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SPECT/CT融合显像结合同机CT多平面重组(MPR)在骨转移瘤诊断中的增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2月至2018年10月在我院行全身骨显像+SPECT/CT局部断层融合显像的96例患者临床资料。排除"超级骨显像"及无明确随访结果者,所得图像按两种方案进行分析,其中方案一:SPECT/CT融合图像;方案二:SPECT/CT融合图像+同机CT多平面重组。统计两种方案融合图像范围内的骨病灶数目并进行分析定性,结合随访结果评价两种图像分析方案的诊断效能。结果研究纳入96例患者共197个病灶,其中转移病灶103个,良性病灶94个。方案一诊断转移病灶109个,良性病灶88个;方案二诊断转移病灶96个,良性病灶101个,两种方案诊断准确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 470 6,P 0. 01)。结论融合显像结合同机多平面重组CT可以显著提高SPECT/CT诊断骨转移瘤的准确性,有效排除部分假阳性病例。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131I SPECT/CT断层融合显像在评价分化型甲状腺癌(DTC)骨转移中的价值.方法 30例确诊为骨转移的DTC患者纳入本研究,其中男14例,女16例,平均年龄54.3±12.6岁.在口服治疗剂量131I后的80~ 96小时完成131I全身平面显像和SPECT/CT断层融合显像.结果 30例患者中单发性骨转移8例,多发性骨转移22例.单发性骨转移的病灶分别位于胸骨、颈椎、胸椎、股骨、锁骨、颅骨和肋骨.22例多发骨转移患者的病灶主要位于脊柱、肋骨、胸骨和骨盆骨等.所有患者的SPECT/CT图像上均可见131I异常放射性浓聚,同机CT示24例为骨破坏,1例为成骨性改变,CT结果为阴性者5例.多发骨转移组的血清甲状腺球蛋白(Tg)明显高于单发骨转移组(P=0.018),两组血清甲状腺球蛋白抗体(A-Tg)并无明显差别(P=0.212).结论 131I SPECT/CT断层融合显像可以较好的将代谢信息和解剖结构信息相结合,更好的评价DTC患者的骨转移.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99Tcm-亚甲基二膦酸盐(MDP)SPECT/CT骨断层显像对脊柱单发阳性病灶良恶性鉴别诊断的价值。方法对921例99Tcm-MDP全身骨显像提示脊柱单发阳性病灶的患者,行SPECT/CT局部断层显像,得到局部SPECT、CT及融合影像。阅片由两位有经验的核医学医师分别独立进行,所有病灶均以病理学结果及6个月以上的影像随访为"金标准"。结果在921例患者中,161例诊断为肿瘤骨转移(17.5%),4例诊断为原发骨肿瘤(0.4%),2例诊断为骨髓瘤(0.2%),5例诊断为骨结核(0.5%),689例诊断为良性病变(74.8%),59例诊断为外伤致椎体压缩性骨折(6.4%),1例诊断为许莫氏结节(0.1%)。肿瘤骨转移病例共161例,其中颈椎9例(5.6%),胸椎46例(28.6%),腰椎82例(50.9%),骶椎24例(14.9%)。按部位分类,颈椎病变共30例,肿瘤骨转移9例(30%);胸椎病变共224例,肿瘤骨转移46例(20.5%);腰椎病变共606例,肿瘤骨转移82例(13.5%);骶椎病变共61例,肿瘤骨转移24例(39.3%)。结论99Tcm-MDP SPECT/CT同机融合骨显像,对常规全身骨显像单发阳性病灶提供了准确的定位,同时显示了该病灶的形态及周围软组织影像特征,显著降低了骨显像中椎体单发阳性病灶的假阳性率,在脊柱单发阳性病灶的鉴别诊断中较常规全身骨显像具有更高的临床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4.
