精研不倦,当代龙砂医学流派顾植山认为“六经病欲解时”是六经病相关时,即由于人体内阴阳消长气机变化,疾病出现缓解或加重的六经所主时间段。善用六经病欲解时,可以从六经辨证的角度,通过疾病发生发展时间点判断病机、辨证选方。喻闽凤将“六经病欲解时”运用于儿科临床实践,取得了较好疗效,现主要阐述“六经病欲解时”的理论基础,总结喻闽凤运用六经病欲解时治疗小儿疾病的经验,并附验案。  相似文献   

6.
《伤寒论》中六经的"欲解时",属于时间医学的范畴,为古今《伤寒论》研究的重点之一。今笔者简析其要,认为伤寒六经理论和时间医学的关系,根本源于古人对天地阴阳变化和天人相应理论的认识。论述了时间对疾病的发生、发展、转归及预后的影响,为临床疾病的诊断、治疗、预后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7.
柯韵伯对《伤寒论》有着诸多创见性观点,其中关于《伤寒论》六经的学术思想独树一帜,基于此也形成了其方证辨证等一系列完备的理论和经验。文章从六经地面说、六经为百病之立法、六经与八纲的关系,对柯韵伯的《伤寒论》六经学术思想中对疾病的六经传变与出路、因方候证、临床灵活辨证观等进行了疏理探讨与挖掘,以期为六经辨证论治提供更多学术参考。  相似文献   

8.
六经辨证研究思路与方法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六经辨证理论源于《周易》,六经学说形成于张仲景的《伤寒论》。六经学说研究思路和方法主要以整体与微观辨证相结合的思维方式去认识疾病的本质。六经理论突出体现了系统论思想以及创造性思维理论与多级多路调节理论的思维方式。六经辨证是外感病的综合模型。六经辨证体系突出的科学价值是揭示了证的内涵。  相似文献   

9.
《伤寒论》六经传变的理论,揭示了外感疾病传变的基本规律。下面分两个问题进行讨论。一、《伤寒论》六经传变和《内经》六经传变的关系仲景的六经传变律,源于《内经》,却又超脱于《内经》。首先,仲景对《内经》六经传变律不是一概照搬,而是对其  相似文献   

10.
《伤寒论》独特的六经辨证体系大大扩展了临床辨证疾病的范围。通过对临床中消渴病肾病疾病的发生、发展规律总结,发现其遵循由表入里、由轻到重的传变规律,与仲景疾病由三阳到三阴的六经传变规律相符合。本文借鉴仲景六经辨证的核心理论——"三阳三阴"理论,尝试以六经辨证体系辨证消渴病肾病,以六经辨证为依据立法指导消渴病肾病的诊疗及用药。  相似文献   

11.
周娅妮  陈淋  刘静  张丹璇  周晓玲 《河南中医》2022,(10):1459-1466
《伤寒论》中的六经不单单是指狭义的经络,而是以阴阳气血、脏腑经络为物质基础的六大功能体系。六经体质是在遗传禀赋、生活环境、饮食习惯、情绪影响等综合作用的基础上,呈现出与六经功能体系相对应的阴阳偏盛偏衰,包括三阳体质和三阴体质,三阳体质可分为太阳体质、阳明体质、少阳体质;三阴体质则分为太阴体质、少阴体质、厥阴体质。太阳体质包括太阳表实体质及太阳表虚体质;阳明体质为阳明里热体质;少阳体质分为少阳气郁体质与少阳郁热体质;太阴体质则包括太阴阳虚体质及太阴痰湿体质;少阴体质则分为少阴寒化体质与少阴热化体质;厥阴体质则包括厥阴血虚体质与厥阴血瘀体质。医用红外热成像技术可反映人体全身的温度分布情况,应用于中医则可反映人体脏腑经络的气血虚实状态,不同体质人群的红外热成像特征不同。对六经体质的红外热成像特征进行研究与总结,可为六经辨病及经方的规范化应用提供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12.
李真  冯晓东  张铭 《江苏中医药》2008,40(11):105-106
根据<伤寒论>六经辨证体系,归纳出六经疾病的各自易感性,提出了六经体质学说.据此将人群分为7个体质类型,即太阳、厥阴、阳明、太阴、少阳、少阴及阴阳平和体质.根据六经体质的不同,其时疾病的易感性亦不同,结合治未病思想,可以对疾病进行针对性的预防.  相似文献   