脊柱原发性淋巴瘤为罕见病例,SPECT/CT全身骨显像可以协助诊断.本文报告了锝99 Tcm-亚甲基二膦酸盐全身骨显像加CT断层融合1例,并回顾相关文献归纳脊柱原发性淋巴瘤的SPECT/CT影像特点.本病例表明SPECT全身骨显像加CT断层融合可为脊柱原发性淋巴瘤的诊治提供非常有价值的信息.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99Tcm-甲氧基异丁基异腈(MIBI)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成像/计算机断层扫描(SPECT/CT)显像联合超声对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HPT)合并甲状腺癌(TC)的术前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研究。纳入2013年9月—2019年12月经东南大学医学院附属江阴医院乳甲科手术及病理证实的HPT合并TC患者15例,其中男3例、女12例,年龄35~57岁(中位年龄49岁);继发性HPT 10例,原发性HPT 5例。统计术中检出并经术后病理证实的甲状旁腺病灶及TC病灶数;由多学科团队分析术前99Tcm-MIBI SPECT/CT显像及超声检查,比较99Tcm-MIBI SPECT/CT显像及超声对病变甲状旁腺及TC的检出率有无差异。结果 15例HPT合并TC患者术中检出并经术后病理证实的甲状旁腺病灶44枚,99Tcm-MIBI SPECT/CT显像的检出率为86.4%(38/44),高于超声的检出率65.9%(29/4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0例继发性HPT合并TC患者手术检出39枚甲状旁腺病灶,99Tcm-MIBI SPECT/CT显像及超声则分别检出33枚(84.6%)和27枚(69.2%),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例原发性HPT合并TC患者均为单发病灶,99Tcm-MIBI SPECT/CT显像检出5枚,超声检出2枚、漏检3枚。15例患者术中检出并经术后病理证实的TC病灶共16枚,其中单发14例、多发1例(2枚),99Tcm-MIBI SPECT/CT显像对TC病灶的检出率为5/16低于超声的12/16,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99Tcm-MIBI SPECT/CT显像对HPT合并TC的甲状旁腺病灶的检出率优于超声,而超声对合并的TC诊断优于99Tcm-MIBI SPECT/CT显像,两者联合应用有助于HPT合并TC的诊断。  相似文献   

6.
目的 评价99Tcm-MDP SPECT/CT在骨显像中骨外放射性分布异常诊断中的增益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23年2月在我院行全身骨显像检查并同时行SPECT/CT检查的35例骨外放射性分布异常患者的临床资料,以病理、影像或临床随访为依据,分析99Tcm-MDP平面显像及SPECT/CT断层融合显像对骨外放射性分布异常的定位、定性诊断能力。结果 本文35例患者共41处骨外放射性分布异常病灶,其中全身平面骨显像定位准确14处(34.1%,14/41),SPECT/CT定位准确41处(100%,41/41),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0.26,P<0.05);SPECT/CT确定诊断35处(85.4%,35/41),全身平面骨显像确定诊断仅8处(19.5%,8/41),两者诊断准确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5.65,P<0.05)。结论 与全身平面骨显像比较,SPECT/CT显像在骨显像骨外放射性分布异常诊断中能够...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SPECT/CT同机融合显像对鼻咽癌颅底骨侵犯早期检测的临床价值.方法:对60例鼻咽癌初诊患者,进行全身前后位SPECT骨显像、CT扫描和SPECT/CT同机融合显像,由两位核医学科医生共同做出诊断,对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鼻咽癌颅底骨侵犯SPECT阳性检出率46.7%(28/60),CT阳性检出率28.3%(17/60),SPECT/CT同机融合显像阳性检出率55.0%(33/60).SPECT/CT同机融合显像对颅底骨侵犯的阳性检出率与SPECT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颅底骨侵犯SPECT/CT同机融合显像的阳性检出率高于C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SPECT/CT同机融合显像对鼻咽癌颅底骨侵犯检测敏感性与单纯SPECT检查相比无明显差异,但明显高于CT,对鼻咽癌颅底骨侵犯早期检测有一定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18F-FDG SPECT/CT同机融合显像在探测原发性肝癌术后疑复发中的价值。方法:对25例肝癌术后疑复发患者进行^18F-FDGSPECT/CT符合线路显像,经迭代法处理和重建,获得经衰减校正后的断层图像和融合图像,以目测双盲进行诊断分析,并与CT(MR)及手术病理检查、临床随访作出的最后诊断结果进行对比。结果:同机融合显像和CT(MR)对肝癌术后复发诊断的灵敏度、特异性及准确性分别为94.7%、100%、96%和78.9%、66.7%、76%。结论:FDG显像对肝癌术后复发及转移的定性诊断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准确性;SPECT/CT同机融合显像能准确定位复发病灶的解剖和功能信息。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18F-脱氧葡萄糖(FDG)SPECT显像和全身骨显像对于分化性甲状腺癌(DTC)骨转移灶检测能力的区别。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2009年1月期间接受131I治疗的DTC骨转移患者17例(男8,女9),年龄(46~82)岁。8例乳头状腺癌,9例滤泡状腺癌。7例单纯骨转移,10例合并淋巴结和/或肺转移。所有患者在接受大剂量131I治疗转移灶前2d~10d均行18F-FDG SPECT显像和99mTc-MDP全身显像。使用SPSS11.0软件对组别之间比较行χ2检验。结果:17例患者共发现70个骨转移区。18F-FDG SPECT显像的灵敏度71.34%(50/70)高于全身骨显像62.86%(44/70),但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17,P〉0.05)。特异度和准确度18F-FDG SPECT显像97.76%(131/134)和88.73%(181/204)均高于全身骨显像91.04%(122/134)和81.37%(166/204),且差异都具有统计学意义(t=5.72,P〈0.05和t=4.34,P〈0.05)。结论:对于DTC骨转移的检测,18F-FDG SPECT显像的灵敏度与全身骨显像相仿,而特异度和准确度高于全身骨显像。但是,对于小部分成骨性反应为主的DTC骨转移灶,全身骨显像更为灵敏。所以,18F-FDG SPECT显像不能完全取代全身骨显像,全身骨显像对于检测DTC骨转移仍然具有临床价值,可作为18F-FDG SPECT显像的一种补充。  相似文献   

10.
为评价SPECT与低剂量CT融合显像在鉴别颅骨良、恶性病变中的临床应用价值,选取伴颅骨病变的骨外原发肿瘤患者81例(118个病灶),所有患者均行全身平面骨显像,其中25例(40个病灶)行颅骨SPECT显像,43例(66个病灶)行头部异机CT或MR I显像,12例(19个病灶)行颅骨SPECT与低剂量CT融合显像。所有图像均由至少两名医师判读,判读结果与最后诊断符合者,为"符合"。计算并比较各种方法在鉴别颅骨病变中的符合率。各种方法在良/恶性病灶诊断符合率及总符合率上均有显著性差异,其中SPECT与低剂量CT融合显像的总符合率优于其他方法。在判定良性病灶时,SPECT与低剂量CT融合显像与其他方法之间均有显著性差异,符合率优于其他方法;在判定恶性病灶时,SPECT与低剂量CT融合显像与全身骨显像、骨SPECT显像存在显著性差异,符合率优于二者。SPECT与低剂量CT融合骨显像在鉴别诊断颅骨良恶性病变中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比较血清TPINP和ICTP检测及SPECT和CT显像对乳腺癌术后骨转移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2012年1月至2014年12月经手术病理确诊的乳腺癌患者252例,进行全身骨显像扫描.SPECT使用低能高分辨准直器,患者取全身前位和后位显像,并结合常规CT扫描进行分析.检测TPINP 和ICTP采用RIA药盒,计算采用log-logit或四参数数据处理模式.结果 乳腺癌术后SPECT骨转移率为19.4%(48/252),48例骨转移患者发现病灶123个;乳腺癌术后CT骨转移率为11.9%(30/252),30例骨转移患者发现病灶53个.SPECT和CT的转移率、病灶数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4.914、P<0.05和χ2=41.386、P<0.01).血清TPINP和ICTP水平在SPECT阳性组明显高于SPECT阴性组,两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4.609、P<0.01和t=8.799,P<0.01).结论 99Tcm-MDP全身骨显像与CT显像比较对乳癌术后骨转移有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具有灵敏度高、早期发现、全身成像不易漏诊的优点.TPINP作为骨形成标志物、ICTP作为骨吸收标志物能在早期出现变化,对乳腺癌术后骨转移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全身显像与骨转换生化标志物相互补充,乃肿瘤诊断和治疗的趋势.