13.
《黄帝内经》是中国医学史上最早论述体质的医学文献,其中关于体质的条文散见于《素问·血气形志》《素问·异法方宜》《灵枢·阴阳二十五人》《灵枢·通天》《灵枢·逆顺肥瘦》等诸篇中,从不同角度进行论述和归纳。中医体质学说始终围绕《黄帝内经》奠定的体质学理论基础及基本架构,本文从《黄帝内经》原文入手,分析总结了其中关于体质理论构建的条文,尤其对《阴阳二十五人》和《通天》的体质学思维进行了系统剖析。  相似文献   

14.
张培丽 《陕西中医》2019,(2):267-269
摘 要 偏头痛作为神经内科常见疾病,具有发病率高、不可根治、易复发等特点。随着人们对健康的追求和医学的进步,偏头痛已成为神经内科就诊的重要疾病之一。但现代医学缺乏对偏头痛有效的治疗措施,中医治疗偏头痛已有多年的历史,但多为单一复方辨病治疗,不符合中医辨证施治治疗疾病的宗旨。张仲景《伤寒论》六经辨证论治方法治疗偏头痛,充分发挥中医传统特色,根据六经所属的不同脏腑、经络病理变化、不同的疾病发展阶段表现不同的证候特点和传变规律,加以归纳、总结出来的一种辨证理论。本文从《伤寒论》六经辨证论从太阳、阳明、少阳、太阴、少阴、厥阴六经角度出发,以《伤寒论》中提及的偏头痛为研究对象,对此加以整理并溯本追源,使之更好的应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15.
六经理论首见于《黄帝内经》,经张仲景发展,广泛应用于疾病辨证及治疗,六经即三阴三阳,包括太阳、阳明、少阳、太阴、少阴、厥阴,与经络理论、脏腑理论、中气理论关联紧密,明确“六经”的本质及《内经》与《伤寒论》中对“六经”论述的异同,可以指导临床针灸治疗。在进行针灸治疗时,根据伤寒六经辩证取相应经络的穴位来进行治疗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相似文献   

16.
体质是人体的个性化特征,它与个体的健康和疾病密切相关,明确体质类型对于疾病的预防、诊治和调养都具有重要意义。《黄帝内经》作为中医体质理论的源头,是国内第一本对体质类型和分类方法做出系统分析的书籍,它以"天人相应""形神合一"为指导思想,以阴阳学说、五行学说为方法论,以脏腑理论、气血理论为基础,对体质从多角度进行了分类。本文将《黄帝内经》中的体质分类方法进行总结、解析和评价,以期为现代中医体质分类研究提供启示。  相似文献   

17.
李永清  聂耀 《陕西中医》2008,29(1):103-105
六经是《伤寒论》的精髓,它既是分病辨证的纲领,又是论治的准则,在《伤寒论》中居于十分重要的位置,所以,历代医家都把六经作为学习、研究《伤寒论》的基础和门径.然而,由于六经理论缺乏系统性与合理性,因此,自《伤寒论》问世以来,关于六经就一直存有争议.本文通过对六经理论的探讨,找出其自身存在的不足,为结束寒温分离、实现寒温统一,寻找一条可行的途径.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随着中医体质学的建立,中医体质研究有了较大进展,中医小儿体质学是中医体质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小儿独特的生理病理特点,使得小儿体质与成人体质存在一定差异。小儿体质的深入研究对指导临床疾病的预防和诊治具有重大意义,近年来诸多医家都对小儿体质研究各有心得。通过查阅近年中医小儿体质的相关文献,总结归纳各医家的研究经验,从小儿体质特点、分类及其与疾病的相关性等方面对中医小儿体质的研究现况加以综述。  相似文献   

19.
试论中医小儿体质学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航宇 《陕西中医》2010,31(9):1191-1193
通过研究《内经》及各医家对小儿体质的论述,阐明小儿体质有"五脏有余不足"、"稚阴稚阳"、"纯阳"的特点,影响小儿体质的因素有先天禀赋、地域环境、喂养起居、疾病与治疗等,总结出小儿体质有平和质、阴虚质、阳虚质、湿热质、特异质五种类型,以及各型的临床特征。因此,在中医临床工作中,通过对小儿体质的认识,更好地做到辨病、辨体、辨证相结合,提高辨证施治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20.
张仲景辨证论治思想贯穿于整部《伤寒论》之中,其中对六经病的病因病机、治法方药叙述精当,上承《黄帝内经》天人相应思想与阴阳学说理论,并更有阐述及发挥,在六经病向愈时刻,即"欲解时"的探讨对临床上预测疾病转归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值得深入探讨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