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99TcmO-4甲状腺静态显像及SPECT/CT同机断层融合显像对甲状腺"冷结节"良恶性鉴别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2014年1月至2016年12月99TcmO-4甲状腺静态显像显示为冷结节的患者60例,行SPECT/CT同机断层融合显像,所有患者均行甲状腺手术或穿刺取活检确诊.结果 甲状腺断层融合显像提示冷结节病灶呈低密度35例,等或稍低密度25例,病灶边缘清晰33例,边缘模糊27例,有明显粗大钙化15例,未见明显钙化45例,结节直径大于等于2cm 13例,结节直径小于2cm 47例.等或稍低密度、边缘模糊、无明显粗大钙化灶结节为恶性结节的可能性偏高,低密度结节、边缘清晰、可见粗大钙化灶冷结节为良性结节的可能性偏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99TcmO-4甲状腺静态显像显示冷结节患者,行SPECT/CT同机断层融合显像对鉴别结节良恶性的诊断准确性有很大提高.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18F-脱氧葡萄糖(FDG)正电子发射体层摄影(PET)/MRI在诊断肾细胞癌原发灶及转移灶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横断面研究。纳入2018年3月—2023年4月于武汉大学人民医院经组织学病理确诊的68例肾细胞癌患者临床资料。患者均于同一天先后行全身18F-FDG PET/CT及MRI检查。由2名阅片者观察PET检出的肾细胞癌阳性病灶, 包括原发灶及转移灶, 在相应的18F-FDG PET/CT和PET/MRI图像上评价清晰度并比较PET阳性病灶的清晰度评分, 通过病灶诊断信心评分结果来评价18F-FDG PET/CT或18F-FDG PET/MRI对肾细胞癌的诊断信心评分。结果 68例肾癌患者中, 结合早期及延迟显像, 58例患者18F-FDG PET/CT和18F-FDG PET/MRI检出相同数量阳性病灶150个, 其中原发灶共58个、淋巴结转移灶44个、肝转移灶28个及骨转移灶20个, PET阳性病灶检出率为85.29%(58/68)。18F-FDG PET/CT原发灶清晰度评分为[3.00(2.00, 3.25)分], 低于18F-FDG PET/MRI T1加权像(T1W...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甲状旁腺激素测定对尿毒症透析患者甲状旁腺SPECT/CT显像的临床价值.方法 对63例尿毒症长期透析患者在透析前行甲状旁腺激素测定,99Tcm-MIBI早期及延迟甲状旁腺平面显像,并在延迟显像时行SPECT断层显像及同机CT扫描并进行图像融合,分析甲状旁腺激素水平与甲状旁腺显像及同机CT扫描间的关系.结果 早期平面显像显示甲状腺影像,延迟平面显像阳性率61.90% (39/63);断层显像及图像融合66.67% (42/63).42例显像阳性患者PTH均值为(1509.91 ± 614.25) ng/mL,其中19例显像阳性接受手术患者PTH均值为(1423.37 ± 520.49) ng/mL,其余23例PTH结果为(1538.61 ± 572.93) ng/mL,二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21例显像阴性患者PTH均值为(944.21±721.43) ng/mL,与显像阳性患者的PTH值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根据长期透析尿毒症患者的PTH水平,有选择的行99Tcm-MIBI甲状旁腺SPECT/CT融合显像,能更有针对性的发现病灶并对病灶进行定位,较常规平面和断层显像有更高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SPECT)/X线计算机断层显像(CT)在131I去除治疗分化型甲状腺癌(DTC)后的临床应用.方法 对119例接受甲状腺全切或部分切除术后的DTC患者(其中男性22例,女性97例),用131I去除残余甲状腺组织(简称去除治疗)5 ~7d后,行131I-SPECT配2.5mA X射线球管装置和131I全身扫描(131I-WBS显像),所有结果均通过病理、其他影像检查(B超、CT)和临床随访一年,确定DTC转移灶397处.结果 119例病人经131 I-SPECT配2.5mA X射线球管装置融合显像检查发现DTC转移或复发灶377处,占95% (377/397),假阴性有9处,占2%(27/397),假阳性病灶11处,占3% (11/397).131I-WBS显像检查发现DTC转移灶或复发灶324处,占82%(324/397),假阴性有64处,占16%(64/397),假阳性病灶9处,占2%(9/397).从病灶检出数目看,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8.445,P<0.0I).结论 131 I-SPECT配2.5mA X射线球管装置显像在131I去除治疗后能够精确定位DTC复发和转移,准确鉴别病灶和生理显像或污染的影响,提高DTC术后病灶的检出率,明确病灶的具体部位及摄碘情况,有助于对DTC进行再分期,为患者的进一步治疗提供临床依据.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肿瘤标志物CYFRA21-1检测和核素骨显像对肺癌骨转移的诊断价值.方法:对138例肺癌患者及56例良性肺疾病患者行SPECT全身核素骨显像的同时,用电化学发光法测定血清CYFRA21-1,将两者的结果进行比较,结果:骨转移组CYFRA21-1值明显高于未转移组,未转移组高于对照组;转移组骨显像多数为阳性(97.4%),未转移组及对照组骨显像个别为阳性,均由手术或外伤引起.结论:全身骨显像与CYFRA21-1联合检测有助于提高骨转移的检出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131I-SPECT/CT断层融合显像技术在分化型甲状腺癌(DTC)转移灶定性、定位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择69例确诊DTC患者,甲状腺全切或次全切术后,口服碘化钠(131I)治疗剂量3.70~7.40 GBq后5~7d,行全身平面显像(131 I-WBS),随后在同一床位进行SPECT断层扫描和CT扫描,扫描结束后进行图像融合处理.检查结果与病理或其他影像学检查以及临床随访结果对比,分析确定DTC转移灶的定性、定位诊断,并做对比分析.结果 69例患者中,临床证实转移灶共计186处;平面显像170处、融合显像179处发现异常摄碘浓聚灶;其中平面显像有160处,融合显像有174处与病理、螺旋CT、MRl以及超声等检查结果一致,其诊断灵敏度分别为86% (160/186)、93.5% (174/186),定性、定位准确性分别为81.6% (160/196)、91.1% (174/191);两种方法的诊断灵敏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74,P<0.05),定性、定位准确性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x2=7.33,P<0.01).结论 131I-SPECT/CT断层融合显像能够精准的定性、定位DTC的复发和转移,克服污染灶、组织重叠等因素的影响,较平面显像具有更高的灵敏度和准确性,用于DTC患者的临床分期、疗效和治疗方案的制定,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全身骨显像结合局部SPECT/CT在诊断椎体良恶骨折中的价值。方法回顾分析经过病理或临床证实的52例椎体骨折患者的骨扫描及SPECT/CT资料,比较良性组与恶性组间的差异。结果骨扫描发现78.8%(41/52)的患者伴有椎体外病灶,但良性组出现病灶的人数明显少于恶性组;SPECT/CT发现恶性组椎体出现骨质破坏及椎弓根异常浓聚的人数明显高于良性组;对于结核及甲旁亢患者骨扫描及SPECT/CT缺乏特异表现。结论虽然骨扫描及SPECT/CT仍存在一定局限性,但两者结合可以充分发挥各自优势,非常适合脊柱骨折病人的筛查及良恶性鉴别。  相似文献   

19.
<正>电子断层显像(PET)从代谢角度诊断肿瘤,敏感性高,PET/CT同机图像融合提供的功能和解剖信息更有利于图像解释。18F-FDG是最常用的PET肿瘤显像剂,在分化型甲状腺癌(DTC)也得到很好的应用,特别是131I全身显像阴性而甲状腺球蛋白阳性患者复发和转移病灶的寻找。本文就18F-FDG PET显像在DTC患者术前分期、探寻复发和转移灶、制定治疗方案及预后研究方面的应用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20.
董云 《医学信息》2018,(5):147-149
目的 探讨SPECT/CT双时相 99mTc-MIBI断层显像在乳腺癌临床中的诊断价值。 方法 选取2015 年 1 月~2017 年 5月广西柳州市中医院胸外科收治的女性乳腺疾病患者 98 例进行了术前两种检查方法的诊断,并将诊断结果记录,与术后的病理结果进行比对。结果 SPECT/CT双时相 99mTc-MIBI断层显像的敏感性94.80%、特异性90.00%、准确性93.90%,高于钼靶 X 线检查的敏感性82.10%、特异性60.00%、准确性77.60%,SPECT/CT双时相 99mTc-MIBI断层显像和钼靶 X 线检查对腋窝淋巴结转移灶的检出率分别为84.30%和59.40%,两种检查方法对乳腺癌的诊断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 结论 99mTc- MIBI双时相断层显像对乳腺癌的诊断效能优于钼靶X线检查,有较高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